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力学及工程前沿讲座
- 格式:pptx
- 大小:38.23 MB
- 文档页数:20
《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课程教学大纲尊敬的各位同学:欢迎大家参加本次《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课程教学。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大家提供一门全面系统的课程,通过深入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安排。
一、课程简介《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是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们量身定制的一门课程。
通过对土木工程的前沿知识的深入解读和研究,旨在拓宽同学们的学科视野,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其对土木工程学科的深入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实现以下目标:1.了解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2.熟悉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领域;3.了解并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4.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5.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安排1.第一讲:土木工程概述1.1 土木工程定义及发展历程1.2 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及其重要性2.第二讲:结构力学与工程力学2.1 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2.2 工程力学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3.第三讲:土木工程材料3.1 常见土木工程材料及其性能要求3.2 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4.第四讲:土木工程设计原理4.1 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2 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案例讲解5.第五讲:结构分析与计算方法5.1 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2 结构计算方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6.第六讲:土木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6.1 土木工程施工流程及关键环节6.2 质量控制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及方法7.第七讲:土木工程的创新与未来发展趋势7.1 土木工程的创新思维和方法7.2 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的展望四、课程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考勤和课堂参与2.学习报告:针对每次讲座内容撰写一份学习报告3.课程设计: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设计项目4.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五、参考教材1.《土木工程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结构力学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3.《土木工程材料与实验》,作者:XXX,出版社:XXX4.《土木工程设计与实践》,作者:XXX,出版社:XXX六、教学团队介绍本课程由一支资深的教学团队承担,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并在相关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岩⼟⼯程界的⼏⼤讲座简介岩⼟⼯程界的⼏⼤讲座简介岩⼟⼯程学科是⼀门开始以经验与假设出发的学科,很多⼤⽜在⼏百年前就建⽴了本学科⼀些奠基性的⼯作,因此后来的研究者为了纪念他们,设置了⼀些以这些有名的教授为title的讲座,成为各⼤国家地区岩⼟⼯程研究的⼀个风向标。
发现坛⼦上岩⼟⼯程的⾍⼦不少,可没有⼈总结过这⽅⾯的资料,因此作如下⼯作供⼤家分享,欢迎提出批评意见,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1.Rankine lectureThe Rankine Lecture is hosted in March each year by the British Geotechnical Association. It is widely viewed as the most prestigious of the invited lectures in Geotechnics. 每年3⽉在英国岩⼟⼯程协会主办,ICE的journal,也是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he highest standard journal-Geotechnique于来年的issue 1发表全⽂。
翻阅了这么多年的,⼤多数都长达50多页,讲座内容是讲座⼈的拳头研究项⽬。
讲座全⽂发表于来年的Geotechnique上⾯。
The lecture commemorates W. J. M. Rankine, Professor of Civil Engineering at Glasgow University, who was one of the first engineers in the UK to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Soil Mechanics, and is best known for his theory for the earth pressure on retaining walls. From 1961 to 1972 the lecture was held at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but since 1973 has taken place at Imperial College. In even-numbered years the lecturer is from the UK, and in odd-numbered years from overseas. Each lecture is published in Géotechnique, together with the text of the biographical introduction and the vote of thanks.郎肯讲座既然创办于英国,就会优先照顾本国BGA的⼈,所以偶数年讲座⼈会选择UK本地的知名学者,奇数年选择海外学者。
第一届全国岩土流变力学与工程安全青年学术论坛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届全国岩土流变力学与工程安全青年学术论坛内容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第一届全国岩土流变力学与工程安全青年学术论坛内容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届全国岩土流变力学与工程安全青年学术论坛于今年在X城举办,吸引了全国各地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领域的青年学者和专家学者参与。
