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5) 中图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15
只有一个地球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八大行星的位置、基本物理参数和分类;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外生命的探索。
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教材“宇宙环境”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的认识,对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地外生命的探讨,让学生意识到,迄今为止,地球是我们发现的唯一具有适合人类和生物生存的星球,我们应该珍惜、爱护地球,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八大行星的分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2.能由地球生命的存在条件、生命形态推想地外生命的存在条件和形态,举一反三,能从多种角度分析同一问题。
3.形成正确的宇宙观、生命观,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设计思想】教学从探讨地外生命再回归到珍惜地球,珍惜地理环境。
知识目标设计关注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三、教学重点、难点由地球生命的存在条件、生命形态推想地外生命的存在条件和形态。
四、教学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在本课教学前,先让学生阅读《只有一个地球》一书,并就其中感触最深的部分写一段读后感。
【设计思想】让学生对本课题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铺垫。
(二)新课教学1.让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朗读交流读后感。
2.教师设问:在地球周围有哪些同类别的星球?假如地球环境被严重破坏,人类能搬到这些星球上居住吗?让学生对八大行星排序,认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设计思想】让学生知道位置排序,认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让学生将八大行星的物理参数比较归类。
预计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思考分析能够归纳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巨行星——木星、土星(质量大、密度小、体积巨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很遥远)。
【设计思想】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既普通又特殊,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适合人类生存优越环境的行星。
进一步唤起学生珍惜爱护地球、保护生存环境的共鸣,也为下一节课探讨地外生命作铺垫。
地球在宇宙中我国科学家发现14亿年前古海底原始生命遗迹我国科学家在长城附近采集的矿石标本中,找到了距今14亿年前的海底原始生命的遗迹。
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对揭示生命起源和探寻外星生物都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研究学院教授李江海日前对记者说,在不久前分析从河北省兴隆县离长城约10千米处带回的硫化物矿石时,他和同事借助电子显微镜发现了“已经成为化石的球状和丝状细菌”。
科学家研究后认为,这些细菌化石,存在于14.3亿年前的“海底黑烟囱”(堆积在海底火山附近的硫化物)中。
“它们(细菌)不但可以适应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而且可能借助‘黑烟囱’喷发的硫化氢等物质,把对普通生命有毒的气体转化为养分。
”李江海表示,此次发现的占细菌遗迹在我国已发现的同类细菌中是最古老的,它不但动摇了“万物生长靠太阳”的传统理论,而且为“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于‘海底黑烟囱’”的推论提供了地质证据。
现在,科学界关于生命起源的普遍疑问是:早期地球大气圈缺乏氧气,也没有臭氧层来抵御能杀死陆地和浅海生物的太阳紫外线,原始生命如何在此条件下生存繁衍。
对此,李江海认为长城脚下的发现支持了“海底深处是地球早期生命避难所”的观点。
李江海对记者表示,在长城附近的发现“还为人类寻找外星低级生命的努力展现了良好前景”。
他说,既然早期地球上曾生存着尤需氧气和阳光的细菌,那么不排除在其他星球上也将找到这种能忍受“极端条件”的低等生命及其化石记录的可能,“因为它们依靠硫化物的化学合成过程就可以生存”。
李江海说,目前国际同行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与地球早期环境最接近的火星、木星的欧罗巴卫星上很可能发现此类原始生命的痕迹,“因为这些星球早期都可能有过‘海底黑烟囱’的环境,具备早期生命起源和生存的地质条件”。
飞天之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神舟”一号飞船。
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课题:宇宙中的地球编写:审阅审批:课时:1课时班级:高一班姓名:【学习要求】依据知识结构,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认真研究合作探究题,记录不理解的地方,以备小组探究。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学习重点】(1)了解天体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八大行星的共性。
【学习难点】能运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有关资料,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理解并熟练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预习】(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结构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宇宙的概念、组成及其物质性和运动性特征;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2.掌握太阳系的组成及太阳系行星的基本特征。
3.分析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新知梳理一、宇宙1.概念: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万事万物的总称。
2.组成:由不同形态的③________组成,这些物质统称为④________。
3.天体类型:主要包括星云、恒星、⑤________、卫星、彗星、⑥__________和星际物质等。
其中⑦________和⑧______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
4.天体系统 (1)成因:邻近的天体彼此相互⑨______________,形成以质量⑩______的天体(公共质心)为⑪________,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
(2)层次(见图)总星系⎩⎪⎨⎪⎧⑫ 系⎩⎨⎧ ⑬ 系⎩⎪⎨⎪⎧ ⑭ 系其他行星系统其他恒星系统河外星系二、太阳系1.组成:由太阳、⑮______________及其卫星、⑯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⑰________、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⑱________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八大行星(1)位置: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图中的a ⑲________、b 金星、c ⑳__________、d ○21________、e ○22________、f 土星、g 天王星、h ○23________。
(2)分类依据:○24______________、○25________、体积等特征。
类型⎩⎨⎧类地行星:水星、○26 、地球、○27 巨行星:○28 、○29 远日行星:○30 、海王星三、地球1.普通的行星:地球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31________和○32________而言,并不显眼。
