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题数据
- 格式:xlsx
- 大小:9.76 KB
- 文档页数:2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第6小题三简答题(1)查询T1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2)查询年龄大于18岁男同学的学号、姓名、系别。
(3)查询“李力”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和课时。
(4)查询学号为S1的同学所选修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和成绩。
(5)查询“钱尔”同学所选修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和成绩。
(6)查询至少选修“刘伟”老师所授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7)查询“李思”同学未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8)查询全部学生都选修了的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9)查询选修了课程号为C1和C2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10)查询选修全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11)查询选修课程包含“程军”老师所授课程之一的学生学号。
(12)查询选修课程包含学号S2的学生所修课程的学生学号。
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C4. B5. C6. C7. B8. D9. A 10. D二、填空题1.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2. 数据查询、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3. 外模式、模式、内模式4. 数据库、事务日志5. NULL/NOT NULL、UNIQUE约束、PRIMARY KEY约束、FOREIGN KEY约束、CHECK约束6. 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7. 连接字段8. 行数9. 定义10. 系统权限、对象权限11. 基本表、视图12.(1)INSERT INTO S VALUES('990010','李国栋','男',19)(2)INSERT INTO S(No,Name) VALUES('990011', '王大友')(3)UPDATE S SET Name='陈平' WHERE No='990009'(4)DELETE FROM S WHERE No='990008'(5)DELETE FROM S WHERE Name LIKE '陈%'13.CHAR(8) NOT NULL14.o=o15.ALTER TABLE StudentADD SGrade CHAR(10)三、设计题1.(1) 查找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名为“操作系统”的图书的作者名。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2版课后答案第6章习题答案1.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MCS-51串行口有没有同步通信功能?答案:异步通信因为每帧数据都有起始位和停止位,所以传送数据的速率受到限制。
但异步通信不需要传送同步脉冲,字符帧的长度不受限制,对硬件要求较低,因而在数据传送量不很大。
同步通信一次可以连续传送几个数据,每个数据不需起始位和停止位,数据之间不留间隙,因而数据传输速率高于异步通信。
但同步通信要求用准确的时钟来实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严格同步。
MCS-51串行口有同步通信功能。
2.解释下列概念:(1)并行通信、串行通信。
(2)波特率。
(3)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4)奇偶校验。
答案:(1)并行通信:数据的各位同时进行传送。
其特点是传送速度快、效率高,数据有多少位,就需要有多少根传输线。
当数据位数较多和传送距离较远时,就会导致通信线路成本提高,因此它适合于短距离传输。
串行通信: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进行传送。
其特点是只需一对传输线就可实现通信,当传输的数据较多、距离较远时,它可以显著减少传输线,降低通信成本,但是串行传送的速度慢。