岩土工程50讲1. 岩土工程概论2. 岩土工程中的土力学基础3.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力学基础4. 岩土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学基础5.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水流动和渗透问题6. 岩土工程中的地震动力学基础7. 岩土工程中的振动理论及其应用8. 岩土工程中的土质地基基础9. 岩土工程中的岩石地基基础10.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结构基础11. 岩土工程中的边坡稳定分析12. 岩土工程中的隧道和地铁工程13. 岩土工程中的基坑支护与降水14.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水压力及其防治15. 岩土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16. 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施工技术17. 岩土工程中的地震灾害防治技术18.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空间利用技术19. 岩土工程中的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20. 岩土工程中的大坝工程21. 岩土工程中的隧道灌浆技术22. 岩土工程中的沉降观测与分析23.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水位控制技术24. 岩土工程中的土石方工程25.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爆破技术26.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锚固技术27. 岩土工程中的地震动力学分析软件28. 岩土工程中的环境土力学问题29. 岩土工程中的隧道通风与烟气控制技术30.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水污染与治理技术31.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工程施工管理32. 岩土工程中的高速公路路基工程33. 岩土工程中的港口码头工程34.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管道工程35. 岩土工程中的沉降补偿技术36.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障碍物处理技术37.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仓库与地下车库38.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垃圾填埋场39.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水库与水源工程40.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电站与地热工程41.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城市与地下文化遗产保护42. 岩土工程中的海底隧道工程43. 岩土工程中的水下工程44. 岩土工程中的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45.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实验与测试技术46.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47.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案例分析48.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创新与发展趋势49.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50. 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未来发展展望。
讲座名称:岩土工程之我见
主讲人:童小东,教授
主讲人简介:童小东,男、1971年7月出生,岩土工程专业博士,东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桥隧与地下工程系教师、教授,现任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国家863计划专家库专家、江苏省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建设工程房屋建筑地基基础专业、市政专业招投标评标专家、《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编委、《地基处理》杂志编委。
报告内容:
童教授对岩土工程专业的介绍和认识,以及岩土工程的就业前景和工作环境。
为考研同学提供专业信息,让同学们了解城市地下专业
讲座时间:2017年3月22日(周三)18:30
讲座地点:九龙湖校区教1-211
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课外研学讲座活动指导中心
2017年3月21日
备注:课外研学讲座是由教务处课外研学讲座活动指导中心承办的官方科技类讲座,听报告(讲座)后,如实填写讲座现场发放的《学生聆听科技、学术报告学分认定书》并提供后续研学材料(如:评论、文献综述、读书报告或报告人要求的文字材料等),经学生所在院系“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认定后可获得0.2~0.4个课外研学学分。
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中的新技术研究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研究土体的力学性质和行为,在岩土工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力学和岩土工程领域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许多新技术,本文将探讨其中一些新技术的研究成果。
首先,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纳米技术通过操纵物质的结构和性能,可以改变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工程行为。
一个相关的研究成果是利用纳米颗粒强化土体。
研究人员发现,添加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提高土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这是因为纳米颗粒可以填充土体的孔隙,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通过改变土体的微观结构,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减小土体的渗透性和液化风险。
其次,非侵入式地质勘查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传统的地质勘查方法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壤取样和实验室测试,费时费力。
而非侵入式地质勘查技术通过利用地球物理特征或无损测试方法,可以获取土体的力学参数和结构信息,避免了对土体的破坏和实验室测试的困扰。
例如,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利用地震波在土体中的传播特点,推断出土体的密实度和层间结构。
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则可以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扫描,获取土体表面和内部的形貌和构造信息。
这些非侵入式地质勘查技术不仅节约了勘查成本,还提高了勘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另外,数值模拟在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传统的试验方法往往只能对小规模的土体进行研究,难以模拟实际工程的复杂情况。
而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力学模型和边界条件,对土体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
