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多维组合编码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7.47 KB
- 文档页数:13
试析高收视综艺节目的栏目编排设计随着电视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推出了一系列高收视的综艺节目,而一个成功的综艺节目必然离不开精心的栏目编排设计。
栏目编排设计是综艺节目制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决定了整个节目的框架与节奏,同时也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观赏性和回味性。
一个成功的综艺节目必须具备精心设计的栏目编排。
一、主打节目单元的合理布局在设计综艺节目栏目编排时,主打节目单元的合理布局十分重要。
主打节目单元通常是指每期节目重点推广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往往是观众最感兴趣的,也是吸引收视的关键。
设计主打节目单元时,首先需要考虑观众的兴趣点,根据观众的需求精心定制各个单元,确保内容紧凑充实。
主打节目单元的内容要求新颖有趣,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增加节目的吸引力。
主打节目单元布局要合理,注重节目的整体节奏和平衡,避免内容过于单一或者混乱,确保整个节目流畅自然。
二、大器晚成的节目结构设计综艺节目的栏目编排设计中,节目结构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节目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节目的节奏和效果。
一个成功的综艺节目应该具备大气、曲折、扣人心弦的节目结构。
这需要在节目安排上精心布局,逐渐推进,从而使观众产生期待和悬念。
节目的结构设计也要注重起承转合,讲究节目间的过渡和衔接,确保整个节目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节目结构的设计还要注重气氛的烘托和情绪的渲染,创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观赏体验。
三、精彩深度的内容设计综艺节目的栏目编排设计中,内容的设计也至关重要。
一个成功的综艺节目必须具备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观众目光。
在内容设计上,首先需要注重内容的深度,不仅仅是表面的娱乐消遣,更要通过内容的深度挖掘,引导观众思考,传递正能量。
内容还要注意综艺的趣味性,尽可能做到新鲜有趣,吸引观众的目光。
内容的设计也要注重与时俱进,符合时下热点话题和观众的心理需求。
四、明星效应的妙用在栏目编排设计中,明星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明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综艺节目的栏目编排设计中,必须巧妙运用明星效应。
电视节目多维组合分类法及编码设计刘燕南夏征宇李颖杨振荣内容摘要:根据电视节目的多重属性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节目分类标准和方法——“多维组合”分类法,并对其进行了规范化的编码设计,形成“多维码”。
本文还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了“多维组合”分类法及“多维码”的实际应用。
这种新的分类标准及其编码方式能够比较好地解决电视传播实践中的节目分类难题,为规范节目管理、方便节目市场交易、提高电视节目分析研究的水平等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节目分类、多维组合、多维码、编码一、引子随着星网结合成为电视传播的主流覆盖方式,我国电视业已经从频道稀缺时代,进入多频道竞争时代。
多频道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众可接收的频道数大幅增长。
以北京、沈阳、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和西安七大城市为例,2000年观众可接收的频道数达70个,平均每户接收到的频道数达24个,比三年前的1997年分别增长了20个和12个① 。
二是专业化频道纷纷涌现。
除中央电视台形成了包括12个频道在内的最大专业化频道家族外,几乎所有省级电视台都办有不止一个专业频道;三是由此而来的观众收视日益多元化、分众化。
主流频道的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地方性和专业化频道的收视却逐步增加。
电视市场上日益激烈的频道竞争,促使各级电视台包括过去“传播者本位”意识浓厚的电视台放下身段,加入争夺注意力的行列,面对观众日益多样化的收视需求,开始不遗余力地寻求节目内容和样式的创新。
一时间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各种内容别致、形式新颖的栏目(节目)竞相登场。
