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菌、真菌、病毒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2021中考考前必背15 细菌、真菌和病毒(答案版)1.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培养细菌、真菌(菌落)的一般方法:配制__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接种→恒温培养。
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氧气不是细菌生存的必须条件,有些菌不需要氧气:如乳酸菌、甲烷菌、破伤风杆菌。
3.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细菌的形态不同,但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DNA 集中区域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鞭毛(运动)、荚膜(起保护作用)。
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繁殖速度极快)。
有些细菌遇到不良环境会形成芽孢 (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在适宜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细菌分布广的原因:繁殖速度快;能形成芽孢度过不良环境;个体微小,易扩散。
4.青霉、曲霉及食用菌都是多细胞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真菌的繁殖方式:孢子生殖。
5.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腐生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寄生);(3)与动植物共生 (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
例如:①地衣,地衣是由真菌与藻类植物共生在一起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__。
②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物质,而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③人体肠道中的有些细菌可以制造维生素K和维生素B12等,人体为他们提供有机物和生活空间)。
细菌和真菌的三种生活方式:腐生(死细胞)、寄生 (活细胞,往往有害)、共生 (互利)。
6.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细菌或真菌(体内含有大量的酶)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专题总结—细菌、真菌和病毒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制作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恒温培养为细菌或真菌的培养提供适宜的温度4、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有机物。
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首先发现细菌。
2、巴斯德证明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提出巴氏消毒法,被称“微生物之父”。
3、巴氏消毒法原理:高温灭菌,可以用巴氏消毒法保存酒和牛奶。
3、细菌的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或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
4、细菌有球菌、杆菌、螺旋菌3种形态。
5、细菌是单细胞的,细菌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区构成,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个别细菌有鞭毛和荚膜。
6、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遇不良环境,细胞壁增厚,形成休眠体—芽孢。
7、大多数细菌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8、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1、真菌的种类2、真菌的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3、真菌的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4、真菌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5、细菌和真菌的比较: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细菌引起人患病: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链球菌)。
真菌引起人或植物患病:足癣、小麦叶锈病、水稻稻瘟病、玉米瘤黑粉病、棉花枯萎病。
3、与动植物共生: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真菌提供水和无机盐,藻类提供有机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
根瘤菌提供含氮物质,豆科植物提供有机物。
1、细菌食品制作:乳酸菌—酸奶、泡菜;醋酸菌—醋。
2、真菌食品制作:霉菌—腐乳、酱;酵母菌—面包、酒。
3、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4、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食品名称保存方法原理干蘑菇脱水法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腊肉腌制法、烟熏法牛奶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破坏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肉类罐头罐藏法高温灭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新鲜食品冷藏法、冷冻法低温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5、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初中生物知识点之细菌真菌病毒的区别
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知识点和区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什么是细菌、真菌和病毒
1.细菌
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
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
2.真菌
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
3.病毒
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区别
1.生物类型的区别
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病毒是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2.细胞结构的区别
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病毒构造很简单,外面是一层蛋白质,称为病毒外壳。
七年级上册微生物知识点微生物是一类不可见的微小生物体,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不仅能造成疾病,还能生产大量的有用物质。
在生产、医学、环保等领域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微生物方面的知识点。
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分类主要有三大类:细菌、真菌和病毒。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真菌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真核生物,病毒是一种无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不同微生物的特点和功能也不同。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染色体和质粒等组成。
其中,细胞壁是细菌区分于其他微生物的主要标志,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病菌的传播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水和土壤等途径进行。
如空气中的霉菌孢子、水中的肠道杆菌和土壤中的炭疽杆菌等都是常见的细菌传播途径。
四、微生物对我们的影响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既有有害的影响也有有益的影响。
细菌可造成多种疾病,如痢疾、肺炎和炭疽等。
而真菌则可以造成人体的皮肤病、呼吸道感染和肠胃炎等。
病毒则可以引起感冒、乙肝、艾滋病等疾病。
但是,微生物也有其有益的方面。
细菌能够分解废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制作酸奶和酱菜等食品也需要细菌的帮助。
真菌则可以通过制作食酵母、酒、面包和奶酪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而病毒也可以通过基因治疗带来新的医学领域的希望。
五、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工业上的酶和抗生素生产就需要细菌。
真菌可以用于含氮废水的处理,也可以作为食品工业中的酵母菌。
医学领域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制备也需要微生物的参与。
