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
- 格式:docx
- 大小:305.58 KB
- 文档页数:14
徐谦光奉萱堂药无缘推拿恙自推手辨诸恙定真穴画图彰上疗亲下救郎推求速惟重良独穴治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分岁数从吾学立验方宜熟读勿心慌治急病一穴良大数万立愈恙幼婴者加减量治缓症各穴量虚冷补热清当大察脉理宜详浮沉者表里恙迟数者冷热伤辨内外推无恙虚与实仔细详字廿七脉诀讲明四字治诸恙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细心详色红者心肺恙俱热症清则良清何处心肺当退六腑即去恙色青者肝风张清补宜自无恙平肝木补肾脏色黑者风肾寒揉二马清补良列缺穴亦相当色白者肺有疾揉二马合阴阳天河水立愈恙色黄者脾胃伤若泻肚推大肠一穴愈来往忙言五色兼脾良曲大指补脾方内推补外泻详外泻良泻大肠立去恙兼补肾愈无恙若腹痛窝风良数在万立无恙流清涕风寒伤蜂入洞鼻孔强若洗皂鼻两旁向下推和五脏女不用八卦良若泻痢推大肠食指侧上节上来回推数万良牙痛者骨髓伤揉二马补肾水推二穴数万良治伤寒拿列缺出大汗立无恙受惊吓拿此良不醒事亦此方或感冒急慢恙非此穴不能良凡出汗忌风扬霍乱病暑秋伤若上吐清胃良大指根震艮连黄白皮真穴详俱此方向外推立愈恙倘泻肚仍大肠吐并泻板门良揉数万进饮食亦称良瘟疫者肿脖项上午重六腑当下午重二马良兼六腑立消亡分男女左右手男六腑女三关此二穴俱属凉男女逆左右详脱肛者肺虚恙补脾土二马良补肾水推大肠来回推久去恙或疹痘肿脖项仍照上午后恙诸疮肿照此详虚喘嗽二马良兼清肺兼脾良小便闭清膀胱补肾水清小肠食指侧推大肠尤来回轻重当倘生疮辨阴阳阴者补阳清当紫陷阴红高阳虚歉者先补强诸疮症兼清良疮初起揉患上左右揉立消亡胸膈闷八卦详男女逆运八卦离宫轻痰壅喘横纹上左右揉久去恙治歉证并痨症歉弱者气血伤辨此症在衣裳人著褡伊著棉亦咳嗽名七伤补要多清少良人穿褡他穿单名五痨肾水伤分何脏清补良在学者细心详眼翻者上下僵揉二马捣天心翻上者捣下良翻下者捣上强左捣右右捣左阳池穴头痛良风头痛蜂入洞左右旋立无恙天河水口生疮遍身热多推良中气风男女逆右六腑男用良左三关女用强独穴疗数三万多穴推约三万无不良遍身潮分阴阳拿列缺汗出良五经穴肚胀良水入土不化谷土入水肝木旺外劳宫左右揉久揉良嘴唇裂脾火伤脾胃恙清补脾俱去恙向内补向外清来回推清补双天门口顺气血五指节惊吓伤不计次揉必良时摄良一百日即无恙上有火下有寒外劳宫下寒良六腑穴去火良左三关去寒恙右六腑亦去恙虚补母实泻子曰五行生克当生我母我生子穴不误治无恙古推书身首足执治婴无老方皆气血何两样数多寡轻重当吾载穴不相商少老女无不当遵古推男女分俱左手男女同予尝试并去恙凡学者意会方加减推身歉壮病新久细思想推应症无苦恙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1齐鲁之邦,历代名医辈出。
小儿推拿渐为盛行,历代推拿医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清代光绪丁丑年(1877年),登洲宁海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
通治成人小儿之疾,以成人为主。
李德修(1893一1972)自幼家境贫寒,17岁染疾,暴致耳聋。
幸得《推拿三字经》,遂发奋苦读,精心钻研,深得其要。
1920年,在青岛设诊所,以推拿疗效,颇具声望。
1955年在青岛中医院任负责人,专致小儿推拿,以推拿救治病婴无数,他为人淳朴,医德高尚,经验丰富,有求必应,勤勤恳恳,为患儿服务,誉满岛城。
李德修继承了徐谦光三字经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是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奠基人。
德修老诊病注意望诊,患儿一进诊室,他举目一望,就能判断出患儿的主要病情,每使病家赞叹不已。
临证施术主要以左上肢以下穴位为主,取穴主张少而精,一般不超过3一5个穴,尤擅长独穴治病,医效显著。
更为可赞的是,他勇于开拓,热心传授,诲人不倦,培育新人,小儿科在60年代,出现了高徒满门、人才济济,团结奋进,医术迢迢的可喜局面。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使小儿推拿的理论和技法不断完善,发展成为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派之一。
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推拿之所以有特色,就是与其它流派相比具有独创性,主要表现为善用独穴、五脏辨证五行取穴、取穴少而每穴操作时间长、具有便于掌握与操作的特定穴等三字经流派主张取穴少而精:常用穴不过30几个,临床治疗中,一般每次取穴3~5个,尤其擅长用独穴治病,在他们看来“取穴不宜多,多则杂而不专”。
根据少而精的取穴原则,李德修先生拟订出治疗部分小儿常见病的基础方。
如:治疗外感病,肺系疾病基础方:清肺平肝,天河水;脾胃病基础方:八卦,清胃,天河水;脑病惊风基础方:阳池,二马,小天心等。
风寒感冒,一般采用一窝风,平肝经,清肺经三个穴位。
慢性痢疾用清补大肠独穴即可。
所谓独穴治疗:就是在一定情况下,只用一个穴位,推拿的时间要长,以得效为度,用以治疗急性病效果更好。
清《小儿推拿三字经》详解道家外丹黄药师 (但愿人无病何愁药生尘) 2013-10-11 10:36:57 《推拿三字经浅释》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回应赞道家外丹黄药师 (但愿人无病何愁药生尘) 2013-10-12 13:54:10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回应赞道家外丹黄药师 (但愿人无病何愁药生尘) 2013-10-13 08:07:26 大三万 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 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 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回应赞道家外丹黄药师 (但愿人无病何愁药生尘) 2013-10-14 11:24:52 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
