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36 MB
- 文档页数:75
工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园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具体工业园区名称的建设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背景(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阐述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包括主要产业、经济增长趋势等。
(二)产业发展政策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相关产业的支持政策。
(三)现有工业园区情况分析周边已有的工业园区的运营情况、优势和不足。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集中各类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三)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优质企业入驻,提升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四)创造就业机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和增收。
四、市场分析(一)目标产业市场需求对拟入驻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其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和未来发展前景。
(二)竞争态势研究周边地区同类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分析竞争优势和潜在威胁。
(三)市场定位明确工业园区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
五、建设方案(一)园区规划1、功能分区合理划分生产区、研发区、仓储物流区、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区域。
2、基础设施规划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标准。
(二)建筑设计1、厂房和办公楼设计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厂房和办公楼户型。
2、环保和节能设计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打造绿色工业园区。
(三)建设进度安排制定详细的项目建设时间表,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
六、运营管理方案(一)招商引资策略制定优惠政策和招商方案,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行政审批、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等。
大连市各大工业园区资料汇总一、大孤山化工园区(临港工业区)1、园区概况大孤山化工园区位于大连市金州新区大孤山半岛(大连市中心城区东北方),工业园区总面积6.85平方公里,预计到“十二五”期末,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
岛上以化工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为主。
目前已经入驻大孤山半岛的石油化工类企业达38家以上,化工企业主要包括大东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凯飞化学、逸盛大化、天源基化学、福佳大化等化工厂,造船企业有斗山船机、熊川船机、韩国浦项、大洋船舶等企业。
2、产业链形成石油经港口运进大连以后,先储存在中石油原油储备库中,然后进入中石油大连石化和西太平洋石化炼油,副产品进入福佳·大化制成PX原料,PX产品在逸盛大化制成PTA原料,再到聚酯切片。
一条完整的石化产业链的形成。
3、环境、安全隐患随着大孤山工业园区逐渐形成,这个距离大连市区20公里化工基地的环境、安全问题逐渐引发人们的担忧。
大孤山半岛除了东南面是大海外,其他几个方向为陆地环抱,隔大连湾相望的大连市区人口密集,大连湾内分布着多处海滨浴场和诸多景点。
而紧挨大孤山的开发区、金州老城区也形成卫星城,分布着大量企业,人口也较为密集,现在还有很多楼盘正在开工建设。
一旦大孤山发生化学品泄漏、爆炸事故,影响的将不只是西南方向的大连市区。
4、搬迁规划2011年,大连市政府委托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修编)》和《大孤山石化产业园区整体搬迁规划方案》正式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审。
标志着大孤山漫长的搬迁工作拉开了帷幕。
2012年8月,市长李万才在听取大孤山石化园区搬迁规划方案、长兴岛石化园区规划等情况汇报,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时指出,大连拥有数百家石化企业,其中部分企业集中在大孤山石化园区,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些企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这个区域现在已经逐步成为大连的中心。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开发区实施“两个提升工程”——提升园区形象,提高承载能力,不断加快路网、电网、管线、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内投资环境。
截止目前,累积完成基础投资近亿元。
2012年,完成紫昱路拓宽改造;建设11万伏滂汪变电站;架设约18km35KV供电线路;新植、补植绿化面积7650平米,栽植花木1800棵,铺设人行道砖2万平米,改造太阳能路灯120盏。
今年上半年,启动西部规划,建设两条道路——沿山路和紫藤北路,道路里程4公里。
目前沿山路南段已建成通车;紫藤北路正在实施道路排水和路面工程。
两条道路建通后可释放土地近千亩,安排项目10余个;同步架设改造1万伏供电线路1100米;紫昱路绿化已完工,完成绿化面积12480平米,栽植各类树木1280棵。
园区的形象和承载能力不断的提升,为引进项目提供有力地支撑和保障。
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已达6平方公里,入驻项目近百家,初步形成以山河矿装、安徽矿机等大型煤机企业为支柱,新立机电、中芬选矿、大金矿山、弘武液压等一批中小企业相互配套发展的产业集群。
2012年园区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39.7%;工业增加值22.16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税收2.7亿元,同比增长50%。
园区发展规模以上工业68家,已占全区近一半,成为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作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负责人,此次向您汇报我们最近的工作进展。
一、道路建设
我们已经完成了园区内一条总长3公里的主干道路的建设。
目前,该道路已经全部通车并运营。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交通的需求,我们还规划了两条支路,这两条支路正在积极地施工中。
同时,园区内部街道的修建也已经开始,我们计划在接下来几个月内完成。
二、电力设施升级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对电力的需求,我们已经投入了巨资升级了园区内的电力设施。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电网的扩容,并在园区内建设了两个变电站。
这些措施将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三、供水和排水设施
在供水和排水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我们已经投资数千万元,在园区内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水处理厂。
