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框架79118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一、引言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战争、贸易等。
构建一个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提高历史素养。
二、知识体系框架图1、古代史1)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文明。
2)古代西方文明: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等文明。
3)古代中国文明: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2、中世纪史1)中世纪欧洲:包括封建制度、教会、城堡等。
2)中世纪亚洲:包括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3)中世纪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土著文明等。
3、现代史1)早期现代欧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2)早期现代亚洲:包括明清时期的中国、日本等。
3)早期现代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独立运动等。
4)世界大战:包括一战、二战等。
4、当代史1)冷战时期:包括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全球化时期:包括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
3)当代亚洲:包括中国改革开放、日本泡沫经济等。
4)当代非洲和美洲:包括非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政治改革等。
三、结语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
通过这个框架图,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因此,学习历史需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各个领域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高中历史框架图一、古代史部分1、古代中华文明(1)早期中华文明: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2)秦汉文明:秦朝统一、汉朝独尊儒术、大汉盛世(3)繁荣的唐宋文明:唐朝开元盛世、宋朝经济文化高峰(4)明清文明:明朝政治经济高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2、古代西方文明(1)古希腊罗马文明:民主政治、罗马法、文化成就(2)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城市兴起(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改革运动、科技发展(4)近代西方文明: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政治制度变革二、近代史部分1、近代中国:清朝衰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三、现代史部分1、现代中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与分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新兴国家崛起、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四、世界史部分1、古代世界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2、中世纪世界: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中亚西亚伊斯兰教文明高峰、东亚儒释道文化圈形成3、近代世界:欧洲崛起与殖民扩张、启蒙运动与科技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4、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演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发展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提倡人类文化、艺术和思想的独立与自由。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影响2.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 - 早期国家的形成与特征3. 古代中国-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融合- 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 汉朝的兴衰与儒家思想的确立4. 古代希腊与罗马- 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希腊化时代-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结构与法律-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基督教的兴起5. 其他古代文明- 古代非洲文明(如努比亚、阿克苏姆)- 古代美洲文明(如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的中世纪-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会影响下的中世纪欧洲社会- 十字军东征的背景与影响-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人文主义2. 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教的诞生与扩张-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文化成就- 伊斯兰文化对后世的影响3. 亚洲的中世纪- 中国的唐、宋、元三代- 日本平安时代与武士阶级的兴起 -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影响4. 其他地区的中世纪历史-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印度的古代帝国与宗教发展- 非洲与美洲的中世纪文明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艺术与思想 -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启蒙运动的起源与影响2.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与劳工运动3. 现代国家与民族主义- 法国大革命与民族国家的形成- 19世纪的民族统一运动(如意大利、德国) -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第一次世界大战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后果-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过程与影响-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5. 现代社会的发展-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民权运动与性别平等的进步-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的挑战与机遇四、当代历史1. 信息时代的来临- 信息技术的革新与互联网的普及-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2. 政治格局的变迁-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亚洲的崛起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挑战与国际反恐合作3. 当代社会的多元化- 文化多样性与全球交流- 社会运动与公民社会的兴起- 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与伦理问题结语历史是人类发展的镜子,通过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框架总结,我们不仅能够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归纳必修课中国史: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政治史:世界史:必修①第六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中国史: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发展4.资本主义的萌芽、“重农抑商”、“海禁”经济史世界史:古代史中国史:必修③第一单元: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3.宋明理学4.明清儒学思想文化史世界史:必修③第六单元第一课: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中国史:必修③第二单元: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汉字的演变及书画3.文学成就4.戏剧的发展科技史世界史:中国史:必修①第二、三单元:1.1840-1900列强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反抗2.日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抗日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史:世界史:必修①第七、八单元: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的确立4.《共产党宣言》5.巴黎公社6.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兴起2.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济史世界史:必修②第六单元:1.新航路的开辟2.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近代史中国史:必修③第三单元: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文化史世界史:必修③第六单元: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中国史(生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科技史世界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中国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政治史:世界史:必修①第九单元: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加强中国史:必修②第三单元:1.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史世界史:必修②第六、七、八单元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4.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5.罗斯福新政6.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9.世贸和中国中国史:必修③第四单元: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的思想文化史现代史世界史:必修③第八单元:1.