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
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
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
回应赞亦yang2013-10-14 11:26:01 喜欢,卤煮加油回应赞道家外丹黄药师 (但愿人无病何愁药生尘) 2013-10-18 16:07:13 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
1、感冒平肝清肺10 天河水15 掐五指节3遍发热重:+推六腑15 提捏大椎10次鼻塞重:+揉阳池10呕吐:+清胃10(运八卦)咳、痰:+运八卦10 痰盛+清补脾10伴惊风:平肝30 清肺15推天河水30惊觉角弓反张目上翻+下捣小天心2分钟斜视相反方向捣夹滞:+运八卦15 清脾(胃)10便有食:+清大肠102、寒热往来分阴阳10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53、急性支气管炎运八卦15 平肝清肺10 清胃10 天河水10发热超38.5+推六腑10喘重改为逆八卦喘重湿罗音+小横纹10喘重干罗音+大四横纹10慢性支气管炎按急性操作两次后改用补法揉二马10 补脾10 平肝清肺10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方法一:逆运八卦10 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清胃5推六腑15方法二:揉二马10 补脾10 清肺10天河水104、肺炎逆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高热惊厥+捣小天心2头痛鼻塞+揉阳池10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改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推大四横纹10天河水105、顿咳(百日咳)逆运八卦15揉小横纹15清胃10天河水或推六腑10 +-痉挛期,咳嗽痰稠,咳吐不利。
改用逆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捣小天心5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养阴。
改用揉二马10清补脾10揉小横纹10天河水106、厌食运八卦10清胃10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脾胃虚弱去清胃改用清补脾10+捏脊5-7遍7、鼻炎寒症:平肝清肺10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5热症:天河水10平肝清肺10揉阳池108、鼻窦炎平肝清肺20推六腑15揉阳池109、扁桃体炎平肝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热重+推六腑20-3010、口腔炎发热者:清胃10天河水20推六腑10不发热:去推六腑11、口疮选择一:清胃15天河水15推大四横纹10选择二:清脾15清胃15天河水10发热+推六腑20流口水+揉小横纹10烦躁惊悸+捣小天心2分钟外用西瓜霜、冰硼散12、哮喘寒性:逆运八卦15揉外劳宫10推大四横纹10清肺5 热性:逆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缓解期:揉二马15清补脾15运八卦10热重:+推六腑1513、脘腹痛气郁腹痛:平肝15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揉板门10 食积腹痛:平肝10清胃10清脾10运八卦15揉板门15清大肠15寒性腹痛: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如有形寒积+清补大肠10热性腹痛:平肝10清胃10推天河水10揉板门15肠套叠腹痛:揉外劳宫(手法加重)20清脾10清胃10清大肠15推大四横纹15肠套叠开后用清补脾善后10蛔虫腹痛:第一次揉外劳宫15平肝15第二次15清胃10清大肠10淤血腹痛: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天河水10虚寒腹痛:揉外劳宫15清补脾10揉板门15推大四横纹1014、呕吐伤食呕吐:揉板门15运八卦15清胃10清补脾10胃热呕吐:清胃15平肝10推天河水10运八卦15腹痛+揉板门15便秘+清大肠10阴虚呕吐:揉二人上马10揉板门15清胃10运八卦15清补脾15夹惊呕吐: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揉板门15天河水10揉外劳宫10胃寒呕吐:揉外劳宫15揉板门15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外中寒邪兼腹痛+揉一窝风15有形寒积+清大肠15寒伤脾胃+清补脾10兼冷泻亦同15、呃逆实证有热者: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虚证有寒者: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清补脾1516、疳积揉二马15补脾15平肝5腹胀重+推大四横纹10有痰者+运八卦10腹痛明显者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5平肝5以上疗法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有特效17、自汗盗汗自汗:揉二马15清补脾10运八卦10清肺5盗汗:运八卦10揉二马10天河水10平肝518、遗尿揉二马20清补脾10揉外劳宫10注:尿频小便频数多属虚证或气虚或阴虚治疗可参考遗尿小便少色黄、急躁、手足心热去揉外劳宫加平肝5、推天河水1019、脱肛补脾15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0大便干+运水入土10脾肾不足便溏+揉二马1020、便秘选择一:清补脾10清大肠15运水入土10平肝5选择二:独揉神阙15略带热像:运水入土10清大肠15平肝清肺10天河水5腹胀+推大四横纹1021、腹泻伤食泻重症(十余次,有脱水现象)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利小便10+-腹痛重者+揉外劳宫10-15轻症(5-6次)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日久邪实兼体虚者,消化不良、便黄、脉滑无力者。