该水处理厂将为企业提供干净、高质量的饮用水,并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园区的排水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四、通讯设施
为了满足企业对高速、高效的通讯需求,我们正积极推进光纤网络的建设。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光纤网络的布线工作,并正式开始了网络设施的安装工作。
五、园区环境卫生
园区环境卫生是我们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
我们在这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定期街道清扫、环卫车辆巡逻、垃圾分类回收等。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为企业和工人提供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
总的来说,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园区内的一切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企业和工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谢谢!。
工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园区作为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其建设和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对拟建设的工业园区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
二、项目背景(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本地区经济近年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传统产业占比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建设工业园区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二)产业发展趋势当前,全球产业发展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趋势。
工业园区的建设将顺应这一趋势,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政策,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园区规划(一)园区选址园区选址于_____,该区域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周边配套产业较为齐全。
(二)园区规模园区规划占地面积_____亩,总建筑面积_____平方米。
(三)功能分区园区分为生产区、研发区、仓储物流区、生活服务区等功能分区,各功能区相互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市场分析(一)目标市场园区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本地企业和外来投资企业,重点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
(二)市场需求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对工业园区的需求日益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本地区对工业园区的需求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三)市场竞争目前,本地区已存在一些工业园区,但大多数规模较小、功能单一。
本园区将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技术方案(一)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将建设完善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
(二)环保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环保设施,确保园区的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职工创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目录 (1)1. 概述 (1)1.1. 项目名称及承建单位 (1)1.2. 项目背景及编制依据 (2)1.3. 可行性研究范围 (3)1.4. 编制原则 (3)1.5. 编制过程 (5)1.6.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6)2. 项目概况 (7)2.1. 项目地自然条件 (7)2.2. 历史沿革及经济状况 (10)2.3. 项目区规划概况 (1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12)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3)3.3. 施工条件及配套情况 (14)3.4. 结论 (17)4. 道路工程 (17)4.1. 主要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7)4.2. 主要参考的规范和标准 (18)4.3. 工程施工规范和工程验收标准 (18)4.4. 项目区现状 (18)4.5. 交通量预测 (19)4.6. 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 (19)4.7. 平纵线形设计技术要点 (20)4.8. 横断面设计 (23)4.9. 交叉口设计 (23)4.10. 路基设计 (24)4.11. 路面结构设计 (24)4.12. 道路排水工程设计 (28)4.13.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29)4.14.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29)5. 给水工程 (30)5.1. 编制规范 (30)5.2. 供水现状 (30)5.3. 供水水源选择 (31)5.4. 给水管网敷设基本原则 (31)5.5. 给水管与其他管线及建 ( 构 ) 筑物的净距 (32)5.6. 给水布置形式比选 (33)5.7. 给水管道埋设深度 (33)5.8. 给水管材比选 (34)5.9. 给水工程设计 (36)5.10. 管道阀门井及其附件设置 (37)5.11. 消防布置 (38)5.12. 绿化灌溉 (38)5.13. 给水工程建设内容 (38)6. 排水工程 (39)6.1. 编制规范 (39)6.2. 排水现状 (39)6.3. 排水体制 (39)6.4. 排水管材比选 (40)6.5. 检查井的比选 (43)6.6. 技术参数 (45)6.7. 排水工程设计 (46)6.8. 化粪池 (48)6.9. 排水工程建设内容 (50)7. 供热工程 (50)7.1. 编制规范 (50)7.2. 供热现状 (50)7.3. 编制范围及内容 (51)7.4. 热负荷 (51)7.5. 供热调节 (53)7.6. 供热介质 (54)7.7. 管网工程设计 (54)7.8. 供热工程建设内容 (59)8. 电网工程 (60)8.1. 编制规范 (60)8.2. 设计内容 (60)8.3. 变配电系统 (60)8.4. 室外照明系统 (61)8.5. 电缆、管线选择及敷设: (61)8.6. 设备安装: (62)8.7. 接地及安全: (63)8.8. 电网工程建设内容 (64)9. 绿色专篇 (64)9.1. 概述 (64)9.2. 主要内容 (65)10. 项目实施计划 (65)10.1.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 (65)10.2. 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 (65)11. 环境影响评价 (66)11.1. 环境影响基本情况 (66)11.2. 环境评价主要依据 (67)11.3. 环境保护目标 (67)11.4. 环境影响分析 (68)11.5. 环境保护初步方案 (71)11.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2)12. 节能评估及设计 (73)12.1. 相关政策规范 (73)12.2. 能源供应状况及种类 (74)12.3. 能耗对比分析 (74)12.4. 能耗情况汇总表 (75)12.5. 管网设备节能措施 (75)13. 消防 (76)13.1. 消防设计 (76)13.2. 