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纳豆菌高产培养基的成分优化
- 格式:pdf
- 大小:379.44 KB
- 文档页数:5
高产纳豆激酶地衣芽孢杆菌工程菌全合成培养基优化赵新宇;陈杨阳;陈敬帮;蔡冬波;魏雪团【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6(037)007【摘要】以产纳豆激酶的地衣芽孢杆菌基因工程菌BL10 (pP43SNT-SsacC)为出发菌株,开展其全合成培养基的发酵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全合成培养基成分,获得了最优的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30、NaNO330、谷氨酸钠20、柠檬酸钠15、MgSO4·7H2O 0.5、K2HPO4·3H2O 1.5、CaCl20.5,pH 7.2.在优化的全合成培养基中,纳豆激酶最高酶活力达到25.59 FU/mL,相比于初始培养基发酵活性(4.27 FU/mL),提高了5倍.对比分析了全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的发酵产物,结果表明,全合成培养基可显著提高纳豆激酶的纯度,与半合成培养基相比,纳豆激酶比活力提高了2倍.本研究获得了纳豆激酶的全合成培养基成分,显著提高了纳豆激酶发酵活性,并进一步提高了纳豆激酶发酵纯度.【总页数】6页(P140-145)【作者】赵新宇;陈杨阳;陈敬帮;蔡冬波;魏雪团【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2【相关文献】1.地衣芽胞杆菌工程菌高产纳豆激酶的发酵罐工艺优化及中试放大 [J], 祝亚娇;宋嘉宾;陈杨阳;孙炳刚;陈敬帮;魏雪团2.地衣芽孢杆菌YTDY_01高产芽孢的培养基优化 [J], 解顺昌[1,2];刘扬科;胡国春;成鹏;路广亮;李林;3.高产地衣芽孢杆菌LB8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J], 张晓晴;闵钟熳4.产纳豆激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的\r响应面优化 [J], 田莉;卢轶男;朱建;张佑红5.具群体感应淬灭作用地衣芽孢杆菌T-1株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J], 童文涛; 陈彪; 彭孟凡; 赵祯; 肖翎; 宋增福; 张庆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豆芽孢杆菌流加培养的初步研究
杨旭;谷军;张晓彦
【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
【年(卷),期】2013(038)003
【摘要】目的:研究制作纳豆用芽孢杆菌液体深层发酵的优化方法,提高发酵水平,生产出含有较高活菌数的微生物菌剂产品.方法:采用L8(27)正交实验法优化芽孢杆菌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通过不同的补料发酵方式,降低营养物质过浓产生的阻碍作用,提高发酵浓度和水平.结果:对纳豆芽孢杆菌的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3%、酵母粉1.5%、豆饼粉0.2%、氯化钠0.5%、磷酸氢二钾0.1%、硫酸镁0.05%.通过2L发酵罐的补料发酵试验得出最佳的补料方式:液体深层发酵10 h以后开始补料,每15 min补一次,10 h补完,补料液的养分为葡萄糖和酵母粉含量为总发酵成分的33%.
【总页数】4页(P25-27,35)
【作者】杨旭;谷军;张晓彦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哈尔滨 15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4.2
【相关文献】
1.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抑菌物质的提取与初步分析 [J], 陈茜;汪建明;胡可眉
2.基于DO-stat流加培养控制的海藻糖合成酶发酵条件研究 [J], 段莹莹;曹大鹏;
任峰;张曰辉;赵伟
3.红曲霉色素流加培养的初步研究 [J], 杨旭;曹岚;李旭
4.纳豆芽孢杆菌胞壁肽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结构初步鉴定 [J], 陈佳妮;黄占旺;王素贞;石福磊;黄永平
5.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厨余物的初步研究 [J], 谢晨晨;刘敬为;张怡;刘天美;刘朝阳;黄亮;童应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帅明黄占旺牛丽亚(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南昌330045)摘要为优化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培养基,采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以固态发酵后的活菌数、芽孢数、蛋白酶及α-淀粉酶活力为指标,对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培养基组成及配比,添加碳源、氮源种类及浓度,培养基的含水量进行优化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粉与麦麸配比3∶7、葡萄糖2%、硝酸铵0.5%、水60%条件下发酵效果最好。
关键词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培养基文章编号1009-7848(2009)01-0143-05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 )具有改善宿主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的功能[1],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食品行业和养殖业。
纳豆芽孢杆菌是从日本的发酵食品———纳豆中发现并分离出来的,属细菌科、芽孢杆菌属,其原始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相同,是枯草芽孢杆菌的一个亚种[2]。
纳豆芽孢杆菌具有溶血栓、降血压、抗肿瘤、抗菌、防止骨质疏松、调节肠道内环境等功能[3],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的筛选、溶栓作用等方面,对其固态发酵技术的研究较少。