山东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所有穴位用图说话(一),总共42个穴位(和其他流派略有差异)三字经小儿推拿易学简单,吴老师倾心推荐,天下喜欢,不一定非要相见,总计42个穴位送上。
因为三字经流派和其他流派略有差异,如果有和您学习的不一致的地方,请勿喷。
1、脾穴为三字经中少有的补法中的重穴,非常常用。
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清。
一般用补法,遇热证、实证时可用清补。
脾胃有病,必用脾穴;肺系有病,可以培土生金。
可用于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脱肛、喘嗽、口舌生疮、湿疹等。
2、肝穴食指上节指腹,常用清法又叫平肝,小儿肝多有余爱哭爱闹,肝穴非极虚不补(肝虚用补肾代替),一切炎症用平肝。
临床平肝也极常用。
3、心穴(中指指腹,三字经讲究简单易推,一般都是推整个指面),三字经流派心穴临床一般不用(担心会动心火),用的时候也是清补法,就是来回推,叫清补心法,不单纯用补法,也不单纯用清法(用清天河水代替)。
宝宝哭闹神不安的时候可用心穴。
4、肺穴无名指指腹常用清法,肺非极虚不补。
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是肺系、痘疹疾病的基础方。
如果需要补肺,用补脾代替。
呼吸系统疾病用清肺。
5、肾穴小指指腹,肾穴用于虚火,补肾滋阴补肾水,虚火则退,肾穴不用清法。
虚症用补肾。
以上五穴在小儿推拿中称五脏。
6、小肠穴小指外侧,从指跟到之间为清小肠,清小肠利小便,有的人认为清小肠可分清别浊,可以用于腹泻。
需要补的时候只用清补法。
7、大肠穴食指虎口侧面,来回推为清补法,泄泻痢疾,一穴可愈。
用清法可治便秘。
8、胃穴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只用清法,可以清胃热、降胃气,治疗呕吐、积食、口腔问题等。
胃穴不用补法,胃以喜为补,高兴胃口就好。
9、胆穴食指下节掌面,一般不专用,平肝时就一起推过(肝胆相表里)。
10、三焦穴不专用,清肺时一并推之。
11、膀胱穴小指下节侧面,不专用,和小肠穴一起推,利尿。
以上为六腑穴位。
12、板门穴大鱼际中心,板门为脾胃之门,通三焦,虚热实热都能清,主治上吐下泻、胃脘痛、消化不良,揉三万病去如矢(像箭一样)。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2)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若洗皂用食、中二指分开,在鼻翼两旁推揉。
鼻两旁洗皂穴位于鼻两旁。
向下推曲食、中二指向下推之。
和五脏可调和五脏之气,小儿用此穴。
女不用女子不用洗皂穴,八卦良用运八卦也能调和五脏之气。
若泻痢泻肚、痢疾二症,推大肠用推大肠一穴治之,其验如神,食指侧食指外侧为大肠的真穴,上节上食指外侧第3节,穴位如豆粒大小,来回推用力均匀往返推之,根据病情轻重,定推拿次数。
数万良病重者推的时间长,可达数万次。
牙痛者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骨为髓之府牙痛分虚实,此指虚火牙痛。
骨髓伤入病伤阴,肾精耗损,阴虚火旺,致虚火牙痛。
揉二马二马穴能补肾益精,滋阴降火,补肾水补肾水能滋阴潜阳,治虚火上炎。
推二穴若推二马、肾水二穴不效,牙痛反加重者,为实火牙痛,应重推六腑以愈为止。
数万良少则不验,必须多推。
治伤寒治疗伤寒,拿列缺重拿双手列缺穴,令毛孔全开,出大汗用力久拿,自头至足必须出大汗,立无恙寒邪随汗而出,表解病愈。
受惊吓小儿受惊,先掐五指节,每节掐7下,拿此良然后,再拿列缺穴即愈。
不醒事昏迷不省人事,目闭口紧阴脉不绝者。
亦此方拿列缺必醒。
或感冒伤风等一切外感症,急慢恙急惊风、慢惊风等症,非此穴非拿列缺不能爽快治好,故称仙手,即指此穴。
不能良一切邪入心包、闭窍昏迷、动风发搐诸症,非此穴不能愈。
凡出汗推拿出汗或自汗盗汗时,忌风扬应避风,令汗自干为要。
霍乱病霍乱病有三,阴泻、阳吐、阴阳者上吐下泻,必须分明。
暑秋伤发病多在暑后秋前,因中暑气,又中寒气所致。
若上吐上吐者为阳霍乱,因受暑过重,胃气上逆所致。
清胃良止吐用清胃法。
大指根从腕横纹至大指根横纹,大鱼际肌的外侧缘属胃经。
震艮连震、艮是八卦穴中的两个方位,在大鱼际肌的内侧黄白皮大鱼际肌外侧缘白皮与掌背黄皮交界处,上起大指根横纹,下齐艮卦部位,为胃穴所在,自艮向外推为清胃。
真穴详以上黄白皮部位,为胃的真穴所在。
凡吐者凡呕吐者。
俱此方皆因胃气下降,反而上逆所致,清胃可使胃气下降,所以都用清胃。
正宗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主要内容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传承百年,凭借用穴少、独穴治疗、手法简单、见效更快的特点,成为国内小儿推拿第一大派,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真正适合妈妈学习的神奇推拿术!☆ 取穴少,34个常用穴位,仅占其他流派的一半☆ 妙用独穴,仅按一个穴位就有用,超简单超管用☆ 10种推拿手法,一看就会超好学☆ 100年临床验证,17种儿童常见病56种分型的对症治疗,好得快、不复发官方传承人亲授要点,分分钟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官方传承人、小儿推拿教材编写人葛湄菲首次撰写面向广大父母的儿童保健书,权威指点,要点全囊括,让你分分钟成为推拿高手。
