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74.34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摘要】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缺乏兴趣,难以理解和记忆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为了改进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学路径,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交互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积极性和深度理解。
多媒体教学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古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交互式教学模式则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这些新路径的探索,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将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将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在改进方向上,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古诗词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新路径的探索,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将呈现出新的活力与活力。
【关键词】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问题、新路径探索、多媒体教学、交互式教学、改进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寻找新的教学路径和方法来改进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普遍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我们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的教学路径探索中,多媒体教学应用和交互式教学模式将成为关键。
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古诗词更生动、更具吸引力;交互式教学模式则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改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做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2. 正文2.1 现状分析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第一篇范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审美价值。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古诗词教学在这一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探究。
一、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像、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授《春晓》时,教师可以播放清晨鸟鸣、雨滴落地的声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2.吟诵教学:吟诵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韵律、节奏,通过吟诵感悟诗词的美。
可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吟诵、个人吟诵,以及吟诵比赛等活动。
3.互动讨论:教师可组织学生针对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哲理等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
如在教授《登鹳雀楼》时,可引导学生探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哲理。
4.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和表达能力。
可组织诗词创作比赛、诗词朗诵会等活动。
二、教学内容1.诗词鉴赏:着重引导学生领略诗词的意象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如在教授《江雪》时,教师可分析诗中的雪、船、翁等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和高洁。
2.诗词背景:介绍诗人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如在教授辛弃疾的词时,可简要介绍其抗金救国的经历,让学生理解词中的爱国情怀。
3.诗词类别:讲解不同类别的诗词,如田园诗、边塞诗、婉约词、豪放词等,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多样性。
4.诗词文化:传授与诗词相关的文化知识,如诗词的格律、韵脚、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三、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审美体验。
如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现、创作实践中的作品等。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背景知识掌握程度、诗词创作水平等。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摘要】本文借鉴我国传统的古诗词鉴赏经验及理论,结合古诗词教学案例,总结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主观体验,并对如何加强学生的主观体验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主观体验教学模式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粹,代表了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平,是古典文学中最为精彩的一笔。
中学是接受母语教育、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重要阶段,如何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汲取精神的养料、提升其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呢?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要求学生理解和准确背诵名篇或名句的同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自己的感悟,最终到达运用古诗词的层次。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虽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
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浩如烟海,但对中学古诗词教学却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普遍缺乏兴趣,部分学生感觉到很难体会老师所说的古诗词中的“美”。
中考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极其明显,许多同学只是“诵读”。
一些学生认为存在理解上的障碍,觉得背诵大量的古诗词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很多学生除了用以应付考试外,不能学以致用。
二、加强学生主观体验教学的必要性读者的主观体验和认识是诗歌鉴赏的主要环节,古诗词讲究语言的凝练、含蓄,追求“韵外之致”,“味中之味”,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决定了对它的鉴赏要求读者的积极介入,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要求审美主体深入其中,并且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初中教师不仅仅要在古诗词课程中把作品的光彩呈现给学生,还要注重渗透鉴赏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这样才能把诗歌教学落到实处。
在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时候,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鉴赏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拓展阅读视野,把学生的审美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审美能力。
“感悟”是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增强自己对作品的主观体验,这也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在中国古诗词中,它向世界展现了独一无二的魅力,它象征着古人的智慧。
为了充分理解、学习和有效传承我国古典诗歌艺术和文化,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我国优秀的古典诗歌编入新课改教材中,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它不仅向学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得到有效传播。
1.初中语文学习古诗词的意义1.1 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中国古诗具有独特的韵律和体裁,人们可以欣赏到古诗词的文字之美。
在诗歌中,诗词不仅具有表面意义,其含义能让人了解到诗句中所蕴涵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山水诗、叙事诗、送别诗等可以让人们摆脱时间的束缚,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既可以了解诗歌的意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古诗词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体裁,是一种可以追溯到今天的广为人知的文学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初中学习的相关古诗词都是著名诗人的作品。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诗歌知识的积累。
目前,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课业压力。
