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5
四川省2014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第Ⅰ卷一、选择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B2. A3. A4. D5. B6. C7. A8. C9. D 10. C11. A 12. D 13. B 14. A 15. C 16. B 17. B 18. B 19. A 20. A21. A 22. D 23. B 24. A 25. D 26. B 27. D 28. B 29. B 30. C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10分)(1)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或财政权)、军权i(3分,任答三点即可) 《权利法案》。
(2分)(2)君主立宪制。
(2分) 特点:皇帝是实际上的政府首脑,掌握国家最高权力,(1分)议会受制于皇帝和宰相,权力有限;(1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专制是实,立宪为虚。
(1分) 32. ( 10 分)(1)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2分。
只答“上海、广东、天津”其中一个地点,给1分;答“沿海地区”而无具体地点同样给2分)使用机器,雇用工人生产。
(2分)(2)原因:1)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分)2)民间出现办厂热潮;(1分)3)列强侵略加剧,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1分)(3)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1分)无产阶级力量壮大(1分)新文化运动发生。
33. (10 分)(1)智者学派,(1分)人是万物的尺度。
(1分)(2)意大利。
(2分)突破上流社会、知识阶层;传播、发展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2分,任答两点)(3)理性。
(2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主权在民等。
(2分,任举2点即可)34.(10分)探究题(1)毕昇。
(1分) 作用: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传播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2分)(2)方面:运载火箭研究领域、空间技术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生物工程领域。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1至5页,第Ⅱ卷(非选择题)6至8页,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问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2.《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此话强调,君主应A.加强集权B.独尊儒术C.推行教化D.顺应天意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
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4.“举灭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王安石这一变法措施的作用不包括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给予了农民人身自由D.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5.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
以下言沦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6.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里,他强调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新三民主义7.表1为1942~1944年陕甘宁边区庆阳县参议员统计表,它表明当地A.停止划分阶级成分B.实现了人人参政C.扩大中农贫农权益D.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8.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雀”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2月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Ⅰ部分(单项选择题 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回纥./貉.子伎俩./魍魉.擂.鼓呐喊/打擂.比武B.冰雹./薄.饼鳗.鱼/埋.怨朝乾.夕惕/掮.客中人C.饕餮./请帖.巷.道/沆.瀣溘.然长逝/恪.尽职守D.镂.空/露.怯葳.蕤/圩.田玉树临.风/钟灵.毓秀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奇崛固疾枉费心机椎心痛恨B.狂飙窠臼真知卓见波谲云诡C.吊销攀援始做俑者盅惑人心D.痉挛溽暑明火执仗落拓不羁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了拓展国外市场,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B.随着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诞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也渐渐偃旗息鼓....了,但其创作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C.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了12年之久。
D.虽然他为这次演说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听众的文化层次,所以效果并不理想,会场里很多人昏昏欲睡,不知所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高三学习阶段性特点鲜明,在一诊到二诊期间,不适当地加大训练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实力的增长,对理科生来说更是这样。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 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48分。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
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 .中国宗法制的传统B .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C .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①宋代设立枢密院 ②元代设立中书省 ③明成祖设立内阁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④3.某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查阅到一部文献名为《钦定台规》,其部分目录见右图。
该学者研究倾向最可能是A .分封制度B .郡县制度C .监察制度D .宗法制度4.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5.“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6.中国古代政府历来对商业发展严格控制,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商业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7.阅读下表,对表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A.中国封建经济仍在发展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交流C.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D.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8.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
2014年新课标2文综历史部分(含参考答案)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学科网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学科网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学科网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学科网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学科网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中学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卷,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2小题,每小题⒈5分共48分)1.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C.“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D.该书出版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3.《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年—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