全彩真人演示图,取穴不出错,操作更专业!☆ 穴位个个有大用,手法样样有妙招☆ 同种病症也分不同病因,对症治疗不误事☆ 增强体质、益智、明目、安神一本通☆ 止泻止吐,手到病自除比起治病,日常养护更重要!☆ 明确病因,教你防患未然,让宝宝少生病☆了解当季流行病,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 老中医指导病后调养,让孩子病中不遭罪好得快☆ 独家食疗方+贴敷方,材料好找、制作简单,搭配使用见效更快☆ 随着季节变换采用不同的推拿保养方案,让宝宝不畏寒不畏暑换季不生病编辑推荐守护宝宝的健康,用手比用药更管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官方传承人亲授超简单高效好学的小儿推拿术让每个父母都成为孩子最好的医生发烧、咳嗽、拉肚子等儿童常见病,一按就好800幅真人示范高清图片,轻松找穴不出错送儿童标准穴位图、《推拿三字经》专家导读版作者简介葛湄菲中国小儿推拿第一大流派“三字经流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理事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作为三字经流派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在中医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一直致力于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的推广,为三字经流派推拿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擅长三字经推拿、穴位贴敷,对儿童膳食营养也有深入的研究。
徐谦光奉萱堂药无缘推拿恙自推手辨诸恙定真穴画图彰上疗亲下救郎推求速惟重良独穴治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分岁数从吾学立验方宜熟读勿心慌治急病一穴良大数万立愈恙幼婴者加减量治缓症各穴量虚冷补热清当大察脉理宜详浮沉者表里恙迟数者冷热伤辨内外推无恙虚与实仔细详字廿七脉诀讲明四字治诸恙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细心详色红者心肺恙俱热症清则良清何处心肺当退六腑即去恙色青者肝风张清补宜自无恙平肝木补肾脏色黑者风肾寒揉二马清补良列缺穴亦相当色白者肺有疾揉二马合阴阳天河水立愈恙色黄者脾胃伤若泻肚推大肠一穴愈来往忙言五色兼脾良曲大指补脾方内推补外泻详外泻良泻大肠立去恙兼补肾愈无恙若腹痛窝风良数在万立无恙流清涕风寒伤蜂入洞鼻孔强若洗皂鼻两旁向下推和五脏女不用八卦良若泻痢推大肠食指侧上节上来回推数万良牙痛骨髓伤揉二马补肾水推二穴数万良治伤寒拿列缺出大汗立无恙受惊吓拿此良不醒事亦此方或感冒急慢恙非此穴不能良凡出汗忌风扬霍乱病暑秋伤若上吐清胃良大指根震艮连黄白皮真穴详俱此方向外推立愈恙倘泻肚仍大肠吐并泻板门良揉数万进饮食亦称良瘟疫者肿脖项上午重六腑当下午重二马良兼六腑立消亡分男女左右手男六腑女三关此二穴俱属凉男女逆左右详脱肛肺虚恙补脾土二马良补肾水推大肠来回推久去恙或疹痘肿脖项仍照上午后恙诸疮肿照此详虚喘嗽二马良兼清肺兼脾良小便闭清膀胱补肾水清小肠食指侧推大肠尤来回轻重当倘生疮辨阴阳阴者补阳清当紫陷阴红高阳虚歉者先补强诸疮症兼清良疮初起揉患上左右揉立消亡胸膈闷八卦详男女逆运八卦离宫轻痰壅喘横纹上左右揉久去恙治歉证并痨症歉弱者气血伤辨此症在衣裳人著褡伊著棉亦咳嗽名七伤补要多清少良人穿褡他穿单名五痨肾水伤分何脏清补良在学者细心详眼翻者上下僵揉二马捣天心翻上者捣下良翻下者捣上强左捣右右捣左阳池穴头痛良风头痛蜂入洞左右旋立无恙天河水口生疮遍身热多推良中气风男女逆右六腑男用良左三关女用强独穴疗数三万多穴推约三万无不良遍身潮分阴阳拿列缺汗出良五经穴肚胀良水入土不化谷土入水肝木旺外劳宫左右揉久揉良嘴唇裂脾火伤脾胃恙清补脾俱去恙向内补向外清来回推清补双天门口顺气血五指节惊吓伤不计次揉必良时摄良一百日即无恙上有火下有寒外劳宫下寒良六腑穴去火良左三关去寒恙右六腑亦去恙虚补母实泻子曰五行生克当生我母我生子穴不误治无恙古推书身首足执治婴无老方皆气血何两样数多寡轻重当吾载穴不相商少老女无不当遵古推男女分俱左手男女同予尝试并去恙凡学者意会方加减推身歉壮病新久细思想推应症无苦恙。
《推拿三字经》《推拿三字经》为光绪年间(1877年)徐谦光所著,尚未见刊本。
青岛市中医院于1958年根据李德修老师收藏多年的抄本,油印了数十册,作为学习李老小推拿经验的资料。
因李老已谢世多年,作者曾向其后人寻求原手抄本而不得。
现仅以青岛市中医院1958年的油印本为依据,作以浅释。
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
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
仅供参考。
清代民间无钟表,推拿计时靠计数,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等词句,均指推拿次数而言。
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灵活掌握,临床治病不必拘泥此数。
《推拿三字经原文》徐谦光奉萱堂药无缘推拿恙自推手辨诸恙定真穴画图彰上疗亲下救郎推求速惟重良独穴治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分岁数从吾学立验方宜熟读勿心慌治急病一穴良大数万立愈恙幼婴者加减量治缓症各穴量虚冷补热清当大察脉理宜详浮沉者表里恙迟数者冷热伤辨内外推无恙虚与实仔细详字廿七脉诀讲明四字治诸恙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细心详色红者心肺恙俱热症清则良清何处心肺当退六腑即去恙色青者肝风张清补宜自无恙平肝木补肾脏色黑者风肾寒揉二马清补良列缺穴亦相当色白者肺有疾揉二马合阴阳天河水立愈恙色黄者脾胃伤若泻肚推大肠一穴愈来往忙言五色兼脾良曲大指补脾方内推补外泻详外泻良泻大肠立去恙兼补肾愈无恙若腹痛窝风良数在万立无恙流清涕风寒伤蜂入洞鼻孔强若洗皂鼻两旁向下推和五脏女不用八卦良若泻痢推大肠食指侧上节上来回推数万良牙痛者骨髓伤揉二马补肾水推二穴数万良治伤寒拿列缺出大汗立无恙受惊吓拿此良不醒事亦此方或感冒急慢恙非此穴不能良凡出汗忌风扬霍乱病暑秋伤若上吐清胃良大指根震艮连黄白皮真穴详俱此方向外推立愈恙倘泻肚仍大肠吐并泻板门良揉数万进饮食亦称良瘟疫者肿脖项上午重六腑当下午重二马良兼六腑立消亡分男女左右手男六腑女三关此二穴俱属凉男女逆左右详脱肛者肺虚恙补脾土二马良补肾水推大肠来回推久去恙或疹痘肿脖项仍照上午后恙诸疮肿照此详虚喘嗽二马良兼清肺兼脾良小便闭清膀胱补肾水清小肠食指侧推大肠尤来回轻重当倘生疮辨阴阳阴者补阳清当紫