花样翻新的栏目(节目)为荧屏带来了亮色,与此同时,如何给这林林总总的新节目分类,也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传统的电视节目分类偏重于采用单一标准,比较常见的是以内容为标准,将节目分为新闻、专题、教育、文艺和服务等五大类别。
然而今天,不仅节目内容早已突破了原有类别所涵盖的范围,出现了诸如法制、财经等一些新节目,而且一批以形式特征见长的节目,如谈话节目、真人秀等也十分抢眼,此外,一些对象性节目,如女性、少儿和老年人节目等活跃在荧屏上。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编码与解码广播电视是传递信息、娱乐的重要媒介,而在广播电视传输中,节目编码与解码技术起着关键作用。
节目编码是将原始的音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而节目解码则是将数字信号恢复为可视听的音视频节目的过程。
本文将就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编码与解码技术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模拟电视系统面临着频谱资源有限、图像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新的数字电视时代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数字化的广播电视传输离不开节目编码与解码的支撑。
二、节目编码技术1. 压缩编码技术在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系统中,由于信号量庞大,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传输效率,需要对信号进行压缩编码。
常见的压缩编码技术包括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能在明显降低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压缩数据量,适用于音频、视频等内容;而无损压缩能在不损失质量的情况下减小文件大小,适用于一些重要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2. 编码算法在数字化广播电视系统中,常用的编码算法有:MPEG编码算法、H.264编码算法等。
MPEG编码算法主要用于视频信号的压缩编码,通过分析图像的空域和时间域冗余,以及主观视觉特性,实现高效的信号压缩。
H.264编码算法是一种先进的视频编码标准,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好的图像质量。
三、节目解码技术1. 解码算法对于经过编码后的数字信号,需要通过解码算法进行解码,将其恢复为原始的音视频信号。
解码算法通常与编码算法相对应,比如常用的MPEG解码算法和H.264解码算法。
这些解码算法通过逆向的数学运算和信号处理,还原出原始信号,使其能够进行播放和显示。
2. 解压缩技术除了对编码算法进行逆运算外,节目解码还需要对信号进行解压缩。
解压缩技术能够还原出编码前的信号,并恢复其原始的质量和数据量。
解压缩技术一般根据编码时所使用的压缩算法进行相应的解压缩处理,以便使解码后的信号能够满足观众对音视频质量的要求。
TV高清电视重编码制作规范HDCTVHDC一个小组之所以称之为小组,是因为其有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规范,有自己的习惯,这些东西综合起来就是这个小组的灵魂。
另外作为国内首家高清PT站点,且作为其下属的唯一官方制作小组,只是这个就引起不少侧目,我们的作品必然为人所评道,这就要求我们有绝对的纪律,绝对的规范,绝对的专业。
HDCTV有你更精彩。
此次规范是对电视剧剧集,纪录系列片,综艺、电影(未出蓝光)录制的HDTV源进行重编码的720p的规范。
1、关于黑边的切除能完全去掉台标的话就完全去掉;如果不能完全去掉,则保留台标不对台标进行切除;不允许出现台标被切一半的情况发生!!!假如台标在大半部分在视频小部分在黑边里,则不切黑边;假如台标在大半部分在黑边小部分在视频里,则完全切除台标;假如台标在黑边和视频部分差不多大小,则不切黑边;做切黑边之后要保证原影片最接近比例。
2、关于毛边的切除毛边通常为4像素,多的为8像素,切掉;影片中假如前半部分视频有毛边后半部分没有,也要做切除毛边操作,保证绝对没有毛边;做切毛边之后要保证原影片最接近比例。
3、关于广告的切除必须完全切除广告,不得残留一帧,残留一帧者视为废品,不承认为HDCTV作品;必须发布修复版本(Repack)。
4、关于剧集纪录片电影综艺晚会容量的要求平均视频码率控制在3500kbps~4500kbps之间,最低3000kbps。
A、若节目源为剧集类,音轨不压缩。
正片时长30mins-45mins,封装容量为1.09G(1119MB);正片时长45mins-60mins,封装容量为1.45G(1488MB);B、若节目源为纪录片时,音轨不压缩。
