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语句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动词do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词do的基本用法,包括表示动作、表示经常性的事情、表示强调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动词do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动词do进行句子构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词do的基本用法2. 动词do在句子中的位置3. 动词do的否定形式和疑问形式4. 动词do的时态变化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询问他人的名字、年龄、爱好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动词do的基本用法,如表示动作、表示经常性的事情、表示强调等。
(2)举例说明动词do在句子中的位置,如主语+do+谓语、主语+谓语+do等。
(3)讲解动词do的否定形式(don't)和疑问形式(do you)3. 课堂练习(15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词do进行句子构建,如:(1)用动词do表示动作的句子。
(2)用动词do表示经常性的事情的句子。
(3)用动词do表示强调的句子。
4. 小组活动(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动词do进行交际,如:A:What's your name?B:My name is Tom. What's your name?A:My name is Lily. 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B:Yes, I do. 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A:No, I don't.5. 总结与作业(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词do的用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布置作业:用动词do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活动和作业,评价学生对动词do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Do/while条件循环语句》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一课时:1学时执教教师:信息技术教研组金子芬一、设计思想本课主要采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技术融入生活的教学宗旨,以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多角度应用循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以求高效编程;多元化学习体验,以flash展现实验过程应用循环语句,以信息技术网站形式进行在线测试式进行学情调查和课堂反馈;应用比较、观察等多维求知方法深入理解程序执行过程和编程语法规则。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所属高一年级必修内容《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中的3.4算法及其实现之语句——条件do/while循环。
采用vb语言编程,共 1学时40分钟。
2.教材地位:⑴循环是设计和实现较为复杂算法的基础。
本课在学习for循环基础上理解do循环;⑵学会do语句基本格式和表示方法,理解执行要求和应用环境。
实现for和do转换。
三、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会for循环语句的基础上理解 do循环语句,应更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
2.避免“轻算法、重程序”,应利用流程图在熟悉书写规则的基础上设置循环条件,应注重算法与程序的结合。
从专业化角度强调语句书写和表达的规范性。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do/while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功能和执行流程;;2.结合流程图学会使用do/while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调试运行。
(二)方法与过程通过实例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方式,多角度应用循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多元化学习体验、多维求知方法以信息技术在线测试等手段巩固理论知识,反馈课堂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编程思想融入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2、强化对技术与理论知识规范表达,提高专业化技能,提高信息素养。
五、重点难点重点:掌握Do/while循环语句的格式,掌握控制循环的条件和执行过程。
难点:结合实际问题设置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通过在线测试复习和巩固for循环语句的内容, flash动画实验导入新课,以多个生活实例应用新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o 循环语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是《2.4 程序的循环结构》的一部分,排在for语句之后。
教材中的例子是采用do/loop until(直到型循环)语句格式,但此格式与大部分学生的平时思维习惯不太一致,所以讲解时改用do while/loop(当型循环)格式,然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掌握do循环语句的其他格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循环结构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2、“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是贯穿整书的一个重点,本节也不例外。
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学生分析:1、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刚学习了for循环语句,大部分同学理解了循环语句的作用,初步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执行过程,并且通过学习知道for语句适合解决循环次数已知的问题和执行三要素。
2、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分支结构和for语句的教学中,就已经引入了调试的方法(监视+逐语句),并配合流程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各语句的执行过程。
所以学生对于本节的学习方法已经比较适应。
三、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标准: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⑴掌握do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⑵理解do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⑶能用do循环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⑷能区分for与do循环语句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⑴经历并能用流程图来表示do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⑵掌握do循环语句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培养他们进行探究和创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⑴do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控制循环的条件、执行过程。
⑵do循环语句与for循环语句的区别教学难点:⑴do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⑵根据实际问题,分析并确定循环体、控制循环的条件。
DO-WHILE循环语句的翻译程序设计(LR方法、输出三地址表示)1.系统描述1.1设计目的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DO-WHILE循环语句的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法检查和分析。
1.2设计内容及步骤对循环语句:DO〈赋值语句〉WHILE 〈表达式〉按给定的题目写出符合自身语法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和属性文法描述。
(1)按给定的题目给出语法分析方法的思想及分析表设计。
(2)按给定的题目给出中间代码序列的结构设计。
(3)完成相应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程序设计。