陷阴红高阳虚歉者先补强诸疮症兼清良疮初起揉患上左右揉立消亡胸膈闷八卦详男女逆运八卦离宫轻痰壅喘横纹上左右揉久去恙治歉证并痨症歉弱者气血伤辨此症在衣裳人着褡伊着棉亦咳嗽名七伤补要多清少良人穿褡他穿单名五痨肾水伤分何脏清补良在学者细心详眼翻者上下僵揉二马捣天心翻上者捣下良翻下者捣上强左捣右右捣左阳池穴头痛良风头痛蜂入洞左右旋立无恙天河水口生疮遍身热多推良中气风男女逆右六腑男用良左三关女用强独穴疗数三万多穴推约三万无不良遍身潮分阴阳拿列缺汗出良五经穴肚胀良水入土不化谷土入水肝木旺外劳宫左右揉久揉良嘴唇裂脾火伤脾胃恙清补脾俱去恙向内补向外清来回推清补双天门口顺气血五指节惊吓伤不计次揉必良时摄良一百日即无恙上有火下有寒外劳宫下寒良六腑穴去火良左三关去寒恙右六腑亦去恙虚补母实泻子曰五行生克当生我母我生子穴不误治无恙古推书身首足执治婴无老方皆气血何两样数多寡轻重当吾载穴不相商少老女无不当遵古推男女分俱左手男女同予尝试并去恙凡学者意会方加减推身歉壮病新久细思想推应症无苦恙。
小儿推拿真正取效的秘密:儿推三字经派掌门人赵鉴秋教授从医经历一位将近八十岁的儿科专家,仍然坚守在临床和教学工作的第一线。
年轻时,先后师从两位中医儿科名家学习,内外治法并举,针药并用,推拿兼施,从事临床工作59年,二十世纪撰写出版的《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一版再版,发行数十万册,成为儿推临床指导文献,迄今第五版仍是供不应求。
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是一生的功课1960年,赵鉴秋开始跟随鹿瑞芝先生学习。
鹿瑞芝先生针药并用,是全国知名的小儿惊风专家,经常参加青岛各大医院的会诊,面对的都是些危重病人。
赵鉴秋跟着鹿老看病,帮忙写病历,见到了很多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也见到了鹿老是如何力挽狂澜,挽救那些垂危孩子的生命的。
1962年,赵鉴秋曾经陪鹿老参与治疗过一例小儿惊风病人,“当时孩子高热抽风,眼看就不行了。
在场的亲属哭喊,场面很乱,鹿老去了之后,先给孩子针刺,接着摸了摸孩子,可能相比之前的四肢冰凉温和了一些,鹿老就对旁边一直哭的母亲说了一句,‘你也不用哭,待会儿我让孩子喊你一声妈!’当时把我吓一跳,那么多人在场,老师说话也不留点余地,孩子能醒过来就好了,还能叫一声妈?!结果鹿老说过那句话,接着给孩子针刺,才针了几针,孩子哇地一声哭出来了!”由于尊师好学,勤奋钻研,鹿老非常信任赵鉴秋,遂将全部针法和祖传“琥珀清真丸”秘方倾囊相授。
1963年,鹿瑞芝老先生去世,赵鉴秋随之被调到了青岛市中医院小儿科,跟随李德修老先生学习小儿推拿。
李德修老先生,是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传人。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赵鉴秋先后跟随鹿瑞芝老先生学习如何针药并用治疗惊风,跟随李德修老先生学习小儿推拿,继承了两位中医儿科名家的学术经验,而这只是个开始,在后来的临床生涯中,她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和钻研精神,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治愈了许多患儿;在59年的临床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传承体系,培养了一批批中医人才,桃李满天下,现今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也成为了国内知名专家、院长、硕士生导师等,为祖国中医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转载]最全的小儿推拿精讲介绍(南派北派,三字经,张寄岗)转载1. 什么是小儿推拿?中华引导术的一个分支,属于中医外治法,是中国的国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其绿色、自然、顺势、无副作用、安全、易学、不用花钱的特点,可称为世界自然疗法的一项。
2. 为什么家长要学习小儿推拿?以打抗生素为代表的西医方法对小儿的危害。
参考:苏永泉《滥用抗生素--新的国难》家长没有什么好的选择,所以求人不无求己,自己掌握小儿推拿技法,对自己的小孩进行治疗与保健。
参考:《第三次浪潮》的中《产销合一制度的崛起》当归中医学堂提倡的“民兵”思想。
愿景:让天下每一位父母都掌握小儿推拿,让我们每一个宝宝都健康成长。
3. 目前国内流行的小儿推拿流派?山东三字经派(北派直推派):徐谦光《推拿三字经》李德修(建国后将小儿推拿发杨光大)《小儿推拿秘笈》(王蕴华、王晨龙),赵鉴秋(师从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陈为章(父亲与李德修同事)小儿推拿讲座及《望诊》节目中的10个病例,北京陈姥姥(师从陈为章)小儿推拿讲座,特点是以清为重,常用平肝清肺。
张汉臣《小儿推拿学概要》《实用小儿推拿》,特点是以补为重,常用补脾补肾。
孙重三《儿科推拿疗法简编》,张素芳《中国小儿推拿学》,特色是十三大手法。
南派旋推派:金义成。
其他关注度高的:周尔晋X平衡法《捏捏小手百病消》,吴若石的小儿足部按摩,苏永泉的太极按摩,杨恩德的《百病揉肚特色疗法》,佘继林(北京“捏积冯”传人)《小儿捏积疗法》。
以人体部位分小儿常用治疗方法:手臂:三字经,手部反射区(季秦安)足部:足部按摩(吴若石),足心贴药(高树中)耳部:耳部取穴按摩,贴敷,放血(程爵棠)腹部:太极按摩,揉肚,脐部贴药(高树中)背部:捏脊,擦法(彭子益)4. 三字经派推拿的特点部位:穴位取左侧肘臂以下,见图。
穴位:常用20多个,擅长独穴治病,一般三到五穴,不多取。
适合:14岁以下皆可,越小效果越好。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
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
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
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
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一穴良以独穴为佳。