正片时长20mins-30mins,封装容量为1119MB;正片时长30mins-40mins,封装容量为1488MB;正片时长40mins-60mins,封装容量为2236.5MB;C、若节目源为电影、综艺、晚会类,音轨不压缩。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模拟电视已经逐渐被数字电视所取代,而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媒体行业中的应用。
一、节目制作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节目制作技术是制作高质量内容的基础。
通过先进的录制设备、专业的后期制作软件以及才华横溢的制片人和剪辑师,广播电视节目得以呈现出精美绝伦的效果。
节目制作技术包括剧本撰写、演员选角、场景搭建、灯光布置、音效设计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的合理组合和精心安排,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许多经典的节目作品。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节目制作领域。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娱乐体验。
这种技术的应用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意,使观众的观看体验更加丰富多样。
二、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作用编码技术是将节目制作好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压缩,以便在有限的带宽条件下进行传输。
广播电视行业中使用的编码技术包括MPEG-2、H.264/AVC、HEVC等。
这些编码技术可以将节目内容进行压缩,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同时保持高质量的视听效果。
编码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行业能够通过有限的带宽传输更多的内容,提供更多的频道选择给观众。
此外,高效的编码技术还可以保证节目内容的稳定传输,减少卡顿和画面质量下降等问题,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
三、现代媒体行业中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宽带网络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机遇。
传统的电视节目通过有线或卫星信号传输到用户家中,而现代媒体行业则更注重互联网传输。
通过Internet Protocol(IP)的技术,节目制作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各种终端设备,大大扩展了节目的覆盖范围。
同时,现代媒体行业还融入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
广播电视常用的几种数字视频编码技术当前,电视设备正逐步从模拟向数字过渡,SONY、松下、JVC等公司纷纷推出了最新的数字摄、录、编设备。
在当今电视技术领域,数字记录和编辑已得到广泛的运用。
数字视频的记录格式有非压缩和压缩两大类。
非压缩记录格式的D1、D2、D3、D5等系列,它是以原有信号码率直接记录输入信号,保持了信号的原有水平,为无损记录。
记录方式又分数字分量(D1、D5)和数字复合(D2、D3),它们代表了视频设备最高标准,图像质量最高,信号损失最小,但同时由于图像信号数据量很大,对机器硬件的要求极其苛刻,而价格非常昂贵,虽然产品已问世数年,但仅有少数对画质要求极高的视频制作公司使用。
而压缩格式是指采用数字压缩技术的视频,常见的有DV,MPEG-2,M-JPEG等,并制定各种数据压缩标准,于是出现了相应的数字Betacam(DVW),DV,DVCPRO,DIGITAL-S,DVCAM,Betacam-SX等规格的数字录像机,它们将图像信号压缩再记录在磁带上,其目的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小图像信号的数据量,减小设备体积,减少磁带用量,以最小的信号损失达到尽可能好的效果,从而降低设备成本。
1、数字视频技术的国际标准(1)CCIR601号建议为了便于国际间的节目交换,消除数字设备之间的制式差别,使625行电视系统与525行电视系统之间能够兼容,1982年2月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现改为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即ITU-R)第15次全会上通过了601号建议,确定以分量编码为基础:以亮度分量Y 和两个色差分量R-Y,B-Y为基础进行编码,作为电视演播室数字编码的国际标准。
(2)H.261标准H.261简称p×64。
该标准是用于电视电话和电视会议,图像编码算法是实时处理,并且延迟时间最小,使图像和语音密切配合,达到全彩色的实时运动视频传输,并获得高压缩比。
