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相互依存论与新自由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700.50 KB
- 文档页数:30
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观-2019年文档资料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观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但究其根本,可以简单概括为冲突与合作。
在西方研究国家关系的理论中,这两个问题也始终是中心论点。
而在这两个问题中,关于国际合作的不同观点是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重要区别。
笔者将选择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作品就国际合作观问题进行简要的对比和分析。
一、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对于国际合作的观点(一)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产生,美国地位下降,因而出现了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正”和“补救”。
新现实主义以肯尼斯?华尔兹等人及其作品《人、国家与战争》和《国际政治理论》等为代表。
除了国家之外,华尔兹还十分重视其他机构的作用,“跨国公司的规模如此巨大,覆盖领域如此之多,以至于它们可以利用自身的力量抗衡经济上弱小的国家……商业无需政府政策或国家力量的支持便可建立自己的‘无形帝国’。
华尔兹将整个国际社会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体系中进行国际合作,所以,这里的合作对象就包括国家,跨国公司还有其他国际机构等。
华尔兹高度重视国家在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合作是有限制的,有明确级别的,与该国的实力和国家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新现实主义认为,是国际体系结构影响了国家的国际行为。
所以,国家合作同样也是系统结构影响作用的结果。
(二)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产生的。
面临美苏冷战缓和,原有的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受到了挑战。
新自由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分别为基欧汉和约瑟夫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存――转变中的世界政治》、基欧汉的《霸权之后》、罗斯克兰斯《贸易国的兴起》。
其中,基欧汉把国际制度定义为国际体系中的基本特征,把国家定义为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主体。
基欧汉非常强调国际制度的作用,因为在霸权衰落之后,没有其他的力量可以维持国际社会中无政府状态的稳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新自由主义学派。
从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对现实主义进行批判,通过关注跨国行为体的作用,提出了一个“世界政治”的松散范式。
新自由主义对非国家行为体的关注,为国际法的研究指出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
一、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在政治上东西方走向更复杂的权力组合。
中美关系越走越近,美苏之间则形成更复杂的既对抗又接触的局面。
在经济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实力衰弱,日本、西欧经济上升。
中东石油战争,使西方意识到弱国的力量与国际间联系的敏感性与脆弱性。
在此种历史背景下,19由主义重新抬头,矛头直指政治现实主义。
在近代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政治现实主义。
自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1948年的《国家间政治》奠定战后西方现实主义理论以来,现实主义便战胜了理想主义,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导范式。
到了20 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的发展,现实主义无法解释的现象越来越多。
于是各种19由主义思潮纷纷兴起。
而新自由主义的真正出现,是以1977年罗伯特·基欧汉与小约瑟夫·奈合作的《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从一定意义上讲。
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特殊的一对。
新现实主义是对摩根索的政治现实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而新自由主义是伴随与新现实主义的论争成长起来的。
因此,欲明了新自由主义。
需要先理解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的三个基本命题,是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是国家、国家是19私的行为体,并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新自由主义虽然赞成此种论断,但不承认无政府状态会导致无秩序社会。
而认为制度所促成的国际合作将推动国际关系的规范化进程。
缓解无政府状态的压力。
新自由主义详细分析了国际制度。
认为它包括三种形式,即国际组织、国际机制、国际惯例,有三个特征即权威性、制约性、关联性。
相互依存论相互依存论的两个发展阶段:经济相互依存理论(理查德•库珀)→复合相互依存论(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一、经济相互依存论(一)代表作《相互依存经济学:大西洋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基本观点相互依存:“一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发展之间的敏感反应关系。
”理论基础:“古典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贸易的互惠互利与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扩大,是世界各国形成了共同的利益纽带。
基本论点:经济上相互依存的加深导致国家主权不可侵犯性下降,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使各国有可能共享和平条件下的既得利益。
(二)经济相互依存论的主要内容:“三化”1、经济问题政治化:经济上相互依存关系的发展使国家主权不可侵犯原则大打折扣;传统的“低级政治”和“高级政治”之间的藩篱被打破。
2、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民族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国际行为主体:指有意愿并且有能力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游戏规则制定并承担和实施相应义务和责任的主体。
跨国公司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1)干涉别国内政;(2)被母国或东道国政府用作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手段;(3)影响国家间政治议事日程的设定。