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
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
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
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
治缓症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各穴量辨病取穴,推数要足。
虚冷补虚冷者为气亏当用补法,热嗽者为痨;血亏当用清补法。
热清当热病当用清法治疗。
大察脉大人应诊脉,察色,脉主何症,色主何脏,理宜详按医理运用四诊八纲,详细辨证。
浮沉者浮主表症,轻手可得,沉主里症,推筋着骨。
表里恙辨明是表症还是里症。
`迟数者三至为迟,迟为冷;六至为数,数为热,以辨别寒热。
三字经小儿推拿百年经典宝宝退热手法——平肝清肺、清天河水自参加全国小儿推拿大会至今已三个月了,这次盛会收获甚丰,至今仍常常回味。
举办者用心良苦,不断为小儿推拿爱好者们和行业输入正能量,这是小儿推拿界的福音。
此次论坛会有幸作为特邀首席专家参会并做小儿推拿临床报告与大家分享经验,感谢业界的认可。
经过三个月的沉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有新的感悟和收获,为让大家能更清楚地认识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下面就把三字经流派百年经典小儿推拿手法“平肝清肺、清天河水”在发热及呼吸道疾病中的取此穴的思路理一下,愿与各位朋友探讨。
了解小儿推拿的朋友可以说没有不知道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的,它在全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不只在业界,而且在无数地妈妈心中扎下了根,因三字经辨证简单、取穴少、疗效好、容易掌握、便于普及的特点,三字经小儿推拿是非常适合妈妈学习的流派。
三字经小儿推拿自清代光绪丁丑年(1877),登州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应用一百多年来,以其卓越的疗效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
将三字经小儿推拿推向巅峰的青岛市中医院儿科已故老中医李德修(1893~1972),深得其精髓,将其广泛应用于儿科,并不断发展和创新,使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成为国内小儿推拿主要流派之一。
手法:食指和无名指从指根一起推向指尖,每分钟200次以上频率。
小儿推拿穴位:清天河水了解三字经小儿推拿的朋友可以说没有不知道“平肝清肺、天河水”这组穴位的。
它在三字经小儿推拿里的份量也是最大的,临床应用也是最广泛的。
根据少而精的取穴原则,李德修先生拟订出治疗部分小儿常见病的基础方。
如:治疗外感病,包括发热疾病基础方:平肝清肺,天河水;脾胃病基础方:八卦,清胃,天河水;惊风基础方:阳池,二马,小天心等。
临证取穴一般不超过3—6个。
《推拿三字经》云“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推拿时间不可拘泥,可因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掌握。
对于呼吸道疾病:三字经基础方就是平肝清肺、天河水。
第三章常用穴位一、脾穴1.部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补脾:向心性推之,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清脾: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
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调中,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
4.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二、肝穴1.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
补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4.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
三、心穴1.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心:离心性推之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时,则以天河水代之。
3.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
4.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眦红、惊搐、弄舌等。
四、肺穴1.部位: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肺:离心性推之(多用)补肺: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
4.主治:作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五、肾穴1.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补肾:向心性推之。
清肾:离心性推之。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
3.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
4.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等。
