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卫生统计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二).pdf
- 格式:pdf
- 大小:4.35 MB
- 文档页数:27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分类模拟题卫生统计学(二)A型题1. 在对某班的肺活量与体重的调查中,测出肺活量的标准差为3.20L,体重标准差为3.17kg,那么二者的变异度为A.肺活量的变异大B.体重的变异大C.二者变异程度相同D.由于单位不同,需求出变异系数后也能下结论E.根本无法比较答案:D2. 对一种疫苗的效价进行评价,结果如下抗体滴度:1/4 1/8 1/16 1/32 1/64 1/128例数:3 5 9 10 6 4那么它的平均效价为A.1/24B.1/25C.1/32D.1/38E.以上均不对答案:C3. 某年级女小学生的身高均数为121cm,标准差为2.34cm;而当地成人女性的身高均数为161cm,标准差为4.21cm,二者的变异程度哪一个大A.不同群体不能比较变异程度B.由标准差可以判断这两组人群身高的变异程度C.女小学生的变异系数大,那么变异程度大D.成人女性变异系数大,那么变异程度大E.二者的变异程度相同答案:D4.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A.0与1B.1与1C.1与0D.1.96与2.58E.0与1.96答案:A5.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与σ,曲线形状越扁平,意味着A.μ越大B.μ越小C.σ越大D.μ与σ越接近E.σ越小答案:C6. 下列有关参考值范围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参考值范围就是可信区间B.参考值范围就是正常值范围C.可以用百分位数法计算95%参考值范围D.据实际情况,可以取单侧参考值范围E.确定参考值范围,不使用该人群用本观察值的极差答案:A7. 以下关于正态分布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正态分布为左右对称分布B.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σ决定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μ决定曲线是“胖”还是“瘦”C.正态分布曲线均在横轴上方,在μ处最高D.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确定两个参数后的一个特例E.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答案:B8. 一组正态分布曲线μ=(X-μ)/σ变换后将成为什么曲线A.一条曲线,μ=0,σ=0B.一条曲线,μ=1,σ=0C.一组曲线,μ,σ都不能确定D.一条曲线,μ=0,σ=1E.一条曲线,μ=1,σ=1答案:D9. 求某一生理参量的参考值范围时A.正态分布资料只能用均数标准差法B.正态分布资料只能用百分位数法C.偏态分布资料只能用均数标准差法D.偏态分布资料只能用百分位数法E.以上均不对10. 如果欲求某地正常成人血压的正常值范围,那么资料应选取A.此地所有人的血压值B.没有患过任何病的人的血压值C.成人中没有任何高血压或低血压病史,且没有相应症状的人的血压值D.全部年轻人的血压值E.全部老年人的血压值答案:C11. 正态分布曲线下右侧50%对应的分位点为A.μ+1.96σB.μ-1.96σC.μ+2.58σD.μ-2.58σE.μ+1.64σ答案:E12. 一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其中小于+1.96s的变量值占总变量值的百分数为A.5%B.95%C.97.5%D.95.5%E.92.5%13. 调查某地发汞含量成偏态分布,估计此地发汞含量95%参考值范围为A.+1.96sB.±1.96sC.P2.5-P97.5D.<P95E.>P2.5答案:D14. 有关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描述,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要根据原始数据的分布确定计算方法B.“正常”是指健康,没有疾病C.需要足够数量,通常样本含量在100例以上D.需要考虑样本的同质性E.对于某些指标组间差别明显且有实际意义的,应先确定分组,在分别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答案:B15. 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选择百分界限时A.最好选择95%B.实际很难选择适当的百分界限,习惯上取95%C.应尽可能减少假阳性率(误诊率),即选择较高百分界限,如99%D.应尽可能减少假阴性率(误诊率),即选择较低百分界限,如80%E.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用,权衡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的比例,选择适当百分界限答案:E16. 有人根据164例某种沙门菌食物中毒患者的潜伏期资料,用百分位数法求得潜伏期的单侧95%上限为57.8小时,其含义为A.约有95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B.约有69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C.约有5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D.约有5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E.约有8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答案:E17. 测得某地120名成年健康男子总胆固醇值,得x=4.74/L,标准差s=0.88mmol/L,那么此地95%正常值范围为多少单位为mmol/LA.3.01~6.46B.2.46~7.01C.2.46~6.46D.3.85~5.62E.以上均不正确答案:A18. 某学校230名女学生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平均值为74.1g/L,标准差为3.7g/L,则cA.5%女学生血清总蛋白含量低于66.85g/LB.5%女学生血清总蛋白含量高于81.35g/LC.2.5%女学生血清总蛋白含量高于81.35g/LD.95%女学生血清总蛋白含量低于73.21g/LE.95%女学生血清总蛋白含量高于74.39g/L答案:C19. 若正常人血铅含量近似对数正态分布,拟用300名正常人血铅值确定95%正常值范围,最好采用的公式是:A.±2.58sB.lg-1(+1.96SlgX)C.D.lg-1(+2.33SlgX)E.±1.96S答案:D20. 减少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可行方法之一是A.严格执行随机抽样B.增大样本含量C.设立对照D.选一些处于中间状态的个体E.选一些处于极端状态的个体答案:B21. 在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中,说法正确的是A.样本例数增大时,样本差减小,标准差不变B.可信区间大小与标准差有关,而参考值范围与标准误有关C.样本例数增大时,标准差增大,标准误也增大D.样本的例数增大时,标准差与标准误均减小E.总体标准差一定时,增大样本例数会减小标准误答案:E22. 统计推断包括两个重要方面是A.统计量与参数B.统计量与假设检验C.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D.参数估计与统计预测E.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答案:C23. 有关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参考值范围指的是:调查的一组资料中变量值分布范围,而可信区间是指在可信度为α时,估计总体参数可能存在的范围B.参考值范围可以由±US计算出,而可信区间可以由±ta/2,vs计算出C.参考值范围与标准差有关,标准差越大,该范围越窄D.可信区间与标准误有关,标准误越大,可信区间则越小E.以上均正确答案:B24. 增大样本含量,理论上可使其变小的是A.样本的变异系数B.样本的标准差C.均数的抽样误差D.样本均数E.总体均数答案:C25. 在同一总体随机抽样,样本含量n固定时,α越大,用总体均数μ的可信区间±t0.05/2,vs估计μ,估计情况是A.其精度越差B.其精度越差C.错的概率不变D.错的概率越小E.错的概率越大答案:E26. 下面有关假设检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检验假设又称无效假设,用H0表示B.备择假设用符号H1表示C.H1是从反证法角度提出的D.H0,H1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对立E.H0,H1都是根据统计推断的目的而提出的对总体特征的假设答案:C27. 