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水稻育种
- 格式:pdf
- 大小:797.49 KB
- 文档页数:24
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是指通过人工控制杂交,获得优良的水稻杂种,以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三系法和两系法。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三系法三系法是指将杂交水稻的亲本分为三个系列,分别为A系、B系和R系。
其中,A系和B系各有一个亲本,在其基础上通过经过特殊处理的R系进行杂交。
具体的育种步骤如下:1. 选择优良的个体作为杂交水稻的亲本。
通常情况下,A系和B系的亲本分别被称为父本和母本。
这些亲本应当具有高产量、优质、抗病虫害等良好的性状。
2. 利用无性繁殖方法,大量繁殖选定的父本和母本。
3. 将A系和B系的亲本进行特殊处理,使其不育,这样它们就无法繁殖。
这个特殊处理的过程称为不育系的培养。
4. 培养产生的不育系R系,其能与父本、母本进行杂交,但由于其自身不育,只能作为杂交的辅助。
5. 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将父本与R系杂交,得到A系。
同样地,将母本与R系杂交,得到B系。
6. 将A系和B系进行杂交,获得的杂交后代即为杂交水稻种子。
通过三系法杂交育种,可以有效避免非杂交水稻自交而产生的问题,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两系法两系法是指将杂交水稻的亲本分为两个系列,分别为A系和B系。
与三系法不同的是,两系法并不使用不育系R系,而是通过化学杀草剂使其中一个亲本失去繁殖能力。
具体的育种步骤如下:1. 选择高产量、优质、抗病虫害等良好性状的父本和母本作为两系法的亲本。
2. 利用无性繁殖方法大量繁殖选定的两个亲本。
3. 使用化学杀草剂处理其中一个亲本,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这个处理过程称为化学不育系的培养。
4. 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将另一个亲本与化学不育系杂交。
5. 通过两系法杂交获得的杂交后代即为杂交水稻种子。
两系法相对于三系法来说操作上更加简单,但也容易出现自交和杂交后代纯合性不高的问题。
综上所述,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都是有效的育种方法,它们通过人工控制杂交获得优良杂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潭两优39的选育过程及栽培与制种技术【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潭两优39的选育过程及栽培与制种技术。
在分别阐述了选育目标和选育过程。
在详细描述了育种材料的选择与配制、育种方法与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栽培技术以及制种技术。
结论部分则总结了潭两优39的优势特点,展望了未来的前景,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重点。
该文综合了选育过程和栽培技术,对于推广和应用新组合潭两优39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1. 引言1.1 选育目标潭两优39是一种新组合的两系杂交水稻,其选育目标主要包括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选育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对父本的选择和组合,确保潭两优39具有较高的杂交优势。
父本的选择包括优质优产的线虫系和抗病抗旱的杂交系,通过合理搭配可以充分发挥两系杂交水稻的产量潜力。
选育目标还包括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针对水稻在干旱、涝灾、盐碱等极端环境下容易受到影响的问题,潭两优39在育种过程中注重提高其抗逆性,以确保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选育过程中还注重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通过引入抗病抗虫的基因,潭两优39在抗病虫害方面具有较高的抗性,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潭两优39的选育目标是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提高其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从而为水稻生产提供更好的品种资源。
1.2 选育过程在选育潭两优39这一优质水稻新组合的过程中,经历了严格的选择和育种工作。
选育目标明确,以培育一种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为主要目标。
然后,在选育过程中,先后进行了杂交、后代筛选、单株选择等步骤,严格筛选出具有优良表现的亲本。
随后,通过有性系选育和自交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逐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高产优质杂交组合。
结合遗传学和生理生态学知识,对各个遗传参数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保选育出的新组合具有稳定的遗传性状和适应性。
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首先,选取高产、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亲本。
一般在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中,选取作为亲本的三个系别分别为A系、B系和Rf系。
A系是产生雄性核不育线的系别,其特点是通过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控制产生不育花粉,使其与普通稻属于两性花植物的特点不同。
B系是产生进一步不育F1杂种的系别,也称为不育系别。
其特点是通过核基因控制不育性状,将该不育性状转移到杂交后代中的F1代中。
Rf系是恢复系别,其特点是通过核基因恢复细胞质不育的雌雄不育杂交后代恢复成可育的杂交后代。
Rf系具有恢复不育性状的基因。
然后,利用杂交技术将A系和B系进行杂交,产生A/BF1代。