六、胃穴1.部位: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胃:离心性推之。
(此穴只清不补)3.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4.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衄。
七、大肠穴1.部位:食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大肠——离心性推之。
补大肠——向心性推之。
清补大肠——来回推之3.作用:调整大肠功能,有固肠、涩便、止泻等作用。
4.主治:赤白痢疾、泄泻、便秘、脱肛、肛门红肿等。
八、小肠穴1.部位:小指外侧缘,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清小肠——离心性推之。
3.作用: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
4.主治:尿闭、小便不利、口疮、泄泻而无小便者多用之。
附:利小便穴我院儿科,常用自腕部沿手掌内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治腹泻甚效。
九、八卦穴1.部位:手掌面,掌心的周边,顺着时针的方向,划一个圆圈是八卦穴。
属面型(也称环型)穴位。
(卦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2.操作方法:①顺运八卦—由乾卦起运转一周到兑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顺运八卦。
②逆运八卦—由艮卦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推运一周,到震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逆运八卦。
3.作用:和中利隔、顺气化痰、消宿食、开饱胀、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4.主治:胸闷胀饱、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痰喘、心烦内热等。
十、运水入土穴1.部位:由小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小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水入土。
3.作用:润燥通滞。
4.主治:便秘、痢疾、遗尿等。
十一、运土入水穴1.部位:由拇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
2.操作方法:由拇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土入水。
3.作用:止泻。
4.主治:腹泻。
十二、板门穴1.部位:拇指下,大鱼际肌之中点,属面型穴位。
2.操作方法:左右旋转揉之,或来回推之为清板门。
3.作用:能清胃热,通调三焦之气。
4.主治:止吐泻、退虚热、嗌奶、胃疼等症。
十三、小天心穴1.部位: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的中点,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①捣小天心法——医者左手托患儿之左手,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穴位,称捣小天心法。
②掐小天心法——拿法同上,医生以拇指甲在穴位上掐之,称掐小天心法。
3.作用:通窍散郁、畅通经络、安神定惊、清热明目止咳等。
4.主治:惊风癫痫、实热急喘、痘疹欲出不透等为一切眼病的主穴。
凡眼疾:眼球上翻————向下捣。
眼球下翻————向上捣。
眼球左翻————向右捣。
眼球右翻————向左捣。
十四、四横纹1.部位:掌面、食、中、环、小指,四指本节之横纹处,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推四横纹——医者左手掌托患儿左手四指的背面,拇指握住中节处,以右手拇指外侧或螺纹面,来回推之。
3.作用:调中行气、退热消胀、散瘀结。
4.主治:肚胀、疳积、咳嗽痰喘、气促胸满、唇裂腹疼。
十五、小横纹1.部位: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揉小横纹——用右手拇指螺纹面揉之。
3.作用:消郁热、化痰涎。
4.主治:口疮、流口水、为治百日咳、肺炎之要穴,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
十六、二马穴1.部位: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缝陷中与手掌兑宫相对。
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揉二马——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
使手心向下,小指屈于掌心,,以右手拇指左右揉之。
3.作用:大补元气、健脑补髓、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4.主治:先天不足、气虚喘咳(慢性气管炎)、脱肛、疝气、小便闭塞或不利,虚火牙疼、瘫痪、脑炎后遗症等一切虚症均宜之。
十七、外劳宫1.部位: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同二马,将无名指,小指屈曲,与掌面成90°度,使穴位显出。
3.作用:温中去寒、安蛔止疼。
4.主治:下寒腹疼(一切腹痛均宜,如肠梗阻、肠套叠等),往来寒热、胆道蛔虫、久泻不止、透发痘疹、疝气脱肛、夜啼症、感冒风寒、揉之取汗,一切虚寒症均有效。
十八、阳池穴1.部位:腕后二寸陷凹中(相当针灸的外关穴部位),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揉阳池-------——医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部,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的螺纹面揉之。
