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险企业营销队伍建设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保险企业营销队伍建设

[摘要] 经济发展促进了保险行业高速发展,保险营销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作为营销主体的人及人才的引进和管理是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保证。本文运用领导学和管理学理论,着重从团队队伍建设、人员的激励等方面讨论营销队伍的建设,以期保险企业在大力发展保险营销业务的同时,必须注重保险营销队伍建设,培养保险营销队伍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努力创造“能留人、留住人、能用人”的良好工作环境,保障营销队伍的稳定发展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保险企业;竞争;营销团队建设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保险业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和高速的发展,国内的保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使保险企业实现持续、稳健、快速的发展,人才资源则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正如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周延礼在“2005中国保险发展论坛国际学术年会”上提出的:“保险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保险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因此,建立一支高品质、高绩效、高素质、忠诚度的人才队伍,对保险企业在今后日趋激烈的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决定性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紧紧抓住吸引、培养、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适应保险业改革发展需要、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的人才资源在自身建设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表现在保险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人才流动性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强等。然而,当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不足、流动不规范、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服务质量不高、销售误导等等。在保险代理人的营销队伍建设方面问题,更为突出对社会的影响更大,因为营销员作为连接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桥梁,对沟通保险供求、拓展保险业务发挥了重要作用,营销队伍管理目前存在营销架构不合理、营销整体素质偏低、营销员与公司的行为目的不一致、营销员流失率高、培训体系不健全等方面问

题。因此,改变目前的管理模式,进行营销队管理的提升已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对保险企业相关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当今的市场竞争状况和保险企业发展趋势,运用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着重就营销队伍的组织架构、招聘与选择、培训、激励考核等方面提出管理方案,并对在进行营销队伍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予以分析和说明。本文是针对保险企业营销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其成果对营销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保险企业营销队伍管规范化、科学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保险企业营销队伍现状

(一)保险企业营销队伍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保险企业营销管理架构基本没有变化。从企业内部情况看,营销队伍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营销系统运作缺乏差异、缺乏创新、适应能力弱。由于公司各个部门之间沟通较少,大多与总经理单向沟通,前线在做什么后线不知道,导致后线不能很好支持前线。培训管理部门为培训室,隶属于营销部,这样培训虽然可以和营销较好的融合,但也存在不足,造成培训受业务推动影响较大,培训计划不能很好的贯彻,独立性降低。在营销部统一管理下各营业部门相互模仿,差异化很小,营业区经理责任重大但权力较小。

营销队伍整体素质不能满足高要求营销工作的需要,保险企业营销工作时间自由,行业门槛低,在营销队伍中吸引了大批学历较低、高年龄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员中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普遍较低,从而导致一些业务开展困难,客户的投诉率很高,不能满足高要求的客户需求,长久以此,将影响企业的品牌和形象,最终将导致企业的整体效益受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营销队伍人员流动性较大,留存率偏低,由于业务的发展,保险企业经常以较快的增员方式来弥补营销队伍人员的缺乏,以营销队伍的增加来使业务得到的提升。但长久业务发展需要营销队伍技能的支撑,一旦营销人员技能缺失,客户满意度不高、业务下滑等,都会使营销人员产生低落情绪,最终导致的是人员的流失,另外,由于同一地区不同保险企业为了增加业务,会通过各种优厚条件吸引优秀的营销人员,这样也会导致营销人员的流失。另外,现有营销队伍文化层次低,诚信意识、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下,保险企业追求利润

的最大化,营销人员为了追求业务的最大化,在利润的驱动下,部分营销人员违背客户意愿,维护客户利润,在客户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误导、欺诈等恶劣手段骗取客户,以求得业务量的增加,造成保险企业不断被客户投诉,最终导致企业形象受损,整体业务下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相关资料显示,尽管与前几年相比,高学历营销从业人员的比重有所提高, 不过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保险营销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是偏低。营销人员中只有高中以下的学历达到75%以上,且文化程度不高的下岗工人占很大比例, 只有不到17%的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而从业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理解。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 被调查者中有大约72%的人认为保险条款内容没有被保险营销人员简明扼要地传输给客户,而保险营销人员的自身素质不足是其主要原因。事实上,由于保险营销人员不能清楚表达保险条款,很多客户往往就放弃投保。此外,在展业过程中, 文化程度不高的保险营销人员面对其他高素质的白领客户时,往往无所适从,难以开展业务。另一方面, 被调查者中有82%以上的人对保险营销人员有厌倦、抵触情绪,而认为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低下是其主要原因。事实证明,客户利益的受损往往由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引发的道德风险直接造成。

(二)营销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首先,考核导向是轻基础、重业务。保监会在2010年提出了“防风险、促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在发展压力日益增大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各保险企业还要同时提升企业的内涵价值,加大业务结构调整力度。其中,企业考核体系起到了“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考核导向着重于结构优化,着眼于业务发展,强调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不断发展。而在队伍方面,长远发展、队伍基础建设上缺少相应的考核项目,而只关注季度举绩率和持证人力,这样的考核体系促使基层公司差不多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业务指标的达标上,就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制定、实施队伍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

其次,轻长远、重眼前的短视思想。在上级公司“轻基础,重业务”的考核导向影响下,“急功近利”的短视思想必然会在保险企业市、县两级中产生。透视其背后,首先管理层的“惟市场份额论英雄”和“完成任务高于一切”评价标准是根深蒂固的,这助长了基层营销主管和经理的浮躁情绪,构建长远规划少,关注眼下业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