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学心理学试题详解每日一练(2016.5.26)
- 格式:docx
- 大小:23.22 KB
- 文档页数:4
【网络综合- 山东教师招聘试题】1.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迁移B.动机C.策略D.技巧答案与解析:选A。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因此,答案为A。
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负迁移D.纵向迁移答案与解析:选C。
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因此,答案为C。
3.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答案与解析:选C。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考&试大$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答案为C。
4.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答案与解析:选D。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答案为D。
5.()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
A.正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垂直迁移答案与解析:选B。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顺应性迁移是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的过程,其根本特8.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选择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A]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C]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D]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8.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D]9.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10.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11.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1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C]13.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A]14.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15.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16.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A]17.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A]18.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单项选择题1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C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2 、动机是指(B)A.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B.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驱动力C.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D.个人对认识和探究活动的一种倾向3 、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ABCE)。
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4 、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A,民事法律责任B,行政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责任5 、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A)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经济制度D.意识形态6 、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是在(C)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B]读书和作业[C]活动和交往[D]谈话和讨论7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D)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8 、咨询与辅导的基本原则是:()A.尊重学生B.面向全体学生C.要有耐心D.坚持具体性原则9 、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A.2岁B.4岁C.6岁D.8岁10 、“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C)。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11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C)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的认识C.有领导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12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A.卢梭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13 、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中,哪一种为教学的辅助方法(C)A.讲授法B.谈话法C.演示法D.练习法14 、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D)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C.自由联想D.系统脱敏15 、由学生所在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C)A.广域课程B.国家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16 、记忆表象的基本特征是(D)A.形象性和系统性B.抽象性和逻辑性C.具体形象性和直观性D.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17 、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C)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18 、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B)。
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历年真题摘录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继承性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D.辅助地位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国家利益论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长期性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二、境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山东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教育方法B. 学习过程C. 教育环境D. 学生心理2. 以下哪项不是学习动机的类型?A. 内在动机B. 外在动机C. 社会动机D. 自我效能感3.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到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4. 以下哪个选项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概念?A. 认知地图B. 认知冲突C. 最近发展区D. 认知结构5. 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个概念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关?A. 学习风格B. 学习策略C. 元认知D. 学习动机6.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强调了以下哪个方面?A. 行为的模仿B. 认知结构的构建C. 情感的重要性D. 社会互动的作用7. 以下哪项是教育心理学中对学习障碍的描述?A. 学习态度问题B. 学习习惯问题C. 学习技能问题D. 学习认知问题8. 以下哪个选项是教育心理学中对创造力的描述?A. 常规思维能力B. 问题解决能力C. 记忆能力D. 注意力集中9. 教育心理学认为,以下哪个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最大?A. 教师的教学方法B. 学生的学习动机C. 学生的学习环境D. 学生的智力水平10. 以下哪个概念是教育心理学中对学习策略的分类?A. 认知策略B. 元认知策略C. 资源管理策略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1-5 DBCDB 6-10 BCDC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答: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研究内容涉及学习过程、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旨在通过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提高教育效果。
2. 描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四个阶段。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前运算阶段(2岁到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到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2023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为该行为的()。
A.关键期或敏感期B.行为学习期C.习得期D.发展期2.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A.强化B.惩罚C.消退D.逃避条件作用3.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
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寻求发展D.克服障碍4.过度焦虑、非常敏感、肌体紧张、行为古板、孤独、不善交往或心神不定等属于哪类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A.禀赋优异儿童B.智能不足儿童C.学习困难儿童D.情绪困扰儿童5.形式简单,能够有效地测量学生对知识联系的掌握情况,且易于计分的题型是()。
A.选择题B.是非题C.匹配题D.填空题6.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
A.高B.低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D.与学习无关7.—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来摸清学生的现古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8.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9.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10.学习的意义表现在()A.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B.获得好的成绩C.适应社会发展D.个体生活的需要1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宄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临床个案法12.下列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错误的一种是()。
A.态度学习迁移B.情感迁移C.知识与技能迁移D.气质迁移13.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中学部分)(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下面所列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的学生要素有()。
A.年龄差异B.性别差异C.社会文化差异D.已有认知结构差异E.学习方式差异2.桑代克通过研究发现,动物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
A.准备律B.反馈律C.练习律D.效果律E.惩罚律3.以下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A.自省智力B.空间智力c.社交智力D.情绪智力E.体能智力4.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计划策略D.监视策略E.调节策略5.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技能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
以下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有()。
A.打排球B.自由体操C.汽车驾驶D.游泳E.跳水6.班里上自习课,老师不在教室,很多学生都在“乱吵乱闹”,就连平时比较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也不例外。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解释为()。