由于A系和B系具有不育性状,A/BF1代也是不育的。
接下来,将不育的A/BF1代与Rf系进行再次杂交,产生A/B/RfF2代。
在A/B/RfF2代中,具有Rf系恢复基因的个体为可育的,不具备恢复基因的个体仍然为不育的。
在A/B/RfF2代中,选取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获得A/B/RfF3代。
F3代植株中有很少的不育个体,并且具有A系和B系的杂种优势。
然后,从A/B/RfF3代中,根据自家配合法原则,选择杂交亲本的组合,进行优选与鉴定,选择出优异的稳定性状的天然不育株系,形成不育系。
最后,将通过该育成不育系的种子与商业品种或优良自交系杂交,得到新的杂交优良组合。
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选取两个不育系别(父本),一个高育性系别(母本)。
然后,进行杂交,把不育系别(父本)和高育性系别(母本)进行人工授粉,形成杂交后代。
接下来,种植杂交后代,进行选择和筛选,根据产量、品质等性状选择优异个体作为丰产型。
然后,连续自交选择,对筛选出的优异个体进行连续自交数代,以稳定其性状。
最后,通过连续自交选择得到的稳定性状的自交系,与商业品种或优良自交系进行杂交,得到新的杂交优良组合。
总结起来,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均遵循着杂交、选择、连续自交选择以及杂交得到新的组合等基本流程,在育种过程中不断选拔和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并进行稳定和改良,最终获得优良的杂交品种。
金农3优3号分蘖力较强,属多穗型品种。
要获得高产,必须增加一次有效分蘖,适时早插,有利于增加本田分蘖,提高有效穗。
同时应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机插大田用种量一般1.25~1.5公斤/亩,秧龄控制18~22天左右,插植规格以12厘米×30厘米或14厘米×30厘米为宜;手工插秧,秧龄控制在25~30天左右,叶龄6.0叶左右开始移栽,促进低位分蘖成大穗。
插植规格为20厘米×23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插足基本苗8~10万/亩,确保够苗保足穗,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秧龄超过30天,容易出现秧龄老化现象,在本田的分蘖减少,不利于高产。
3.3精量施肥,确保稻苗稳生健长金农3优3号组合属基本营养型,分蘖力较强,施肥上应合理配比,应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N 、P 、K 比例为1∶0.6∶1。
适时施用穗肥和粒肥、以达到促蘖、增穗、增粒数、增粒重的效果。
施肥掌握“攻头、稳中、保尾”原则,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追肥占30%、穗肥占10%,确保稻苗稳生健长。
达到秧苗前期攻得起、后期控得住、成熟期稳得住。
大田第一次施肥在插后5~7天施水稻专用肥40公斤/亩,尿素5公斤/亩;第二次施肥在插后12~15天进行追肥,施用尿素8公斤/亩、氯化钾7公斤/亩;进入幼穗分化Ⅲ-Ⅳ期时,第三次施肥施用尿素4公斤/亩、氯化钾10公斤/亩,减少枝梗和颖花退化,增加粒数,促进大穗;孕穗后期叶色较浓绿,则不施粒肥,如后期叶色偏淡或有缺肥现象,则一定要施好粒肥,粒肥在穗肥施后一个星期看苗补施,施进口复合肥4~5公斤/亩,齐穗期第四次施肥施用氯化钾5~6公斤/亩,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确保水稻高产需肥要求。
3.4科学管水,促根促蘖水管上以薄水浅插秧,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够苗及时排水搁田烤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
机插秧插后3~4天要及时补苗,6~7天返青期采取浅水勤灌,促进低节位分蘖。
当田间茎蘖数达到16~18万/亩时,及时排水烤田,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初期及时复水,干湿交替;孕穗期保持浅水养胎;齐穗后间歇灌溉,达到养根保叶防早衰;收割前8~10天断水,达到养根保叶壮籽,提高结实率、千粒重的目的。
1. 三系杂交稻确定了有生产潜力的杂交组配后,利用传统的三系法生产杂交稻,需要持有三种材料,即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三系法生产杂交稻示意图对于细胞质基因突变造成的胞质型雄性不育,不育系自身不能自交结实(花粉败育),因此不能传代,只有与保持系杂交(保持系有正常花粉),才能结出种子。
正因为不育系的不育特性是细胞质基因突变造成的,花粉基本不携带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常通过母本的胚珠传递给后代,所以即使保持系提供了正常花粉,胞质型不育系母本上结出的种子仍然是不育系。
保持系与不育系生出的仍然是不育系,这样的种子农民种了去长出的水稻仍然不育,是收不到粮食的。
只有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生出来的种子才是可育的,可以作为商品种子出售。
不育特性随母系遗传,保持系虽然自己有花粉是正常可育的,但是不含有育性恢复基因,不能恢复母系遗传下来的不育特性;恢复系正常可育并且含有育性恢复基因,育性恢复基因是核基因,随花粉遗传,但是能够回复细胞质基因突变产生的不育特性,杂交出来的种子F1是正常可育的。
不育系与保持系通常是姊妹系,也就是近等基因系,不同的基因是细胞质中控制育性的基因。
这样,不育系作母本与保持系作父本生出来的还是不育系,保持系自己结的种子还是保持系,恢复系自己结的种子还是恢复系,这就实现了种质资源的保存。
制种田中,恢复系与不育系种在一起,隔行种植,收获时只收不育系结的种子,就都是杂种F1了。
不育系的利用降低了人工去雄的生产成本,简化了制种难度,增加了制种量和制种速度,加速了杂交种子的推广。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WA是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导致花粉败育类型,属于孢子体雄性不育。
可以通过回交的方法保留细胞质基因组而交换核基因组,达到培育不育系的目的。
除CMS-WA外,我国水稻育种学家还创制出不同细胞质来源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