2.特殊的天体: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33________,特别是存在着○34______________生物的天体。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教案中图版必修1 【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从课标要求来看,本课主要涉及两个知识要点的学习、两个地理技能的培养以及两方面地理情感的教育。
两个知识要点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科学认识地球的前提条件,也是学习下一个知识点的必要铺垫。
目前人类对于宇宙环境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
宇宙由天体(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各种天体在宇宙中可谓等级森严,每种天体都有自己相应的地位,从而组成了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从天体系统的层次来看,地球是银河系里一恒星系统太阳系里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特点来看,地球在八个兄弟姐妹当中并不特殊,但是地球却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物质的天体。
当然地球的这一特殊性又离不开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其自身特征。
地理技能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表达简单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地理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本课主要通过分析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系内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表)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宇宙天体系统层次和太阳系的空间特点描述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地理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包括增强学生对地球——我们家园重要性的认识,增进学生热爱地球、珍惜地球的情感。
本课主要通过对地球的特殊性的分析和对案例火星的探究来增强学生对地球是我们人类目前唯一家园的理解。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开篇部分,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积极进入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科学认识地理环境的态度,珍惜地球的情感。
本节教材从宇宙谈起,先简单介绍了人类认识宇宙环境的发展历程,紧接着提出了宇宙范围和组成物质。
地理ⅰ中图版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探究指导]〔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
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
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读图指导〕图1.2表达了宇宙是按一定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有序的物质世界。
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方法步骤〕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
描述层次要清晰。
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
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交流点评]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注重科学性,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在缅怀曾为人类天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甚至献身的天文学家的同时,也肩负着继往开来,不断探索的使命。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探究引导]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自学、讨论、点评]1.认识地球作为行星的普通性〔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
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第二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课题】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所需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分析:“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
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是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本节属于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畴,内容包含了“宇宙的特征”“太阳系的构成”和“地球的特征”。
主要介绍了宇宙的物质多样性和运动的层次性、太阳系的组成及特点、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等知识原理规律。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前两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基础和运用,在教材体系里面,本节是后面自然地理和许多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探索自然环境有很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由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高中天体物理知识的不同步,又缺乏必要的观测仪器,必要的知识准备不足,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
加上高一的学生缺乏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阅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沉闷。
但学生已经有“日月星辰”“我国载人航天”等感性认识,还有从影视媒体中了解了一些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根据学生已有认识、身心发展特点和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布置导学提纲,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地理必修一中图版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教学目的】
1、经过本课学习,协助先生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识,可以描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培育从大尺度认知天文环境的思想质量和才干
2、运用视频、图像,以及野外观测方法的指点,使先生对天文知识具有一定的天文实际力
3、经过地球上生命生命存在条件推测,使先生构成一定的天文综合思想,可以正确看法所处的天文环境,养成迷信的人地观
【教学难点】宇宙的概念天体系统的概念
【教学重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方式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方法】启示读图小组协作
【教学手腕】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一、宇宙
1、宇宙的概念
2、天体
3、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
1、组成
2、地球——普通的行星
3、地球——特殊的行星。
地球在宇宙中【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从课标要求来看,本课主要涉及两个知识要点的学习、两个地理技能的培养以及两方面地理情感的教育。
两个知识要点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科学认识地球的前提条件,也是学习下一个知识点的必要铺垫。