(2)波特率: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称为波特率(也称比特数),单位是bp(bitperecond),即位/秒。
(3)单工:只允许数据向一个方向传送,即一方只能发送,另一方只能接收。
半双工:允许数据双向传送,但由于只有一根传输线,在同一时刻只能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
全双工:允许数据同时双向传送,由于有两根传输线,在A站将数据发送到B站的同时,也允许B站将数据发送到A站。
(4)奇偶校验:为保证通信质量,需要对传送的数据进行校验。
对于异步通信,常用的校验方法是奇偶校验法。
采用奇偶校验法,发送时在每个字符(或字节)之后附加一位校验位,这个校验位可以是“0”或“1”,以便使校验位和所发送的字符(或字节)中“1”的个数为奇数——称为奇校验,或为偶数——称为偶校验。
接收时,检查所接收的字符(或字节)连同奇偶校验位中“1”的个数是否符合规定。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6.1平均数专题 探究性问题1两人都说自己的数学成绩更好,请你想一想:(1)小张可能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小王可能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2)你能根据小张的想法设计一种方案使小张的成绩比小王高吗?写出你的方案.2.教育局为了了解本地区八年级学生数学基本功情况,从两个不同的学校分别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数学基本功比赛.其中A 校40人,平均成绩为85分; B 校50人,平均成绩为95分. (1)小李认为这两个学校的平均成绩为21×(85+95)=90(分).他的想法对吗?若不对请写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2)其他条件不变,当A 校抽查的人数为多少人时,所抽查两校学生的平均成绩才是90分?(3)根据上面数据:a 1,a 2,…,a m ;b 1,b 2,…,b n ;c 1,c 2,…,c p ;d 1,d 2,…,d q .每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为a 、b 、c 、d.将这四组数据合并为一组数据: a 1,a 2,…,a m ,b 1,b 2,…,b n ,c 1,c 2,…,c p ,d 1,d 2,…,d q . 问当m 、n 、p 、q 满足什么条件时,它的平均数为41(a +b +c +d)?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 (1)小王可能是根据算术平均数来判断的,小张可能是根据加权平均数来判断的.(2)参考方案: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30%,30%,40%,这样小张的综合成绩就是86.5分,小王的综合成绩就是86.3分. 2.解:(1)小李的想法不对.正确的答案为:平均成绩=≈+⨯+⨯40505095408590.6(分)(2)设A 校抽查人数为x 人,由题意可得方程:95×50+85x=90(50+x),解得x=50. 所以当A 校所抽查的人数也是50人时,两个学校的平均成绩才是90分.(3)当四组数据的个数相等时,即m=n=p=q 时, a 1,a 2,…,a m ,b 1,b 2,…,b n ,c 1,c 2,…,c p ,d 1,d 2,…,d q 的平均数为41(a +b +c +d). 理由如下:平均数=m m m m dm cm bm am q p n m dq cp bn am ++++++=++++++=41(a +b +c +d).6.2中位数与众数、6.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专题 数据代表的选择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表格;(2)根据以上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①从平均数、众数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应该把冠军奖状发给哪一个班级?②从优秀率的角度分析,应该把冠军奖状发给哪一个班级?(3)如果两个班各选两名同学参加市踢毽子的比赛,你认为哪个班级团体实力更强?为什么?(1)请问各班五项考评分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哪个统计量不能反映三个班的考评结果的差异?并从中选择一个能反映差异的统计量将他们的得分进行排序;(2)根据你对表中五个项目的重要程度的认识,设定一个各项考评内容的比例(比例的各项须满足:①均为整数;②总和为10;③不全相同),按这个比例对各班的得分重新计算,比较出大小关系,并从中推荐一个得分最高的班级作为市级先进班集体的候选班.