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
- 格式:docx
- 大小:12.64 KB
- 文档页数:3
夹竹桃的特性
夹竹桃是一种常绿直立大灌木,具有多种特性。
1. 形态特征:夹竹桃的枝条灰绿色,含水液,嫩枝条具棱,被微毛,老时毛脱落。
叶3-4枚轮生,下枝为对生,窄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楔形,叶缘反卷,长11-15厘米,宽2-
2.5厘米。
叶面深绿,无毛,叶背浅绿色,有多数洼点,幼时被疏微毛,老时毛渐脱落;中脉在叶面陷入,在叶背凸起,侧脉两面扁平,纤细,密生而平行,每边达120条,直达叶缘;叶柄扁平,基部稍宽,长5-8毫米,幼时被微毛,老时毛脱落;叶柄内具腺体。
2. 花朵特性:夹竹桃的花冠粉红至深红或白色,并且自带香气,是观赏花卉。
3. 叶片特性:夹竹桃的叶片也具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的能力。
4. 药用特性:夹竹桃具有治疗心力衰竭、癫痫、利尿、止痛和消毒等功能。
例如清朝赵学敏所作的《陆川本草》中夹竹桃叶“镇痛,去瘀。
治跌打损伤肿痛。
”
5. 毒性:但夹竹桃毒性极强,人、畜误食能致死。
6. 花期:夹竹桃花期为六月到十月。
总的来说,夹竹桃具有多种特性和功能。
夹竹桃介绍1、夹竹桃(Nerium indicum)夹竹桃,又名笔桃、柳叶桃。
属夹竹桃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叶似竹,花似桃,故名夹竹桃。
高可达6米。
分枝我而软。
叶对生或三枚轮生,窄披针形,中脉明显,侧脉羽状密生,肥厚革质。
聚伞花序顶生,花冠五裂漏斗状,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黄色,微有香气,从五月至十月陆续开放。
原产于热带美洲,我国长江流域广为栽培。
性喜光,耐瘠薄,适应性强;抗烟尘、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害气体能力强,是环境保护的优良树种。
夹竹桃的叶、花、树、皮均有毒,人畜不可食。
但其经济价值较高:其茎、皮富纤维,是混纺原料;种子可提取润滑油。
2、夹竹桃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它的叶似竹,花如桃,所以称作夹竹桃。
它的叶也有点像柳,因此也有人称它为“柳叶桃”。
枝条下垂,三叉分枝,叶革质狭长,常常三叶轮生。
夏至秋季开花,花色桃红、深红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有香气,花期很长。
夹竹桃原产印度、伊朗一带。
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一般都露天栽培,北方一般为盆栽。
是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
对空气里的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抗性强,终年碧绿,是工矿区防污绿化的好树种。
夹竹桃可提制强心剂。
茎、叶和树皮有毒,可做杀虫剂。
鱼塘边不宜栽种。
3、含羞草、夹竹桃与马缨丹等勿久闻花香固然人人喜欢,但不是所有的花都对人体有益,根据专家研究显示,在常见花卉中,有1百多种含有毒性物质,对人体可能能?生伤害,如夜来香鲜花的香味浓烈,对于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来说,长期在密闭空间内闻夜来香盛开时浓郁的香味,可能会发生呼吸道难受的情况,所以夜来香花盛开时,最好不要放在室内。
此外有毒性物质的花卉还包括含羞草、夹竹桃与马缨丹等。
用手碰触含羞草,便会一触即「羞」,是由于草内含有一种含羞草碱,是毒性很强的有机物,如果频繁接触,会导致头发脱落或引起周身不适。
夹竹桃的花朵呈玫瑰红色,盛开之时极?绚丽,但毒性也令人惊心。
包括叶子、茎皮、花朵和果实中,均含有剧毒物质,一旦误食,十分危险。
关于夹竹桃的知识点总结夹竹桃的分类和形态特征夹竹桃属于夹竹桃科夹竹桃属,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株高可达2-3米,有时甚至可达5米以上,株形直立,分枝繁茂。
叶片对生,革质,狭披针形至长圆形,全缘,有白色乳汁。
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平滑,叶背浓绿。
花序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汎生,多花。
花冠漏斗状,红、粉、黄、白色,直径可达5厘米,有香气。
果实为长圆形蒴果,扁平,种子长椭圆形、贴生,具冠毛。
夹竹桃的生理特点夹竹桃生长适温为20-30℃,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和盐碱,不耐寒。
其生长要求阳光充足,通风良好,适宜在疏松肥沃的壤土中栽培。
夹竹桃进入植株茂盛的生长期时,需要施肥,但施肥不宜过量。
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夹竹桃的萌芽期和生长旺季,此时需要更多的养分和水分。
夹竹桃的用途夹竹桃因其美丽的花朵和易于修剪成各种形状而被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庭院装饰以及路边绿化带的种植。
夹竹桃的花展现出多种颜色,包括红色、粉色、白色和黄色等,因此成为园林景观中的一种重要元素。
夹竹桃也可以作为盆景栽培,形成精致的小小景观。
除了观赏价值以外,夹竹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夹竹桃的根、叶和花均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驱蚊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
然而,由于夹竹桃植物全株均有毒性,必须依据专业人士的指导使用。
夹竹桃的毒性夹竹桃植物全株均有毒性,其根、叶、花、果实和种子均含有强烈的毒素。
夹竹桃的主要毒素包括奥莱安定和弗罗托卡根碱,它们对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摄入夹竹桃植物的任何部分都可能导致严重中毒甚至死亡,因此需要警惕。
夹竹桃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口腔灼热感、呕吐、腹泻、头晕、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抽搐和昏迷等中毒症状。
在处理夹竹桃植物时一定要佩戴手套,并且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
夹竹桃在花卉园艺中的繁育和病虫害防治夹竹桃的繁育方式主要有扦插、分株和播种三种。
