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管理制度检查表(术前、后)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5
5.5.1.3.1检查内容:手术室患者交接制度并执行检查方式:手术患者交接制度及手术患者交接记录;访谈护士,查交接流程与记录手术室(麻醉)与ICU、病房之间的患者转接制度一、接送患者一律用平车,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危重病员应有负责医师陪送。
二、接患者时,严格查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住院号、腕带等,同时检查患者皮肤准备情况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携带患者病历、X线片和术前抗生素等,随车推入手术室。
患者若有义齿、发卡等要取下,贵重物品如首饰、现金、手表等不得带入手术室内。
三、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戴手术帽,接送护士(护工)与巡回护士当面交清,严格做好交接手续。
四、巡回护士接患者进入手术间,将患者移至手术床上时,注意防止坠床。
核对患者科室、床号、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和部位、切口标识、腕带等,严防差错事故。
五、术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或ICUo六、护送途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的变化。
注意保暖,保持输液及管道通畅,防止脱落。
七、至病房或ICU后详细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交代易受压部位皮肤、术中用药和输液输血情况,交清病历和随带的物品等,做好交接手续并签名。
5. 5. L 3. 1前标识,术前用药、输血前备血情况、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片)。
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
二、接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与接送病人工作人员查对后,接入手术间。
三、进入手术间之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查对。
四、麻醉之前:巡回护士、手术医生与麻醉医师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再次确认。
昏迷及神志不清病人应通过“手腕带”进行查对。
填写《手术病人安全核查表》并签名。
五、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前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医师、巡回护士、病人(清醒的病人)进行四方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手术。
(完整版)手术安全检查制度手术安全检查制度1. 背景手术是医疗领域的一项复杂而关键的活动。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制定一套严格的手术安全检查制度至关重要。
2. 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在进行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全面检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患者的安全。
3. 内容3.1 手术前检查在手术前,医疗团队应对以下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术前麻醉评估:确保患者适合接受麻醉,并评估麻醉相关的风险。
- 患者身体状况评估: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过敏史、药物过敏、慢性疾病等。
- 手术准备:确认手术器械和药品可用,并检查手术室的设备和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3.2 手术中检查在手术过程中,医疗团队应注意以下事项:- 手术过程记录: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观察结果。
- 术语沟通:确保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准确无误,避免误解和错误。
- 安全措施: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
3.3 手术后检查在手术结束后,医疗团队应进行以下检查:- 手术后评估:评估手术结果和患者的术后状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 术后护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术后护理和指导,确保患者的康复和安全。
4. 操作流程- 手术前检查流程:具体流程按照手术安全检查表执行。
- 手术中检查流程:根据手术进行情况,按照手术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
- 手术后检查流程:根据手术结果和患者状况,进行相应的手术安全检查。
5. 相关责任- 主刀医生:负责手术安全检查的执行和记录。
- 运护人员: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安全检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
- 护士:负责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安全检查,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沟通。
6. 评估和改进定期进行手术安全检查的评估和改进,对检查流程进行持续改善,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
7. 生效日期本手术安全检查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情况督导检查表检查日期:参加检查: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项目:制度、培训、交接、执行质量评价标准:相关人员参加制度培训,并有记录。
相关人员知晓相关的制度和流程。
腕带信息齐全,手术部位标识方法正确,标记清晰。
接患者时,持手术通知单或《手术患者信息卡》,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中用药以及病历与资料、术前备皮等,并在患者交接登记表签名。
入手术部时,巡回护士及麻醉医师共同开放式提问,让手术患者(清醒患者)说出姓名、年龄,核对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所有手术前准备。
实施麻醉前,开放式提问患者姓名、年龄,巡回护士、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核对患者基本信息,查看腕带,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
同时要知道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
手术切皮前,暂停一分钟,巡回护士、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再次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及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标识;手术物品灭菌合格、仪器设备完好、抗生素使用等。
离开手术室前,巡回护士、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再次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实际手术方式、手术用药、输血、物品清点、标本、皮肤、各类管道、患者去向。
手术安全核查表》填写及时,并签名规范。
巡回护士与XXX(病区)双方交接符合要求。
使用两种及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式,按规定核对腕带。