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选定检验方法和计算检验统计量B.对统计参数作出区间估计C.建立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D.直接算出P值E.作出推断性结论答案:B28. 当样本例数一定时,那么,A.α越大,β越小B.α越大,β越大C.α与β无关系D.可信度为1-βE.把握度为1-α答案:A29. 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E.以上均不正确答案:C30. 第1类错误(Ⅰ型错误)的概念是A.H0是不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未拒绝H0B.H0是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未拒绝H0C.H0是不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拒绝H0D.H0是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拒绝H0E.以上都不对答案:D31. 样本均数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标准,哪一个所犯的第二类错误最小A.α=0.05B.α=0.01C.α=0.10D.α=0.20E.α=0.025答案:D32. 有关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A.二者都是单峰分布,以μ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B.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二者分布一致C.曲线下中间95%面积对应的分位点均为±1.96D.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一致E.当总体均数增大时,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均向右移答案:D33. 统计推断中,Ⅰ,Ⅰ型错误均有可能发生,若要使两者都减小,则A.只要减小α就可以了B.只要减小β就可以了C.可适当减少样本含量D.可适当增大样本含量E.Ⅰ,Ⅰ型错误不可能同时减小答案:D34. 正态性检验时,为了减少第Ⅰ类错误的概率,检验水准应取下列哪种为好A.α=0.05B.α=0.20C.α=0.01D.α=0.10E.α=0.025答案:B35. 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P<0.05,按α=0.05水准,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卫生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卫生统计学 第 1 题 :下列有关等级相关系数 ts 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宜计算 rSB .等级数据宜计算rsC. rs 值-1~+1之间D .查rs 界值表时,rs 值越大,所对应的概率 P 值也越大E.当变量中相同秩次较多时,宜计算校正rs 值,使rs 值减小第 2 题 :对某样本的相关系数 r 和0的差别进行检验,结果t1 v t0.05(n-2),因此A .两变量的差别无统计意义B •两变量存在直线相关的可能性小于 5%C.两变量肯定不存在相关关系D .两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E.就本资料尚不能认为两变量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第 3 题 :总体率 95%可信区间的意义是。
A. 95%的正常值在此范围B. 95%的样本率在此范围C. 95%的总体率在此范围D .总体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 E.样本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 第 4 题 :样本含量的确定下面哪种说法合理。
A .样本越大越好B .样本越小越好C. 保证一定检验效能条件下尽量增大样本含量D .保证一定检验效能条件下尽量减少样本含量E.越易于组织实施的样本含量越好第 5 题 :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中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r 值的范围在-1~+1之间B .已知r 来自pM 0的总体,则r> 0表示正相关,rv 0表示负相关C.已知丫和X 相关,则必可计算其直线回归方程D •回归描述两变量的依存关系,相关描述其相互关系E. r 无单位第 6 题 :四格表X 2检验的自由度为1,是因为四格表的四个理论频数 ()A .受一个独立条件限制B .受二个独立条件限制C.受三个独立条件限制D •受四个独立条件限制95%95%E.不受任何限制第 7 题 :对同一双变量(X,Y )的样本进行样本相关系数的 tr 检验和样本回归系数的tb 检验,有。
tb 丰 tr tb=tr tb> trD .E .第 8 题 : 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 ,样本应该是。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卷二)一、A11、在双变量(X,Y)的相关与回归分析中有A、r值与b值的符号相同B、r值与b值毫无关系C、|r|=|b|D、|r|值越大,|b|值越小E、r值与b值的单位相同2、相关系数r的正、负取决于下列哪一项的正、负A、lxxB、lyyC、∑xD、∑yE、lxy3、简单直线回归分析中作b的假设检验,其t统计量的自由度为A、1B、2C、n-1D、n-2E、k4、欲对某地25名7~10岁儿童体重与肺活量回归系数进行假设检验,不可采用A、回归系数t检验法B、回归系数F检验法C、相关系数t检验法D、查相关系数界值表法E、回归系数的秩和检验5、最小二乘法原理是指各实测点距回归直线的A、垂直距离相等B、垂直距离的和最小C、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之和最小E、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6、直线回归方程主要的应用有A、估计a,b的值B、判断是否直线相关C、确定x,y间存在的因果关系D、进行预测E、绘制散点图7、若方程(hat)Y=a+bx中的截距a<0,说明A、随着x的增大,y增大B、随着x的增大,y减少C、随着x的减少,y减少D、回归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下方E、回归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上方8、在回归和相关分析中,下列哪一种情况计算的回归系数b=0A、x增大,y增大B、x增大,y减少C、x减少,y增大D、x减少,y减少E、x增大,y不变9、在直线回归分析中,如果算得回归系数b>0,可以认为βA、大于0B、小于0C、等于0D、不等于0E、还需进一步检验确定二、A21、美国Framingham研究了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大小表示联系的大小,则A、系数越大,联系越大,系数为正数、表示正相关,若为负数则为负相关B、系数越大,联系越小,若为正数表示负相关C、若为负数,表示正相关D、若系数为正数则有保护作用。