该标准于1990年由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完成通过。
大型电视节目多通道采编制作系统设计引言:随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和电视行业的进步,电视台需要一个高效且多通道的采编制作系统来支持他们的日常工作。
本文将对一个大型电视节目多通道采编制作系统进行设计,以满足电视台的需求。
1.系统概述:该系统旨在实现电视节目的多通道采编制作工作流程,并提供相关的功能和工具。
主要包括以下组件:1.3制作系统:支持电视台的制作需求,比如制作片头、片尾、字幕等。
提供丰富的模板和效果库,以便电视台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
1.4播出系统:支持多通道的节目播出,可以按照电视台的节目排播计划进行自动播放。
同时可以实时监控播出状态,并提供故障报警和自动切换等功能。
1.5项目管理系统:提供项目管理和资源管理功能,可以对节目的制作过程进行跟踪和管理。
包括项目计划、任务分配、进度监控等。
2.系统架构:该系统基于分布式架构设计,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2.1服务器集群: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用于存储节目素材、处理节目制作等。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以满足大量的节目制作和播出需求。
2.2网络存储系统:用于存储和共享节目素材,提供高速访问和可靠的数据备份。
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访问和管理。
2.4数据库系统:用于存储系统的配置信息、用户数据和节目库等。
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查询功能。
2.5告警和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故障告警。
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故障,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3.功能设计:根据电视台的需求,该系统需要提供以下功能:3.1多通道录制:支持多路视频和音频的实时录制,以满足电视台对于采集多个频道节目的需求。
3.3音频调整:支持音频的音量调整、混音等功能,以提高节目的播放效果。
3.4视频特效:提供各种转场效果、滤镜和调色功能,以增加节目的视觉效果。
3.6播出计划:根据电视台的节目排播计划进行自动播放,并支持紧急事件的应急播出切换。
3.7项目管理:提供项目计划、任务分配和进度监控功能,以跟踪和管理节目制作的整个过程。
电视节目多维组合编码设计内容摘要:根据电视节目的多重属性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节目分类标准和方法——“多维组合”分类法,并对其进行了规范化的编码设计,形成“多维码”。
本文还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了“多维组合”分类法及“多维码”的实际应用。
这种新的分类标准及其编码方式能够比较好地解决电视传播实践中的节目分类难题,为规范节目管理、方便节目市场交易、提高电视节目分析研究的水平等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节目分类、多维组合、多维码、编码一、引子随着星网结合成为电视传播的主流覆盖方式,我国电视业已经从频道稀缺时代,进入多频道竞争时代。
多频道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众可接收的频道数大幅增长。
以北京、沈阳、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和西安七大城市为例,2000年观众可接收的频道数达70个,平均每户接收到的频道数达24个,比三年前的1997年分别增长了20个和12个①。
二是专业化频道纷纷涌现。
除中央电视台形成了包括12个频道在内的最大专业化频道家族外,几乎所有省级电视台都办有不止一个专业频道;三是由此而来的观众收视日益多元化、分众化。
主流频道的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地方性和专业化频道的收视却逐步增加。
电视市场上日益激烈的频道竞争,促使各级电视台包括过去“传播者本位”意识浓厚的电视台放下身段,加入争夺注意力的行列,面对观众日益多样化的收视需求,开始不遗余力地寻求节目内容和样式的创新。
一时间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各种内容别致、形式新颖的栏目竞相登场。
花样翻新的栏目为荧屏带来了亮色,与此同时,如何给这林林总总的新节目分类,也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传统的电视节目分类偏重于采用单一标准,比较常见的是以内容为标准,将节目分为新闻、专题、教育、文艺和服务等五大类别。
