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7
2008年河北金融运行报告(全文)中国发展门户网 2009 年 06 月 04 日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08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市场需求起伏较大等因素的影响,河北省经济运行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上半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三季度开始经济增速明显减缓。
总体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协调性增强的良好态势,经济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但河北省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对资源能源的依赖较强。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河北省金融环境和金融工作发生了显著变化。
金融系统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河北实际,认真执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有力支持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银行业优化信贷结构,改善金融服务,新增贷款创历史新高;证券业在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仍实现了较快发展;保险业实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2009年,河北省金融机构将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继续调整和优化信贷资产结构,促进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预计河北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省贷款增长在2500亿元以上。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3)(一)银行业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3)(二)证券业稳步发展 (5)(三)保险业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保障功能和服务作用进一步发挥 (5)(四)金融市场融资能力增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5)(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7)二、经济运行情况 (8)(一)三大需求保持平稳,投资仍为主要拉动力 (8)(二)三次产业持续发展,结构调整渐趋优化。
(9)(三)物价走势前高后低,总体水平仍然较高 (10)(四)财政收入总量创历史新高,财政支出快速增长 (10)(五)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
承德市宽城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二00八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寻常的一年,面对服务奥运的巨大压力、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诸多不利因素,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上下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力推进“二次创业”,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积极应对各种困难,经受住了多方面严峻挑战和考验,国民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一、综合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加。
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2.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14.03%;第二产业增加值100.9亿元,增长23.7 %;第三产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20.2%。
三次产业生结构比为5.6:80.8:13.6。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全年全部财政收入达155689万元,比上年增长38.4 %。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870万元,同比下降1.6%。
其中,增值税收入6364万元,增长29.1%;营业税收入5253万元,增长70.5 %;企业所得税5627万元,增长69.5%;资源税4299万元,下降65.1%。
一般预算支出85841万元,增长19.2%。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2.5%,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有所回落。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7.9,比2007年回落了0.7个百分点。
在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别中五涨三落:烟酒、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及用品、交通及通信和居住等类分别上涨10.9%、1.3%、5.4%、0.7%和2.4%;食品、衣着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类分别下降3.2%、9.4%和0.3%。
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08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32万亩,比上年减少1.1%,粮食总产量70268吨,比上年增长3.1%;蔬菜播种面积2.66万亩,增长2.5%;蔬菜产量107035吨,增长3.4%;油料播种面积2490亩,增长16.9%;油料产量389吨,增长25.9%;水果产量33500吨,增长10.6%;干果产量11500吨,增长12.7%;其中板栗产量10979吨,增长12.6%;蚕茧产量555吨,增长2.6%;全年生猪饲养量28万头,增长17.4%;羊饲养量20万头,增长20.5%;肉类总产量达14323吨,增长18.2%;水产品产量16260吨,增长92.4%;当年造林面积68000亩,比上年增长23.6%。
廊坊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9日点击数:1434 【字体:小大】廊坊市统计局2009年3月5日200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不利因素,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位争先、和谐安定、富民强市”的发展任务,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市经济在高位放缓中稳步前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依然保持全省前列。
一、综合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51.5亿元, 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95.6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326.6亿元,增长17.2%。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1:55.7:30.2调整为12.3:56.6:31.1。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1.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大幅上涨。
全年市场物价呈现前高后低的上涨态势,全年市场物价涨幅较大。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5%,涨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创1995年以来新高。
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涨幅分别为14.4%和9.6%,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7.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20.5%,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12.9%。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21.7万人,增长2.4%,其中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1万个,下岗再就业人数达1.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低于全年控制目标1.5个百分点,新增劳务输出11.9万人次,“阳光工程”培训人数达到9.7万人。
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60.2万亩,比上年减少3.7%;粮食单产386公斤,创单产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7.8%;总产量177.8万吨,比上年增长3.9%。
棉花生产增长较快,播种面积76.8万亩,比上年增长10.8%;总产量5.8万吨,增长15.1%。
