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 格式:pdf
- 大小:260.71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展情感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教师要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感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认为情感教育不能靠简单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只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自然的不露痕迹的渗透。
一、情感教育的现状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英语教师觉得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对教学成绩没什么影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因此弱化甚至忽视了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多数教师过于注重课本知识、教法、学法,即便是教案中体现了情感教育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要么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要么干脆省去这一环节。
二、情感教育的实践在对情感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之后,作为英语教师,最该做的就是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教学时间,采用多种策略把情感教育工作做在无形中,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内心,而不是生硬地灌输和说教。
我根据自己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实践。
(一)必要性由于我校地处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学生对英语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厌学、弃学现象严重。
加之社会、家庭等方面的不良因素影响,大多数学生存在散漫、叛逆、孤僻、消极、自我中心、无心学习等问题。
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我的探究实践1.课前五分钟情感教育渗透。
我为全班学生提供近100条关于理想、奋斗等主题的英语名言、格言。
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我让每位学生轮流背一句名言警句。
比如:well begun is half done. practice makes perfect. 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great hopes make a great man. no pains, no gains.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我常用这些名言警句来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教学目标之一,强调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把“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列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
因此,情感教育是与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教学方法,是确保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益,我探索:以情激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情激情,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果;以情育情,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向上人格的养成。
在教学过程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教学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一、以“情”激“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1.展示英语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是一门语言,富含思想和逻辑。
虽然许多学校把英语作为一门重点科目来学习,但走出课堂,学生缺乏使用英语的环境,致使英语“学而无用”,让学生觉得英语离自己很遥远。
这不但会妨碍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及运用,还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渐渐失去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适时穿插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英美的文化习俗、社交礼仪、日常的餐饮习惯,甚至宗教信仰等,还英语以语言的本来面目,充分展示真实的语言材料。
我还引导学生观看经典英文电影和上网搜索英美文化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大家一起共享英文“小陷阱”,在文化意识上超越现在的“Don ’t ask personal questions such as salary or age ”这类肤浅的层面,从而帮助学生把握、体会英语背后所隐含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他更深层次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不仅是必考科目,还是一门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帮助自己拓宽眼界的世界性语言。
2.正视个体差异,搭建英语学习的情感桥梁现代基础英语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培养少数“精英”。
这就要改变以往那种一开始学生还有点好奇,没过多久多数人就放弃,只剩下少数“尖子”的状况,而要培养全体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兴趣、动力和意志力。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英语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认识过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把他们对英语教师的好感转化成对英语的热爱和兴趣。
相反,如果学生和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教师所教的英语,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教师的爱心能给学生良性的暗示,暗示和受暗示最能刺激大脑的潜能。
教师的欣赏和宽容会使学生产生有意或无意的情感倾向,令学生下意识地向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为了能正确把握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一、主动关心学生、爱学生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去了解、关心学生,要多用鼓励的语气去表扬他们的进步,努力去发掘并欣赏他们的闪光点,这样,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会得以缩短。
另外,真诚也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教师本人有了错误,也应该学会说“I’msorry.”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积极的情感才会被激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
教师的爱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要倾注在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上。
这样的学生总的来说都受过挫折,如果教师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上升潜力,这些学生其实更具有爆发力,他们更加珍视教师的爱和赏识,更能以感激之情回报教师,也更能激发起努力上进的欲望。
例如我今年刚带的七年级新生,一半学生是外来民工子女,来自五湖四海,小学英语不重视,甚至有几个学生从未学过英语,而本地的学生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因而外来民工子女在初中的英语学习比较吃力,自卑感严重,学习积极性不太高。
了解了学生的相关情况后,1、我找他们谈心,跟他们说小学没学过没有关系,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一样可以学得很好,打消了他们的顾虑;2、帮他们安排一个学过英语的同桌,鼓励他们一帮一;3、在课堂上挑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回答对了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以树立他们的信心,这些进步的同学听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后,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在期末考中考出了喜人的成绩。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的情感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并乐于与同学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对学生们付出无私的爱,只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他们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知道学生们的情感需求,这样和学生们沟通起来,才可以有话可说。
在与他们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要让学生们感到老师的亲切、和蔼、平易近人。
尽管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运用情感策略去教育学生,但是我们的情感交流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关注学生们的情感变化和情感需求,都可以倾尽全力的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生们的信任度。
当然,真诚也是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
在学生有点滴进步时,我们要及时表扬。
在学生犯错时,我们也要及时地批评教育,但是要注重方式,不能打击学生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情感性处理教材内容我们的牛津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考虑到了学生们的情感需要。