超国家关系3、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 {全球共同体论超国家关系的主要论点:在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论日益加深、国内外社会相互沟通的情况下,非国家利益为主体已经结成了横跨国境,深入一切领域的网络。
国家已不再是国际关系中唯一的行为主体,而是降格为诸多行为体中的尊长者。
全球共同体论:既然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已经把世界连成了一体,因此应该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实现研究范式的转变,要求人们抛弃“民族国家主义”,转而树立“全球中心”的研究范式。
(三)经济相互依存论的缺陷:偏离国际社会的现实二、复合相互依存论(一)基欧汉和奈的复合相互依存论1、相互依存因付出代价的不同而分为三大类型:均等依存、绝对依存、相互依存(不对称依存)2、敏感性和脆弱性决定着相互依存关系的内涵3、敏感性和脆弱性确立了国家在依存中的获利程度4、经济相互依存转化为国际政治权力的途径:(1)联系战略(2)议题的设置(3)跨国及跨政府关系(4)国际组织(二)复合相互依存论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突破1、复合相互依存论对经济自由主义进行了批判:盲目乐观2、对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的批判3、强调强国和弱国各具优势4、主张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表1-1 权力政治理论和相互依存论的比较权力政治相互依存论研究对象“高级政治”安全保障“低级政治”资源、能源、粮食、人口、环境行为主体国家是唯一行为主体除国家以外,跨国企业、非政府组织也是行为主体国家关系特征国家间只有相互冲突的国家利益国家间是相互依存关系,存在共同利益,可以开展国际合作基本原则冲突、零和游戏你得到的,就是我失去的合作、双赢游戏双方都可得利,问题是相对得利的多少管理模式单级或双边领导多边参与权力评价权力源于军事力量,是强制他人的手段权力源于不对称相互依存,是对合作的补偿武力的作用大小组织方法等级制(二级或多级)平等主义、共同参与对国际社会发展前景的展望基本不变会有根本变化三、相互依存论与国际制度论(一)国际制度的定义1、克莱斯纳(Stephen D.krasner)的“国际制度”定义:国际制度是在国际关系的议题领域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隐含的或明确的原则、规范以及决策程序。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源流摘要: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形成和演变构成了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的重要内容。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注重理性个体的作用,坚持国际关系发展的进步论。
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从康德、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开始,经过相互依存理论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发展达到一个高潮,占据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半壁河山。
冷战后以全球治理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新的方向上进行探索,注重对非主权国家行为体和世界政治中的社会性力量的研究。
关键词: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和平;全球治理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学的重要传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主流流派之一。
D曼宁把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概括为如下几点:自由主义认为人性是向善的,并且是可以教化的;个人的自由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个人自由与福利、社会正义和安全有赖于法制;自由主义的历史观是进步的,它认为合于理性的人类社会的规范设计是可以实现的。
①自由主义的发展源远流长,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的思想根源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对国家(城邦)先验性正义目标以及理念的阐述可谓自由主义在此一方面的发端。
②但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还是来自从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的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的传统。
一、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的传统:从康德到威尔逊18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思想革新。
在启蒙运动中,一批睿智的思想家高擎理性主义的大旗,对以欧洲专制主义和宗教神权为代表的腐朽“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挞伐。
理性主义和人类尊严的思想激流以摧枯拉朽之势无情地荡涤着几百年来一直禁锢人们头脑的陈腐渣滓。
人类似乎重新发现了自己的智慧。
正如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ImmanuelKant)所言,这是一个“让光明照亮人类的思想的黑暗角落”③的时代。
尽管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大多是从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一般的哲学问题,但也有些思想家在此哲学基础上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秩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成为了理想主义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直接源头。
权力相互依存理论的变迁【相互依存理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理论建构上最为精致完美,政治与经济结合得最好的理论。
】这一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从繁杂的国际经济现象中捕捉提炼出来,而后由国际政治学者加以完善发展。
前者以著名的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及其经济相互依存论为代表,后者以著名的国际政治学家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及其复合相互依存沦为代表。
【之所以把库珀关于相互依存的理论研究称为经济相互依存理论,是因为库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与国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与之相比,基欧汉和奈立足于从国际政治权力的角度研究国与国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从经济相互依存论到复合相互依存论,不只是理论层次的递进和深化,更多的是来自后者对前者的改造。