学生们不仅需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外补习等等,找到额外的阅读时间变得越来越困难。
结果一些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这会导致写作时语言空洞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的问题。
对古代诗歌的研究使学生能积累一些有助于他们写作的短语、单词和表达方式,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1.3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古诗中通常表达的情感,往往都是对家国的仇恨、忧郁和寄予厚望、记录自然、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
虽然形式迥异,但都表现出一定的精忠报国、忧国忧民、广交良师益友等的情感,这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很好的引导。
2.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2.1 学习习惯差。
由于初中教育与小学不同,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后无法适应初中教材或老师的教学方式。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 初探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摘要: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古诗词教学需要从诗词背景、写作手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解读,从而能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古诗词;背景;写作方法;诵读中国古诗词是中国绝无仅有的精神宝库,它蕴含了所有中国人的精神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越来越被重视。
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古诗词,是每一位初中语文老师需要认真钻研的一个课题。
现从以下方面浅探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一、对古诗词的背景进行细致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横贯五千年,任何文学作品,都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古诗词也不例外。
我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只有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分析,才能让学生更能体会作品在当时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时代意义。
同时,不同的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作者本身的创作也有加入很多的个人因素,也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
综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将会给学生展现出古诗词的本色,也更能让学生从历史的脉络里感悟诗词的特色。
譬如,在进行李煜的《虞美人》教学时,我们需要让学生知道,词作者的所处时代,是南唐归宋后的第三年,南唐消亡的时代宿命是整首词中表现出伤怀、感慨等情绪的主要原因。
同时,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归宋后委屈求全,寄人篱下,过着苟安的生活,个人角色的变化和生活的落差,也在词中化成悲情的叹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简单一问,问尽沧桑巨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更是写尽沧桑巨变后的作者面对一切时徒然无力的心情。
如果不结合南唐亡国和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的身份,我们就无法更深刻地分析这首词所表达情感的力度和深度。
二、对古诗词的写作方法进行深入解析中国古诗词的写作方法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作者的创作方法,向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所要达到的写作目的,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诗词含义。
继续以《虞美人》为例,李煜在这首词中巧妙运用了起承转合法,起承转合法是古时写作的一种行文方法,元代范德玑在《诗格》中总结这一种创作方法为“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初探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一代代人传承下来。
教师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汉语言文化的魅力,激起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促进人格的完善。
如何引导学生爱上古诗词,乐于学习古诗词,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在目前的教学中必须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分析古诗词鉴赏教学要寻找有效路径,就必须先弄明白古诗词鉴赏究竟是什么。
我们不妨这样想,鉴赏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阅读,所以鉴赏的过程也是阅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是读者自愿、自主地在与文本发生对话。
因此要寻找路径,就应该以读者的鉴赏心理和古诗词文体特征为起点,寻找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路径。
1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基础教育,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而通过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点。
首先,对初中生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既是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更是一个发扬的过程。
其次,我国古诗词文化中,不少都包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比如说对家乡的热爱、忧国忧民、孝顺长辈等。
最后,通过实施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能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初中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
古诗词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瑰宝,其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成果。
学习古诗词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的过去,也是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利用诸如辩?、演讲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或者鼓励学生多读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书籍、多看影射相关历史知识的好电视、电影节目,就能学生的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因此,综合来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意义重大。
2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分析2.1观图,初步感知美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这首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摘要: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古诗词教案的目标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三个维度;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了解古诗词的一些常识,学会划分节奏,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音乐美;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较好地运用这四步,就可以大大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积累理解鉴赏运用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国中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们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才。
我们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本人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十八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来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在古诗词教案的目标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三个维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偏重前两个目标,而忽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个目标,并且让三个目标分离开来,这种教学设计不符合课改要求。
每次接手初一的新生,我都要有意识的考查一下他们对于古诗词的掌握程度如何。
大多数同学只要我一提诗歌题目,他们都会朗朗上口,背诵出诗歌的内容,可我一问学生对这首古诗词的赏析,几乎是一问三不知。
例如人人熟知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很多学生能背能写,但是根本说不出一粒粟和万颗子的关系,也无法理解丰收与饥饿之间的深层社会原因。
他们对于诗词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背诵之上,完全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
当然这不是学生的错,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忽略了三维目标设计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