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的观察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原发性脑损伤:暴力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的损伤,主要有脑震荡和脑挫裂伤;继发性脑损伤:头部受伤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
按伤后脑组织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脑损伤两类。
一、脑震荡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撞击后,立即发生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但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一)临床表现病人在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变缓、呼吸浅慢,各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
遗忘特点:逆行性健忘★,意识恢复后对受伤时,甚至受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不能回忆,而对往事记忆清楚。
清醒后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日或数周。
病理改变: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二)治疗原则脑震荡无须特殊治疗,卧床休息5~7日★,给予镇静剂等对症处理,病人多在2周内恢复正常。
二、脑挫裂伤1.脑挫伤:指暴力作用头部后,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尚完整者。
2.脑裂伤:指软脑膜、血管及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两者常同时存在,故合称为脑挫裂伤。
(一)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症状★,伤后立即出现昏迷,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可长达数小时、数日至数月不等,严重者长期持续昏迷。
2.局灶症状与体征脑皮质功能区受损时,伤后立即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或体征,如语言中枢损伤出现失语,运动区受损伤出现锥体束征等。
3.头痛、呕吐与颅内压增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
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有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有红细胞。
4.颅内压增高与脑疝因继发脑水肿和颅内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
5.CT或MRI检查可显示脑挫裂伤的部位、范围、脑水肿的程度及有无脑室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
(二)治疗原则脑挫裂伤一般采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加强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等非手术治疗。
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护理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意识、呼吸节律、频率的观察)。
2、注意去大脑强直、躁动等症状,预防意外损伤。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予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严密观察病人神志、睡孔、生命体征变化(中脑损伤主要观察意识变化,脑桥损伤主要观察呼吸节律,延髓损伤主要观察呼吸频率)。
2、饮食护理:保证每日营养摄入,24-48小时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肠内营养,昏迷病人予鼻饲饮食,必要时遵医嘱予静脉营养。
保持每日摄入2000-2500KCa13、安全护理:①去大脑强直的病人颈部垫软枕,躁动者予床栏保护,并适当约束四肢,防止意外损伤。
②有肢体偏瘫者应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及关节强直,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4、并发症预防①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气吸入,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加强气道湿化,防止篁息。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并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执行。
②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亚低温治疗,见相应护理常规。
③昏迷病人加强口腔、皮肤等护理,按昏迷护理常规执行。
健康教育1、保持皮肤清洁完整,避免潮湿,摩擦等,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防止压疮的形成。
2、做好心理护理,取得家庭和亲友的支持,正确面对现实,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3、对意识障碍、偏瘫、长期卧床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应及早行肢体主动和被动活动,同时也可予穴位电脉冲刺激,针灸等方法帮助恢免肢体活动功能。
4、遵医嘱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门诊定期匏查。
5、对语言功能障碍者,多进行日常口语、手势等训练。
6、对感知、认知障碍者,予最简单、熟悉物品、图片等反复训练,逐渐增加难度。
7、患侧肢体应着重进行日常生活练习,如:洗脸、刷牙等,并予拐杖等生活辅助工具,以逐渐达到生活能自理。
脑干损伤的观察、治疗与护理摘要:脑干损伤机理,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关键词:脑干损伤;暴力;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治疗与护理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及延髓。
上接间脑,下续脊髓,后接小脑上、中、下脚与小脑连接。
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原发性脑干损伤约占颅脑损伤的2-5%,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约占10-20%。
脑干内除有颅神经核、躯体的感觉和运动传导束通过外,还有网状结构和呼吸、循环等生命中枢。
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一般造成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暴力常较重,因此,很少见脑干的单独损伤,而是与脑挫伤同时存在,故伤情也较一般脑挫伤严重。
如原发脑干损伤伴有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或弥漫性脑肿胀产生小脑幕切迹疝时,即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继发性脑干损伤,如处理迟延,将导致脑干的缺血性坏死,后果极为严重。