其主要目的是A.传播西方思潮 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C.宣传社会革命 D.阐释新三民主义4.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法语自身的魅力 B.工业革命的影响C.启蒙运动的影响 D.文艺复兴的影响5.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
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6.19世纪中叶法国某小说家曾对一位朋友说:“你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我按照我希望于人类来描绘。
”该小说家应该属于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7.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
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8.“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树德中学高2014 级第五期 10 月阶段性考试文综试题史部分24.春秋代的,是一种族式的争,有彼此都以技的方式看待,布有一定的程序,交也有公的原。
反映出春秋期A .依然受到“礼”的束C.有形式化的向B.只有族参与D.是主要的斗形式25.宋朝多著名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坡、欧阳修、王安石等,于他朝整日身于冗政事的政府官来是不可思的。
一象体了宋代A .重文武的治国B.官僚制度生化C.藩割据局面的束D.士人深受理学影响26.清代学者翼指出初“布衣将相” 象是“前此所未有也,盖秦天地一大局”。
种“ 局”的是A .下民众成了治基B.族社会一步解体C.市民掌控了国家政 D .民反抗地主迫27.史唐朝的取注重第出身,多出自名臣,而明朝禁皇室与大臣姻,多出自寒。
种化反映了A .中央集的加B.制皇的化C.血政治的衰落D.科制度的成熟28. 1847 年初,流放重回政的林徐在友人的信中提到:“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粟,于事无妨。
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白在 )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注,何碍之有?⋯⋯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 材料明此的林徐A .仍主禁片B .底反省了片争失的原因C.仍主夷技 D .考的主要出点依然没29.戊戌新期,金田起常被康有借来作迫使皇帝法的力量,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期,中山自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利而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
反映出太平天国运A .乱了社会政治制度B.促了政治革程C.改了封建生关系D.了本主理想30. 1909 年,清政府开始推行地方自治,各省纷纷成立自治团体,有些地区的商人还按街区地段组织了为数甚多的基层自治团体。
这表明了A .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B.近代民主政治的成型C.实业救国思想的践行D.君主专制政体的瓦解3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
成都市重点中学2014年春学期高三3月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1.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些史学家常称唐朝为“李唐”、宋朝为“赵宋”.那么被称为“元魏”的是A.战国时期的魏国B.北魏C.三国时期的魏国D.元朝2.西汉初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促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是A.“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B.“海内为一,开关粱,驰山泽之禁”C.“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D.“同家置市易司,笼制百货”3.宋初,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诰”(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诰”)负责起草。
这一变化A.精简了官僚机构B.理顺了职官权责C.削弱了宰辅权力D.提高了行政效率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
”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C.培养科技人才D.引导地方风俗5.某年夏,书商晏海澜发现八股、诗、赋、楷法等科举应试的旧学书籍无人问津,自己的大笔投资折损,于是转而售卖算学、医书等新学书籍,火爆一时。
不料,数月之后,新学书籍又无人问津,旧学书籍重新红火,晏氏新书投资义打了水漂。
这一个案一定程度上折射出A.清末新政的发展历程B.晚清出版业受到严厉打压C.民国读书人的功利性D.近代教育转型的艰难曲折6.1911年冬,天津《大公报》组织“君主立宪、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16篇文章获奖。
生物部分 命题人:张建光 审题人:彭程诚第I 卷(选择题 共42分)第I 卷共7题,每题6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A. 内环境中葡萄糖:细胞膜→细胞溶胶→线粒体B. DNA :细胞核→核孔→细胞质C . 胰岛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上载体→内环境D. RNA 聚合酶:核糖体→核孔→细胞核2.3. A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 .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恢复力稳定性4. 生物学家把100个细胞中的每个细胞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细胞核,另一部分不含细胞核.再将这两部分细胞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其实验结果如图.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 .培养第1天,有核细胞死亡数比无核细胞多,其原因主要与细胞核的功能有关B .从培养第2天到第3天,无核细胞死亡很多,其原因主要与实验中细胞膜损伤有关C .从培养第1天到第10天,有核细胞每天都有死亡,其原因主要与细胞凋亡有关D .从培养第4天到第10天,有核细胞每天只有少量死亡,其原因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5. 黑腹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眼(E)对无眼(e)为显性。
基因型为Ee 的父本与基因型为ee 的母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EEe 的个体。
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细胞是A .初级精母细胞B .初级卵母细胞C .次级精母细胞D .次级卵母细胞6. 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C.②通透性大于③,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D.①④存在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7.下列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106倍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涂布不同平板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平板进行计数第II卷(非选择题共48分)8.(12分)为探究影响光合速率[单位/(μmol·m2·s-1)]的因素,科研人员利用玉米和大麦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下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4届高三(下)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
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某国政府“没有专职政府工作人员,没职业士兵和水兵,没有最高法官,也没专门的立法人员。
政府职责由普通公民履行。