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2.美术作品3.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史:必修③第五单元: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奇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史世界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中国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生活史世界史:中国史:必修①第五单:1.新中国初期外交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外交史世界史必修课中国史部分政治史: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经济史: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发展4.资本主义的萌芽、“重农抑商”、“海禁”古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一单元: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3.宋明理学4.明清儒学思想科技史:必修③第二单元: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汉字的演变及书画3.文学成就4.戏剧的发展政治史:必修①第二、三单元:1.1840-1900列强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反抗2.日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抗日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兴起2.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三单元: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通史生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政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经济史:必修②第三单元:1.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四单元: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的思想科技史:必修③第五单元: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奇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接上)外交史:必修①第五单元:1.新中国初期外交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生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必修课世界史部分政治史:必修①第六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古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六单元: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政治史:必修①第七、八单元: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的确立4.《共产党宣言》5.巴黎公社6.俄国十月革命经济史:必修②第五单元:1.新航路的开辟2.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近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六单元: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世界通史科技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政治史:必修①第九单元: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经济史:必修②第六、七、八单元: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5.罗斯福新政6.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9.世贸和中国现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八单元:1.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2.美术作品3.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科技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人类起源,氏族公社,部落联盟。
- 夏商周:夏朝的建立,商朝的青铜文化,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文化。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3. 秦汉时期:-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
- 汉朝: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辟。
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的争霸。
- 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 隋唐时期:-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度的确立。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化繁荣。
6. 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理学的形成。
- 元朝:蒙古族的统治,民族融合。
- 明朝: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
- 清朝:康乾盛世,民族融合,鸦片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的侵略。
-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的冲击。
2. 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
3. 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 国民政府:国民革命,抗日战争。
4. 新中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5. 改革开放:-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体制的转型。
6. 现代化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升。
世界史部分:1. 古代文明:- 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2. 中世纪:- 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3. 近现代:- 工业革命,民族国家的兴起,殖民扩张。
- 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
4. 现代:- 信息技术革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冲突。
以上是必修一历史知识点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课程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深入学习。
高三历史知识点架构图高三历史知识点架构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中国历史-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衰-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南北朝的变迁-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宋元明清:宋朝的经济发展、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清的封建制度2. 近代中国历史-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抗日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 世界古代史-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巴比伦、亚述- 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哲学、科学- 古罗马文明:共和国、帝国、法律体系- 其他古代文明:印度、美洲等4. 世界近代史-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艺术、科学- 宗教改革:新教的产生、宗教冲突-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科学、政治思想- 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5.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背景、过程、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影响- 冷战时期:美苏对立、全球政治格局- 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6.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 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经济体制改革7. 世界近现代思想文化- 启蒙思想:伏尔泰、卢梭等- 科学革命:牛顿、达尔文等- 现代艺术:印象派、立体主义等- 现代哲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8. 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历史事件的时间线- 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 历史事件的原因与影响- 历史材料的解读与应用这个架构图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高三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为高考复习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纲要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与地理环境•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与分类•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2.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朝代•古代中国历史的分期•主要朝代的演变与特点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阶级的形成与演变第二单元:文明古国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特点•夏商周的文化特点与重要遗产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阶级斗争•儒、墨、道等重要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影响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秦帝国的统一与变革•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与措施•秦朝国家制度的变革与影响2. 