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充分挖掘这些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教材中所要传递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需要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上的熏陶。
例如:在教八年级上unit1 friends时,可以向学生提问:what makes your friends so special? what qualities are important in a good friend?这些问题都是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很贴近的,学生们都很乐意去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探索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育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良好的情感功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实证明,当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他们的学习气氛、语言表达能力等明显提高;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呢?一、创设环境,培养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设置情景,使师生双方建立一种类似交往的“工作关系”,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以满足学生的情感接触需要。
通过这种“关系网”,强化语言训练,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课堂效益。
如课前的free talk和perform dialogues(表演对话),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环节。
情景的设置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
在对话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热情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表达思想,充分肯定他们在口语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
学习之间的交流、参与,可增进学习主体意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可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频繁交流,形成了合作气氛,获得了交际的乐趣。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教学活动参与的潜在动力。
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特点,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其兴趣,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创设情景教学时,利用多媒体电教和直观教具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如在教学动词短语ride a bike,drive a car,walk to school等时,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既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又可以达到听说的效果,从而掌握这些动词,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13-07-03T10:07:46.68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4月供稿作者:徐丽娟[导读] 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它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大量地、自觉地模仿并训练运用。
徐丽娟河南省安阳县辛村镇第二中学摘要: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
恰当合理的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
系。
教师要“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有意识的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关键:初中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渗透初中英语教学在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高尚审美价值观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初中英语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情感教育资源,既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一、以情育知
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它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大量地、自觉地模仿并训练运用。
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
因此,要善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首先教师要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要让他们用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发挥情感动力的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英语教学的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
让学生能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克服怕苦思想;最后,要尊重每个学生,宽容、善待后进生。
因为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会让他们认为,整天叽里呱啦地读啊、记啊,太没意思了。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精练,把容易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叫他们做有把握的题目,及时地鼓励他们,慢慢培养他们开口的习惯。
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想方设法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非但不感到乏味、困苦,而且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引导。
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在讲课时,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语言要包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
二、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
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是以前的教师高高在上,而是要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要向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们,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良好的引导者,又是一个热心的、耐心的听众,还应该是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以便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产、亲切感。
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见面、道别、致谢、道歉、家庭成员的称谓、时间、年龄、性别等。
鼓励他们在适时地适当地使用这些用语,甚至当学生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与我对话时,我也非常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学生们感觉我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所以很快这些学生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内容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把情感运用自如呢?这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
离开了教材,离开了具体语言环境,情感也就成为无源之水。
如果教师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涵,而是照本宣科,毫无情感,那么学生在学习中会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根本掌握不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大量信息,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现行的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就有很多内涵丰富的教学文本,如在初中牛津英语“7A Unit 4的Integrated Skills”部分的教学中,“Free talk”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又如牛津初中英语8A中的第六单元“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部分,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Timmy在1999年台湾大地震期间被困瓦砾堆下的亲身经历,教师可在网上搜索一段汶川地震的视频,把学生带入这一自然灾害发生的真实情景,让学生体会到人们面对灾难时的坚定信念,挖掘教材中的深厚寓意,这样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因此教师只有深层地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情感育人,达到引起学生共鸣的目的,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思维活跃,反应积极,从而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总之,良好的情感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把传授知识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实现情景交融,用积极的情感去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