河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09.02.23•【字号】•【施行日期】2009.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河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2月23日河北省统计局)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强化调控,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6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速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4.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777.4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5376.6亿元,增长11.1%。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2:52.8:34.0调整为12.6:54.2:33.2。
人均生产总值23239元,增长9.3%。
价格涨幅从高位逐步回落。
居民消费价格1-4月持续走高,5月份以后呈现逐月回落态势,全年上涨6.2%。
其中城市和农村分别上涨5.2%和8.1%。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16.7%和15.9%。
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别上涨9.0%和18.6%。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
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72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6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6%,比上年末提高0.13个百分点,控制在调控目标之内。
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5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9%,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
张家⼝市桥西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主题,牢固树⽴和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谋发展,凝⼼聚⼒抓落实,全区综合经济实⼒进⼀步增强,社会事业全⾯进步,⼈民⽣活有了很⼤提⾼。
⼀、综合国民经济继续平稳增长。
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产总值达到317092万元,按可⽐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2.8%,⽐全市平均增速⾼出0.9个百分点。
其中:第⼀产业实现增加值3187万元,较上年增长11.2%;第⼆产业实现增加值80773万元,较上年增长1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3132万元,较上年增长12.7%。
产业结构进⼀步优化,三次产业⽐重为1.0:25.5:73.5。
⼈均⽣产总值达到14848元,⽐上年增加2982元,同⽐增长25.1%。
就业再就业⼯作成效显著。
年末全区就业⼈员达89732⼈,⽐上年末增加2427⼈。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员7094⼈,下岗失业⼈员实现再就业2539⼈,就业困难⼈员实现再就业1079⼈,分别完成全年⽬标任务的158%、127%和24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民营经济不断壮⼤。
2008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633453万元,⽐上年增长18.5%;实现增加值208060万元,⽐上年增长37.9%,占全区⽣产总值的65.6%;实缴税⾦34462万元,⽐上年增长18.8%,占全区全部财政收⼊的91.1%。
民营经济整体⽔平有了较⼤提升,解决就业、促进增收的带动作⽤得到了有效发挥。
⼆、农业农业⽣产稳步发展。
2008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06万元,⽐上年增长12.8%。
其中:农业产值863万元,⽐上年增长54.9%;林业产值148万元,⽐上年增长40.5%;牧业产值5243万元,⽐上年增长6.3%;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52万元,⽐上年增长17.1%。
全年粮⾷作物播种⾯积68公顷,蔬菜播种⾯积122公顷,年末实有林地⾯积2267公顷。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9.03.09•【字号】•【施行日期】2009.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二OO九年三月九日)2008年,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办法》,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现将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保障《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施行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的重要举措。
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按照省政府要求,利用2008年5月1日前条例施行这段时间,提前着手,抓紧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程序,畅通公开渠道,为条例施行做好充分准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为保证工作层层落实,我委成立了委领导担任组长、机关各处室为成员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各处室负责同志为本处室信息公开第一责任人,委办公室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委新闻中心负责完善和实施本委新闻发布制度,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本委对外新闻宣传及受理、安排新闻媒体采访事宜。
机关各处室按照分工负责做好本处室职责范围内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措施。
委监察室负责对本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是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
编制印发了《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等文件,为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等一系列程序提供了明确具体的制度保障,保证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理、有序开展。
2008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总目标,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一、综合整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98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50.8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64.4亿元,比上年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2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人均生产总值14315元,比上年增长9.3%。
三次产业结构为:15.2:57.1:27.7。
价格涨幅逐步回落。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2%,其中城市和农村分别上涨5.8%和6.4%。
统计的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现“七升一平”,食品、居住、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衣着、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和交通和通讯类价格分别上涨13.6%、5.5%、4.5%、3.0%、2.5%、1.4%和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涨幅与上年持平。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6.7%。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全市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06.2 105.8 106.4食品113.6 112.5 113.7#粮食108.0 105.2 109.4肉禽及其制品121.6 120.3 122.5蛋类101.5 102.9 101.2水产品111.9 112.2 111.5鲜菜105.7 106.1 105.3烟酒及用品102.5 102.9 102.2衣着103.0 100.9 104.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1.4 100.2 10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4.5 105.2 104.1交通和通讯100.2 100.9 99.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0.0 100.0 100.0居住 105.5 102.9 106.1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