(4)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2文法的描述本程序所用的文法如下:G[S]:(1)S->do{E;}while(B) {if B.true goto B.true else goto B.false;}(2)B->I1 rop I2 {B.type=bool;B.val=I1.val rop I2.val;}(3)E->I1=I2 op I3 {I1.val=I2.val op I3.val;}(4)I->id {I.val=id.val;}注意:rop is < or >,op is +,-,*,/, id is any number or identifier由上可知,非终结符B表示布尔表达式,E表示赋值表达式3.语法分析方法描述及语法分析表设计3.1语法分析方法描述本实验采用LR分析方法对DO-WHILE语句进行语法分析。
LR分析法是一种能根据当前分析栈中的符号串(通常以状态表示)和向右顺序查看输入串的K个(K>=0)符号就能惟一的确定分析器的动作是移进还是归约和用哪个产生式归约,因而也就能惟一的确定句柄。
LR分析法的归约过程是规范推导的逆过程,所以LR分析过程是一种规范过程。
一个LR分析器由3个部分组成:总控程序,也可以称为驱动程序。
浙教版高一年级do-while循环结构内容的教学设计〔钱晓峰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0579-******** qianxf001@163 〕一、设计思想1.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当循环”和do-while 语句,再利用do-while语句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在实践中提高认知水平、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引导学生改良算法,优化自己所编写程序。
让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的时候,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程序语言本身,进而训练、提高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算法优化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提炼算法与程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教材分析1.《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基本要求:掌握循环的基本语句的使用方法发展要求:学会用VB编写循环控制结构,实现简单的算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主要由Do-While语句基本结构、Do-while的简单应用两部分组成。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语言中三种程序结构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应用领域很广。
在后续课程中,几个基本算法都是用循环结构实现的,所以,这是开展后续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从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已经掌握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语言,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的思想设计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并编写出相应的程序。
从操作技能基础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visual basic6.0 的一些基础知识,能够自己根据需要设计程序界面,已经用visual baisc6.0 编写过几个基本的顺序结构的程序、简单的分支结构的程序。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循环结构是三种程序结构中最难于理解的一种结构。
但是,这又是最重要的一种程序结构,后续的算法的设计的教学,都要以此为基础。
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循环”这一过程,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学生理解循环结构时,对于如何控制循环执行的次数以优化程序算法,还没有什么实际的经验。
高中信息技术《DO循环语句》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DO 循环语句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注重实例分析,将程序设计语言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充分利用VB 的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实例进行DO 循环语句的编写。
本节内容属于程序设计基础部分中循环结构内容的教学,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仅靠教材上的一个例题是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的。
实现循环结构的语句除了FOR 循环语句之外,还应该给学生介绍DO 循环语句,它可以实现未知循环次数的循环结构。
【学生情况分析】本模块教学对象为高二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FOR 循环语句,理解了循环的含义,并且能够运用FOR 循环语句实现累加计算。
本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喜欢自己思考问题,但缺乏互相讨论的意识。
由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特点,内容抽象难懂,表现形式枯燥,很容易造成书写程序的畏难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教学方法】教法:实例分析、任务驱动学法: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教学资源】教师用资源:教学演示文稿(PPT)学生用资源:折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按照格式要求正确书写DO 循环语句。
(2)结合实际问题,能够理解Do……Loop until 格式的执行过程。
(3)能够说出FOR 循环语句与DO 循环语句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问题分析,能够正确选择所应用的循环语句。
(2))根据问题需求,能够确定循环控制条件及循环内容,积累程序设计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折纸游戏”和“植树问题”的实例分析中积极思考,形成主动探究新知的意识。
(2))增强DO 语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主动学习程序设计的欲望。
【教学重点】DO 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及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确定控制循环的条件及循环内容。
【教学过程】环节1:创设情景,趣味引出(设计意图: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兴趣,找出纸的厚度的变化规律。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考核作业认证材料1:微课程设计方案学校教师学科英语年级四年级联系电话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教学主题认识助动词Do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助动词Do,理解助动词的含义,能够正确的运用;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的过程,体验到助动词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形态;3、感受英语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热爱,英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用途□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巩固□其他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助动词并能在正确的语境中使用。
在微课学习中,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促进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