施工消防 (76)14.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77)14.1.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内容 (77)14.2.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 (77)14.3.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综合评价 (78)15.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80)15.1. 施工现场安全 (80)15.2. 机械设备安全防护 (8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2)16.1. 编制依据 (82)16.2. 计算方法 (83)16.3. 材料及设备价 (83)16.4. 投资估算 (84)16.5. 资金筹措 (84)17. 项目招投标 (84)17.1. 编制依据 (84)17.2. 项目招标范围 (85)17.3. 招标组织形式 (85)17.4. 招标方式 (85)18. 结论与建议 (86)18.1. 结论 (86)18.2. 建议 (87)1. 概述1.1.项目名称及承建单位项目名称: **单位职工创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单位法定代表人:**项目主管部门:**单位发改委项目建设位置: **单位建设内容:**单位职工创业园给水、排水、电网、道路等配套工程。
开发区设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各地纷纷建设开发区,吸引外资、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开发区是指政府确定的具备一定条件的较大范围,以引进、培植、发展优质企业和项目,形成产业聚集和城市功能融合的区域。
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本报告拟对某地设立开发区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项目依据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城乡规划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支持设立开发区,加大对开发区的扶持力度。
2.地方政策支持:该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在该地投资设厂。
3.资源优势:该地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有利于开展产业转移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三、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于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也在增加,开发区可以满足这种市场需求。
2.市场空缺:该地区现有企业少、产业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消费需求,设立开发区将填补市场空缺。
3.市场前景:开发区可以吸引更多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当地产业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和机遇。
四、投资分析1.投资规模:初步估算,设立开发区所需投资约为X亿元,具体投资额度还需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2.资金来源:投资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等方式筹集,共同支持开发区的建设和运营。
3.盈利模式:开发区可以通过租金收入、土地出让收入、项目入驻等方式实现盈利,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
五、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国家政策环境和地方政策环境的变化可能对开发区的建设和运营产生影响。
2.市场风险: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竞争激烈度的加大等因素可能对开发区的项目落地和发展带来挑战。
3.资金风险: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投资回报周期的延长等可能导致开发区建设和运营难以维持。
六、建议与对策1.制定明确的政策扶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开发区建设和运营,提供资金、土地、税收、人才等多方面支持。
市工业园区2024年第三季度工作总结材料一、第三季度工作开展情况(一)坚持目标导向,全力巩固扩展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一是强化调度分析。
建立月分析、季研判工作机制,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周监测、月调度”,加大土地供应、能耗双控、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力度。
1-8月份,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9.1%;完成工业应税销售575亿元,同比增长11.9%。
二是紧盯目标任务。
深入开展“产业立城、项目为王”攻坚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前三季度累计新开工5亿元和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6个、新竣工20亿元以上项目8个,其中总投资10亿美元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工;完成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世界单体最大超大型聚酯装置成功投产;总投资40亿元的蜂巢新能源(大连长兴岛)项目二阶段稳步推进。
三是加强重点监测。
扎实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加强猪肉市场监测预测,当好政府“参谋部”、市场主体“服务员”。
目前,我市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体系不断完善,储备和进口渠道不断拓宽,粮、油、肉、菜、蛋、奶等主要品种库存充裕,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
(二)坚持项目为王,全力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
持续深化“重大项目集中签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内涵,1-8月份签订5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宝武集团东北亚原料基地项目80万吨碳综合利用一期工程顺利开工;中船重工二期项目10号厂房主体完工。
二是做好项目储备。
聚焦国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领域及专项规划提出的重大工程项目需求,精心谋划包装储备9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439亿元。
三是谋划重大项目。
持续推动华能大连电厂“上大压小”、辽河油脂原油加工等“两高”项目按期达产;加快推进英歌石科学城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引进中科院沈阳分院、大连化物所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大力推动华锦阿美精细化工项目加快建设。