总之,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我们应该适当地了解微生物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细菌、真菌和病毒一、菌落概念:一个细菌或真菌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各种细菌或真菌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具有一定的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如圆形、不规则、假根状)、颜色、光泽(如金属光泽、闪光、不闪光)、粘稠度、透明度、表面状态(如光滑、粗糙)及边缘情况(如边缘形状及边缘是否整齐)等。
菌落特征对菌种的识别和鉴定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菌种形成的菌落表现形态(即菌落特征)各不相同,同一菌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菌落特征也有变化,但同一菌种在同一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一般表现形态是相同的。
二、细菌与真菌的菌落特征项目细菌菌落真菌菌落大小较小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形态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无色或白色有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三、细菌和真菌的培养1.制作培养基培养皿中适于细菌和真菌生长的物质叫培养基。
制作培养基的物质根据培养的菌种不同选择含有营养的物质,通常用琼脂与牛肉汁或土壤的浸出液、牛奶等含有有机物的物质混合而成。
注意:琼脂经煮沸冷却胶化成为固态物质,起固着菌落的作用,不是细菌或真菌生存的营养物质;土壤浸出液或牛奶才是为细菌或真菌提供丰富有机物的物质、。
在培养基上培养细菌或真菌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和控制。
2.高温灭菌将配置好得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或其他特殊的容器内,进行高温灭菌,冷却后即可使用。
注意: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灭培养基上原有细菌或真菌或芽孢,避免杂菌影响实验;冷却后再使用是避免高温影响接种的细菌或真菌的生活。
3.冷却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接种需要避免接入杂菌,常进行无菌化操作。
4.隔离培养通常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温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隔离培养,让接入菌种形成菌落。
四、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的种类多,分布广,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在各种自然条件中均有它们的踪迹。
无论是土壤、水域、空气中还是动物、植物、人体内外都有大量细菌和真菌生存。
第六单元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知识清单考点1 细菌真菌的分布1.菌落的含义: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3.细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4.真菌菌落的特点:菌落比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5.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些需要氧气,有些不需要氧气。
考点2 细菌1.第一个观察到细菌的人是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巴斯德。
2.细菌的形态:根据细菌的外形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2.细菌细胞的结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3.细胞的营养方式:由于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它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4.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芽孢不是生殖细胞)5.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细菌分裂的计算公式:N=m•2n(m表示原有的细菌个数,n表示分裂的次数)。
考点3 真菌1.真菌的结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2.细菌真菌的对比:菌落细胞核生殖细胞细菌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常呈白色无成形细胞核(原核生物)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考点4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
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
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
注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1导致的)③与动植物共生。
真菌、细菌、病毒区别是什么,哪一个对人类的威胁较大?真菌、细菌、病毒属于微生物范畴。
微生物具有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分布广的特点。
在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空气、人类等都有数量、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其中以土壤中的微生物最多。
微生物按大小、组成、结构等分为三大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无产能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RNA或DNA。
病毒属于该类微生物。
如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
影响病毒生长的因素有物理因素(温度、酸碱度、射线、紫外线)和化学因素(脂溶剂、酚类、盐类、氧化剂、抗生素和中草药)。
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皮肤、黏膜(眼、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传播,特定条件下可直接进入血循环(输血、机械损伤、昆虫叮咬)。
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人传人),垂直传播(亲代宿主传给子代,垂直感染可致死胎、流产等)。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RNA和DNA 同时存在。
这类微生物分为古生菌和细菌两大类。
如霍乱弧菌、幽门螺杆菌、结核分支杆菌等。
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有:营养物质;氢离子浓度;温度:病原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人体环境,最适合生长温度为人体体温;气体;渗透压。
细菌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播。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化程度高,细胞器完整。
真菌属于该类微生物。
如艾滋病人常见并发症的肺孢子菌。
人类可因进食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呼吸道、皮肤接触等途径感染。
细胞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易被真菌感染。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动植物是有益的:1.自然界中各类化学元素的循环要靠相关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进行;2.农业:微生物用来发展微生物饲料、肥料、农药等;3.工业: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C等;4.环保: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等、处理污水废气。
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图解细菌、真菌和病毒区别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
真菌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快、分布广,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
包括单细胞的酵母菌,多细胞的霉菌和蘑菇。
真菌已经有了真正的细胞核。
病毒连细胞结构都没有,所以称为非细胞生物。
它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实体,它的组成简单。
病毒粒体中仅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及蛋白质。
它们具有专性寄生性,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
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等部分构成真菌有许多菌丝组成的。
有些菌丝在营养物质的表面并向上生长,叫做直立菌丝。
直立菌丝顶端生有不同颜色的孢子囊或孢子;有些菌丝蔓延到营养物质的内部,叫做营养菌丝。
有些细菌生有能够摆动的鞭毛,可以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有一层荚膜,荚膜对细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
比较如1、生物类型: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2、细胞结构: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一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四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 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