医学院-卫生统计学专项考核试题一、最佳选择题1.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单选题]*A .抽样误差B .系统误差VC.随机误差D.责任事故E.以上都不对2.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单选题]*A普通线图√8.直方图C.直条图D.散点图E.统计地图3.比较1995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白喉、乙脑、痢疾的病死率,选择的统计图是()[单选题]*A.直方图B.半对数图C.条图√D线图E.百分图4.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年度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单选题]*A.直条图√B线图C.直方图D.圆形图E.百分条图5.对某市七个区的S02年平均浓度作比较,应绘制()图()[单选题]*A .构成图B .直条图√C.直方图D.线图E.曲线图6.抽样的目的是()[单选题]*A.研究样本统计量8.研究总体统计量C.研究典型案例D .研究误差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7.统计学常将P≤0.05或P≤0.01的事件称()[单选题]*A .必然事件8.不可能事件D.小概率事件VE .偶然事件8.医学统计的研究内容是()[单选题]*A.研究样本B .研究个体C.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D.研究总体E.研究资料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V9.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单选题]*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V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10.调查某单位科研人员论文发表的情况,统计每人每年的论文发表数应属于()[单选题]*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总体D.个体E.样本11.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2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数,则本次研究总体为()[单选题]*A.所有成年男子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D .120名该市成年男子E. 120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12 .抽样调查的目的是()[单选题]*A.研究样本统计量B.研究总体统计量C.研究典型案例D .研究误差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13.描述计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单选题]*A.平均数√B.相对数C.t值D.标准误E概率14 .一群7岁男孩身高标准差为5cm ,体重标准差为3kg ,则二者变异程度比较()[单选题]*A.身高变异大于体重B.身高变异小于体重C.身高变异等于体重E.身高变异不等于体重15.以下指标中那一项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1。
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A。
普通线图B。
半对数线图C.直方图D。
直条图E。
复式直条图【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适用于数值变量,连续性资料的频数表变量)直条图(适用于彼此独立的资料)2.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A。
直方图B。
普通线图C.半对数线图D.直条图E。
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答案】E? 3.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C。
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D.直条图E。
复式直条图【答案】E4.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
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E。
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答案】D5。
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总体中任一部分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
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答案】C6.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A。
当样本含量增大时,均数也增大B。
均数总大于中位数C。
均数总大于标准差D。
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平均值E。
均数是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答案】D7。
某地易感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从中随机抽取100名儿童测量其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水平,欲描述其平均水平,宜采用______.A。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1.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A.普通线图B.半对数线图C.直方图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适用于数值变量,连续性资料的频数表变量)直条图(适用于彼此独立的资料)2.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普通线图C.半对数线图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答案】E? 3.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C.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E4.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
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E.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答案】D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总体中任一部分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答案】C6.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A.当样本含量增大时,均数也增大B.均数总大于中位数C.均数总大于标准差D.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平均值E.均数是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答案】D7.某地易感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从中随机抽取100名儿童测量其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水平,欲描述其平均水平,宜采用______.A.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方差E.四分位数间距【答案】B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是用于反映一组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变量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在医学研究中常适用于免疫学的指标。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1。
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A.普通线图B。
半对数线图C。
直方图D.直条图E。
复式直条图【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2。
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
A.直方图B.普通线图C。
半对数线图D。
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答案】E?3。
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
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C.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D。
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E4。
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