2008年,河北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9年第04期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在困境中谋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不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虽然增幅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实现16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速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4.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777.4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5376.6亿元,增长11.1%。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河北现有耕地1亿亩以上,大部分的地区农作物可两年三熟,全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梁、谷子、薯类等。
经济作物以棉花最重要,是我国重要产棉基地,石家庄以南各县出产集中,素称“冀南棉海”。
油料、麻类、甜菜、烟叶与棉花合为河北省五大经济作物。
2008年,河北省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狠抓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905.8万吨,比上年增长2.3%,为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粮食单产达每亩314.6公斤,创历史新高。
棉花生产保持增长,总产量73.7万吨,增长1.7%。
油料生产稳步增长,总产量达152.5万吨,增长10.4%。
蔬菜产量达到6684.6万吨,增长3.8%。
畜牧业保持平稳增长。
肉类总产量420.6万吨,增长5.6%:生猪出栏3230.8万头,生猪存栏2015.2万头,分别增长9.0%和5.7%;禽蛋产量411万吨,增长3.7%。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高,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5%以上。
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7%以上。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比上年上升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上升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下降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二手住宅价格上涨%;房屋租赁价格上涨%。
表1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 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食品其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鲜菜鲜果烟酒及用品衣着- - -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 - - 务居住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比上年末上升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
河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强化调控,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6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速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4.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777.4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5376.6亿元,增长11.1%。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2:52.8:34.0调整为12.6:54.2:33.2。
人均生产总值23239元,增长9.3%。
价格涨幅从高位逐步回落。
居民消费价格1-4月持续走高,5月份以后呈现逐月回落态势,全年上涨6.2%。
其中城市和农村分别上涨5.2%和8.1%。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16.7%和15.9%。
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别上涨9.0%和18.6%。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
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72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6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6%,比上年末提高0.13个百分点,控制在调控目标之内。
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5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9%,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
实缴税金997.9亿元,增长33.4%,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4.8%,提高5.8个百分点。
完成出口145.8亿美元,增长55.7%,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0.7%,提高5.6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的活力增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亏损企业和亏损行业增加、节能降耗任务依然艰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等。
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15.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粮食单产达每亩314.6公斤,创历史新高;总产量2905.8万吨,增长2.3%,为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
棉花生产平稳增长,播种面积69万公顷,增长1.5%;总产量73.7万吨,增长1.7%。
油料播种面积51.7万公顷,增长3.7%;总产量152.6万吨,增长10.5%。
蔬菜播种面积110.1万公顷,增长2.5%;总产量6684.6万吨,增长3.8%。
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分别达到420.6万吨、411.0万吨和504.5万吨,分别增长5.6%、3.7%和3.1%,水产品产量达96.6万吨,增长6.6%。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实现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8.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提高,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5.3%,提高1.7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56.1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8万公顷,有效灌溉率达77.3%;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4万公顷。
农业机械总动力9558.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
实际机耕面积达491.4万公顷,占年末常用耕地面积的比重达83.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当年机械播种面积601.8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69.1%,提高5.8个百分点;机械收获面积284.6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32.7%,提高1.7个百分点。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农村用电量418.9亿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保持增长。
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79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10.6亿元,增长13.5%,产销率为97.2%。
