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
它是教学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课堂思考的背景,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思考、学习,并获得科学知识。
教师如能创设出恰当合适的教学情境,就能将各种比较难的知识点形象化地融入其中,甚至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也能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记忆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
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而要学好化学必须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采取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依托,是学习行为赖以运作的主渠道,也是自我发展的支柱所在。
例如在物质性质的教学中,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等性质的学习,教材都是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总结物质的性质。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也是我们要去认真贯彻和实施的。
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尤为重要。
现在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而且容易开小差,走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进入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来进行有益于化学学习的思考。
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好的教学情境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后,学生对核外电子的排布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在体锻课的时候用10分钟来玩一个游戏,让男生当质子,女生当核外电子,男女生自由组合成一些原子或离子,谁先组合成功谁就先自由活动。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探析一﹑化学实验情境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引人注目,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
化学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都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情境氛围。
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85个演示实验即为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的实验情境要素:镁带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转眼间银白色金属变成白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绿色变成了黑色;氢气的爆炸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中黑色变成亮红色;酸碱盐中的变色、沉淀反应;……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明显特征,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
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化学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探索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进行一定的智力和动作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实验问题情境如前所述,纷繁灿烂的化学实验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探析这种氛围,则是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
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
2.思维问题情境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
所以,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
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的不断循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探索篇•课改论坛摘要:随着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中心。
初中化学课程实现了由“学科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质的飞跃。
那么,在这新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的落实还是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之上。
因此,初中化学课堂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这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情境创设;新课标浅谈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苏淑琼(德化县第五中学,福建泉州)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课程迈进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学科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
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新“本位”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是要回到化学课堂教学这一根本上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重在教学情境的创设。
正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创设教学情境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笔者教学“常见的酸和碱”时,创设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酸”和“碱”这一生活情境。
先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对“酸”和“碱”有初步的认识。
生活中“酸”如醋、杨梅、柠檬等,由这些生活经验引出话题“食醋、水果为什么会有‘酸味’”,再了解醋酸、苹果酸、柠檬酸、盐酸、硫酸、硝酸等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酸”的定义和特性。
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情境教学作为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实践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虽然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应用情况、实践案例、学生学习影响以及局限性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推动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探讨情境教学的局限性,并从中总结出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优化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探索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从而为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情境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素质。
的价值,为促进初中化学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情境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促进知识的深入掌握和实际运用。
研究表明,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律,防止和杜绝组内成员“跑题”。
(6)要使学生养成高度的责任全组的成功要依靠于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
责任感的关键在于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确保每个人都能独立地通过学习评价。
在合作学习中,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是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让每个人感到他个人对小组的成功负有责任,还要负起帮助、鼓励、支持队友的责任,要知道在整个活动中自己并不是一个免费乘客。
3.3 及时准确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在学生小组合作实践课中,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和一定的激励机制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3.3.1 评价应以小组为主,个人为辅;多说整体,少说个人,避免言语不慎伤及少数人学习的积极性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集体评价。
并且要把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作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和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3.3.2 评价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激励越来越多的学生认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打消个别学生的依赖思想。
3.3.3 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势必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为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中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为他们定一个"水平线",并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超越这条线,只要有点滴的进步,哪怕是隐性的,也要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与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感。
这样的评价,比一刀切的评价更有针对性与实际意义,也更有效果;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一些激励学生的话语,鼓励学生敢于开口,大胆表现自己。
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提⾼课堂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主动的构建活动,学习应与⼀定的情境相联系,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可以使学⽣利⽤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的新知识。
这样获取的知识便于保持,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全⽇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创设⽣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个学⽣乐于参与的学习情境,让学⽣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课堂教学效率。
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1.利⽤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标的全⾯落实具有重要的作⽤,化学实验是最形象、⽣动、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法之⼀。
利⽤化学实验创设情景时,可以采⽤演⽰实验、探究实验、⽣活⼩实验、趣味性实验等⽅法,培养学⽣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的实验动⼿能⼒和增强学⽣的⾃主学习能⼒。
笔者在“绪⾔”课的教学时,通过⼩实验,来创设情境:实验1,将⼀张滤纸张贴在⿊板上,对着滤纸喷上⽆⾊液体。
⽩⾊滤纸上显⽰出红⾊的“化学”字迹(事先⽤酚酞在滤纸上书写上“化学”两个字,然后⽤稀碱液喷)。
实验时,学⽣们屏住呼吸,仔细观察上述实验后异常兴奋。
此时问他们:“⼤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声地回答“想”。
师说“请随我⾛进化学世界”。
这充分调动了学⽣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然后,教师再提出“同学们想不想亲⾃见证奇迹?”让学⽣亲⾃动⼿做实验2“魔棒点灯”,⽤蘸有⾼锰酸钾和浓硫酸的玻璃棒去碰酒精灯的灯芯就可以点燃酒精灯。