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D。
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E。
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答案】D5。
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
A。
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
总体中任一部分C。
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
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答案】C6.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A。
当样本含量增大时,均数也增大B。
均数总大于中位数C。
均数总大于标准差D。
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平均值E。
均数是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答案】D7.某地易感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从中随机抽取100名儿童测量其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水平,欲描述其平均水平,宜采用______。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1。
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A。
普通线图B.半对数线图C.直方图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2.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A。
直方图B.普通线图C。
半对数线图D。
直条图E。
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答案】E?3。
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A。
直方图B.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C.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D.直条图E。
复式直条图【答案】E4.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
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A。
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E。
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答案】D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
总体中任一部分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答案】C6。
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A。
当样本含量增大时,均数也增大B.均数总大于中位数C.均数总大于标准差D.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平均值E。
均数是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答案】D7.某地易感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从中随机抽取100名儿童测量其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水平,欲描述其平均水平,宜采用______。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卷二)一、A11、欲调查某市娱乐场所女性工作人员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从全市218所美容美发、按摩、洗脚房和歌舞厅等高危娱乐场所随机抽取30所,对该30所娱乐场所中所有18~45岁女性工作人员实施问卷调查。
该抽样方法属于A、整群抽样B、单纯随机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E、分层整群抽样2、下列抽样方法中需要按混杂因素(非研究因素)将总体分为若干组的方法是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随意抽样D、分层抽样E、机械抽样3、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A、随机B、重复C、施加处理因素D、设置对照E、分布均衡4、下列关于调查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A、明确调查目的是调查研究最核心的问题B、采用抽样调查还是普查是由该地区的经济水平决定的C、调查设计出现缺陷时,都可以通过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弥补D、一旦制定了调查研究计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不能改变E、调查的质量控制主要在调查问卷设计阶段5、在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中,最便于组织并且节省经费的是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机械抽样E、单纯随机抽样和机械抽样6、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最根本的区别是A、调查研究以人为对象B、实验研究以动物为对象C、调查研究不能随机分组D、实验研究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给予干预措施E、调查研究也可以给予干预措施7、实验研究是A、将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B、实验组与对照组不是随机的C、实验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某些方面必须相似D、常用于行为观察E、从原因到结果的调查研究8、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随机化、对照、盲法B、随机化、盲法、配对C、随机化、重复、配对D、随机化、齐同、均衡E、随机化、对照、重复9、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B、受试对象、研究人员、处理因素C、受试对象、干预因素、处理因素D、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实验场所E、处理因素、实验效应、研究人员10、用某疗法治疗胃溃疡病人50例,一个月后40例好转,由此可认为A、该疗法疗效好B、该疗法疗效一般C、该疗法疗效只有近期疗效D、因治疗例数少,尚不能说明该疗法的疗效如何。
7.方差分析中要求______. A.各个样本均数相等 B.各个总体方差相等 C.各个总体均数相等 D.两样本方差相等 E.两个样本来自同一总体【答案】B
8.比较非典型肺炎和普通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若,可作单侧检验。
A.已知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降低 B.已知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升高 C.不清楚哪一组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有变化 D.已知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不高于普通肺炎 E.两组白细胞计数值的总体方差不相等【答案】D
9.计算某地儿童肺炎的发病率,现求得男、女童肺炎发病率分别为21.2%和19.1%,可认为______. A.男童的肺炎发病率高于女童 B.应进行标准化后再做比较 C.资料不具可比性,不能直接作比 D.应进行假设检验后再下结论 E.以上都不对【答案】D
10.比较两个率时,不需要进行率的标准化的情况有______. A.内部构成不同 B.内部构成相同 C.未知各年龄别人口数 D.缺乏各年龄别死亡人数 E.不易寻找标准人口构成【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