答案:1.解:(1)甲班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优秀率分别为:100,98,98,40%;乙班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优秀率分别为:100,99,99,20%.(2)①两个班的平均数相等,从众数的角度看,乙班好于甲班,应该把冠军奖状发给乙班;②从优秀率的角度看,甲班好于乙班,应该把冠军奖状发给甲班.(3)如果两个班各选两名同学参加市踢毽子的比赛,乙班级团体实力更强,因为乙班前两名的同学的6.4数据的离散程度专题 探究创新题1.已知样本x 1,x 2,x 3,…,x n 的方差是1,那么样本2x 1+3,2x 2+3,2x 3+3,…,2x n +3的方差是( ) A .1 B .2 C .3 D .42.(2012湖北孝感)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n 的方差是s 2,则新的一组数据ax 1+1, ax 2+1, …,ax n + 1(a 为常数,a ≠0)的方差是 (用含a ,s 2的代数式表示) . (友情提示:s 2=n1[(x 1-x )2+(x 2-x )2+…+(x n +x )2])3.观察与探究:(1)观察下列各组数据并填空:答案:1.D 【解析】 设样本x 1,x 2,x 3,…,x n 的平均数为m ,则其方差为S 12=n1[(x 1﹣m )2+(x 2﹣m )2+…+(x n ﹣m )2]=1,则样本2x 1+3,2x 2+3,2x 3+3,…,2x n +3的平均数为2m ,其方差为S 22=4S 12=4.故选D . 2.a 2s 2 【解析】 设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s 2, 则n x x x n +++ 21=x ,21[(x 1-x )2+(x 2-x )2+…+(x n +x )2]=s 2.∴n ax ax ax n 12121++++++ =nnx x x a n ++++)(21 =a x +1.新的一组数据的方差s ′2=n 1[(ax 1+1-a x -1)2+(ax 2+1-a x -1)2+…+(ax n +1-a x -1)2] =n1[(ax 1-a x )2+(ax 2-a x )2+…+(ax n -x )2] =n 1{[a (x 1-x )]2+[a (x 2-x )]2+…+[a (x n -x )]2}=n 1[a 2 (x 1-x )2]+[a 2(x 2-x )2]+ …+[a 2 (x n -x )2] =a 2•n1[(x 1-x )2+(x 2-x )2+…+(x n -x )2])=a 2s 2.即新的一组数据ax 1+1, ax 2+1, …,ax n + 1(a 为常数,a≠0)的方差是a 2s 2. 3.解:(1)A x =3,2A S =2,B x =13,2B S =2,C x =30,2C S =200,D x =7,2D S =8. (2)规律:有两组数据,设其平均数分别为1x ,2x ,方差分别为s 12,s 22.①当第二组每个数据比第一组每个数据都增加m 个单位时,则有2x =1x +m ,s 22=s 12; ②当第二组每个数据是第一组每个数据的n 倍时,则有2x =n 1x ,s 22=n 2s 12; ③当第二组每个数据是第一组每个数据的n 倍加m 时,则有2x =n 1x +m ,s 22=n 2s 12(3)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x =1n (3x 1-2+3x 2-2+…+3x n -2)=1n[3(x 1+x 2+…+x n )-2n]=3x -2; 因为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所以另一组数据的方差为s ′2=1n[(3x 1-2-3x +2)2+(3x 2-2-3x +2)2+…+(3x n -2-3x +2)2]=1n[9(x 1-x )2+9(x 2-x )2+…+9(x n -x )2]=9s 2.。
一、基础知识题6.1设树T的度为4,其中度为1,2,3和4的结点个数分别为4,2,1,1,求树T中的叶子数。
【解答】设度为m的树中度为0,1,2,…,m的结点数分别为n0, n1, n2,…, nm,结点总数为n,分枝数为B,则下面二式成立n= n0+n1+n2+…+nm (1)n=B+1= n1+2n2 +…+mnm+1 (2)由(1)和(2)得叶子结点数n0=1+即: n0=1+(1-1)*4+(2-1)*2+(3-1)*1+(4-1)*1=86.2一棵完全二叉树上有1001个结点,求叶子结点的个数。
【解答】因为在任意二叉树中度为2 的结点数n2和叶子结点数n0有如下关系:n2=n0-1,所以设二叉树的结点数为n, 度为1的结点数为n1,则n= n0+ n1+ n2n=2n0+n1-11002=2n0+n1由于在完全二叉树中,度为1的结点数n1至多为1,叶子数n0是整数。
