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
- 格式:pptx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40
《8.2重力力的示意图》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重力,以及重力的大小和方向2.会用弹簧测力计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知道G=mg,知道g=9.8N/kg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4.知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二、导学流程活动一:1.观察图8-13、8-14,河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跳伞的人为什么会落向地面?2.动手做一做:抛出的物体为什么总会下落?3.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4.叫物重,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活动二:1.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重力也2.动手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1)实验中如何测量质量和重力的大小:质量用测,重力用测(2)测量提供的钩码的质量和重力,并将数据填入文中的表格(3)根据数据总结: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比,用公示表示为其中g= ,在粗略计算中,可取活动三:判断重力的方向1.猜一猜: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2.做图8-18实验,观察悬线OA的方向3.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4.由大量的实验和分析可知,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5.能想出重力的方向在生活中有何运用吗?活动四:力的示意图1.观察图8-19,认识力的示意图2.在物理学中,把、、称为力的三要素3.叫力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实心点表示4.在物理学中,还可以用一种定量表示力的方法叫5.看文中例题,学会画力的示意图,并把例题中的示意图画出来:活动五:生活物理社会1.观察图8-21,体会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2.常见的两种势能是、《8.2重力力的示意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力势能.(2)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水往低处流、物体从空中落下、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落回地面等现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引出重力的概念.(2)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所挂重物质量的增加而成正比的增加,从而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3.情感态度价值观介绍“生活·物理·社会”中人类征服自然的科技成就,激发学生较高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教育.二、教学重点1.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2.重力的方向三、教学资源1.弹簧测力计、三只相同的钩码、橡皮泥、剪刀、线(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2.小球、铁架台、线、剪刀(探究重力的方向)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一)活动: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2.提出猜想猜想1: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猜想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3:……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5.交流与评价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式:G=mgg=9.8N/kg例题:质量是450g的物体所受重力是多大?已知:m=450g=0.45kg求:G=?解G=mg=0.45kg×9.8N/kg=4.41N答:物体所受的重力是4.41N.(二)判断重力的方向通过演示课本图8-17实验,让学生明确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三)重力势能1演示被举高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能对其它物体做功,而具有重力势能2. 列举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事例(四)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五)布置作业五、教学反思《8.2 重力力的示意图》巩固案一、填空题1._______ _________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方向总是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 .2.重垂线在生活和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建筑工地上常用重垂线检查墙砌得是否 ,其中蕴涵的物理原理是 .3.某同学的重量是490N,这个同学的质量是____kg,如果这个同学到了月球上,他的质量是____kg.4.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 .这种能与我们上节学习的弹性势能统称为 .5.力的三要素是、、二、选择题6.运动员将足球从后场踢到前场,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空气阻力不计,其受力的情况是…………………………………………………………………………()A.只受踢力B.只受重力C.受踢力和重力D.不受力的作用三、作图题7.如图所示是长在枝条上的苹果,请你在图中画出苹果受力的示意图.四、实验探究题8.在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关系的时候,获得了几组数据,然后将数据绘成如图所示的图像,请分析图像得出结论.。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复习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N;(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2. 一个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它能否测量一只质量为2kg的鸡?(g=10N/kg)3.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则它们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之比为。
若甲的质量为6kg,则乙的重力为 N(g=10N/kg)。
4. 苹果成熟,果柄老化枯萎后,苹果由于受到的吸引而沿方向落到地面上.一般来说,质量越大的苹果受到的也越大.5. 如图所示,是小球放在斜面上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6.关于“重力”这个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重的物体受重力,向上飘升的气球不受重力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承面垂直D.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7. 下面所列举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500NB、仙女星系距离银河系约200万千米C、一支普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D、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0.3kg8. 如图为空中飞行的足球,质量为0.5kg,请在图中画出球所受重力的图示。
9.如图所示,用绳子系住小球,靠在墙上,物体重16N,绳受到20N 拉力,试画出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10.画出斜面上物体A所受重力G=20N示意图。
11. 一个同学用测力计测物体的重量,他按照图所示的方式操作,测力计上读数是2N,对这个读数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表示测力计的自重是2NB.表示秤钩拉重物的力是2NC.表示重物拉秤钩的力是2ND.表示重物的重量是2N12. 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情况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足球的作用力)13. 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没有雪花下落现象 B.跳高运动员一跳可达到楼项上C.物体质量、体积将失去 D.人们不能挂盐水14. 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上质量为6kg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kgB.在地球上重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为100NC.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的地球上的六分之一D.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N的拉力15.在某运河桥头立有这样的一块牌子,如图所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二、重力力的示意图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
本节主要介绍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一种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
2. 培养学生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现象吗?请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回答: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因为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2. 知识点讲解:(1)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 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示例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力的示意图。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求重力的大小。
解题步骤:(1)确定物体受到的重力公式:G=mg(2)代入物体的质量m=2kg和重力加速度g=9.8N/kg(3)计算重力的大小:G=2kg×9.8N/kg=19.6N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求重力的大小。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通过探究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的实验,理解重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
在今天的实验中,我将会向大家介绍探究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的方法,并带领大家一步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如下:一块平衡砝码,一只吊钩,一把细线,一块小物体,一张光滑的平板和一个稳定的支架。
我们来学习重力的概念。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所产生的吸引力,是因为地球拥有质量而产生的吸引力。
地球拥有质量,从而产生了重力场。
物体在重力场中受地球吸引而具有重量。
第一次在地球上进行实验也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进行的,被称为“重力实验”,他悬挂了一个非常小的“体积”球,测出它与地球的引力,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我们将进行实验:将小物体挂在线上,利用吊钩将其悬挂在平衡砝码上,并将平衡砝码悬挂在支架上。
此时小物体会因为重力向下运动,直到受力平衡后停下来,形成静止状态。
我们在实验图中用箭头表示了物体受到的重力向下的力(Fg),平衡砝码所产生的向上的力(Fn),以及细线所产生的张力向上的力(Fe)。
在力的示意图中,我们将其表示为一个平衡体系,并利用代数的方法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此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重力的概念,而且掌握了运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的方法。
力的示意图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能够简单明了地描述物理现象的一种图形工具,它清晰地表明了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我们更好的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运动状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探究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来学习重力和力的示意图的应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让他们掌握使用力示意图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在这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