经济效益保持增长。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291.2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利润493.1亿元,增长31.7%。
增长较快的行业有:煤炭采选业增长1.7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78.7%、医药制造业增长47.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8.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1.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2.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5.3%。
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工业生产的带动作用增强,分别完成增加值837.2亿元和5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和15.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7%和8.4%。
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钢材板带比达55.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传统优势产业整合重组力度加大,组建了河北钢铁集团和冀中能源集团,河北钢铁矿业公司挂牌运营。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
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09.8亿元,比上年增长3.6%。
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5072.6万平方米,增长12.3%;房屋竣工面积5951万平方米,下降5.7%。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7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8%。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465.1亿元,增长31.2%,增速同比加快2.9个百分点;农村投资1405.6亿元,增长17.7%。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三次产业投资较快增长。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81.0亿元,比上年增长5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098.3亿元,增长37.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185.8亿元,增长23.1%。
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3233.7亿元,增长41.2%。
其中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行业完成投资2246.7亿元,增长48.8%。
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37.2%,同比加快24.4个百分点,占城镇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4.9%提高到5.1%。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完成投资1062.6亿元,增长49.8%。
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完成投资337.3亿元,增长1.1倍。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385个,比上年增加48个;完成投资3112.5亿元,增长29.1%。
其中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完成投资327.2亿元,增长36.6%。
华能上安电厂三期工程、国华尚义七甲山风电工程、首钢京唐公司钢铁厂、邯钢新区建设、唐山轨道客车时速300公里动车组、中煤旭阳公司200万吨煤化工项目、长城汽车工业园一二三期工程、晶龙集团太阳能电池续建、保定天威英利太阳能三期工程、承唐高速公路、中钢集团滨海实业有限公司8万吨镍铁项目、富士康精密电子(廊坊)有限公司科技园一期工程、香河经纬家具材料装饰城、三河汇福物流园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4%。
其中,城市零售额2335.7亿元,增长22.3%;农村零售额2544.7亿元,增长22.5%。
住宿和餐饮业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实现零售额628.2亿元,增长24.8%。
批发和零售业增长平稳,实现零售额4175.4亿元,增长22.3%。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4%、22.2%和20.3%。
其中,食品类增长27.1%,烟酒类增长29.6%,服装类增长23.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5.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1.5%,汽车类增长21.7%。
六、对外经济对外贸易较快增长。
进出口总值38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5%,其中出口总值240.3亿美元,增长41.3%,增速同比加快12.6和8.7个百分点。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出口总值分别完成76.6亿美元和21.4亿美元,增长50.1%和98.0%;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分别为31.9%和8.9%,同比提高1.9和3.0个百分点。
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角钢及型钢、钢铁板材出口分别增长1.6倍和1.1倍。
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拉美、大洋洲、非洲等新兴市场成为新增长点,出口分别增长68.5%、58.9%和47.2%;传统亚洲市场向深度挖掘,出口114.2亿美元,增长42.4%。
利用外资迈出较大步伐。
实际利用外资3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4.2亿美元,增长41.5%。
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项目到位外资增长48.8%,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达94.2%。
新批合同248个,合同外资额28.9亿美元,下降7.4%。
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建材等产业到位外资16.0亿美元,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为46.7%。
高新技术产业外商直接投资9.5亿美元,增长97.6%,比上年加快75.2个百分点。
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外商直接投资14.0亿美元,增长61.9%,加快13.2个百分点。
对内开放成效明显。
全年引进省外技术5346项,比上年增长1.1%;引进资金1185.7亿元,增长47.2%;引进人才6.5万人,增长29.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
全省签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170份,合同总金额4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倍;完成营业额16.2亿美元,增长25.3%;外派人数7660人次,下降28.0%。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交通邮电业平稳发展。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全年货物周转量5209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5.4%;旅客周转量1236.6亿人公里,增长6.1%。
港口吞吐量达4.5亿吨,增长12.5%。
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4.95万公里(包括村路),其中高速公路3234公里,新建成高速公路381公里。
新、改建农村公路1576公里,总里程达71363公里。
民用轿车拥有量122.9万辆,增长24.9%,其中私人轿车108.7万辆,增长26.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不变价)107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3%。
其中,邮政业务量41.4亿元,增长13.8%;电信业务量1035.3亿元,增长26.9%。
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121.3万门,减少95.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57.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925.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532.1万户,分别减少131.6万户、68.9万户和62.7万户。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214.1万户,增加399.3万户。
全省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4671.6万户,增加267.7万户。
移动电话普及率达46.0部/百人,增加4.5部/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