本题中度为1的结点数n1只能是0,故叶子结点的个数n0为501.注:解本题时要使用以上公式,不要先判断完全二叉树高10,前9层是满二叉树,第10层都是叶子,……。
虽然解法也对,但步骤多且复杂,极易出错。
6.3 一棵124个叶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最多有多少个结点。
【解答】由公式n=2n0+n1-1,当n1为1时,结点数达到最多248个。
6.4.一棵完全二叉树有500个结点,请问该完全二叉树有多少个叶子结点?有多少个度为1的结点?有多少个度为2的结点?如果完全二叉树有501个结点,结果如何?请写出推导过程。
【解答】由公式n=2n0+n1-1,带入具体数得,500=2n0+n1-1,叶子数是整数,度为1的结点数只能为1,故叶子数为250,度为2的结点数是249。
若完全二叉树有501个结点,则叶子数251,度为2的结点数是250,度为1的结点数为0。
6.5 某二叉树有20个叶子结点,有30个结点仅有一个孩子,则该二叉树的总结点数是多少。
第六章树和二叉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树中所有结点的度等于所有结点数加()。
A. 0B. 1C. -1D. 22.在一棵树中,()没有前驱结点。
A. 分支结点B. 叶结点C. 根结点D. 空结点3.在一棵二叉树的二叉链表中,空指针域数等于非空指针域数加()。
A. 2B. 1C. 0D. -14.在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中,所有结点的空子树个数等于()。
A. nB. n-1C. n+1D. 2*n5.在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的第i层上(假定根结点为第0层,i大于等于0而小于等于树的高度),最多具有()个结点。
A. 2iB. 2i+1C. 2i-1D. 2n6.在一棵高度为h(假定根结点的层号为0)的完全二叉树中,所含结点个数不小于()。
A. 2h-1B. 2h+1C. 2h-1D. 2h7.在一棵具有35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中,该树的高度为()。
假定空树的高度为-1。
A. 5B. 6C. 7D. 88.在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中,分支结点的最大编号为()。
假定树根结点的编号为0。
A. ⎣(n-1)/2⎦B. ⎣n/2⎦C. ⎡n/2⎤D. ⎣n/2⎦ -19.在一棵完全二叉树中,若编号为i的结点存在左孩子,则左子女结点的编号为()。
假定根结点的编号为0A. 2iB. 2i-1C. 2i+1D. 2i+210.在一棵完全二叉树中,假定根结点的编号为0,则对于编号为i(i>0)的结点,其双亲结点的编号为()。
A. ⎣(i+1)/2⎦B. ⎣(i-1)/2⎦C. ⎣i/2⎦D. ⎣i/2⎦-111.在一棵树的左子女-右兄弟表示法中,一个结点的右孩子是该结点的()结点。
A. 兄弟B. 子女C. 祖先D. 子12.在一棵树的静态双亲表示中,每个存储结点包含()个域。
A. 1B. 2C. 3D. 413.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广义表表示为a (b (c), d (e ( , g (h) ), f ) ),则该二叉树的高度为()。
第4章 SPSS基本统计分析(课后练习参考)1、利用习题二第6题数据,采用SPSS数据筛选功能将数据分成两份文件。
其中,第一份数据文件存储常住地是“沿海或中心繁华城市”且本次存款金额在1000至5000之间的调查数据;第二份数据文件是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所选取的70%的样本数据。
第一份文件:选取数据数据——选择个案——如果条件满足——存款>=1000&存款<5000&常住地=沿海或中心繁华城市。
第二份文件:选取数据数据——选择个案——随机个案样本——输入70。
2、利用习题二第6题数据,将其按常住地(升序)、收入水平(升序)、存款金额(降序)进行多重排序。
排序数据——排序个案——把常住地、收入水平、存款金额作为排序依据分别设置排列顺序。
3、利用习题二第4题的完整数据,对每个学生计算得优课程数和得良课程数,并按得优课程数的降序排序。
计算转换——对个案内的值计数输入目标变量及目标标签,把所有课程选取到数字变量,定义值——设分数的区间,之后再排序。
4、利用习题二第4题的完整数据,计算每个学生课程的平均分以及标准差。
同时,计算男生和女生各科成绩的平均分。
方法一:利用描述性统计,数据——转置学号放在名称变量,全部课程放在变量框中,确定后,完成转置。
分析——描述统计——描述,将所有学生变量全选到变量框中,点击选项——勾选均值、标准差。
先拆分数据——拆分文件按性别拆分,分析——描述统计——描述,全部课程放在变量框中,选项——均值。