1、损伤机理暴力造成的脑干损伤可分为暴力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1)暴力直接作用有:a.头部直接受冲击后,脑在颅腔内运动,脑干与小脑幕游离缘、斜坡和枕骨大孔缘相撞击而致伤,枕部着力时原发性脑干损伤发生率较高,前额部、顶部和颞部着力时发生率较低。
脑干损伤的部位以中脑被盖部损伤多见,其次是桥脑和延髓被盖部。
b.着力时颅内压突然增高,向压力较低的椎管内分散时,较大的压力集中在脑干而致伤,或侧脑室内脑室液瞬间移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致脑干受冲击。
c.经斜坡、蝶骨或枕骨大孔处的颅底骨折的直接损伤。
(2)间接暴力引起的有:a.臀骨或两足着地的坠落伤,外力借脊柱传达到枕骨大孔,围绕枕骨大孔的骨折所造成的延髓损伤。
b.暴力冲撞腰背部,头部先过伸而后又过屈的挥鞭样运动,导致延髓和脊髓交界处的损伤。
2、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临床较常用,GCS对伤者的睁眼(反映脑干激活系统的活跃程度)、言语(反映大脑网状结构系统功能和高级综合能力)、运动(反映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三方面所得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
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9-11分为中度;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观察和护理作者:姜梅,史翔凤,丁翠翠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29期[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我院收集的49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法。
结果:存活37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24.49%。
结论: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应该进行早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准确及时诊治,加强并发症的防治,从而提高抢救治愈率。
[关键词] 原发性脑干损伤;早期护理;呼吸[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b)-083-02原发性脑干损伤因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头部受到冲击使脑干撞到小脑幕裂孔的游离缘或枕骨的斜坡上,或脑干的纵轴向下强烈移动或扭转造成的脑干损伤,其伤后可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去脑强直、瞳孔及眼球位置异常等症状,如不进行恰当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可迅速死亡。
但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订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案,采取积极预防并发症等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年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49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11~74岁,平均(43.3±12.5)岁。
车祸外伤34例,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6例,打击伤2例。
1.2 临床症状及体征入院时49例均有昏迷,GCS评分评分3~4分31例,5~6分9例,7~8分9例。
18例去脑强直,31例无去脑强直。
12例无瞳孔大小改变,37例有瞳孔大小改变。
21例对光反应存在,28例对光反应消失,5例出现呼吸不规则,7例伴有大小便失禁,11例高热,9例体温不升,19例并发肺炎,10例并发急性肾功能障碍,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急性脑梗死。
1.3临床观察与护理1.3.1生命体征急性期每30分钟检测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变化一次,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对症处理。
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的观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来自我院55例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给予护理。
结果55例患者中I级(死亡)34例,Ⅱ级(植物样生存)2例,Ⅲ级(重残)6例,IV级(中残)4例,V级(恢复良好)3例,有6例因其他原因自动出院。
结论:全面的护理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原发性脑干损伤;护理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由于外界暴力直接作用下所致的脑干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死亡率高、残废率高、预后不佳。
原发性脑干损伤后因自身损伤、颅内压力改变、血管痉挛等原因,可导致脑干继发肿胀、受压、缺血改变加重脑干继发性损伤,临床上严重的脑干损伤多死于脑血管痉挛、脑干水肿肿胀高峰期[1]。
因此及时控制病情对病人尤为重要,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5例,男40例,女15例。
平均年龄40.5(5~76)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42例,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4例。
1.2 临床表现伤后均有昏迷,昏迷时间3-4小时、30天及以上不等。
GCS 评分:3-5分27例。
6-8分19例,9-12分9例。
双侧瞳孔散大13例,单侧瞳孔散大11例,瞳孔大小不变13例,双侧瞳孔缩小8例,眼球分离10例;呼吸不规则16例,20例脉搏细速,10例血压下降;28例高热,5例体温不升;双侧锥体束征19例,单侧锥体束征8例。
1.3 头颅CT检查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示脑干点片状出血19例,脑干挫伤伴水肿21例,环池不清17例,环池出血9例,合并硬膜外血肿15例,硬膜下血肿8例,脑内血肿6例。
1.4 治疗与结果视病情采用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施行手术治疗37例,保守治疗18例,其中I级(死亡)34例,Ⅱ级(植物样生存)2例,Ⅲ级(重残)6例,IV 级(中残)4例,V级(恢复良好)3例,6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
2 护理体会
2.1 临床观察
2.1.1意识的观察意识的观察是脑干损伤病人最重要的观察项目之一,意识障碍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损伤的轻重。
现在通常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来评定意识状态,如昏迷总评分减少或单项评分增多,则表示意识障碍有所加重,
伤情可能趋向恶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救治。
2.1.2 瞳孔的观察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患者要密切关注瞳孔的变化,这是一项重要的观察病情的指标,瞳孔能够快速直接的反应患者颅内病情变化情况,如果瞳孔出现不良变化趋势,应对患者及时进行CT扫描以确定病情发展,本组有6例出现意识进一步加深及瞳孔变化,及时行头颅CT扫描并实施手术,病人转危为安。
在护理中应密切注意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或是迟钝及眼球运动的变化;如中脑损伤初期两侧瞳孔常不等大,时大时小,对光反射迟钝消失,眼球向下外倾斜。