这表明,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已经走出了“经济相互依存一国际和平”的理沦误区,成功地架起了经济相互依存与国际政治权力之间的理论桥梁。
】【在关于相互依存理论的研究中,出现过两大变化:一是研究内容的扩大。
从早期的对经济上单一的相互依存的研究发展到现今的包括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上的多元的相互依存研究。
二是研究对象的扩大。
从早期只研究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发展到既研究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也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论。
】一、经济相互依存论库珀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年代初之间的20年中,世界经济中各国之间相互联系飞速扩大、相互影响急剧增加的事实中发现这一现象的。
库珀在著作《相互依存经济学:大西洋国家的经济政策》中给相互依存关系下的定义是:“一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发展的敏感反应关系。
”他强调,研究一国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经济之间的敏感反应关系是正确了解和把握国与国关系的关键。
(一)相互依存论的主要内容:I 经济问题政治化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经济上相互依关系的发展使国家主权不可侵犯原则大打折扣。
第二,传统的“低级政治”和“高级政治”之间的藩篱被打破。
新自由主义百科名片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
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因而成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自由主义指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哲学,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
另有同名图书。
1、发展概况New Liberalism:19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危机严重,为适应资产阶级新的政治要求,T.H.格林首先提出了既坚持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又实施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国家作用的新理论。
90年代以后,英国自由党内外很多自称“集体主义者”的激进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平等、合作的新社会,要求国家在减少日益严重的失业和贫困现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他们从格林的著作中寻找行动的理论依据。
“新自由主义”成为他们所推崇的理论的代名词。
此时的新自由主义事实上是New Liberalism,因为新自由主义对“自由”解释与古典自由主义相比有了显著的不同,提出自由应该是制度框架内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流。
最早的新自由主义者代表人物多为牛津大学的教授、学者和研究人员。
20世纪初,新自由主义逐渐成为英国官方政策的重要基础,其影响遍及英伦三岛并扩展到西欧,引起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深刻变化。
两次世界大战严重阻碍了新自由主义在欧洲的传播,但它的思想原则却在北美得到了体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60年代,“福利国家”政策在西方国家兴盛,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也不断扩大。
Neo-liberalism:70年代随着“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 sm的影响渐趋衰微。
此时以哈耶克为首的朝圣山学社逐渐兴起,提出以回复古典自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新古典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后被简称为新自由主义,而之前的New Liberalism则被直接称为自由主义以示区别。
第一章相互依存论和新自由主义这一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从繁杂的国际经济现象中捕捉提炼出来→代表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雷蒙德·弗农而后有国际政治学者加以完善发展→国际政治学家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复合依存论库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与国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基欧汉和奈立足于从国际政治权利的角度研究国与国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新自由主义已经走出了“经济相互依存=国际和平”的理论误区一是研究内容的扩大;二是研究对象的扩大第一节经济相互依存论经济相互依存论→经济学家库珀为主创立的关于国际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论1.库珀研究相互依存的著作《相互依存经济学:大西洋国家的经济政策》(以下简称《相互依存经济学》是主张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为立足点→称之为古典式的相互依存分析。
相互依存关系的定义:一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发展之间的敏感反应关系。
国际关系中相互依存的中心问题:像其他国交往一样,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既增加了各国因地制宜而采取的行动的自由,同时又限制了这种自由。
西方国家面临新问题:如何享受由不受限制的广泛的国际合作带来的多种好处的同时,又能让国家追求合理的经济目标。
↓↓↓解决的途径:建议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建立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信任来适应国际关系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2.经济相互依存论的主要内容经济相互依存论可归纳为三化,即经济问题政治化、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
Ⅰ.经济问题政治化第一,经济上相互依存关系的发展是国家主权不可侵犯原则大打折扣。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三种表现:(1)经济结构上的相互依存,即采取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制各国之间,一国发生的经济事件必然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2)经济目标上的相互依存,即各国经济政策目标受到共同制约;(3)经济手段的相互依存,即各国经济目标的确立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为他国所左右。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的加深导致国家主权不可侵犯性下降是库珀反复强调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