方法二:利用变量计算,转换——计算变量分别输入目标变量名称及标签——均值用函数mean完成平均分的计算,标准差用函数SD完成标准差的计算。
数据——分类汇总——性别作为分组变量、全部课程作为变量摘要、(创建只包含汇总变量的新数据集并命名)——确定5、利用习题二第6题数据,大致浏览存款金额的数据分布状况,并选择恰当的组限和组距进行组距分组。
根据存款金额排序,观察其最大值与最小值,算出组数和组距。
数据结构第六章题⽬讲解02⼀选择题: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①树形结构的特点是⼀个结点可以有多个直接前趋②线性结构中的⼀个结点⾄多只有⼀个直接后继③树形结构可以表达(组织)更复杂的数据④树(及⼀切树形结构)是⼀种"分⽀层次"结构⑤任何只含⼀个结点的集合是⼀棵树2.深度为6的⼆叉树最多有( )个结点①64 ②63 ③32 ④3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任何⼀棵⼆叉树中⾄少有⼀个结点的度为2②任何⼀棵⼆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度都为2 ⼆叉树可空③任何⼀棵⼆叉树中的度肯定等于2 ④任何⼀棵⼆叉树中的度可以⼩于24 设森林T中有4棵树,第⼀、⼆、三、四棵树的结点个数分别是n1,n2,n3,n4,那么当把森林T转换成⼀棵⼆叉树后,且根结点的右⼦树上有()个结点。
①n1-1 ②n1③n1+n2+n3④n2+n3+n4⼆.名词解释:1 结点的度 3。
叶⼦ 4。
分⽀点 5。
树的度三填空题⼆叉树第i(i>=1)层上⾄多有_____个结点。
1、深度为k(k>=1)的⼆叉树⾄多有_____个结点。
2、如果将⼀棵有n个结点的完全⼆叉树按层编号,则对任⼀编号为i(1<=i<=n)的结点X有:若i=1,则结点X是_ ____;若i〉1,则X的双亲PARENT(X)的编号为__ ____。
若2i>n,则结点X⽆_ _____且⽆_ _____;否则,X的左孩⼦LCHILD(X)的编号为____。
若2i+1>n,则结点X⽆__ ____;否则,X的右孩⼦RCHILD(X)的编号为_____。
4.以下程序段采⽤先根遍历⽅法求⼆叉树的叶⼦数,请在横线处填充适当的语句。
Void countleaf(bitreptr t,int *count)/*根指针为t,假定叶⼦数count的初值为0*/ {if(t!=NULL){if((t->lchild==NULL)&&(t->rchild==NULL))__ __;countleaf(t->lchild,&count);countleaf(t->rchild,&count);}}5 先根遍历树和先根遍历与该树对应的⼆叉树,其结果_____。
【课后习题】第6章树和二叉树网络工程2010级()班学号:姓名: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从逻辑结构看,树是典型的。
2.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具有999个结点,则此完全二叉树有个叶子结点,有个度为2的结点,有个度为1的结点。
3.由n个权值构成的哈夫曼树共有个结点。
4.在线索化二叉树中,T所指结点没有左子树的充要条件是。
5.在非空树上,_____没有直接前趋。
6.深度为k的二叉树最多有结点,最少有个结点。
7.若按层次顺序将一棵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所有结点从1到n编号,那么当i为且小于n时,结点i的右兄弟是结点,否则结点i没有右兄弟。
8.N个结点的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存放,共有空链域个数为。
9.一棵深度为7的满二叉树有___ ___个非终端结点。
10.将一棵树转换为二叉树表示后,该二叉树的根结点没有。
11.采用二叉树来表示树时,树的先根次序遍历结果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遍历结果是一样的。
12.一棵Huffman树是带权路径长度最短的二叉树,权值的外结点离根较远。
二、判断题(如果正确,在对应位置打“√”,否则打“⨯”。
每题0.5分,共5分)1.对于一棵非空二叉树,它的根结点作为第一层,则它的第i层上最多能有2i-1个结点。
2.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并不能唯一确定这棵树,但是,如果我们还知道该二叉树的根结点是那一个,则可以确定这棵二叉树。
3.一棵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一定等于与其对应的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数。
4.度≤2的树就是二叉树。
5.一棵Huffman树是带权路径长度最短的二叉树,权值较大的外结点离根较远。