****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3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况 (1)二、项目业主简介 (2)三、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5)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五、结论 (7)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8)一、项目建设背景 (8)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三、项目组织保障及配套相关优惠政策 (12)第三章区域分析 (15)一、自然地理 (15)二、土地资源 (15)三、人口情况 (15)四、综合经济 (16)五、商业 (16)六、工业和建筑业 (17)七、旅游资源 (19)八、矿产资源 (19)九、水利资源 (19)第四章市场状况 (21)一、全国汽车市场分析 (21)二、****市装备制造业情况分析 (22)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内容 (29)一、建设规模 (29)二、建设内容 (29)a第六章工程施工 (30)一、道路工程 (30)二、电力系统 (32)三、给水系统 (33)四、排水工程 (33)第七章环境保护 (34)一、环境条件 (34)二、环境保护 (34)三、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5)四、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5)五、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的环境保护 (36)六、绿化 (37)第八章进度安排···················39一、项目周期·······················39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9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40)第九章招标方案···················41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2一、投资估算·······················42二、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44第十一章财务评价·················46一、评价依据、原则和假设条件················46二、基础数据及其测算····················47三、财务分析·······················48四、财务评价结论······················48第十二章风险分析·················49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49二、风险程度分析······················49三、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49第十三章社会评价·················50一、社会影响分析······················50二、互适性分析······················51三、社会风险分析······················52四、社会评价结论······················52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54一、主要结论·······················54二、建议·························55附表:附表1:总投资估算表附表2: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3:收入及税金测算表附表4:总成本费用测算表附表5:利润测算表附表6: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附表7:敏感性分析表附图:附图1:内部收益率敏感性分析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项目业主:****市双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三)项目法定代表人:****(四)项目建设地址:****市****工业园区座落于****市****区境内,处于“渝西经济走廊”的中心地带。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完善、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还能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入驻,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方案旨在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面、系统的规划和指导,以满足园区未来发展的需求。
二、园区现状分析(一)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工业园区位于_____,周边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交通较为便利。
但园区内部道路网络尚不完善,部分道路狭窄、拥堵,影响了货物运输和人员出行的效率。
(二)供水供电情况目前园区供水主要依赖于市政供水管道,但供水量有限,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供电方面,虽然有一定的电力供应设施,但电网稳定性有待提高,存在停电、电压不稳等问题。
(三)污水处理及环保设施园区内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部分企业污水排放不达标,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环保设施的缺乏也制约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通信网络及信息化建设通信网络覆盖不够全面,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企业对高速、稳定网络和智能化管理的需求。
三、建设目标与原则(一)建设目标1、打造一个交通便捷、供水充足、供电稳定、环境优美、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2、提高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3、促进园区内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二)建设原则1、规划先行,科学布局。
根据园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规划,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设施的布局科学、合理。
2、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统筹考虑园区内各项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实现相互衔接、协调发展。
3、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
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4、适度超前,留有余地。
考虑园区未来的发展需求,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为园区的发展预留空间。
四、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一)道路交通设施建设1、新建和拓宽园区内主要道路,形成“三横三纵”的道路网络格局,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大连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项目背景 (1)第二节项目概况 (3)第三节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4)第二章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5)第三章园区发展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8)第一节我国宏观经济分析 (8)第二节大连市社会经济概况 (10)第三节旅顺口区社会经济概况 (11)第四节 XX街道社会经济概况 (13)第五节 XX经济开发区发展情况 (13)第四章园区发展的SWOT分析 (16)第一节园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16)第二节园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7)第三节SWOT分析结论 (19)第五章园区的建设条件 (20)第一节项目选址 (20)第二节自然条件 (20)第三节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20)第四节交通条件 (22)第六章园区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 (23)第一节园区规划指导思想 (23)第二节园区发展目标 (23)第三节园区规划原则 (24)第四节园区总体规划 (25)第七章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31)第一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31)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31)第八章环境保护 (34)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依据 (34)第二节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34)第三节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34)第四节环境保护措施 (36)第五节环境保护评价 (37)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9)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 (39)第二节消防设施 (39)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40)第一节组织机构 (40)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 (41)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 (43)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6)第一节投资估算 (46)第二节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 (47)第十三章财务评价 (49)第一节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49)第二节经营收入估算 (49)第三节成本费用估算 (52)第四节财务评价 (52)第五节财务评价结论 (52)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53)第一节结论 (53)第二节建议 (54)附录附表:附表1: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表附表1-1:建筑工程费估算表附表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表附表2:经营收入估算表附表3: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附表4:借款偿还计划表附图:附图1:工业园区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工业园区现状图附图3:工业园区平面布局图附图4:工业园区功能分析图附图5:工业园区道路分析图附图6:工业园区景观绿化分析图附图7:工业园区地块编号图附图8:工业园区道路系统图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大连市xx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概况该项目的承办单位是大连市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大连市xx经济开发区是大连市政府于1992年12月批准成立的市级经济发展示范区。
xx经济开发区地处旅顺口区东北部,与甘井子区接壤。
距旅顺城区15公里,距大连35公里,旅顺北路从区内通过,土羊高速在区内设有出入口,交通十分便利。
xx经济开发区近期开发面积5.33平方公里,现已开发2.1平方公里。
建区以来,新增加企业100户,其中外资企业17户,内资企业83户;2005年,工业总产值67290万元,其中内资企业产值43775万元,外资企业产值23515万元;工业增加值16950万元,其中内资企业11252万元,外资企业569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5036万元,其中内资企业43342万元,外资企业21694万元;企业实缴税金1368万元,其中内资企业1118万元,外资企业250万元;从业人员5967人,其中内资企业4420人,外资企业1347人。
xx经济开发区的建立,推动了xx街道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xx 街道的小城镇建设步伐。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十六大报告中,中央首次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略;2003年8月3日温家宝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再次指出要把振兴东北摆在突出位置。
这是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着眼做出的一个战略决策。
这一战略决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大连市提出了“大大连”建设发展规划,为大连市的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大大连” 建设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按照“老城区退二进三”和“企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主城区的老企业和新建的一些加工制造业都要向工业园区转移集中,这就为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济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在城市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发展高新技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成功地发挥了服务“母城”、辐射周边的功能,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已经成为“大大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
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外商在我国投资的热点地区和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经济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在20%以上,相当于同期大连市其他地区增长速度的2倍。
高新园区示范、孵化、培训等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创业环境更为完善,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平台优势突现。
高新区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成为聚集创新资源、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有效载体,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大连市现有市级工业园区20个,乡镇、街道工业园区78个。
《建设“大大连”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好现代工业园区”,并要求整合现有工业园区,对那些项目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的工业园区进行调整,集中发展规模大、配套好、发展空间充足的工业园区。
应当说,这是贯彻“产业强市、工业先行”思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工业是旅顺口区经济的主要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步入城市化的坚实基础。
