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知我者,二三子什么意思
- 格式:docx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知我者鲍子文言文翻译导读:知我者鲍子文言文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子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就,此时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
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
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中别具一格。
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中的典故。
《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
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
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
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
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
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
古诗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翻译赏析《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前言】《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之手,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左右。
此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已经四年。
全词在一个个典故的层叠中抒发了词人昂扬激越的豪放情怀,表达了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注释】贺新郎:后人创调,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
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邑:指铅山县。
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仆:自称。
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别墅。
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问何物、能令公喜:源于《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
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感到快乐。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两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妩媚:潇洒多姿。
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
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
浊醪:浊酒。
云飞风起:化用刘邦《大风歌》之句“大风起兮云飞扬”。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引《南史·张融传》的典故:“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知我者,二三子:引《论语》的典故:“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导语】古诗词是语⽂课程⾥最重要的考试题⽬,同学们要重视起来,以下是整理的⾼⼆语⽂必背古诗词《卫风·氓》的原⽂、译⽂、注释和赏析,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涉淇,⾄于顿丘。
匪我愆期,⼦⽆良媒。
将⼦⽆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
尔⼘尔筮,体⽆咎⾔。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译⽂ ⽆知农家⼩伙⼦,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你⽆媒⼈失礼仪。
希望你不要⽣⽓,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墙,⾯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忧伤泪千⾏。
情郎忽从复关来,⼜说⼜笑喜洋洋。
你去⼘卦问吉祥,卦象吉祥⼼欢畅。
赶着你的车⼦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
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情太痴。
男⼈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若是恋男⼦,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落下了,⼜枯⼜黄任飘零。
⾃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淋淋。
我做妻⼦没差错,是你*刁缺德⾏。
做⼈标准你全⽆,三⼼⼆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忙⾥忙外⾮⼀朝。
你的⽬的⼀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来想⼀想,独⾃黯然把泪抛。
⽩头偕⽼当年誓,如今未⽼⽣怨愁。
淇⽔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
当年⼭盟⼜海誓,哪料反⽬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注释 1、氓之蚩蚩:氓,(méng),蚩蚩:⽼实的样⼦。
2、布:货币。
⼀说布匹。
3、即:靠近。
4、谋:商量。
5、顿丘:地名。
6、愆(qiān):过,误。
7、将:愿,请。
8、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
9、复关:诗中男⼦的住地。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翻译:大家要帮助我显扬高明人士,即使身份卑微,也要推举,只要有才能就进荐上来,让我能够任用他们。
出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八》
原句:春,下令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翻译:春季,曹操下令说:“从前,孟公绰做晋国赵、魏两家贵族的家臣首领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胜任滕、薛等小国大夫的职务。