6.采用二叉树来表示树时,树的先根次序遍历结果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果是一样的。
7.不存在有偶数个结点的满二叉树。
8.满二叉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而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满二叉树。
9.已知二叉树的前序遍历顺序和中序遍历顺序,可以惟一确定一棵二叉树;10.已知二叉树的前序遍历顺序和后序遍历顺序,不能惟一确定一棵二叉树;三、单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下表对应题号下面。
图1. 填空题⑴设无向图G中顶点数为n,则图G至少有()条边,至多有()条边;若G为有向图,则至少有()条边,至多有()条边。
【解答】0,n(n-1)/2,0,n(n-1)【分析】图的顶点集合是有穷非空的,而边集可以是空集;边数达到最多的图称为完全图,在完全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边。
⑵任何连通图的连通分量只有一个,即是()。
【解答】其自身⑶图的存储结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和()。
【解答】邻接矩阵,邻接表【分析】这是最常用的两种存储结构,此外,还有十字链表、邻接多重表、边集数组等。
⑷已知无向图G的顶点数为n,边数为e,其邻接表表示的空间复杂度为()。
【解答】O(n+e)【分析】在无向图的邻接表中,顶点表有n个结点,边表有2e个结点,共有n+2e个结点,其空间复杂度为O(n+2e)=O(n+e)。
⑸已知一个有向图的邻接矩阵表示,计算第j个顶点的入度的方法是()。
【解答】求第j列的所有元素之和⑹有向图G用邻接矩阵A[n][n]存储,其第i行的所有元素之和等于顶点i的()。
【解答】出度⑺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遍历,它所用到的数据结构是();图的广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遍历,它所用到的数据结构是()。
【解答】前序,栈,层序,队列⑻对于含有n个顶点e条边的连通图,利用Prim算法求最小生成树的时间复杂度为(),利用Kruskal 算法求最小生成树的时间复杂度为()。
【解答】O(n2),O(elog2e)【分析】Prim算法采用邻接矩阵做存储结构,适合于求稠密图的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采用边集数组做存储结构,适合于求稀疏图的最小生成树。
⑼如果一个有向图不存在(),则该图的全部顶点可以排列成一个拓扑序列。
【解答】回路⑽在一个有向图中,若存在弧、、,则在其拓扑序列中,顶点vi, vj, vk的相对次序为()。
【解答】vi, vj, vk【分析】对由顶点vi, vj, vk组成的图进行拓扑排序。
1.在Excel 2000中按下列要求建立数据表格和图表:成分含量比例碳 0.02氢 0.25镁 1.28氧 3.45具体要求如下:1)将下列某种药品成分构成情况的数据建成一个数据表(存放在A1:C5的区域内),并计算出各类成分所占比例(保留小数点后面3位),其计算公式是:比例=含量(mg)/含量的总和(mg)2)对建立的数据表建立分离型三维饼图,图表标题为“药品成分构成图”,并将其嵌入到工作表的A7:E17区域中。
操作二、把下列表格录入。
(1)把标题行进行合并居中。
(2)用函数求出总分,平均分、最大值、最小值。
(3)用总分成绩递减排序,总分相等时用学号递增排序。
(4)筛选计算机成绩大于等于70分且小于80分的纪录。
并把结果放在sheet2 中。
(5)把sheet1工作表命名为“学生成绩”,把sheet2工作表命名为“筛选结果”。
操作三、在Excel中录入下列表格学生成绩表编号姓名英语计算机数学总成绩001张三858086002李四628195003王五858282004赵六988382005马七787875006杨八858582007刘九657875008张四758582009李十359565010王六755875平均分最高分按要求操作:1、设置工作表行、列:标题行:行高30;其余行高为20。
2、设置单元格:(1)标题格式:字体:楷书;字号:20;字体颜色为红色;跨列居中;底纹黄色。
(2)将成绩右对齐;其它各单元格内容居中。
3、设置表格边框:外边框为双线,深蓝色;内边框为细实心框,黑色。
4、重命名工作表:将sheet1工作表重命名为“学生成绩表”。
6、复制工作表:将“学生成绩表”工作表复制到sheet2中。
7、将姓名和总成绩建立图表并将图表命名。
8、计算学生总成绩、平均成绩、最高成绩。
9、按总成绩递增排序。
10、数据筛选:筛选“数学”字段选择“>90分”;操作四学生成绩表按要求操作:1、设置单元格:字体:楷书;字号:20;字体颜色为红色;跨列居中;底纹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