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主要河流水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2
大黑汀水库水环境氮磷容量分析摘要:为保障饮用水源地大黑汀水库的水质安全,通过选取不同氮磷允许负荷量的测算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已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水库若要达到贫—中营养化状态。
为此,从发展农业节水、综合防治化肥、农药、畜禽养殖业污染及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提出了科学的污染防治思路及削减对策。
关键词:大黑汀水库;水环境;氮磷容量一、大黑汀水库概况大黑汀水库位于唐山市迁西县城北5千米的滦河干流上。
该水库位于下游30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35100平方千米,其中与大黑汀水库之间流域面积为1400 k㎡,占滦河总流域面积的79%。
二、2000年之前的水质现状变化趋势大黑汀水库的水质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但由于受到滦河上游入库水质的影响,大黑汀水库NO2-N 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为大黑汀水库的主要污染物。
本篇文章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检出率较高的NO2-N ,CODMn ,NH3-N ,挥发酚,Cr6 + 等项目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方法选择水质污染指数法进行分析:单向指数:Ii = Ci/ Li式中:Li 为第i 项水质标准; Ci 为某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值。
综合污染指数取各单项指数和的平均值,即:I = ∑Ii/ n水质评价标准见表1表1水质评价标准污染程度污染指数污染程度污染指数污染程度污染指数未污染<0.5 中污染1~3 严重污染>7轻污染0.5~1 重污染3~7表2大黑汀水库1984-1999年水质变化(引自王少明等)大黑汀水库2000年以前的水质变化详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黑汀水库1984-1999年水质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5,说明大黑汀水库水质良好,但从污染的排序来看,大黑汀水库的主要污染物为NH3-N和CODMn,从表中还可以看出NO2-N的质量浓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将来发展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之一,要重点防护和控制。
为配合《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实施,1999 年对周边的污染企业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3。
科技创新唐山市地下水超采问题及治理对策□时建忠摘要针对唐山市地下水超采问题,综合分析地下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科学配置、农业节水、城市节水、加强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的治理策略,对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治理收稿日期:2018-10-15作者简介:时建忠,男,汉族,唐山市陡河水库管理处,高级工程师。
随着唐山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超采十分严重,引发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下降漏斗不断扩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因此,研究制定地下水超采治理思路与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12.82亿m 3,多年平均地下水取水量16.77亿m 3,远远超过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根据河北省水利厅分析结果,唐山市地下水超采总量5.1亿m 3,其中农村农业超采量2.53亿m 3,城市及工业超采量2.57亿m 3。
地下水长期过量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1.1地下水超采范围不断扩大唐山市超采区涉及12个区县,总面积3800.02km 2,占全市总面积的28.2%;其中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823.4km 2,深层地下水超采面积2976.62km 2。
1.2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市地下水位以每年1~2m 的速度下降,每年有3000多眼机井因地下水位下降而报废,年均报废率达到3%,由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3地下水下降漏斗不断扩展唐山有6个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漏斗面积由1974年的45km 2扩展到2013年的3041.3km 2,占全市总面积的22.6%,造成机井越打越深,取水成本不断增加。
1.4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沿海局部地区由于长期超采深层地下水,造成了地面沉降,年沉降速率20~40mm 。
由于海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出现了海水入侵地下水现象,入海河流两侧滨海平原尤为显著,地下水矿化度、氯离子含量升高,水质咸化日趋加重。
唐山环境调查报告唐山环境调查报告一、唐山市概况唐山市位于中国北方,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重工业基地之一。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唐山市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环境问题的挑战。
二、大气污染问题1. 工业排放由于唐山市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工业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工厂和钢铁企业排放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大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交通尾气排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唐山市的交通量不断增加,尾气排放也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尤其是高峰时段,车辆拥堵导致排放物浓度高,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三、水污染问题1. 工业废水排放唐山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问题严重。
许多工厂和企业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质污染。
这不仅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2.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也是唐山市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地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积累,进而影响水质。
此外,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土壤污染问题1. 工业废弃物堆放唐山市的工业废弃物堆放问题严重。
许多工厂将废弃物随意倾倒在地面上,导致土壤污染。
这不仅对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生长造成了影响,还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2. 农药和化肥使用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积累,对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五、生态环境保护1. 加强环保意识唐山市的居民和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推动绿色发展唐山市应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