汉帝国的巩固与繁荣•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政策及其措施•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 秦汉帝国的衰落与传统文明的继承•内忧外患导致秦汉帝国的衰落•传统文明的继承与融合第四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1.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交流•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开拓•中国与西方、中亚的经济文化交流2. 十六国、南北朝的兴起与司马迁的世界观•十六国、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特点•司马迁的世界观及其在《史记》中的体现3. 唐帝国的建立与盛世•唐太宗的征服与统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辉煌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的纵横构建1. 高度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演变•科举制度的兴起、发展与影响2. 唐宋诗词与宋元戏剧的繁荣与兴盛•唐宋诗词的风格与代表作品•宋元戏剧的特点与主要代表作品3.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与对外交流•科技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程的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每个单元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文化繁荣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大全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一)早期人类1、谁是原始社会的先民?2、原始社会有何特征?3、什么样的劳动首先得到了重视?(二)古代中国1、什么时候起源于中国文明?2、谁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3、什么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变革?(三)古代世界1、什么是古代世界中最重要的文明?2、哪些文明最早发展出贸易链和金融体系?3、什么历史事件是古代世界文明极大的灾难?二、中世纪史(一)西方中世纪1、什么时候西欧文化的重要发展开始?2、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出现了中世纪的西欧?3、哪些政治思想与文化信仰出现了中世纪的西欧?(二)东方中世纪1、什么历史事件或形势标志着中世纪的发展?2、东方中世纪有哪些著名的文化?3、哪些文明出现了中世纪的东欧?三、近代史(一)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1、什么时候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开始?2、什么历史事件或形势标志着近代的发展?3、哪些重要的国家开始在近代开始形成?(二)科学技术与思想革命1、什么发明在近代带来了最大的改变?2、哪些重要的科技思想出现在近代?3、什么思想极大的改变了近代的社会现状?四、现代史(一)世界经济革命1、什么时候世界经济革命发生?2、如何描述近百年来全球范围内工业发展历程?3、哪些重要事件和变革改变了现代的社会经济现实?(二)世界政治形势变迁1、什么政治兴起改变了现代的政治地理格局?2、哪些国家的兴起最大的变革现代的政治状况?3、什么历史事件决定了现代的国际关系形势?(三)世界文化交流1、什么是现代的思想文化的重要发展?2、哪些新兴文化最大的影响了现代的文化状况?3、现代文化交流中有哪些著名的文化事件?。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框架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进化-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特点与影响2.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制度-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莫亨佐达罗- 古代中国:夏、商、周三代,封建制度的确立- 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哲学与科学的发展、希腊神话 - 古罗马文明:共和国时期、帝国时期、罗马法3. 宗教与哲学的兴起- 佛教的起源与发展- 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伊斯兰教的诞生- 儒家、道家、法家等中国哲学思想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中世纪-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教会影响:教皇与皇权、十字军东征-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艺术与科学的复兴2. 伊斯兰世界-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发展-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与衰落3. 亚洲其他地区- 中国的唐、宋、元、明、清五代- 日本的平安时代、幕府统治- 印度的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4.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欧洲探险家的航海发现- 欧洲对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活动- 殖民地的影响与后果三、近现代史1. 欧洲近代化- 文艺复兴后期的科学革命- 宗教改革:路德、加尔文等- 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等人的思想- 工业革命:英国、法国、德国的工业化进程2. 亚洲的近代变革- 中国的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日本的明治维新- 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3.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影响-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与国际政治格局4. 殖民地解放与民族国家建立- 亚洲、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殖民体系的解体- 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发展四、当代史1.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国际组织的作用:联合国、世界银行、WTO等- 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 信息时代与科技发展- 互联网的兴起与影响- 生物技术、新材料、能源科技的进步- 科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 当代国际冲突与和平- 冷战后的新国际关系格局- 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问题- 和平发展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4. 社会文化变迁- 社会运动:民权、女权、环保等- 文化多元化与交流- 教育与知识经济的发展结语高中历史课程旨在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体系高中历史知识框架体系欣赏高中历史知识框架体系图2高中历史知识框架体系图4高中历史知识点二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
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
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
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
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
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
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
核心是盛与衰。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
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史前文化与遗址2.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3. 古典时期- 希腊城邦与哲学-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汉朝的兴衰4. 宗教与文化- 佛教的传播- 基督教的兴起与影响-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扩张5. 封建社会-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的唐宋变革- 日本的平安时代二、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影响-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结果2.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欧洲国家的海外探索- 殖民地的建立与影响3.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与意义4.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批判5.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 帝国主义的扩张与冲突6.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7. 冷战与后冷战时代- 冷战的起源与对抗- 苏联的解体与东欧变革- 多极化世界的形成三、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的变革与挑战-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2. 中华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 国民政府的统一与抗日战争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4.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与影响四、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1. 重要事件- 法国大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2. 重要人物- 亚历山大大帝- 拿破仑·波拿巴- 甘地与印度独立- 毛泽东与中国革命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资料的分类与分析- 历史解释与历史观点2. 历史思维培养- 历史意识的形成- 历史评价的客观性与多元性3.