”这种情景最可能发生在A.“光荣革命”时的英国B.“大革命”时的法国C.联邦宪法颁布前的美国D.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C.规范人们行为 D.协调贵族与平民关系4.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5.杜甫有“锦官城外柏森森”诗句,锦官,三国蜀汉王朝时已设有此官并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故成都又别称“锦官城”。
下列关于古代锦官和蜀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蜀锦主要用于宫廷和皇室用品B.蜀锦主要是面向市场生产C.锦官主要是监督蜀锦的生产D.蜀锦代表了当时四川手工业生产最高水平6.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
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
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A.义和团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7.1885年的上海外滩公园明示游览规则,部分条款规定:“一、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三、禁止采花捉鸟巢以及损害花草树木,……四,不准入奏乐之处;五,除西人之佣仆外,华人一概不准入内……”。
对此现象的反思应该A.形成平等观念B.口诛笔伐,愤懑宣泄C.树立规则意识 D.外争权益,内省公德8.计量史学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分析表中的数据,结合史实,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中国的贸易顺差呈扩大趋势 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C.近代工业的发展呈下降趋势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9.据史料记载: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
18世纪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
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各阶层的娱乐活动也由赌博等陋习恶习转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这些现象反映了( )①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④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10.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
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
……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
“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③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④“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D. ③④11.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怪物”是指A.邦联体制的国家B.联邦体制的国家C.君主立宪制国家D.民主共和制国家12.“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C.责任制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3.(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
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
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
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
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l)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4分)材料二“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后又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李鸿章“其(李鸿章)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故曰:李之受病,在不学无术。
故曰: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洋务思想的转变与实践。
(2分)梁启超为什么说李鸿章“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
”?(4分)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
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资本的严重不足一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而人口众多,积累非常有限(1949年美国中关关系白皮书甚至断言中共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二是人力资本也非常有限,大量的劳动力是文盲,科技人员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产业工人严重不足。
而资源的不足,一是表现在人均耕地的严重不足,同时也严重缺乏可以用来出口换汇的木材、石油、矿石等。
在这种情况下,同时面临着国际环境的压力和大国的统一和安全,1958年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苏联率先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3)根据材料三所提供的历史背景,说出当时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
(8分)材料四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留下“三大经验”:第一条经验是,中国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第二条经验是,所有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都以中国特殊国情为基础,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改革,不像俄罗斯照搬西方经济教条;第三条经验是,政府推广政策时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是什么?(2分)并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如何以中国特殊国情为基础并做到“循序渐进”的?(6分)材料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5)根据材料五,与建国初期相比,当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何变化?(2分)14.民主制度的确立是世界近代政治的趋势所在,从古希腊罗马起源,再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再到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分)材料一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
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材料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固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4分)并分析产生两则材料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
(1分)材料三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一律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任期两年,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人民版必修I(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787年宪法为调和当时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所起的积极作用。
(4分)材料四第十一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二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3)依据材料三、四,分别指出近代美国和德国政体的显著特点(2分)。
造成这种特点差异的原因有哪些?(4分)材料五 1949年的《组织法草案》,非常明确地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像苏联那样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种由中共领导的、以四个阶级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