目前人类对于宇宙环境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
宇宙由天体(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各种天体在宇宙中可谓等级森严,每种天体都有自己相应的地位,从而组成了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从天体系统的层次来看,地球是银河系里一恒星系统太阳系里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特点来看,地球在八个兄弟姐妹当中并不特殊,但是地球却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物质的天体。
当然地球的这一特殊性又离不开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其自身特征。
地理技能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表达简单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地理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本课主要通过分析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系内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表)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宇宙天体系统层次和太阳系的空间特点描述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地理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包括增强学生对地球——我们家园重要性的认识,增进学生热爱地球、珍惜地球的情感。
本课主要通过对地球的特殊性的分析和对案例火星的探究来增强学生对地球是我们人类目前唯一家园的理解。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是整个高中地理教材的开篇部分,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积极进入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科学认识地理环境的态度,珍惜地球的情感。
本节教材从宇宙谈起,先简单介绍了人类认识宇宙环境的发展历程,紧接着提出了宇宙范围和组成物质。
对这部分内容,教材图文并茂,由外及里,由表象到实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认清宇宙环境的物质运动规律。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天文常识,能够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培养从大尺度认知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2、运用视频、图像,以及野外观测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对天文常识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力
3、通过地球上生命生命存在条件推测,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够正确认识所处的地理环境,养成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难点】宇宙的概念天体系统的概念
【教学重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方法】启发读图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一、宇宙
1、宇宙的概念
2、天体
3、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
1、组成
2、地球——普通的行星
3、地球——特殊的行星。
1.1 地球在宇宙中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2、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4、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1、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2、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
3、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知道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即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寻宇宙的奥秘。
一、宇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在逐渐地深入。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1)物质性: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观察图1—1—1中的天体:A猎户座星云是一块巨大的暗星云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断诞生着新星球。
猎户座上这块美丽的星云,为我们揭开恒星诞生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观测资料。
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好像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
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
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宋会要》中记载:“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
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B太阳:C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
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
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D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
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非常微弱。
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致。
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
E彗星:1997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
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
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
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1994年7月17日至22日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事件。
《彗星撞地球》F流星:运行于星际间的尘埃颗粒和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如果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
在该过程中发光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称为流星现象。
未燃尽落到地球上的残骸称为陨星。
狮子座流星雨:最壮观的流得雨,1966年11月17日美国西部都能看到辉煌无比的狮子座流星雨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
2001.11.17夜23点~2001.11.18晨5点:最多一小时1000多颗,每分钟40颗。
(2)运动性: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具体表现在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观察图1-1-2 各种天体系统。
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
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银河系:银河系是太阳所属的一个庞大的恒星集团,约包括2000多亿颗恒星。
这种恒星集团叫星系。