周开达先生等用西非品种冈比亚卡与朝阳1号、雅安早等杂交和回交,育成冈型不育系冈12朝阳1号A和冈22雅安早A;同时,周开达先生等从Dissi D52/37//矮脚南特群体中选出不育株,育成D型不育系意大利A。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欣两优2172的选育过程及栽培与制种技术一、欣两优2172的选育过程欣两优2172是由两系杂交法选育出的一种新品种,其选育过程经历了如下几个关键环节:1.材料选择:在选育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亲本品种。
对于欣两优2172来说,选育者关注的主要是优良的抗病虫性状和高产性状,因此选择了具有这些优良性状的亲本品种进行杂交。
2.群体培育:通过人工授粉和自交恢复等手段,培育出大量的杂交群体。
在这一阶段,选育者需要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和评价,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材料用于后续工作。
3.品种筛选:在经过杂交后代的鉴定和评价后,选育者需要进一步对潜在的优良品种进行筛选和鉴定,以确定最终的优良品种。
这一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性状,并进行大量的田间试验和观察。
4.性状稳定性评价:在确定最终的优良品种后,选育者需要对其进行性状稳定性的评价,确保其在不同生态环境和不同生长季节下都能够表现出稳定的性状。
这一阶段通常需要进行多地多点的试验和观察。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选育工作,欣两优2172最终成功地被选育出来,成为了一种具有优良性状和稳定产量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
1.适宜地区:欣两优2172适宜生长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主要生长在湖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欣两优2172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
2.土壤要求:欣两优2172对土壤的要求较为宽松,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
但是对于水稻来说,适宜的土壤应该是肥沃、排水性好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3.播种时间:欣两优2172的播种时间通常是在水稻生长季节的开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生长季节合理确定播种时间,避开恶劣天气。
4.施肥管理:在欣两优2172的生长期间,合理施肥对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欣两优2172的施肥量应该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发育期的需要进行适量施用。
5.病虫害防治:欣两优2172的病虫害防治也是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两系法杂交水稻安全高效种子生产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生产的需求,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各国共同的挑战。
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于保障人类口粮供应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自交不纯系法杂交水稻产生的种子种子质量较差,产量也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研究和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安全高效种子生产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两系法杂交水稻概述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指通过育种方法将两个亲本系列进行杂交,产生杂交种,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其中,两个亲本系列分别为雄性不育系(A系)和恢复系(R系)。
A系不育系由显性不育基因控制,不具有结实能力,而R系恢复系则通过一对显性可恢复基因使得杂交后的种子能正常结实。
2.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自交不纯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具有以下优势。
(1)高产性:两系法杂交水稻在充分利用杂种优势的同时,由于种子的结实率较高,产量明显提高。
(2)优质性:两系法杂交水稻在品质上具有较好的特点,如种子的大小均匀,米质较好等。
(3)生长期短:两系法杂交水稻在生长发育上较为稳定,生长期较短,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3.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3.1 亲本选育选择优质的A系和R系作为亲本,确保优良的遗传背景和稳定的杂交性状。
同时,对亲本进行全面的遗传学和生理学鉴定,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
3.2 杂交技术按照适当的杂种组合,选择适宜的时间和环境条件进行杂交。
在杂交过程中,注意保持花序的完整性和杂交的准确性,避免杂交的干扰因素。
3.3 不育系生产技术利用基于显性不育基因的雄性不育系,可以通过化学物质或高温处理来实现不育效果。
在不育系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和控制,确保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4 恢复系选育技术选育恢复系应优先选择高育种价值和对本地气候、土壤条件适应性强的品种。
同时,通过不断的自交与选择,培育出更适合于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的恢复系。
3.5 高效管理技术在种子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种植管理,包括适宜的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灌溉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