然而今天,不仅节目内容早已突破了原有类别所涵盖的范围,出现了诸如法制、财经等一些新节目,而且一批以形式特征见长的节目,如谈话节目、真人秀等也十分抢眼,此外,一些对象性节目,如女性、少儿和老年人节目等活跃在荧屏上。
用霍尔“编码解码”理论分析综艺节目《非凡搭档》摘要: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是探讨电视综艺节目中常常使用到的理论基础。
本文从霍尔“编码解码”理论出发对制作方制作真人秀节目中运用的“编码”手段以及观众的多元“解码”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力求为往后的综艺节目制作留下可供参考的范本。
关键词:霍尔;编码解码;符号;非凡搭档;综艺节目一.编码从文化研究的观照出发,霍尔发展出了编码与解码的辩证关系。
在电视符码的传播总过程中,专业人员从现实生活中采集画面、结合意义进行符号化操作的活动即是电视生产,也就是编码。
编码直接是解码,专业人员的画面采集和加工工作是一种基于专业视角对周遭视觉符号习惯的解构和学习,编码的产品直接刺激解码的需要;解码直接是编码,受众解读文本的过程有很大一部分是对编码图式的推测,解读的结果则成为下一次编码工作的潜在教案,通过影响编码结构参与电视传播过程的再生产环节。
1.制作方对整个节目形式的编码节目的创作模式是主打“搭档”概念,节目主要呈现的是每组搭档在充满挑战趣味的竞技项目中展现出来的睿智与默契,通常不断闯关,争取时间来获取分数,营造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节目形式《非凡搭档》是江苏卫视原创环球竞技真人秀节目,节目嘉宾将从北京出发,经6个国家和12个城市,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非凡搭档。
制作方编码节目形式的几个目的:从广告中我们可以明显接收到制作方想要强调的几个东西,列如:“完全不同以往”“搭档”“环球竞技”这些东西就是制作方编码的目的,在于吸引观众的兴趣,引导大家自发选择观看。
我们在搜索百度百科中,在节目简介就是这样的一段话:《非凡搭档》是一档以合作、成长、拼搏为主题的原创环球竞技真人秀节目,它的模式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与纯韩式户外真人秀相比,《非凡搭档》更具备竞技感和真实性;与纯欧美式户外真人秀相比,它则增加娱乐和综艺感,也有更多的故事讲述人物的情感和变化简单明了将所有底牌打出来,就是清晰的编码出来观众最关注的一些东西2.制作方挑选真人秀明星对其设人物性格的编码在节目一开始,为了吸引观众的收看,制作方就开始针对嘉宾进行性格编码,而且试图营造和以前截然不同的形象。
电视节目多维组合编码设计内容摘要:根据电视节目的多重属性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节目分类标准和方法——“多维组合”分类法,并对其实行了规范化的编码设计,形成“多维码”。
本文还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了“多维组合”分类法及“多维码”的实际应用。
这种新的分类标准及其编码方式能够比较好地解决电视传播实践中的节目分类难题,为规范节目管理、方便节目市场交易、提升电视节目分析研究的水平等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节目分类、多维组合、多维码、编码一、引子随着星网结合成为电视传播的主流覆盖方式,我国电视业已经从频道稀缺时代,进入多频道竞争时代。
多频道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众可接收的频道数大幅增长。
以北京、沈阳、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和西安七大城市为例,2000年观众可接收的频道数达70个,平均每户接收到的频道数达24个,比三年前的1997年分别增长了20个和12个①。
二是专业化频道纷纷涌现。
除中央电视台形成了包括12个频道在内的最大专业化频道家族外,几乎所有省级电视台都办有不止一个专业频道;三是由此而来的观众收视日益多元化、分众化。
主流频道的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地方性和专业化频道的收视却逐步增加。
电视市场上日益激烈的频道竞争,促使各级电视台包括过去“传播者本位”意识浓厚的电视台放下身段,加入争夺注意力的行列,面对观众日益多样化的收视需求,开始不遗余力地寻求节目内容和样式的创新。
一时间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各种内容别致、形式新颖的栏目(节目)竞相登场。
花样翻新的栏目(节目)为荧屏带来了亮色,与此同时,如何给这林林总总的新节目分类,也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传统的电视节目分类偏重于采用单一标准,比较常见的是以内容为标准,将节目分为新闻、专题、教育、文艺和服务等五大类别。
不过今天,不但节目内容早已突破了原有类别所涵盖的范围,出现了诸如法制、财经等一些新节目,而且一批以形式特征见长的节目,如谈话节目、真人秀等也十分抢眼,此外,一些对象性节目,如女性、少儿和老年人节目等活跃在荧屏上。
