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1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形体特征的认识,分清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熟练地掌握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合作交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培养学生知识的自我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并积极与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勇气。
二、学情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后的基础上研究的一节复课。
复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
复时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让学生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并通过交流提升,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有条例的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的同时为以后研究打下基础。
三、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梳理长方体、正方体知识,使之系统化。
理崩溃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完整和的掌握知识点,并指导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刚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我们这节课来复一下相关的知识。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师:这两个图形你们认识吗?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迅速引入,是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二、自主研究,协作交流1、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在进修这单位的知识的时分学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哪几部份内容?学生报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教师板书:认识、表面积、体积和容积。
教师在课前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总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13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复习的。
教材通过复习和总结,使学生能够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不深而出现困难。
因此,在复习和整理这部分内容时,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回顾和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师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10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面、棱、顶点、长、宽、高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征,如面、棱、顶点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如长、宽、高。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公式。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公式。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会归纳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2.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在数学王国,我们认识了数,又了解了形,前面又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大家请看:这是一点,把点按一定的方向移动就形成了线,把线再按一定的方向移动就形成了面,几个面动一动就围成了体。
今天,我们就从点、线、面、体四方面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 引导自学(1)梳理知识,填写学习单。
师:我们整理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呈现呢?请看学习导航。
学习导航:1.快速翻阅课本18- 43页内容。
2.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你有哪些认识?把你了解的知识填写在学习单上。
(2)组内交流,完善学习单。
(3)小组汇报,突破重难点。
师:对照学习单,我们从点、线、面、体四方面进行小组汇报。
师:请1组代表汇报点的知识。
师:点是组成图形的基础,对点我们只研究它的个数。
师:点动成线,请2组代表汇报棱的知识。
生汇报、补充得出:1.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
2.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计算公式。
3.常用的棱长和的计量单位及进率。
师:还有补充的吗?老师还想知道这些,师出示重点回顾:1.长方体中相对的棱有什么特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又有怎样的关系呢?2.长方体棱长和公式是怎样得出的?正方体呢?3.棱的长度与长方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和长方体有怎样的关系?师:线动成面,请3组汇报面的知识。
生汇报、补充得出:1.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点。
2.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3.常用计量单位和进率。
师出示重点回顾1.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3.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完全相同?几条棱完全相等?师:面动成体,请4组汇报体的知识。
生汇报、补充得出:1.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和长方体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和长方体。
3. 能够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4. 能够应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命名和识别。
3.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 正方体的边长相等,所以它的所有边长、面积和体积都相等。
2. 正方体的命名和识别- 正方体的命名方法为“正方体ABCDEF”,其中ABCDEF分别表示六个顶点的标记。
- 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命名给定的正方体。
3.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可以通过公式2×边长×边长计算得出。
- 正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可以通过公式边长×边长×边长计算得出。
4. 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长方体是一个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
- 长方体的相邻面都是长方形,且相对的面积相等。
5. 长方体的命名和识别- 长方体的命名方法为“长方体ABCD”,其中ABCD分别表示六个顶点的标记。
- 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命名给定的长方体。
6.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公式2×(长×宽+长×高+宽×高)计算得出。
-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公式长×宽×高计算得出。
7. 应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和解决与正方体和长方体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和解释的方式介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特点、命名和识别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展示实际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感知其形状和特点。
3. 练法:结合练题,让学生进行形状辨认、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实践操作。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13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复习和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熟练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反馈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练习题等。
2.教学场地:教室。
3.教学时间: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长方体、正方体复习整理”导学案
城站学校陈民
学习内容: 人版五年级下册133页“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整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特征及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起来学习吧!
1、填一填,说一说: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
2、议一议
我们是怎样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
3、练一练[智慧大闯关]
第一关:基础回顾
(1)5800毫升=()升=()立方分米
(2)一个保温瓶能装水4()。
(填上适当的单位)
第二关:步步为营
(3)一个长方体鱼塘长8m,宽4.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大约是()立方米
(4)一个长方体的食品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
第三关:思维快车
学校运来7.6立方米沙土,把这些沙土铺在一个长5米,宽3.8的沙坑里,可以铺多厚?
智慧岛:一个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
第1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学习内容第十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编写人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重难点巩固长、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形成知识体系,发展空间观念。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一、独立自主学习: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关系?2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有哪些不同?3、容积和体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时,要注意哪几点?5、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二、合作互助学习:书本42页整理与复习中的1、2和思考题。
三、展示引导学习:分小组展示学习中的疑问和收获。
四、评价提升学习:1、判断题:①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②至少要9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③容器的容积一定比它的体积小。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①一本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320(),它的表面积大约是400()。
②一节集装箱所占的空间约是60()。
③一个汽车油箱的容积大约是72()。
④一个茶叶罐的容积大约是900()。
3、3.05立方米=()立方分米60毫升=()升45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0.8升=()立方厘米4、完成表格形状长宽高表面积体积5厘米3厘米2厘米3厘米3厘米3厘米5、一个长方体框架长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做这个框架共要()厘米铁丝,是求长方体()。
在表面贴上塑料板,共要()平方厘米的塑料板,是求长方体的()。
在里面能盛()升水,是求它的()。
这个盒子占去空间()立方厘米,是求它的()。
6、一个正方体纸盒每个面的周长都是20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7、一个长方体的高缩短3厘米后变成了一个正方体。
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48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何帮孩子学好小学数学?做好这3点1、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兴趣在哪里,注意力就在那里,成就也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