感受英语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更加地热爱英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知识类型√理论讲授型□推理演算型□技能训练型□实验操作型□答疑解惑型□情感感悟型□其他制作方式□拍摄□电脑录屏√白板录屏□动画□其他(可多选)微课时长8分42秒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教学流程(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的所有环节,至少包含导课、主体内容和小结三部分)内容及设计意图(从教学方法、学习任务单、案例选取、内容编排呈现、互动设计、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说明)导课T:Bo ys and gi r l s,do y o u like r ed?Do y o u like banana s?刚刚老师问你们的问题,都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我想请问一下,还有谁记得老师刚刚问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呢?S1:你喜欢红色吗?S2:你喜欢香蕉吗?T:对的,翻译的非常棒,那么你们发现了吗?刚刚老师问的这些句子里面Do有翻译吗?没有,那do在这个句子中的成分叫什么呢?通过对话自然导入到正题,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旧知识。
Do 循环语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掌握循环语句的两种基本格式;)理解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能用循环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学生只有掌握了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了其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
教学重点: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控制循环的条件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确定控制循环的条件;确定循环体的内容。
教材处理:考虑到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仅靠教材上的一个例题是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的理解的,学生只有掌握其语句格式,理解其执行过程,然后才能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于是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按照教材上的例题引出循环语句,先给出两种语句(/和/)语句格式,分别用动画演示执行过程,画出两种格式的流程图,比较两种格式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相应的降低难度。
再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和巩固循环语句的两种基本格式和执行过
程,并注意与循环语句的比较。
五教学方法:采用示例引导,任务驱动方式。
讲清概念;注重实例分析,重点突出新知识点,重视新知识的精讲多练,强调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微机室(无网络)查看全文/_/。
Do循环语句一.教学分析本节课选自粤教版《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内容主要是学会使用Do循环语句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能读懂程序,能根据问题正确运用Do语句编写程序,区别四种语句结构的区别,以及Do循环语句与For语句的区别。
该内容既包含概念性知识,由包括程序性知识,所以既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以及了解了编程的三种基本结构,并已学会了for语句的使用,所以能很好理解循环结构的作用。
编程知识比较枯燥,需要结合生活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能根据问题,知道何时要选择Do循环语句进行程序设计。
(2)掌握Do循环语句的四种基本格式,并能运用其进行程序设计。
(3)能比较出Do循环语句四种形式的不同之处,并能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使用不同形式进行程序设计。
(4)能读懂运用Do循环语句的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2)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分析思考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用流程图、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辅助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手机理财”和“编程解决生活问题”两个例子,发现并体验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帮助,并培养科学的理财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Do循环语句的选择及应用,四种形式Do循环语句的比较2.难点:Do循环语句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情境引入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和提交的作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并对课堂活动作出调整。
2.学生最后完成两张评价表,一张是关于对小组成员的评价(对组员参与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一张是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
Module8 Unit1
Do you often play with dolls?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运用语句Do you often_____? 的句型谈论行为和爱好,会用以下几种方式回答:Yes, I do. / No, I don’t. / Not really. Not often. / Not very often.
2.能力目标:询问他人经常做的事或谈论常常做某事.
3.情感态度目标:1). 对自己做事的喜好程度做出正确描
述;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能理解often 并熟练运用句子Do you often____?
2. 知道以下几种回答的区别:
Yes, I do. Yes, of course.
No, I don’t. Not really. / Not often. / Not very often. 三.教学难点
1. 能理解often 并熟练运用句子Do you often____?
2. 知道以下几种回答的区别:
Yes, I do. Yes, of course.
No, I don’t. Not really. / Not often. / Not very often. 四.Teaching process。
助动词do的用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助动词 do 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助动词 do 进行一般疑问句、否定句的构成以及强调句的表达。
3、学生能够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助动词 do 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助动词 do 在一般现在时中的用法,包括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的构成。
(2)助动词 do 的强调用法。
2、难点(1)区分使用助动词 do 和 be 动词来构成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
(2)在不同语境中准确运用助动词 do 来表达意思。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助动词 do 的用法规则和要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情景教学法: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助动词 do 进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单的对话,如:“Do you like English?”引导学生思考句中 do 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助动词 do 的用法。
2、知识讲解(1)助动词 do 的基本概念助动词 do 本身没有实际意义,主要用于帮助构成疑问句、否定句和强调句。
(2)一般疑问句的构成在一般现在时中,当句子的谓语动词是实义动词,且主语是第一人称(I、we)、第二人称(you)、第三人称复数(they 等)时,需要用助动词 do 来构成一般疑问句。
其结构为:Do +主语+动词原形+其他?例如:Do you play basketball? Do they go to school by bus?(3)否定句的构成否定句的构成是在动词原形前加 don't(do not)。
结构为:主语+don't +动词原形+其他。
例如:I don't like coffee They don't watch TV in the evening(4)强调句的用法助动词 do 可以用于强调谓语动词,通常用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强调句的结构为:主语+ do/does/did +动词原形+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