3.作用:解表散寒,祛风止疼,降逆清脑。
4.主治:头晕头痛(各种类型之头疼均宜)、鼻塞流涕、感冒、急慢惊风及其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等。
十九、天河水穴1.部位:前臂正面,由掌根到肘弯横纹中间一条直线,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推天河水——向心性推之,称清天河水(此穴无补法)。
3.作用: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安神镇惊、利尿。
4.主治:急热惊风、惊啼烦躁、弄舌、重舌、口疮、感冒发热、咳嗽、腹泻、麻疹、尿少等症。
二十、退六腑穴1.部位:前臂内侧缘,由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离心性推之,称退六腑。
3.作用: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
4.主治:高烧、急惊风、实热痰喘、便秘、热痢、痘疹、痄腮等一切热症宜之。
二十一、上三关穴1.部位:前臂外侧缘,由掌根直上至曲池穴,属长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向心性推之,称推上三关。
3.作用:培补元气、调和气血、能发汗,对疹毒内陷、隐疹不出等有显效。
4.主治:表虚自汗、麻疹不透、先天不足、小儿瘫痪等症。
二十二、威灵、精灵1.部位:威灵——手背,外劳宫旁,食中指掌骨之间,靠近食指掌骨侧,属点型穴位。
精灵——手背,外劳宫旁,无名指小指掌骨之间,靠近无名指掌骨侧,属点型穴位。
2.操作方法: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3.作用:舒筋和血、开窍镇惊。
4.主治:急惊暴死、昏迷不醒。
多在急救时配合使用,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二十三、五指节1.部位:手指各关节处。
2.操作方法:医者以拇食二指相对掐之。
3.作用:调和气血、开窍镇惊。
4.主治:急慢惊风,能加强各穴功能,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一、感冒病因:四季均有发生,尤以秋冬季最常见,多因气候突变,遭受风寒侵袭,肺气不宜所致。
症状:发冷发烧,头疼体疼,鼻塞流涕,咳嗽喷嚏,食欲不振,呕吐,有汗或无汗,便秘溲赤等。
治则:解表散寒清热。
取穴:1.发热轻的(37.5°C—38°C)平肝肺天河水掐五指节10’15’2.发热较重的(38.5°C—40°C)平肝肺退六腑提捏掐五10’15’大椎指节3. 兼症:鼻塞—加阳池呕吐—加清胃嗽重—加八卦10’10’10’以上治疗每天一次,一般的感冒,推拿一次就可好,最多2-3次可愈。
推拿以后4-5小时左右,会发热更高一些,这是邪热外表之象,热持续2-3小时,则汗出烧退病愈。
附:治感冒验方:1.生姜二钱生葱白三寸大枣四个水煎顿服。
2.荆芥薄荷苏叶各二钱水煎服3.绿豆五钱生姜三片葱白一个青萝卜片一两水煎服出汗二、支气管炎病因: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亦可由理化性刺激如煤烟、灰尘、寒冷空气刺激引起发病,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症状与治疗:1. 急性支气管炎:初起有感冒症状,继则咳嗽加重,可有发烧、胸闷、气促、食欲不振,初为干咳,以后痰渐多。
取穴:①八卦平肝肺清胃天河水10’- 15’10’10’10’若喘重——改逆八卦10’发热38.5°C以上改用六腑②喘重痰多(肺部有湿性罗音)去清胃加小横纹③唯独喘重少痰或无痰(肺部有干性罗音)2.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如反复发作可成慢性。
症状与治疗:轻者仅早晚有刺激性咳嗽,重者可有发烧,咳嗽,吐痰明显,活动后喘,呼吸可带哮鸣声,日渐消瘦等。
取穴:①可先按急性气管炎治疗,推二次后改用补法:二马补脾平肝补肺10’10’5’10’②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出现发烧、喘重、痰多,此是虚中挟实症,治宜清补兼施。
取穴:a. 逆八卦二马四横纹清胃六腑10’10’10’5’15’b. 二马补脾清肺天河水10’10’ 10’10’附:治气管炎验方:(1)霜桑叶适量烧水喝(2)桔梗炙甘草百部根各二钱水煎服(3)梨一个川贝母一钱切开梨去核把川贝末填入梨核空处,把梨紧合起来,蒸食或煮水吃。
(4)中成药:三蛇胆陈皮末或三蛇胆川贝末,按说明服。
三、肺炎:病因:以肺炎双球菌多见,其次为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多继发于流感,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
以冬春两季多见。
初起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有时有呕吐,继则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搧动,鼻唇紫绀,痰气上壅,烦躁不安,甚则出现高烧抽风,呕吐昏迷。
取穴:(1)逆八卦平肝肺小横纹六腑10’10’10’10’若高烧引起惊厥加捣小天心,若头痛鼻塞揉阳池(2)治疗后体温下降,咳喘减轻,少痰或无痰(肺有干罗音)改用:八卦平肝肺四横纹天河水10’10’10’10’附:治肺炎验方:(1)麻黄一钱-二钱杏仁2-3钱生石羔8钱-1两生甘草1钱水煎服(2)葶苈子二钱大枣三钱水煎服四、顿咳(百日咳)病因:本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春季流行,任何年龄的小儿均可感染,但以乳幼儿多见。
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故又名百日咳。
症状特征: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了有吼声,咳时面色潮红或口唇青紫,涕泪交逬,引吐痰食,夜甚于昼,甚则鼻衄,痰中带血,舌下有小粒溃疡,颜面浮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