A.模仿B.服从C.去个性化D.从众E.认同7.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态度E.运动技能8.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A.直接近景性动机B.直接远景性动机C.直接近期性动机D.间接近景性动机E.间接远景性动机9.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的特点为()。
A.对象具有客观性B.执行具有外显性C.结构具有展开性D.对象具有观念性E.执行具有内潜性10.《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一)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A. 1903 年B. 1913 年C. 1924 年D. 1934 年2. 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叫()A. 元认知策略B. 资源管理策略C. 精加工策略D. 组织策略3. 先行组织者策略属于()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组织策略D. 元认知策略4. 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这体现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不平衡性D. 差异性5.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A. 学习计划B. 学习策略C. 学习目标D. 学习动机二、填空题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2. 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即五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态度。
3.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______的学习和______的学习。
三、简答题1.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2. 简述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四、论述题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请根据所给案例,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提出教育建议。
答案:一、选择题:1. A 2. A 3. C 4. C 5. B二、填空题:1. 学校情境教与学2.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3. 技能行为规范三、简答题:1. 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他们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强化是促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2.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四、论述题:(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五、案例分析题(略)(二)一、单选题1. 桑代克的学习律不包括()A. 准备律B. 练习律C. 效果律D. 动机律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高原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 学习方法固定化B. 学习任务复杂C. 兴趣下降D. 意志力薄弱3. 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类型不包括()A. 符号学习B. 概念学习C. 命题学习D. 操作学习4. 以下不属于认知风格的是()A. 场依存型B. 沉思型C. 辐合型D. 内控型5. 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班杜拉B. 苛勒C. 奥苏伯尔D. 阿特金森二、多选题1.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包括()A.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A. 相似性B. 原有认知结构C.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 年龄3. 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有()A. 主体性原则B. 内化性原则C. 特定性原则D. 生成性原则4.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5. 心智技能的特点有()A. 对象具有观念性B. 执行具有内潜性C. 结构具有简缩性D. 具有展开性三、简答题1. 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
山东省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部分真题汇总2015年单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46.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差异性C.不平衡性 D.互补性【第三章学习分类】75.儿童触碰了高温物体后,他就理解了“烫”这个词的意义。
按照罗杰斯的观点,这是( )。
A.有意义学习 B.无意义学习C.情景学习 D.无意识学习【第三章学习理论】78.低年级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忽略了他们,转而表扬那些保持不动的学生,离座率会下降。
这是因为离座的学生受到了(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 D.间隔强化【第二章认知发展】82.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第三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84.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在英语课上学生也做出类似行为。
这表明学习行为存在( )。
A.分化 B.泛化C.类化 D.消退【第三章】86.奥苏伯尔提倡的“先行组织者”强调( )。
A.直观教学B.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C.学生的发现行为D.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章学习含义】87.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A.婴儿吸奶 B.鸭子游水C.学生每天做广播操 D.猴子骑自行车【第五章心智技能】88.儿童只能用数手指的策略计算3+8的结果,该儿童的心智技能处于( )。
A.物质活动阶段B.有声言语活动阶段C.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D.内部言语活动阶段【第十二章】 90.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
这种心理效应是( )。
A.南风效应 B.霍桑效应C.皮格马利翁效应 D.巴纳姆效应【第三章学习分类】92.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力臂原理,再学习定滑轮的知识,理解了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学习属于( )。
布鲁纳的教学观(3.1)1、教学的⽬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⑴动机原则。
即学⽣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
引导学⽣通过⼀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⑷强化原则。
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环。
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建构主义者⼀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种解释、⼀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类的进步⽽不断地被“⾰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便灵。
⽽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符号赋予了知识⼀定的外在形式,甚⾄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因⽽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先⾏组织者技术及其应⽤1、先⾏组织者技术的⽬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
⽽意义学习的产⽣依赖于学⽣对⼤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
如果学⽣⼤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个知识。
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提前输⼊的知识,便是“先⾏组织者”;这种教学⽅法就称先⾏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组织者的知识,⼀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学习动机的种类(4.1)1、⾼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本主义⼼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1、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D)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2、教师素质现代化答案:ABCDE( )
A.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B.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3、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德育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按一般教育顺序,开端于(A)
A.知
B.情
C.意
D.行
4、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C)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6、“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C)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中,哪一种为教学的辅助方法(C)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9、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10、动机产生的条件是(D)
A.内在需要
B.外在刺激诱因
C.兴趣和爱好
D.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
1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B)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1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13、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A)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14、“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D)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5、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C)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1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B)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17、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真正独立成为一门科学(C)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谢切诺夫
18、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19、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情绪产生的基础(A)
A.生理需要
B.社会需要
C.态度
D.需要
20、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E()。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21、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C)。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2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C)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2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CD)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24、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书本中心
25、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有(ABCDE)。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C.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D.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2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27、“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D)
A.1958年
B.1982年
C.1990年
D.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