本文对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为工业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发酵培养基麦麸、玉米粉、豆渣、豆粕,购于农大农贸市场。
1.1.2菌种来源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 )B1由江西农业大学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分离保存。
1.1.3菌种培养基[4]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1.1.4试剂葡萄糖、乳糖、蔗糖、棉子糖、尿素、硫酸铵、硝酸铵,均为分析纯试剂。
1.2仪器与设备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PX-150B 生化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HZQ-F160全温振荡培养箱,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公司;101A-4B 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总厂;LDZX-40B 自动立式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HH -2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专利名称:一种纳豆菌培养基及其优化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国栋,刘书梅,杜磊
申请号:CN201710586418.9
申请日:20170718
公开号:CN107129956A
公开日:
201709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纳豆食品开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豆菌培养基及其优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豆菌培养基的配方,由以下成分组成:4%蔗糖、3%酵母浸粉、5%菠萝皮汁、
0.2%MgSO、0.1%KHPO、0.2%KHPO。
本发明对目前培养效果较好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选择更为高效的常见碳源和氮源作为基础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的替代物,添加常见的水果蔬菜汁作为纳豆菌的生长因子,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适宜浓度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利用正交试验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选出最适合纳豆菌生长、增菌效果最好的培养基。
申请人:安阳工学院
地址:455099 河南省安阳市黄河大道安阳工学院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王新爱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纳豆激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姓名: 黄江坤班级:制药132学号:201304040225纳豆激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一、菌种选择选用纳豆枯草杆菌为发酵菌种二、纳豆菌的特性纳豆菌,通常为(0.7-0.8)um×(2.0-3.0)um,革兰氏阳性。
生长在葡萄糖琼脂的细胞原生质染色均匀。
芽孢椭圆形或柱状,中生或偏中生,即使孢囊膨大,也不显著,有鞭毛,能运动。
生长温度最高为45-55℃,最低为5-20℃。
孢子耐热性强。
三、纳豆激酶基因的表达NK基因起始密码子为GTG,其上游1b7p处为核糖体结合位点AAAGGAG,SD序列上游为刀T含量高达2%的转录调控区域,1143bp的阅读框架编码29个氨基酸的信号肚,77个氨基酸的前导肽及275个氨基酸的成熟肽。
结构基因的3末端为连续3个终止密码子TAA、TAG、TAA,终止密码子之后一段序列可形成茎环结构,即因子非依赖性终止顺序。
NK的最初产物是381氨基酸的蛋白前体。
其中N端的1一23氨基酸残基是信号肽,24一106氨基酸残基是前导肽。
蛋白前体切除N 端的106个氨基酸残基成为275氨基酸残基的成熟纳豆激酶;而去掉信号肽的产物(含前导肽和成熟肽)称为纳豆激酶酶原。
信号肽包含一个带3个正电荷的亲水氮端以及一段不带电荷的疏水残基序列,其功能是使NK正常分泌出胞外,其切割位点位于Ala一Glu一Aal保守序列之后。
信号肽与成熟肽之间具有的前导肽具有帮助NK正常折叠形成活性构象的功能,目前己发现一些与NK基因同源的枯草杆菌素蛋白及链激酶有与此相似的前肽区域。
四、纳豆激酶的蛋白质结构及生化性质:纳豆激酶(NK)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由275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结构。
NK肽链无二硫键,活性中心在Asp32,His64和Ser221,与底物结合部位在Serl25,Lenl26和Glyl27处。
NK与大多数枯草杆菌蛋白酶在核苷酸序列上和肽链链氨基酸组成上具有高度同源性,它与B.subtilis1168产生的枯草杆菌蛋白酶E仅有13个核苷酸不同,在肽链组成上仅有2个氨基酸不同,它们成熟肽链一级结构的相同性为99.5%;纳豆激酶等电点为pH8.6,纳豆激酶在pH6.0一12.0范围内稳定,pH低于5.0则不稳定。
纳豆激酶发酵条件的优化董超;李楠;程辉彩;张根伟;史延茂【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9(030)001【摘要】利用Plackett-Burman方法对影响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的各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对产纳豆激酶有显著效应的主要因素是豆饼粉浓度.在此基础上, 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培养基中的豆饼粉浓度、CaCl2浓度、葡萄糖浓度进行优化.所得的最优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1%、豆饼粉3%、KH2PO4 0.2%、K2HPO4·3H2O 0.26%、MgSO4·7H2O 0.1%、CaCl2 0.12%.拟合实验结果显示,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液的酶活由初始培养条件的约1800U/ml提高到优化后的2226.06U/ml.