扦插是最常用的繁育方法,可以利用半木质化茎条或嫩枝插穗,春末至夏季为最佳的扦插时期。
季羡林的《夹竹桃》赏析季羡林的《夹竹桃》赏析《夹竹桃》是季羡林写的一篇文章,那么关于《夹竹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季羡林《夹竹桃》的原文及赏析吧。
《夹竹桃》是季羡林一九六二年写的一篇散文,第二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一期上。
这是一篇用优越的语文条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一丝不苟地写出来的佳作,对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散文来说尤其如此。
季羡林也因为这篇《夹竹桃》而被宗璞称为“夹竹桃知己”。
对于散文,季羡林不同意所谓的散于形的说法。
他在《漫谈散文》中说:“综观古今中外各名家的散文或随笔,既不见‘散’,也不见‘随’。
它们多半是结构谨严之作,绝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
”这是季羡林在阅读、写作了几十年的散文之后对这一文体的理解,也是他创作散文的一个原则,更是我们欣赏散文时可以期待的一种幸福。
季羡林所说的“不散”、“严谨”当作如何理解呢?饶宗颐在论及季羡林的学问时说他同时具备常人所难以具备的三个条件:超越的语文条件,多姿多彩的丰富生活经验,可用的实物和图籍、各种参考资料。
“这样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随便做到的,而季老皆具备之;故能无一物不知,复一丝不苟,为一般人所望尘莫及。
”(蔡德贵《季羡林传序》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饶氏所言,虽指学术,但对我们体味季羡林的散文,也颇具启发。
品读季羡林的散文,我们就会发现,他所说的不散、严谨之类,表现在他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就是用超越的汉语条件一丝不苟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传达给他所热爱的读者。
超越的汉语条件是指他散文中对汉语的运用水平;一丝不苟是说他散文结构的严谨;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则是在严谨与规范之外的独特性。
散文《夹竹桃》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创作特点。
汉语是一种时空广阔的语言。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文、白两种不同的语言形态;在广大的使用空间内,又有普通话与方言的分别,还有外语影响的踪影。
汉语的这种特点使它成为最难掌握的语言之一,也给它的使用者提供了无限深广的创造机会。
药用花卉:夹竹桃
一、来源
夹竹桃科(NeriumindicumMill.)。
别名柳叶桃、半年红、桃竹、笔桃。
引入我国栽培甚久,早在明代的《屏芳谱》中对夹竹就有记载。
我国虽然不是夹竹桃的故乡,但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
种夹竹桃并不费事,所以在南方、北方盆栽非常普遍。
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均可露地栽培,在重庆已接近于野生状态,随处都可看到。
北方用盆栽。
温度低5℃以下入房,温度超过5℃以上出房。
二、植物特征
常绿灌木,亦可长成小乔木,高达500cm以上;叶片革质,三叶轮生,披针形,16-26cm,宽1-3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中肋显著;聚伞花序顶生,花色桃红,6-10月陆续开放。
因叶片似竹叶,花如桃花,故而得名夹竹桃。
三、生态特性
夹竹桃适应性强,阳性树,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又能忍耐强度不大的干旱。
温度保持15℃的环境全年都开花,花期长,不耐水渍,不耐严寒。
幼苗期比成年植株耐寒力更弱,在常见的品种中白花抗寒力稍强,红花品种次之,黄花最不耐寒,温度低于0℃,就休眠了,所以盆栽夹竹桃温度控制在5-10℃越冬。
耐热,又能忍耐度不大的干旱。
它具有非常不寻常的抗烟尘和多种有毒气体的能力,在烟尘滚滚的环境中惟它独放,它在净化和保护环境中
所起的特殊功能。
根的萌发力很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包括碱性土都可生长,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适宜。
《夹竹桃》课文原文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夹竹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板书课题:17、夹竹桃,齐读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
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三、理清课文脉络1、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四、作业1、课作:描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
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
(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夹竹桃教学反思(优秀10篇)《夹竹桃》教学反思篇一《夹竹桃》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十九课。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以“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夹竹桃引起的作者“美妙的联想”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出的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一、夹竹桃的韧性体此刻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作者带来哪些幻想?然后再让学生去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语句,想象书中描述的画面,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之后,我又带领学生由情入境,将完美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里,想象画面。