其中,有限元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将土体划分为有限数量的离散单元,模拟土体内部的应力和变形分布。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优化土体结构和工程方案,预测土体的稳定性和响应,指导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最后,复合材料在岩土工程中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工程特性。
浅述岩体力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及热点侯兰杰陈廷方摘要:当前岩石力学基本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宏微观、多层次、变尺度研究;多因素耦合分析;岩石力学参数的状态相关性研究;非线性动力学与综合智能分析;新的算法与程序。
关键词:岩石力学学科前沿热点问题20 世纪末到现在,由于人类环境保护以及资源永续利用意识的不断提高,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人们对地球只有一个,人类生活空间的有限性、大多数天然资源不可再生性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推动人们对岩石力学与工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保护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包括地面、边坡、地下工程)以环境友好工程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一点可以说是人们对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认识的一个飞跃。
我国的三峡工程以及西南水电能源开发、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大工程的实施,对岩石力学与工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岩石力学和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
岩石力学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热点体现在[1~12 ]:宏微观、多层次和变尺度研究,多因素耦合分析,岩石力学参数的状态相关性研究,非线性动力学与综合智能分析,以及新的算法和程序的开发等方面。
(1)岩石力学与工程岩体稳定性研究的新进展,则体现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数学(如模糊数学、拓扑学、分形理论、优化理论等)和岩体力学相结合,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的数值仿真方法和新的研究方法,例如东北大学唐春安教授所开发的岩石破裂数值仿真和冯夏亭教授提出的智能岩石力学方法。
此外还体现在采用高新科技手段(卫星GPS技术、激光技术、穿地雷达和遥感遥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电镜细观实验、声波测试©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等等)进行的原型和地质力学模型实验。
土木学院举办“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学术讲座
应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邀请,10月23日下午15点,河海大学土木学院院长刘汉龙教授在教1-225教室做了关于“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的学术讲座,我校土木学院戚承志院长及部分老师、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刘汉龙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
主要从事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软基处理、高土石坝与堤防工程抗震减灾研究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
获国家授权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156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国家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各一部。
刘汉龙教授结合其科研团队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探索,围绕集成、逻辑推理和联想等思路,归纳出了优缺点互补创新法、逆向思维创新法、组合技术创新法、希望点列举创新法、触类旁通创新法、强制联想创新法和扩散(发散)思维创新法方法等七种技术创新方法,并基于著者及其团队近年来研发的一系列创新技术,围绕上述的七种创新方法,分别阐述了相关技术的研发背景、研发过程和技术创新内容。
以PCC桩、现浇X形桩、浆固碎石桩和改性真空预压等创新技术为例,介绍了新技术开发、工程科学问题发现、项目申请、室内试验研究、理论研究、装备研制、现场试验、人才培养、标准工法制定、知识产权申请、成果发表、推广应用等和成果凝练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研究之路。
刘教授的讲座生动有趣,深受大家喜爱,让大家从实例中领悟到不同的创新方法,并和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桥梁工程历史概况、发展现状一、桥梁工程发展背景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桥梁工程日新月异。
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人们对桥梁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桥梁设计原则赋以更新的内容。
例如,现在对土建结构的美学要求愈来愈高,结构物不再单纯作为满足使用要求的工程实体,而要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又如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如防噪音、防振动、防污染等。
在城市高架道路和迁回交叉建立的桥梁、几公里长的山谷桥或在山区高速公路建立的桥梁、甚至在几十公里宽的海湾和海峡建造的桥梁、以及城市郊区的高速铁路桥与导轨运输高架桥(Transit Guide way) 等,这些新型的桥梁已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工程实体,而是一个宽阔的行车带,有如地上的彩虹。
这些桥梁对设计、施工、艺术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世界上各国的桥梁工作者致力寻求桥梁结构的功能和经济、美学的辨证统一,创造出不少典型桥例,推动了桥梁工程的发展。
二、从以下若千典型桥例,可看到桥梁工程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1.英国东北海岸上的恒比尔(Humber)桥,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索桥,在19 81 年建成,桥的主跨14 10 米,全宽28.5米。
桥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5 米。
加劲梁为正交异性板组成的尖扁形的全焊钢箱梁,梁高仅4.5米,加劲梁的高跨比为1/313.3,而著名的美国金门大桥则为1/167.3。
吊索采用双斜向布置。
在十九世纪末,美国已建成主跨为486 米的布鲁克林悬索桥。
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悬索桥的跨度纪录就突破千米以上,如主跨为1280.2米的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
自1940 年达科码桥(主跨853.4米)遭受风害破坏后,对悬索桥结构的恒比尔桥气动力稳定理论作了广泛研究。
在六十年代后,英国通过理论分析和风洞试验研究,提出了采用两头尖的扁平流线型的箱形断面梁代替传统的析架式加劲梁。
196 年建成的塞文河桥(主跨987.6米),以后建立的丹麦小贝尔特桥(主跨60 米)、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桥(主跨1074米) 以及恒比尔桥都采用此种流线型钢箱形加劲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