假如必须是清廉的人才能使用,那么,齐桓公又怎么能称霸于世!大家要帮助我显扬高明人士,即使身份卑微,也要推举,只要有才能就进荐上来,让我能够任用他们。
”
作品出处简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经典诗句】“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贺新郎》全词翻译赏析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 当世能理解我的,也只有寥寥几个人了![出自] 南宋辛弃疾《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邑”:指铅山县。
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此“邑中园亭”,当指作者游历过的境内亭园。
“仆”,自称。
“停云”:停云堂,在期思山上。
稼轩慕渊明,渊明有《停云》诗四章,其序云:“停云,思亲友也。
”稼轩意在套用其旨,抒发对亲友的怀念。
“甚矣吾率矣”:用典出自于〖论语-述而-第七〗: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 甚矣:到极点了。
甚:极。
不复:不再。
周公:姓姬,名旦,鲁国的始祖。
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
孔子崇拜的圣人。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两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问何物能令公喜:经查考是源于〖晋书-列传第三十七-温峤-郗鉴(子?/?子超/?弟昙/鉴叔父隆)〗:桓温辟为征西大将军掾。
温迁大司马,又转为参军。
温英气高迈,罕有所推,与超言,常谓不能测,遂倾意礼待。
超亦深自结纳。
时王?为温主簿,亦为温所重。
府中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辛弃疾宋词《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原文译文及鉴赏《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宋代:辛弃疾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我已经很衰老了。
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
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
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
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
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
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
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而已。
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注释】贺新郎:后人创调,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
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邑:指铅山县。
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仆:自称。
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别墅。
甚矣吾衰矣: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问何物、能令公喜: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感到快乐。
妩媚:潇洒多姿。
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
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
浊醪(láo):浊酒。
知我者,二三子:引《论语》的典故:“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原文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
子衿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子衿》是中国一首传世的古诗,出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大诗人屈原,是一首英雄气魄、知性人生、勇于抗争、不畏牺牲的高尚诗歌,被誉为古代英雄精神的象征。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子衿泣血,痛恨强汉。
折节以来,忧祸多端。
入则无度,出则无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以下是析诗:诗的主题中心是屈原以牺牲自我,抗争残酷的政治压迫,而发出的愤怨与悲伤的呐喊。
“子衿泣血”,指的就是屈原奔赴江湖中自尽的惨状,他被政治压迫严重,不得不以牺牲自己来对抗,他对周围政治局势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和反抗。
“痛恨强汉”,象征屈原痛苦的心情,他以泪眼抗争残酷的政治迫害,但也受到无情的报复和打击,“折节以来,忧祸多端”,说明屈原被迫无奈把痛苦心情与朋友们分享,而他的抵抗也被当时政治局势打乱,“入则无度,出则无间”,表明屈原的英雄抗争既有责任又有坚定的信念。
诗的最后一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是表达屈原对于维护自由及正义而献出自我牺牲的深沉思考,表达了他深层次的反抗精神,“知我者谓我心忧”,对于具有正义感的人来说,无论如何压迫,都不能抑制他们的英雄精神,而“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则表达了屈原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义无反顾坚持自己的信念,放弃自己的生命。
屈原的《子衿》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直备受推崇,被誉为中国英雄精神的咏叹之乐。
它既表达了对于政治压迫的强烈抵抗,也表达了抗争中的不畏牺牲的信念,激发了读者对英雄精神的强烈共鸣。
它把屈原强烈的反抗欲望、抗争精神与中国文化和精神传承联系起来,成为英雄追求与牺牲换取的永远的经典。
经过千万年传承,屈原具有振奋人心的英雄气质,也成为一个永远的英雄象征,受到众人的爱戴和尊崇。
今天,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我们的英雄精神息息相关,它有助于培养我们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它是一首难以忘怀的诗歌。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原文、译文及鉴赏《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出自辛弃疾之手,全词表达了辛弃疾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词吧。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原文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已经很衰老了。