桥脑损伤时,可出现两侧瞳孔极度缩小,两侧眼球同向偏斜或两侧眼球分离等现象。
如继发颅内血肿颞叶钩回疝则是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伴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2]。
2.1.3 生命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在护理过程中是一项基本且必要的措施,患者的呼吸、血压等指标必须要在需控制的范围内,一旦遇到情况不良,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在脑干损伤症状中呼吸紊乱最为突出,损伤在中脑下部、桥脑上部时,表现为呼吸节律紊乱;损伤在桥脑下部时出现陈施氏呼吸或抽泣样呼吸;损伤在延髓部位时,常出现呼吸抑制及循环紊乱,病人呼吸缓慢、间断,脉搏快弱、血压下降。
当延髓吸气和呼气中枢受损时,呼吸可在短时间内停止,但心跳仍然可维持数小时或数日。
病人在呼吸机能紊乱的同时,亦常出现脉搏慢而有力,速而弱或慢而弱,血压降低等。
如呼吸深慢,收缩压升高且脉压差大,则提示颅内血肿形成或脑疝早期,反之考虑合并有内脏损伤或病情变化。
2.2临床护理
2.2 .1呼吸道的护理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意识障碍重、持续时间长,咳嗽反射及吞咽动作迟钝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多,易引起呼吸道梗阻而发生窒息、还容易误吸或痰液坠积造成肺部感染,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按常规做好切口护理、气管导管的清洁消毒及气道的湿化、口腔护理等。
需保持室内清洁,温、湿度适宜,按时给予翻身、叩背,若痰多、痰鸣音明显时,应彻底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自下而上螺旋式慢慢上提,以吸净各个面的痰液及防止固定处吸痰而损伤气道黏膜,最后再将口腔内分泌物吸出。
未行气管切开病人经口腔吸痰时可放置牙垫或口咽通气道,以便于吸痰操作及防止患者咬含吸痰管。
注意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减少探视,加强病室环境卫生的管理,防止感染的发生。
2.2.2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出现持续性的中枢性高热,发热将会加重脑缺血性损害,很好的控制发热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然而单纯的应用降低室温和给予非甾体类降温药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降温效果。
我科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治疗中枢性高热,取得的效果非常满意。
常采取的方法有:温水(酒精)擦浴、冰冻输液、冰枕、冰敷、电冰毯降温等。
也可以采取用冬眠药物和物理方法相结合一起来降温,通过降低体温,保护身体消耗与基础代谢功能,从而保护脑细胞膜结构[3]。
行亚低温脑损伤的治疗,开始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伤后6 h内为最佳,降温范围以肛温32~34℃为宜,时
间为3~5 d,在进行降温的过程中,需保持降温的连续性,使用冬眠药物后半小时内不宜翻身或挪动病人,密切观察呼吸、血压变化,当舒张压低于60 mmHg,则应停药。
降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放置冰袋处皮肤情况,及时更换冰敷部位,防止皮肤冻伤。
2.2.3褥疮的预防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为卧床病人加用充气型床垫,并每1-2h翻身一次,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防止足下垂。
翻身后要按摩受压部位3~5min/次,并检查受压部位,若皮肤发红应用30~25% 酒精进行按摩至皮肤颜色恢复正常[4]。
避免理化因素刺激:保持床面整洁、及时更换床单,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骨突部位受压。
注意营养支持:机体营养不良是压疮发生的内因,因此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且营养丰富的饮食。
凡昏迷期及不能进食的病人,可安置胃管鼻饲及经过静脉通道使用三升营养袋,以供给患者足够的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2.2.4顽固性呃逆的护理脑干损伤病人发生呃逆多属中枢性或由胃肠因素所致,其他的相关因素则主要与脑损伤的程度、地塞米松的应用、精神因素等较为密切。
出现顽固性呃逆通常提示病人预后不良,连续的呃逆甚至会扰乱正常呼吸功能,影响气体交换,故急需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给予控制。
病人一旦发生呃逆时,应立即检查胃部有无充气、潴留,并检查水电解质,及时给予纠正。
还可以采取压迫框上神经、按压眼球、压上唇仁中穴、针刺和谷、刺激咳嗽等方法,以控制、阻断呃逆发作。
药物治疗常选用氯丙嗪、异丙嗪各50mg肌肉注射,一般多能起效。
顽固性呃逆,多数并发有急性胃黏膜病变,所以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腹胀及解黑大便、胃管是否抽出咖啡色液,以便尽早发现消化道出血的征象,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给予控制。
一旦发现消化道出血,必须立即暂禁食,给予补液、使用止血药或适量输血,并且须立即停止使用激素。
2.2.5康复训练脑干损伤病人需适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韧带强直、肌肉萎缩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卧床期间可适量进行床上功能训练。
锻炼应循序渐进,速度由慢到快,次数由少到多,幅度由小到大;伤后有失语的患者还应注意语言功能的恢复,需进行一些语言能力的训练,可以从单字发音起,逐渐进入简单的对答训练,另外,经常收听音乐、电视广播等对训练听力、发音均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脑干损伤病人的护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患者长期昏迷,病情变化快,所以要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慎独精神,加强对病人的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切实落实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认真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积极配合医生救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减少死亡率及伤残率。
参考文献
[1] 何金辉,任印彬,程雷鸣,等.原发性脑干损伤诊治体会(附80例报告)[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3(5):428—430.
[2] 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第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67.
[3]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8.422—423.
[4] 程树来,陈永辉,任安洲,等.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附126例报道)[J].第一军医大学报,2002,22(9):851—852.
作者简介:
徐显荔,女,(1966-),贵州省兴义市人,大专在读,主管护理师,研究方向:神经外科护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