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历史的教训与启示- 历史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结语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与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高中历史全部知识框架导言高中历史是中国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历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个高中历史的全部知识框架,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a. 夏朝的建立和尧舜禅让b. 商朝的兴盛和商周交替c. 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确立2. 春秋战国时期a. 春秋时代的分封制度b. 诸子百家的兴起和思想纷争c. 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3. 秦汉时期a. 秦朝的统一和中国第一个帝国的建立b. 汉朝的兴起和科举制度的实施c.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文化变迁二、现代史1. 隋唐宋时期a. 隋朝的统一和科举制度的推行b. 唐朝的开放和文化繁荣c.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成就2. 元明清时期a. 元朝的统治和蒙古文化对中国的影响b. 明朝的明亡和鸦片战争的发生c. 清朝的统治和农民起义的爆发3. 近现代史a. 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和胜利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实施三、世界史1. 古代文明a. 埃及文明和尼罗河流域的发展b. 希腊罗马文明和民主制度的起源c. 印度古代文明和佛教的传播2. 中世纪文明a. 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天主教的影响b.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化的兴起c. 蒙古帝国和丝绸之路的繁荣3. 现代文明a.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b.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的爆发与结束c. 冷战和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变化结语高中历史的全部知识框架主要包括古代史、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框架,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演变,了解各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差异以及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同时,还可以培养你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为你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视野和知识储备。
希望这个知识框架对你的历史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全部知识框架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历史概述1.古代历史2.近现代历史三、世界历史概述1.古代文明2.近现代史实四、高中历史课程设置及学习方法1.课程设置2.学习方法五、结论正文:【引言】历史是人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它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中国历史,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知识框架进行概述。
【中国历史概述】1.古代历史我国古代历史漫长,包括了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诸多朝代。
这些朝代更迭中,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唐朝盛世、宋朝科技繁荣等。
2.近现代历史近现代历史包括鸦片战争至今的历史,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世界历史概述】1.古代文明世界范围内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文明、古希腊、古罗马等。
这些文明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2.近现代史实近现代史实包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时期、一战、二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高中历史课程设置及学习方法】1.课程设置高中历史课程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涵盖了上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知识点。
2.学习方法学习历史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抓住时间线索、对比分析、理解历史背景等。
此外,还需关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结论】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丰富,涉及时间跨度长,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高三历史知识点大纲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三皇五帝时期2. 夏、商、西周时期3. 东周时期4. 春秋战国时期5. 秦朝统一中国6. 西汉、东汉时期7. 三国时期8. 隋朝、唐朝时期9. 五代十国时期10. 北宋、南宋时期11. 辽、金、元时期12. 明朝时期13. 清朝时期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亚述帝国、巴比伦帝国2. 波斯帝国3. 希腊城邦时期4. 古罗马帝国5. 犹太人的历史6. 印度古代历史7. 帝国时代(阿肯色、犹太、阿拉伯)8. 古埃及文明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沿革和组织结构3.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四、世界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2. 第二次世界大战3.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战争4.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5. 世界主要国家的现代历史五、中国近现代文化知识点1. 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2. 中国近代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3. 中国现代文化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六、世界近现代文化知识点1. 西方近现代文化的特点2. 西方近现代文化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3. 西方现代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七、世界历史地理知识点1. 世界的地理特点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八、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1. 历史思维方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 历史研究方法的基本过程和步骤以上是高三历史知识点大纲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学习历史的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高三知识点框架一、第一大主题:古代文明与社会进化1. 古代人类的起源与原始社会1. 人类起源理论与考古发现2. 原始社会的特征与发展2. 文明的兴起与影响力扩展1. 文明的定义与要素2. 早期文明的代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河流域文明等3. 文明的影响力扩展:亚洲的农耕文明、欧洲的城邦文明等二、第二大主题:古代帝国的兴衰与交往1. 古代帝国的兴起与巩固1. 帝国的产生背景与形成条件2. 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起与统一3. 非洲、欧洲及美洲等地区的古代帝国2. 帝国的边缘化与灭亡1. 帝国边缘化的原因与影响2. 帝国灭亡的因素与过程3. 帝国间的交往与影响1. 古代丝绸之路及其影响2. 古代国际关系的特点与模式三、第三大主题: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形成1. 封建社会的定义与特点2.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2. 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与发展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兴起2.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征与运作3. 资本主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 阶级分化与社会不平等的加剧2.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四、第四大主题:现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1. 国际关系理论的演变1. 现实主义与理性主义2. 构造主义与后现实主义2. 冷战与现代国际体系的建立1. 冷战的起因与发展2.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重塑3.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1. 全球化的含义与表现2. 国际合作的形式与意义五、第五大主题: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1.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2.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与问题2.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与融合1. 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冲突2.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六、第六大主题: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1. 文化遗产的定义与价值1. 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2. 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意义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1. 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与评选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3. 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 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2. 本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以上是历史高三知识点的框架,通过这些主题可以全面了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与进化,帝国兴衰的过程,社会制度的转变以及当代国际关系和中国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高中历史知识框架高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重要环节,全面了解历史知识框架对学习历史有很大帮助。