传统的分类方式,在电视业发展初期或许尚敷一用,但是在电视荧屏已经丰富繁荣的今天,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在应用时难免顾此而失彼。
事实上,缺乏严格的分类标准一直是我国电视界长期以来的痼疾所在,即使是偏重以内容分类,也往往存有多种系统、多个标准,致使节目分类标准重叠、分类结果交叉的现象屡见不鲜。
新出现的一些电视节目,尤其是一些新引进的所谓“类型节目”,因为大多具备多种特性和要素,强调新颖出奇,注重内容、形式、行业与对象等要素的异质组合,而人们对于节目的理解不一,观察视角各异,所以对于节目类别的划分,既引发了十分活跃的思考,也往往出现人言言殊,难达共识的情形。
以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为例,就其内容来说,主要是一些普及知识类的问题,这些知识涉及各行各业,包括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就其性质来说,兼有知识性和娱乐性;该节目形式上又具有竞赛特色,丰厚的奖品更凸显出其潜藏的博彩卖点,不过,该栏目却在经济频道的黄金时间播出,是隶属于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的一个名牌栏目。
该栏目拥有众多特点,却似乎难有一个明确的归属。
类似这种情况,在全国各电视台还有很多,其归属的部门和播出的频道也是五花八门。
节目归属如此混乱,节目分类陷入如此窘境,归根到底,还是与我国电视行业多年来未能建立和健全一套科学系统的分类标准体系相关。
所以,如何吸收传统节目分类的有益因素,并且与现今节目种类日益丰沛的实际相结合,建立一套科学、全面而有效的节目分类体系,成为电视传播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外电视节目分类回顾与分析迄今为止,我国的电视节目分类可谓多种标准并存。
有以内容性质、专业领域、节目体裁、节目组合方式为标准的分类,也有以传播对象的职业、年龄和性别特征为标准的分类。
比如,以内容为标准,分为新闻类节目、社教类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性节目;按照内容涉及的专业领域,分为经济节目、卫生节目、军事节目和体育节目;依节目体裁,分为消息、专题、访谈、晚会和竞赛节目等;根据节目组合形式,划分为单一型节目、综合型节目、杂志型节目等;甚至以传播对象的社会特征为标准,将节目简单地划分为少儿节目、妇女节目和老年人节目;或者工人节目、农民节目等②。
1999年,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世纪之交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其对策”正式启动,这是继中央电视台1986年实行的首次全国城市观众抽样调查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又一次大型城市观众调研。
研究者在编制节目类别表时,力图囊括近年来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新类别和新型节目,经多方征求意见,最终将节目划分为24类。
它们是新闻信息、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纪录片、财经报道、教育讲座、体育竞赛、游戏娱乐类节目、综艺节目、戏曲文艺、影视剧、音乐类节目、科技文化和健康卫生、法制、军事和警事、妇女节目、老年人节目、少儿节目、农村和农业节目、环境保护、社会服务(衣食住行指南)、时尚(服装、化妆、汽车)、气象预报、广告节目和其他③。
另有我国传播学研究者采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电视节目内容实行归类,结果大致归为五大类,即纪实类、说服类、传统戏剧类、现代戏剧类和竞赛类④。
在美国,对电视节目类别的划分也是五花八门。
T.G.艾尔斯沃思(ThomasG.Aylesworth)教授在其著作《图解美国电视史》中,按照节目类型标准,列举每一类型最具代表性的节目,对整个美国电视发展史实行了梳理和归纳。
Aylesworth涉及到的类别有:综艺节目(varietyshows)、情景喜剧(situationcomedies)、犯罪片(crimeshows)、科幻片(science-fictionshows)、冒险片(adventureshows)、电视剧(drama)、肥皂剧(soaps)、西部片(westerns)、少儿节目(children’ss hows)、医生片(doctorshows)、游戏节目(gameshows)和新闻(news)⑤。
电视节目单能够在一定水准上反映节目分类情况,它是观众了解节目排期的向导,判断节目内容的依据。
当前美国电视节目单上的划分大致如表1所示,共有24类节目,这也是美国电视节目划分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分类方式。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电视节目分类,几乎都广泛罗列了众多的节目类别。