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
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
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
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
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
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
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而已。
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注释贺新郎:后人创调,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
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邑:指铅山县。
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仆:自称。
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别墅。
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1、诗人介绍2、词的小序结合诗的背景讲解3、翻译一句词,讲解一句词,并将词人表达的感情一并讲解4、总结诗人思想感情【诗人介绍】●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长大的过程中,辛弃疾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侠义之气。
【背景】正如本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此词约作于(1198)左右。
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翻译】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
谛(这是反讽)?(天地似有感应)云气翻飞,狂风骤起。
见到我(的疏狂)。
【赏析】●(用典1)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
《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
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
●这里与末句首尾衔接,用以强调二字。
衬托出作者被贬多年,独自过着村居生活的孤独之感,(自己认为)当不了官,报国无门的凄凉之感。
●(用典2)(重点赏析句)“空”指作者自己一生都白白的过去了,大半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如今年老体衰,再发愁也没有什么用处了,面对人间万事万物只有付之一笑,表现作者及其无奈的内心活动。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二十篇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二十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论语》——学而【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1-1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注释】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最新的《贺新郎》经典语录《贺新郎》经典名句语句摘抄赏析最新的《贺新郎》经典语录《贺新郎》经典名句语句摘抄赏析1、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毛泽东2、宁怀憬说,徐客秋,我也不知道我们将来会怎么样,但是,我肯定,明天,我们一定还在一起----公子欢喜3、一直不愿将脆弱示人的人,有了伤口总是千方百计隐藏,隐忍著疼痛,隐忍著悲哀,一直隐忍到伤口溃烂、发脓、无可救愈。
4、贺新郎元·周权庆寿凉浸瑶空月,正寿星、光彩遥烛,少微躔次。
鹤发仙翁还笑道,恰则揆予初度。
好文物、衣冠翘楚。
雪跨冰悬神炯炯,尽襟怀、清酒金茎露。
真好个,神仙侣。
欢呼竹外开尊处,正炰凤烹麟,环列珠歌翠舞。
烛影酒光相眩转,谭笑风生玉麈。
戏膝下、彩衣容与。
只恐未闲经济手,更十年、又起蟠溪吕。
颉霞佩,看高举。
次韵清啸西峰月,记曾经飘飘霞佩,御风飞度。
知道仙家蟠桃宴,此夕洞关无阻。
看多少往来鹤驭。
分得九霞春色醉,听玉笙、清奏云深处。
好天上,神仙府。
俗尘笑我山中侣。
叹匆匆归后,依旧松烟萝雨。
万事一闲都了却,说甚官为柱史。
尽拼得此生韦布。
齐粟一盂安岁晚,课儿童、闲诵梅花赋。
这些福,老天与。
----周权5、无望的爱情,纵使无望,可是,唯有爱过方能谓之为爱。
----公子欢喜6、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毛泽东7、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8、贺新郎元·张伯淳次韵回首章台路。
又一番春事阑珊,满帘风絮。
郭外谁家闲院落,别是壶天意趣。
拼一日、来游一度。
除却忧愁风雨外,肯容他、野马埋双屦。
行乐地,更何处。
人生忍把佳期误。
况今朝满坐春风,怎禁不去。
史上最狂的9首诗词自古文人多疏狂。
李白的狂是笑对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刘克庄的狂是旁若无人,豪情动人,“旁观拍手笑疏狂。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疏狂的人,内心最是火热,在文人的狂中,我们体会他们的热血与寂寞,开心与狂放。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史上最“狂”的9首诗词,看看他们笔下的这些“猖狂”之语,哪一句让你读来心潮澎湃?1、柳永的狂: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
《西江月》宋·柳永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
纵教片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
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
风流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
柳永的狂,是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柳永也是一个狂人,他说,我不向别人求富贵,别人却必要向我求好文章。
在词场上,我是真正的王。
事实上,柳永在仕途上一生不得意,大半生流连青楼,受到青楼女子的欢迎。