以下是高中历史知识框架的一些重点内容。
1.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在这个部分,学生应该了解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起和发展,重点关注夏、商、周和秦朝等朝代。
他们需要学习这些朝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以及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和法家的基础知识。
2. 世界古代文明学生需要对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有一定了解。
这些包括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重要文明。
学生应该学习这些文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以及它们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3.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
学生需要学习这些发明和发现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中国的文化传统,包括诗歌、绘画和戏剧等艺术形式。
4.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生需要学习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特别关注封建主义、教会的权势和十字军东征。
在文艺复兴时期,学生应该了解人文主义运动对欧洲文化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5. 近代时期的欧洲探索和帝国主义学生需要学习欧洲大发现时期的发生和原因,以及帝国主义的兴起和影响。
他们应该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探险家如哥伦布和麦哲伦等的历史事件。
6.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学生需要学习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他们应该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包括近代化运动中的各种思潮和政治运动。
7. 两次世界大战学生需要学习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些战争对全球历史的重要性。
特别关注纳粹德国和苏联的历史事件。
8. 冷战和冷战后的全球历史学生需要了解冷战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以及全球化进程和后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以上的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一、古代历史A. 史前时期1. 旧石器时代- 人类起源- 工具使用与发展2. 新石器时代- 农业革命- 陶器与纺织品的出现B. 古代文明1. 古埃及- 金字塔的建造- 法老与神权政治2. 古巴比伦- 汉摩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3.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文明- 种姓制度4. 古代中国- 夏商周三代- 诸子百家的思想C. 古典时期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哲学与科学的发展2. 罗马帝国- 罗马法-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二、中世纪历史A. 欧洲中世纪1. 封建制度-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骑士文化2. 教会的权威- 教皇与宗教裁判所- 十字军东征B. 伊斯兰世界1.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的传播- 科学与文化的融合C. 东亚历史1. 中国的统一与分裂- 隋唐盛世- 宋元明清的更迭2. 日本的封建社会- 平安时代- 武士道精神三、近现代历史A.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欧洲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命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义 - 宗教战争与和平B.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1. 英国工业革命- 蒸汽机与纺织机械- 城市化与劳工问题2. 资本主义的兴起- 自由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C. 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1. 欧洲的殖民扩张- 亚洲与非洲的殖民地 - 殖民地的反抗与独立 2. 民族主义的兴起- 民族国家的建立- 民族冲突与世界大战四、当代历史A. 两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爆发与结果-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2.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起因与过程- 联合国与冷战的开始B. 冷战与后冷战时代1. 冷战时期的对抗- 美苏两极格局- 核武器竞赛与太空竞赛 2.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苏联解体与东欧变革 -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冲突C. 当代社会问题1. 环境与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能源2. 社会与文化变迁- 信息技术革命- 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挑战此框架图仅为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概览,每个部分都有其深入的历史背景和细节,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高中历史必备的知识重点框架高中历史的知识重点框架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明朝万历年间①(***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②(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③(文化)纲常礼教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焚书》《藏书》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总结: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是批判地继承了儒学。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代表人物:王夫之《船山遗书》: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教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学务实。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①思想: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②经济: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关注民生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高中历史的知识重点框架2一、八国联***侵华1900年八国联***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
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辛亥***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
其***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高中历史知识要点框架高中历史必备知识要点框架一、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产生1、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产生的背景:(1)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基督教宣扬,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光、日月星辰、天空、陆地、动植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
(3)教会还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打击了宗教神学。
2、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1)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发展起来。
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二、达尔文与进化论1、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1)达尔文认为,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它们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他提出,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这一原理,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2、生物进化论创立的地位和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在教会和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
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高中历史知识归纳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历史背景:(1)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过程:(1)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
(2)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
(3)瓦特还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
工业部门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