所不同的仅仅美国节目分类是以美国荧屏上的电视节目为基础,我国的节目分类则针对自身的节目实际。
值得注意的是,两者有一个明显的相同之处,即都是以单一维度或属性来划分类别。
各种划分方法都希望“一锤定音”或者“一锹到底”,力图从单一维度出发,用一种属性来划分节目类别,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节目分类要么过于冗繁琐碎;要么过于简略粗陋;在面对一些具有较多特性的节目时,又因为单一维度难以顾及和凸现节目的多种特性,往往导致分类时丢失很多关于节目特征的信息。
另一方面,从单一维度出发难以穷尽节目的所有特征和一切节目类别,其分类却力图包罗万象,这难免导致分类标准交叉的现象,同一节目可能属于不同的类别,难以清楚划定。
美国电视节目单上的节目类别(表1)序号种类序号种类1Adventure冒险13Musical音乐2Children’s儿童14Mystery悬疑片3Comedy幽默15News新闻4Comedyadventure冒险喜剧16Newsmagazine新闻杂志5Comedydrama幽默电视剧17Religion宗教6Crimedrama犯罪电视剧18Science科学7Documentary纪录片19Sciencefiction科幻8Drama电视剧20Serialdrama系列剧9Familydrama家庭电视剧21Sports体育10Fantasy幻想片22Thriller恐怖片11Game游戏片23Variety综艺片12Magazine杂志类24Western西部片资料来源:TVGuide,TrianglePublications,1982-1991,variousFallandWinterissues,Radnor,Pennsylvania.节目分类问题之所以成为难点,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思维方法上的单维性和定向性。
人们每天都在和节目打交道,对节目的理解尤其是对特性众多的新节目的理解千差万别,却都在为寻找某个“一元化”的分类标准而费心尽力。
其实,如果超越这种单维性和定向性思维的限囿,换一种思路思考问题,我们就会发现,那种试图用某个“一元化”标准为节目分类、非“一元化”标准无法分类的想法,既是不必要的也是无益的,这种分类已经无法反映电视节目的实际状况,也无法适合电视传播实践的要求。
节目分类需要应用立体思维,需要引出多个分类维度和观察点。
正如很多节目存有多种特性一样,对于节目的观察和界定也有多个层次和多种视角,我们完全能够也应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出发,对节目实行多维组合性分类。
三、“多维组合”分类系统及其特点所谓多维组合分类,是指根据节目的内容、行业、形式、对象等4种维度(属性),将节目划分为24大类,并加上一个审核管理分类,由此形成的一个分类系统;其中,每一个节目的类别都由5位数的字母加数字串代表,即其类别的界定由最多5个、最少1个维度的类别所构成,换言之,每个节目都是一个类别的组合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采用多维组合标准既是为节目分类,也是在多维度地凸显节目的各种特征。
我们认为,表征电视节目的维度,无外乎内容、行业、形式和所诉求的对象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能够包容电视节目的主要特征和全部类别集合,此其一。
其二,以内容维度实行的划分,参照并吸取了当前通行的主流节目分类的一些经验;以行业、形式和对象维度实行的分类,则主要根据当前电视节目的实际情况实行。
其三,为适合今后节目审核管理的需要,有必要设置节目审核管理级别分类。
详见表2。
“多维组合”分类标准(简称多维标准或多维系统),是在立足我国电视节目发展实际,分析研究国内外已有的节目分类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节目分类领域的一项创新。
这套分类系统从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的单维性和定向性分类模式的限囿,将多维互补、多维组合作为节目分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力求呼应节目实践的丰富与多样化所提出的挑战,从而拓宽了节目分类的思路,拓展了节目分类的路径,体现出将学术研究落在实处的特征。
不但如此,多维组合分类系统强调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结合,一改过去只有分类而无编码的传统,将定性的划分(节目属性的确定)具体化、操作化,形成一套具体的分类编码系统,从而完成电视节目分类由学术研究到实际操作的转化。
“多维组合”分类标准表(表2)分类维度定义码类别内容A新闻B影视剧C综艺娱乐D戏曲∕音乐E专题∕纪录F生活服务G广告行业H法制类I军事类J科教类K农业类L体育类M时政类N财经类形式O竞赛P谈话Q连续∕系列R杂志∕板块S直播T卡通U引进片对象V老年类W女性类X少儿类管理1严格管理2有条件管理3基本管理4开放管理归纳起来,多维组合分类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适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