手术护理记录单填写完整,交接签名规范。
查看核查表,漏一处扣2分;查看交接方法、内容,查看识别、核对方法,检查护理记录单,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考核方法:查看记录,提问制度及流程,不掌握不得分,少一条扣2分。
现场查看核对方法及内容,现场查看,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交接落实。
总分:100分。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情况督导检查表检查日期:参加检查: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项目:制度、培训、交接、执行质量评价标准:相关人员参加制度培训,并有记录。
相关人员了解相关制度和流程。
腕带信息齐全,手术部位标识方法正确,标记清晰。
接患者时,持手术通知单或《手术患者信息卡》,核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中用药以及病历与资料、术前备皮等,并在患者交接登记表签名。
择期手术管理制度检查表一、制度名称:择期手术管理制度二、责任部门:手术科/医务部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四、检查内容:1.手术安排1.1 是否有明确的手术安排流程和程序?1.2 是否有符合患者需求和医疗安全要求的手术排班表?1.3 是否有专门负责手术安排的人员?1.4 是否有预约手术和取消手术的规定?2.手术准备2.1 是否有完整的术前评估及准备流程和程序?2.2 是否有术前检查与准备的规定?2.3 是否有针对不同手术类型的术前准备指南?2.4 是否有心理护理及教育措施?3.手术风险评估3.1 是否有系统的手术风险评估工具?3.2 是否严格按照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3.3 是否有针对高风险患者的特殊管理措施?4.手术安全4.1 是否有规范化的手术安全流程和操作规范?4.2 是否有手术相关感染防控措施?4.3 是否有手术风险监测及反馈机制?4.4 是否有手术安全培训计划?5.手术信息管理5.1 是否对患者手术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和管理?5.2 是否能够及时提供患者手术信息查询服务?5.3 是否有手术质量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六、检查要点:1.检查手术安排流程是否合理、规范;2.检查术前评估、检查是否全面;3.检查手术风险评估是否科学、准确;4.检查手术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有效;5.检查手术信息管理是否规范、完善。
七、检查结果:1.符合规定,制度健全,运行良好;2.存在一些问题,但影响不大,需要整改;3.存在重大问题,严重违反规定,需要立即整改。
八、整改措施:1.加强手术安排流程的规范化管理;2.完善术前评估、检查流程;3.优化手术风险评估工具;4.加强手术安全措施的执行;5.规范手术信息管理流程。
九、检查人:日期:十、整改情况反馈及跟踪:以上是择期手术管理制度检查表的内容,希望通过检查表的使用,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手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和医疗质量。
手术管理制度检查表
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手术科室:
手术前诊断:
拟施手术名称:
手术后诊断:
实际手术名称:
手术医师:手术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
手术级别:一/二/三/四级麻醉医师:麻醉方式:
术前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时间:术前一日10时到18点(17时)
检查者:检查日期:
术后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表,检查时间:术后1-3天每日下午随访
审核内容审核方
法
审核要点审核
结果
备注
非计
划再次手
术上报记
录
现场查
看记录,到
医务部查看
上报表
是否上报是/否
是否在术后24小时内上
报
是/否
是否有讨论分析有/无有无
术后并发
症
现场查
看病历
有无并发症有/无
并发症处理是否及时、得
当
是/否检查者:检查日期:。
2011年11月手术管理检查
1、本月手术总量例,较上月手术减少台,较去年同期少台。
其中全麻131例、硬膜外21例、神经阻滞11例、局麻68例,全麻复苏率达88.55%,本月重病人较上月有所增长,故复苏率较上月有所降低。
2、手术分级、手术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方面,骨科医生存在手术分级不清的现象,一例椎体手术只有术前小结,请骨科张彤主任主持讨论后手术。
3、手术安全核查方面,采取现场查看的方式进行检查,共检查了3个科室(普外科,泌外科,骨科,)。
所有科室均按要求在手术室对手术患者进行三方(外科主刀医生,麻醉科医生,手术室巡回护士)安全核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骨科医生对核对的项目不清楚。
4、本月并发症发生2例,其中局麻药中毒1例,苏醒延迟1例。
原因分析:局麻药中毒考虑为局麻药吸收过快,患者手术当日早晨饮酒也有一定关系。
苏醒延迟考虑为术中低体温,导致药物代谢缓慢,术后病人持续全身寒战,有代谢性酸中毒。
化验检查结果报告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处理上不能达到及时有效。
持续改进:1、继续增强术前访视工作质量,加强病房的管理。
2、注意病人术中保暖,完善术中血气检查的流程,尽量缩短结果等待时间,处理尽力达到及时有
效。
3、苏醒时间超过2小时的建议送ICU复苏。
4、三甲复审期间继续做好医疗安全工作,加强医生的无菌观念。
5、经过上月的管理规范了术前麻醉医师看病人本月检查执行较好。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十、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附件手术安全核查表科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者:手术日期:。
手术前安全检查表
背景
手术前的安全检查是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安全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手术前的检查,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检查项目
以下是手术前安全检查表中的常见项目:
1. 患者信息确认:
- 确认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和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
- 核对患者的病历号和手术名称。
2. 手术麻醉风险评估:
-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等因素,评估手术麻醉的风险等级。
- 确认患者是否存在手术麻醉相关的风险因素,如过敏史、心脏病史等。
3. 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
- 检查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基本生理指标。
- 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呼吸情况、肢体活动等。
4. 手术部位标记:
- 标记手术部位,以避免手术错误。
- 核对手术部位标记是否正确。
5. 检查手术器械和设备:
- 检查手术需要使用的器械、设备和药品等是否完整、无损,并进行消毒确认。
6. 环境安全检查:
- 检查手术室的环境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如洁净度、空气质量等。
- 确认手术室的紧急设备和药品是否齐全,并检查其有效期。
结论
手术前安全检查表是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工具。
通过细致的检查和评估,可以减少手术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医护人员应认真
填写和执行手术前安全检查表,并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