【总页数】4页(P151-154)【作者】董超;李楠;程辉彩;张根伟;史延茂【作者单位】河北生生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河北生生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河北生生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河北生生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河北生生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5【相关文献】1.菜籽粕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条件的优化 [J], 廖杰琼;陈力力;杨伊磊;青文哲;康汝罄2.产纳豆激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的\r响应面优化 [J], 田莉;卢轶男;朱建;张佑红3.纳豆激酶豆乳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J], 倪楠; 辛志宏; 许斌; 张丽静; 王艳; 江均平; 王凤忠; 李淑英4.低嘌呤、高纳豆激酶活性枯草芽孢杆菌SH21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J], 庞远祥;谢远红;金君华;刘慧;张红星5.浅析纳豆激酶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J], 臧学丽;李亚芹;曾凤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酵对食品中纳豆菌的培养和利用研究纳豆菌是一种常见的发酵菌,被广泛利用于食品生产中。
纳豆菌能够通过发酵作用将大豆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转化为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纳豆激活酶、有机酸、维生素等。
本文将探讨纳豆菌的培养和利用研究。
纳豆菌的培养是纳豆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常情况下,纳豆菌的培养是通过将纳豆菌种子和大豆一起放入特定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进行的。
这个环境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以促进纳豆菌的繁殖和发酵过程。
纳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纳豆激活酶是纳豆菌最具价值的产物之一。
纳豆激活酶具有活化人体纤溶酶原的作用,能够减少血栓形成的发生和预防动脉硬化。
因此,纳豆激活酶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通过对纳豆菌的培养条件进行控制和优化,以提高纳豆激活酶的产量和活性。
他们发现,温度、pH值、氧气浓度和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纳豆激活酶的产量和活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调节这些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纳豆菌的培养效率和产酶能力。
此外,纳豆菌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多种有机酸,如乙酸、丙酸、醋酸等。
这些有机酸不仅可提供纳豆菌在发酵过程中所需的能量,还能赋予纳豆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因此,研究人员也对纳豆菌的发酵过程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有机酸的产量。
他们发现,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以及合适的培养基成分都能够促进纳豆菌的酸化作用,从而提高有机酸的产量。
此外,纳豆菌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钙、铁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如维生素B6可以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维生素B12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钙和铁对于维持骨骼和血液健康也非常重要。
因此,纳豆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生产中,以提供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总结来说,纳豆菌的培养和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纳豆菌的产酶能力和改善发酵过程的效果。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酵素液的提取方法,可以提高纳豆激活酶和有机酸的产量。
此外,纳豆菌还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如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生产中。
纳豆提取物对两株细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朱宇刚;耿广青;樊美珍
【摘要】为了寻找天然的生物防腐剂和微生态制剂,对纳豆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最佳培养条件是接种量6%、含水量60%、物料厚
度1.92 cm、后熟时间2 d;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RCEFD91013的碳源、添加物、无机盐和发酵时间的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葡萄糖6%、酵母粉1%、MgSO4 0.3%、发酵时间48 h;抑制大肠杆菌RCEF091056的最佳组合为麦芽糖4%、酵母粉
1.5%、MgSO4 0.3%、发酵时间48 h.纳豆提取物质在pH6~8有较好的酸碱稳
定性,在80℃以下都有良好的热稳定性.Zn2+、Cu2+、Fe3+和Ca2+对抑菌物质
抑菌效果有较大的影响.表明纳豆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
制作用,纳豆提取物的稳定性较强.