旅顺口区要力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耗水平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项目,要以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基本形成支柱产业强大,骨干企业突出、总体布局合理的工业体系。
在具体建设上,重点扶持旅顺经济开发区和xx经济开发区,在项目引进、规划与土地审批、土地价格、人才引进、基础设施配套、金融协调等方面予以支持。
“十一五”期间旅顺口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战略任务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旅顺口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强化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提体系。
大连市xx经济开发区作为旅顺口区重点工业小区之一,始建于1992年12月。
最初时总体规划开发面积7.89平方公里,但由于碧流河一根管工程、军用光缆工程、烟大火车轮渡工程及电力设施等工程的实施,对原有规划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近年来,部分企业到园区落户,部分道路需要改造,受国家重点工程影响,部分企业搬迁,由此导致原有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需要。
大连市政府提出建设大大连,大连市主城区“西拓北进”,旅顺口区被列入大连市主城区规划范围;规划把旅顺北路建设成为大连市北部工业长廊,作为工业发展先导区。
同时烟大火车轮渡及土羊高速公路的建成也为xx经济开发区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了适应“大大连”发展建设的需要,也为了加速xx经济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加快xx街道建设步伐。
因此在总体规划面积不变的前提下,xx经济开发区对原有规划进行了修改,重新明确了功能分区,同时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增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
该项目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
第二节项目概况一、项目规模和目标xx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总规划用地面积为5.33平方公里,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道路、供电、供水、排水、通讯、供热、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
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需要,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
二、项目地址大连市旅顺口区xx经济开发区旅顺北路两侧地域。
三、项目建设工期园区本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期为5年,即从2006年1月~2010年12月。
四、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本期工程投入总资金为3.64亿元,申请财政资金1亿元、银行贷款1.5亿元。
项目建成后,通过测算平均每年经营收入为8,974万元,投资利润率10.54%,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0.94%,财务净现值4,657万元,投资回收期为9.97年(含建设期),借款偿还期为8.97年(含建设期)。
第三节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一、编制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旅顺口区统计年鉴2005》4、关于建设大连市xx经济开发小区的批复(大城乡发[1992]17号)5、大连市旅顺口区xx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发展纲要6、《大连市旅顺口区xx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控制性规划》7、《辽宁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8、《辽宁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9、委托方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二、可研报告研究范围主要内容包括:总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园区发展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园区的建设条件;园区发展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结论与建议。
在此基础上,充分考察园区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为政府有关部门审批项目和建设单位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二章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工业园区,引导市域工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是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连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发展市域经济的重要载体。
“园区经济”是提高市域工业集聚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必经之路。
一、该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发展旅顺口区区域经济的突破口工业化水平不高,是旅顺口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主要的差距所在,而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旅顺口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相对滞后,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对市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大。
在我国南方有很多园区的成功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浙江省的市域块状经济带,就被誉为经济界的奇迹,其原始雏形就是一个个规模不等而产业特色鲜明、极具活力的工业园区。
在园区内的企业,不仅通过产业集聚和整合,实现了自身的滚动发展,而且通过分工协作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链条,带动了整个市域经济的发展。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发:发展市域经济,发展市域工业,不能采取一哄而起的方式。
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要使整个市域经济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爆发性增长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努力,完全有可能使县区的某一点、某一块经济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超常规发展。
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被二十年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先进地区的发展业绩所证明。
这种某一点、某一块经济,其载体就是工业园区。
因此,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应是我们发展市域经济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