更多的时候,柳永的狂,是苦中做乐,是自我安慰。
不论你处于何种境地,愿你都能以疏狂对失意。
2、黄巢的狂: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的狂,是失败后的不甘心。
这一年,他上京赶考,却不幸落第,不甘心的他,写下这首诗。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落第后,黄巢豪情万丈,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这首诗的气势无比恢宏。
明明说的是宁静淡泊的菊花,却处处彰显王者之气。
只要你善良地爱着这个世界,运气总不会太差的。
请你对所来皆温柔,所失皆坦然,所得也欣喜。
3、辛弃疾的狂: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宋·辛弃疾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我没有什么隐藏的,真的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所知道的没有说不跟你们共享的。
这就是夫子的心。
所以这一章是解释给弟子们听的,说『吾无隐乎尔』,我没有什么隐藏的,真的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所知道的没有说不跟你们共享的。
这是夫子的存心。
这里讲『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这个「与」,可以说是给与,跟弟子们分享。
这个「无行」,就是没有这种行为说不能跟弟子们分享的,真的是所学全都传授给弟子们。
但是弟子们能接受多少,这真的就看各人的造化,各人根性不一样,所接受的教诲就有高下了。
「二三子,谓诸弟子」,这『二三子』,就是讲孔子的这些弟子们,特别是常常跟着孔子的,老夫子的常随众。
「圣人智广道深,弟子学之不能及,以为有所隐匿。
故解之也。
我所为无不与尔共之者,是丘之心也。
」这是讲孔子的弟子以为夫子有所隐匿,就是他有留一手,没教完全,实际上这是错会了,夫子无所隐匿。
圣人智能广大,道行深远,只是弟子学之不能及,他学不来。
学不来,就以为夫子是不是有些东西没教我?怎么他的境界这么高、智能这么广,我都比不上?这个想法是错的,夫子为他们做个解释。
所以这一章是解释给弟子们听的,说『吾无隐乎尔』,我没有什么隐藏的,真的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所知道的没有说不跟你们共享的。
这是夫子的存心。
这里讲『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这个「与」,可以说是给与,跟弟子们分享。
这个「无行」,就是没有这种行为说不能跟弟子们分享的,真的是所学全都传授给弟子们。
但是弟子们能接受多少,这真的就看各人的造化,各人根性不一样,所接受的教诲就有高下了。
这不是说夫子对弟子们有不平等,夫子的教育是平等的,就好像天降雨一样。
天下雨的时候,它的这个水是平等的遍洒大地,没有说这个地方我下多一点雨,那个地方下少一点雨,不是,它是平等的。
可是地上的植物吸收水量就不一样,大树它是根深叶茂,所以它吸水量就多;那小草它就根浅,所以吸收的水就少。
知我者二三子的意思
《知我者二三子》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了解我。
它出自《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句话:“知我者二三子,未必恶也。
”这句话是庄子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哲学观点的,他认为真正了解他的人只有极少数,这些人可能并不讨厌他。
这句话的意义也可以引申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例如人际关系、工作等方面。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思想,但真正能够了解和理解我们的人并不多。
因此,在交往中,我们应该珍惜那些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的人,并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不要被外界的看法和评价所束缚,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而有价值的人。
- 1 -。
诗词赏析:知我者,二三子什么意思
知我者,二三子什么意思?
当世能理解我的,也只有寥寥几个人了!
《贺新郎》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落职闲居江西农村时的作品,是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题写的。
瓢泉跟带湖一样,这里青山秀水,茂林修竹,词人在这里过着沉寂的日子。
这首词前的小序能帮助我们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东晋诗人陶渊明历经十多年仕途生涯,始终不愿与黑暗的社会同流合污。
他曾写过一首《停云》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诗前有序:“停云,思亲友也。
”辛弃疾“独坐停云”,触景生情,信手拈来,随成此篇,反映了词人落职后的寂寞心境和对时局的深刻怨
恨。
词的上片叙述词人面对青山产生的种种思绪。
词一开篇即引经用典:“甚矣吾衰矣。
”出自《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孔子当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但四处碰壁。
他的恢复周礼的理想一直到老也未实现,故而孔子发出如此浩叹,感叹年老身衰,时不我与,壮志成空。
词人引用了前一句,但也含有后一句的意思。
在平静的叙述中隐含极深怨愤和无限感慨。
接下来“怅”字领贯以下三句:“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其实令词人最感怅然最觉遗憾的是抗金复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未能实现。
到了此特定的时刻,一直萦怀的忧愤情感在面对白云青山时便骤然一起涌现:平生猛志常在,如今身体老去,知交零落,白发空垂,莫可奈何!当年少日,铁马渡江,而“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西江月》),而今事业无成,平生交游所剩无几,不免因而生恨。
其中一句又化用李白《秋浦歌》其十五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辛增一“空”字,则青出于蓝。
李谓三千丈缘于愁之多;辛则言愁有何用,我一生都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如今年老,一切于我都成泡影都成空幻了,故而“一笑人间万事”。
悲愤中含有无限苍凉意。
这里“空”、“笑”二字突出强调了词人内心对时局的极深的怨恨,流露出强烈的孤独感无奈感。
接着词人用一设问句“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结束上片。
表面上看,辛氏
这里好像笔锋转向:要寄情山水,亲近大自然;忘却人间万事,忘却心中的烦忧怨愤。
而实质上,这个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更突出了词人的孤独感怨愤感无奈感。
词人这样说,
1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