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

高三必须三历史练习一2011-10-19

1.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给震区民众带来巨大损失。“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的精彩话语成为支撑我们战胜灾情最温暖的力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3.仅在2008元旦前后三天,欧美亚报刊上就出现了一批醒目的大字标题:英国《卫报》──《中国崛起比9·11事件更具影响》,法新社新闻网──《中国崛起迹象随处可见》,美国《新闻周刊》──《中国一个强悍又脆弱大国的崛起》,新加坡《联合早报》──《面对中国崛起西方进退失据》……。中国用“和平崛起”来描述自己的未来形象,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①民为贵,君为轻②人性本善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①儒

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6.“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7.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或法制

8.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不同是

A.讨论主题不同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回答3-5题

9.《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

10.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治”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12.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右图《孔子讲学图》的评价

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

B.孔子讲学注意因材施教

C.孔子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D.孔子教育学生“学而时习之”

13.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

A.“因民之利而利之”

B.“兼相爱,交相利”

C.“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14.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15.1988年,世界诺贝尔获奖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其中“智慧”是指() 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段文字反映了老子的()

A、辩证法思想

B、“道”的基本概念

C、为”的政治主张

D、“以弱胜强”的观点

17.“无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C.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1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

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19..(2011·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

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0.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

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判断以下言论是哪家学派观点:只需标上字母: A儒 B道 C法 D墨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也。

7.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8.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或强或挫,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1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1.去好去恶,群臣见素。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1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3.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14.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