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分布成扁平的盘状。
盘的直径为8万光年。
盘的中心有一球状隆起,称为核球。
盘的外部由几条旋臂构成。
太阳位于其中一条旋臂上,就其光度,质量和位置讲,都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普通的成员。
并非天穹上一切发光体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实际上,天穹上的大多数光点是银河系的恒星,但也有相当大量的发光体是与银河系类似的巨大恒星集团,历史上曾被误认为是星云,我们称它们为河外星系,现在已知道存在1000亿个以上的星系,著名的仙女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就是肉眼可见的河外星系。
星系的普遍存在,表明它代表宇宙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从宇宙演化的角度看,它是比恒星更基本的层次。
总星系: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所有的星系的总和,即为总星系。
它是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
以上这些天体系统是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二、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九大行星分类:类地,巨、远日);金星离地球最近。
表1-1-2对比九大行星数据:图11-3 地球所处的位置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与自转周期等各方面,地球没有一项是最大值或最小值,这说明地球仅仅是太阳系中一颗最普通不过的一颗行星。
2、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问题]为什么?因为地球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唯一存在生物,特点是存在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
[问题]为什么地球上会存在生命?原因:(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说: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例:A、九大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同面性、及公转轨道的近圆性。
B 太阳光照条件的稳定性。
从地球产生到地球上有生物,几十亿年期间,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较稳定,生命演化没有中断。
(2)地球自身的物质条件:例:A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平均温度15度,适合生物的生存。
(扩展:地球自转速度适中,大气层的保温效应)B 地球质量与体积适中,使地球有了适合的大气条件。
C 原始海洋的形成:使生命的出现成为可能。
案例研究: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阅读课本P9-10材料,思考:(1)你认为哪些条件可以作为火星上曾经有生命存在的证据?(2)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哪些因素不适合人类生存?(3)搜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进展的资料,制作一张资料卡片。
活动8.野外生存技能——在晴朗的夜晚找到北极星温馨提示.以5-6个同学为一组,制定课本P3“课题1”周密的观察计划。
计划至少要包括小组成员、确定的观察目标、设计观察记录表和明确责任分工。
备课资料黑洞“黑洞”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地想象成一个“大黑窟窿”,其实不然。
所谓“黑洞”,实际上是一种天体,不过这种天体引力场异常强大,甚至连光也逃逸不出来。
那么,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关于黑洞的成因众说纷纭,其中当前比较认同的一种假说认为,黑洞是由恒星演化而来的。
当一颗恒星衰老时,核聚变反应几乎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
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
于是在重大压力之下,恒星的核心开始坍缩,直到最后演化成一颗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重新有能力与压力相平衡。
质量小的恒星往往演化成白矮星,质量比较大的恒星便成为中子星。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中子星的总质量不能大于三倍太阳的质量。
如果超过了这个值,它将再没有什么能力与自身重力相抗衡了,从而引发另一次大坍缩,巨大的引力会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从此也切断了恒星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黑洞”诞生了。
与其他天体相比,黑洞显得太特殊了。
例如,黑洞有“隐身术”。
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连科学家也只能对它的内部结构提出各种猜想。
那么,黑洞是怎么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呢?答案就是一弯曲的空间。
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但是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会在引力场作用下发生弯曲。
这时候,光虽然仍然沿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传播,但其运动轨迹已经不再是直线,而是曲线。
形象地讲,光本来是走直线的,是强大的引力迫使它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更有趣的是,有些恒星发出的光本来没有朝着地球,有时也会在黑洞强引力折射下到达地球,这样我们不仅能看见这颗恒星的“脸”,同时还看到它的侧面、甚至后背!“黑洞”无疑是本世纪最具有挑战性,也最让人激动的天文学说之一。
许多科学家正在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辛勤工作着,新的理论也不断地提出。
巩固练习夯基达标1.下面是“天体系统示意图”,判断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天体系统共有4级B.图示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是银河系C.我国发射的“神六”飞船已经飞出图示最低一级天体系统D.图示天体系统是我们目前能够观测的宇宙部分解析:利用示意图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
从图中可知有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三级天体系统,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最高层次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神六”飞船是绕地飞行,在地月系范围之内。
答案:B2.天体系统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D.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解析:天体系统是有层次的,其组成可用网络图表示为:其中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属于宏观天体系统,太阳系和地月系属于小尺度天体系统。
答案:C3.关于UFO现象,正确的观点是( )A.UFO是地外文明的飞行器B.UFO是军事大国用于侦察情报的飞行器C.UFO是一种自然现象,如云彩、冰块或人造飞行器的残骸D.UFO是一种不明飞行物,可能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人为现象,也不排除是地外文明的飞行器解析:UFO现象近年来报道较多,所有的报道都是猜测,而无科学定论。
答案:D4.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A.太阳B.金星C.月球D.土星解析: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球状天体是月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答案:B5.八大行星中,距太阳越近则( )A.质量越小B.公转速度越快C.自转周期越长D.表面平均温度越低解析:在八大行星中,公转周期以水星最短,为87.9天;自转周期又以木星最短,为9时50分,金星最长,为243天;体积和质量以木星最大;平均密度以地球最大,土星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