【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
【年(卷),期】2010(031)012
【总页数】6页(P2174-2179)
【关键词】纳豆菌;抑菌作用;固体发酵;发酵条件优化
【作者】朱宇刚;耿广青;樊美珍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微生物防治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
大学微生物防治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微生物防治省重点
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
纳豆激酶产生菌的固体发酵参数优化周伏忠;贾蕴莉;陈国参;陈晓飞;赵艳玲【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08(26)8【摘要】对影响纳豆激酶产生茵固体发酵时产酶影响因子如碳源/氮源、含水量、温度、pH和培养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菌株1适宜的固体发酵产酶培养基豆粕:麸皮比为3:1;菌株2适宜的固体发酵产酶培养基豆粕:麸皮比为1:1时产酶活性最高;菌株1适宜的培养基含水以50%最好,菌株2以70%最好;培养基初始pH均在7.0时酶活最高;发酵温度均以25℃最好,不易超过30℃;两个菌株的适宜发酵时间分别为36h(菌株1)和72 h(菌株2).在优化发酵条件下,两个菌株单位发酵物中纤溶酶平均酶活力可分别达到1 407.25 U/g(菌株1)和953 U/g(菌株2).【总页数】3页(P931-933)【作者】周伏忠;贾蕴莉;陈国参;陈晓飞;赵艳玲【作者单位】河南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8;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郑州,450008;河南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8;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郑州,450008;河南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8;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郑州,450008;河南省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8;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相关文献】1.纳豆激酶固体发酵研究进展 [J], 臧学丽2.产纳豆激酶菌株液体及固体发酵工艺初步研究 [J], 明飞平;梁淑娃;夏枫耿;彭中健;谭颖嫦3.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纳豆激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J], 满丽莉;向殿军4.浅析纳豆激酶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J], 臧学丽;李亚芹;曾凤英5.纳豆激酶固态发酵的参数优化 [J], 周伏忠;陈晓飞;陈国参;谢宝恩;宁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豆激酶高产菌诱变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纳豆激酶是纳豆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于日本纳豆食品中发现的。
经研究发现,纳豆激酶具有溶解血栓的功能,可作为治疗和预防血栓性疾病药物。
本研究是从日本进口纳豆食品中筛选到一株纳豆激酶活性高的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筛选出突变株并提高酶活大小,并对突变株进行发酵工艺优化,为以后纳豆激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本试验使用酪蛋白平板初筛,纤维蛋白平板进行复筛,从日本北海道生产的纳豆食品最终筛选到了5株产纳豆激酶的菌株,其中菌株XD2的酶活最高,为989.3 U/mL。
对菌株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菌株XD2与枯草芽孢杆菌同源性达99%。
结合系统进化树确定菌株XD2是枯草芽孢杆菌。
以原始菌株XD2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根据酶活大小筛选突变菌株。
确定了最佳紫外照射时间为150 s,致死率为84.09%。
在该条件下筛选到6株菌株,其中突变株XD7的酶活最高,达到1137.15 U/mL。
相比于原始菌株XD2,酶活提高了15%。
对其进行了5次传代,酶活变化不大,说明其遗传稳定性。
从发酵曲线看出纳豆激酶是生长关联性代谢产物,综合分析确定后续发酵时间为48 h。
以突变株XD7为生产菌株,对发酵培养基成分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表面活性剂,并设计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了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1.5%,大豆蛋白胨1%,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0.2%,磷酸二氢钠0.1%,无水硫酸镁0.1%,二水合氯化钙0.06%。
酶活达到1492 U/mL。
对发酵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温度、初始pH、接种量和装液量,并设计响应面试验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发酵条件:温度36.63℃,接种量2.36%,装液量46.71 mL,初始pH为7,转速150 r/min。
酶活达到1598.13 U/mL。
以突变株XD7为生产菌株,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具有最高的产酶量,酶活达到1598.13 U/mL,相较于原始菌株XD2酶活989.3 U/mL,酶活总共提高了61.54%。
纳豆菌的分离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张艳丽;高华;于兹东;刘小红【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08(25)10【摘要】γ-聚谷氨酸是一种应用广泛且具有开发潜力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其分子结构变化较大且易与多糖和其它生物聚合物共同产生.从纳豆中分离得到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确定优化的培养基组成(g·L-1)为:大豆蛋白胨40,葡萄糖50,谷氨酸钠40,氯化钠30,适量微量元素和生物素.优化的培养条件为:37℃、pH值7.0、装液量40 mL/250 mL、250 r·min-1摇床培养48 h.优化条件下γ-聚谷氨酸产量可达32.7 g·L-1.经紫外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产物为谷氨酸单体组成的聚合物,不具备典型肽或蛋白质特征.【总页数】5页(P68-72)【作者】张艳丽;高华;于兹东;刘小红【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山东,青岛,266021;青岛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山东,青岛,266021;青岛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山东,青岛,266021;青岛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山东,青岛,26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TQ92【相关文献】1.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纳豆菌NT-6菌株固态发酵生产抗菌脂肽条件 [J], 孙东方;汪文静;邓旗;王雅玲;孙力军2.纳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蛋白酶液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J], 王素英;田立丹;沈亚薇;李枫3.纳豆菌DU115菌株发酵豆乳产酶条件的优化 [J], 刘新梅;高宇;董明盛4.纳豆菌发酵条件优化及纳豆产品的感官评价 [J], 朱俊雅;张公亮;刘兆芳;王梓旭;孙黎明;侯红漫5.纳豆菌的发酵条件优化及纳豆制备方法改良 [J], 韩烨;周志江;肖华志;王占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