随后,又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模仿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们带来的幻想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展开幻想,仿照句式写话。
写话不仅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进取性,也能更好地学生促进对课文的阅读、领悟,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
《夹竹桃》教学反思篇二早就读过季羡林的散文,对这位学界泰斗怀着深深地景… …仰之情来阅读和教学他的散文《夹竹桃》。
虽然课前也进行了较充分的备课,但面对突如其来地调课和听课的情况,让我还是有些措手不及。
学生也同样是这样的情况,换了环境又面对听课,让原本就沉闷的他们显得更安静了。
所以前半节课学生都有些游离于课堂,让我不由得心生着急。
我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沉稳,一定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定要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
本堂课我循着文本的思路,作者的思路组织教学,由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切入,找找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夹竹桃情有独钟。
接下来就直奔课文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找找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夹竹桃的韧性的。
我原本设计的'是从“悄悄地一声不响”感受它的不张扬、不起眼、默默无闻的品性,从“又……又……”感受夹竹桃的坚持不懈。
再抓住“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感受夹竹桃面临多变的气候环境,仍然坚持开花,展现自己的魅力,这样一种顽强的精神。
但在真正交流时,学生的情况让我始料未及,有学生直接说从“无不奉陪”感受夹竹桃的花期之长,看出韧性。
《夹竹桃》评课稿
团西小学靳宁今天有幸聆听了李老师支教的《夹竹桃》一课,这篇课文更是状物文章中的典范。
施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带领学生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了作者眼里的夹竹桃的特性——花期长、有可贵的韧性,整节课唐老师始终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觉得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运用三步导学,教学思路清晰
《夹竹桃》一课,文章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在完成对生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重在指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老师以课题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引领性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夹竹桃的特点,再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总——分——总”的结构顺序。
二、做到了充分朗读
老师在引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快速读、自由轻声读、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教师指导朗读并范读,而且每次读文都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针对性强,做到了充分朗读,再让学生到读中去体会、感悟,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三、导入部分精炼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花,并说请原因。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能就学生的表达予以指导,而不是为了导课而一带而
过。
四、写法总结适时
老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在学生明确之后提出问题“这一段没有提到夹竹桃,作者为什么要写?”总结出这种对比的写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写法总结很及时。
五、拓展延伸及时恰当
在学完夹竹桃的特性后,老师在拓展延伸部分,已经做到了由花到人的主题升华,老师在这时如果补充季羡林老先生的资料,让学生找出花与人的共同之处,体会季老先生苦难时不屈服,顺境时不张扬的品性,正是由于他那夹竹桃一样的品行,才能被称为“夹竹桃知己”这样不仅再一次让学生明确了夹竹桃的特性,而且更好地升华了文章主题。
老师让学生找出与夹竹桃具有一样品质的花,由此延伸到人,由花及人,升华了文章主题。
六、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
板书设计十分合理,整节课的结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都体现在了板书上,而且板书书写特别工整。
我觉得老师的这节课无论从整体设计,还是课堂实施都很成功,不过有几点建议想和老师交流一下:
一、课文中有两个多音字“夹”“差”,学生在读课文时已经把这两字的音读错了,如果这时能在多媒体上或黑板上出示这个多音字,理解一下“夹”的意思,在文中的意思,也许学生就会记忆深刻,以后朗读也不会读错了。
二、课后习题的处理
在讲完第二自然段以后,如果在课件上出示这段内容的填空,让学生完成,会加深学生记忆,还可以抓住所填的重点词语理解,对感悟课文内涵,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以上是我就对李老师执教的《夹竹桃》一课,几点看法,很不成熟,还请大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