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文学原理(第六章)下渗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2
第三节影响下渗的因素
影响下渗的因素很多,而且这些因素又常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得这些因素与下渗过程的关系更为复杂。
一、降水
二、土壤
土壤的颗粒组成
●土壤中的胶质
●土壤中的矿物质
●土壤含水量
三、植被
四、地形
五、人类活动
降水的影响
降水强度(雨强)的影响
土壤的影响
土壤的影响
土壤容重表示土壤在单位体积内排列松紧的程度,它的变化代表着土壤孔隙度的变化,特别是毛细孔隙度的多寡。
容重减小,土壤总孔隙度及大孔隙量相应的变大,其入渗速率增大;容重增大,土壤入渗率减小。
土壤入渗与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孔隙率的大小比例有关,土壤容重越大,入渗速率越低,土壤容重越小,孔隙度和孔隙率越大,入渗速率越大。
植被的影响
地形的影响
坡度的影响
利用人工降雨法在山西省吉县的蔡家川流域对不同地类土壤水分入渗进行了试验。
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关“下渗”的客观题
一小流域的土壤主要为粉砂质粘壤土,植被主要为草。
用同心环下渗仪对这一小流域内的下渗过程做了测定。
得知,初始下渗率和稳定下渗率分别为4.5 cm/hour和1.0 cm/hour,并经作图确定b为5/hour,试计算下渗开
始45 min后的累积下渗量。
有关“下渗”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1. 试述下渗的三个阶段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谈谈在不同的气候状况下、特别是不同的降水条件下的下渗。
2. 沿着深度,可将接受下渗的土体划分为哪几个几个水分带?各带的水分状况如何?
3. 试述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对下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