通过引进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工业排放和废弃物的产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3. 加强监管和执法唐山市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水源水(滦河)各水质期预氧化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滦河是唐山市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滦河沿线市县饮用水水源地数量较多,而工业、生活、农业等活动的持续发展,给滦河水环境带来了重大压力,水质也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滦河水质安全和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水质保护和治理。
其中,预氧化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在滦河水处理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二、选题意义预氧化技术是一种将氧气引入水体中,通过水中自然存在的物质催化氧化污染物的技术,常用的催化剂包括臭氧、过氧化氢、臭氧/过氧化氢等。
该技术可高效地氧化有机物和无机物,将非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转化成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有效提高水体中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同时,预氧化技术也具有使用方便、运行稳定、处理效果显著等优点。
针对滦河水源水各水质期,开展预氧化技术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滦河水源水的水质,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此外,对于水源地水质保护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预氧化技术在滦河水质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且结合滦河水质变化特点,比较分析不同预氧化技术处理各水质期的差异性和优缺点,为滦河水源水的水质保护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滦河水的特点分析及水质变化情况研究;2. 预氧化技术原理及常用方法介绍;3. 对比分析不同预氧化技术对滦河水各水质期的处理效果;4. 对比分析不同预氧化技术的优缺点;5. 针对滦河水源水水质保护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合研究:对滦河水源水的文献及相关研究做综合梳理和分析,从中提取研究数据及信息;2. 实验研究:对比不同预氧化技术对于滦河水各水质期的处理效果,测量水质参数并进行分析;3. 统计学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等,得出结论并进行推论。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 对滦河水源水的水质变化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2. 针对滦河水各水质期,对比分析不同预氧化技术的处理效果及优缺点,并得出结论;3. 提出滦河水源水水质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关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我国,水污染问题同样突出,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导致了许多地区水质严重下降。
为了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我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工作,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技术。
深入研究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和分析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指导未来研究方向和政策制定。
1.2 研究意义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水污染源头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水环境受到的污染程度,提高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运行。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手段,可以为解决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依据。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也是推动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向更加科学、规范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
开展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我国水环境治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通过设立目标限制水体中污染物的总量,以达到减少水污染、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其主要原理是控制水体容许的最大总体污染负荷,以确保水体质量能够满足特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和使用要求。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其核心理念是将污染控制从传统的单项指标转变为综合考虑水体的容许负荷,进一步推动了水污染治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转变。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施需要依托于高效的监测和评估技术,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水体监测、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
还需要结合政策法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控制,有效减少水污染物总量,改善水体质量。
唐山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时玉涛
【期刊名称】《地下水》
【年(卷),期】2024(46)1
【摘要】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半湿润气候区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研究基于唐山市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统计资料,使用遗传算法界定了经济、社
会和生态效益优先的情景下该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配置额度(WPLE)。
结果表明,唐山市WPLE配置结构依次为61.32%、14.92%和23.22%。
在经济效益优先
的情景模式下,WPLE比例分别为53.47%、18.51%、28.02%;在社会效益情境下
为53.11%、19.09%、27.80%;在生态优先情景下为52.25%、17.86%、29.89%。
唐山地区用水压力来自农业和生态用水方面,主要矛盾是生活、工业用水同农业、
生态用水的竞争。
【总页数】3页(P206-208)
【作者】时玉涛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水文勘测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9
【相关文献】
1.浅谈唐山市沿海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
2.唐山市丰南区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3.唐山市丰南区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4.唐山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初探
5.多目标优化方法在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以唐山市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