上述利⽤化学实验创设的情境,学⽣看到实验产⽣的奇妙化学现象,⼜通过⾃⼰动⼿“做⼀做”,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激发了学⽣进⼀步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充分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让学⽣愉悦、轻松地“⾛进化学世界”,感知“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初中化学情境创设研究4篇第一篇一、真实情境的呈现课前资料的采集和知识的积累:学校安装了几台自动贩卖机,据说非常受欢迎,往往一节体育课下来,就会出现某些饮料的脱销情况.设计调查表,分小组让学生蹲点统计饮料品种的受欢迎度,组织学生分小组多次课前关于“食品健康与安全”的演讲,渗透一定的化学印象并具备了一些用初中化学眼光看待身边事物的习惯.二、问题情境的产生带着化学的敏锐感,思考:大家喜欢的饮料,在满足了口感的同时,是否美味又健康呢?引导学生分层次递进地提出一组问题:(根据提出问题的目标不同,分别选择会聚提问、发散提问以及评价性提问等提问策略,有针对性地设计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随着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急待解决问题的强烈的求知欲.)三、资料的详细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提供的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提供文献资料、直观教学,指导学生对问题开展直接的观察.四、解决办法以及检验想法学生四人一组,思考、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提出问题的用了探究性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动手实验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并通过分组协作,教师从旁予以指导,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科学体验的快乐,了解了化学知识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勤思考,乐动手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评价方案的能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的能力.)由化学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五、交流总结,留有余味请几位同学谈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你认为常喝碳酸饮料是否有益健康?请你根据实验及健康安全常识,提出几点关于碳酸饮料的饮用建议.面对着碳酸饮料的“内忧外患”,大家也不要担心,碳酸饮料并非不能饮用,而是要把握一个“度”,过度了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希望同学们在选择饮料时,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到“识饮识食”,要选择既可口又有益身体健康的饮料.总之,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努力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一目标的探索中,探究学习不失为一种重要途径.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其中,师生之间自然和谐的关系是实现探究目标的重要保证.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意开展自己的活动,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整个过程教师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情境创设是否有效,关键是看所创设的情境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对情境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融入情境中。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探析【摘要】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是不可多得的探究之源,它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完成较高层次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教学实践中情境的创设既能出自教师、学生的语言,也可来源于化学的实验、实物,还可出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动感画面上。
本文根据实践概述了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三种方法及五点注意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境创设;创设方法;注意问题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Chemist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Dong Fuying【Abstract】Effective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 is a rare research in the source, it can play the advantag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improve teaching effect,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hin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completed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level knowledge significance. The creation of situations can be made by teachers, students of thelanguag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experiment,objects can also be derived from the chemical, also can appear in th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ynamic picture.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ed by the three methods and the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five points, for reference only.【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situational creation; creation metho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情境的创设。
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是不可多得的探究之源,它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完成较高层次知识的意义建构。
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什么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时间环境,并富有思想内涵。
二、初中化学教学环境下情境创设的途径和方法。
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时,可以根据所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情境素材,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用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作简单叙述。
1. 运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设置、呈现教学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法。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能给学生提供直观鲜活的刺激情。
面对五彩班澜、丰富多彩的现象,学生必然出现“这是怎么回事”的心理需求,于是猜测思索,“注意”和“思维”高度集中和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现象、原因及其结果的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在第一节“绪言”课中适当地补充两个趣味实验:(1)、魔棒点灯――用蘸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玻璃棒去碰酒精灯的灯芯就可点燃酒精灯;(2)、会变色的蝴蝶――用无色酚酞浸过的蝴蝶状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滤纸上很快就会出现一只红色蝴蝶,再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时,蝴蝶又渐渐褪色。
2. 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问题情景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气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
学生通过自己对某一情境的观察、分析、综合,经过归纳、抽象、思维,联想质疑,才能提出有价值的、尚需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并在问题驱动下展开探究。
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入学生脑海中的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的思索下去。
例如:在《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中,在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景: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的多?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讨论。
在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下一个问题: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能否在氧气中燃烧呢?这可使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并鼓励学生对此问题进行猜想,从而引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3. 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集于一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获取知识。
(1)、运用录像或网络资源讲述、介绍教材内容,使学生具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学习“碳单质”一节运用录像或网络资源介绍金刚石、石墨、碳60的结构和用途的知识。
(2)、制作动画课件,模拟处理一些教学难点,创设眼见为实的情境。
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原子的构成一节中,运用多媒体制作原子结构动画模型。
将原子形象化为一个具体的球体,动画演示球体内部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及原子核内部的更小微观结构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较多,还可以利用故事创设情境、通过新闻报道创设科学情境等。
三、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的问题1、情景要真实和有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符合客观事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
要实现化学情境、现实情境的有机结合。
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设计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带有一定的发展性、思考性。
如在创设习题情境时要尽可能少出现对解题有误导作用的信息。
2、教学情境要有全面性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实践环境。
因此,在实践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
3、情境创设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情境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根据知识的需要、知识的实际适当地、合适宜地创设情境。
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情境创设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情境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
因此它不能偏重于课程的导入,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在教学的全程发挥作用。
5、教师本身要具有较高的素质教师是情景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对教师本人而言,不仅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和渊博的知识,还必须具备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用你所创设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因此,作为情景组成部分的教师的真实情感是很重要的。
教师的真情实感应首先进入情境之中,学生才能在言语直观和情绪感染的双重作用下进入情境。
随着教育的发展,创设教学情境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还应做到从新课改教学的要求出发,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着手,结合现有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实行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情境教学中,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吴俊明,倪志刚。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蔡冬燕。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探析。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3)[4] 斐新宁《化学实验的情境教学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L],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