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6
科学第三章提纲生命活动的调节1.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动物的很多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关。
几亿年来,动物随着地球、月亮、太阳运行的往复变化,逐渐形成一些周期性的行为,在一天中、一日中或一年中重复出现。
动物这种周期性出现的行为叫动物的节律性行为。
节律行为:动物随日、月、地球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规律的行为。
动物节律性行为: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
昼夜节律:动物在一种叶中的有规律的活动。
分为昼伏夜出(夜行动物)和夜伏昼出(昼行动物)两种。
生物钟:生物生命活动内在节律行为。
2.植物也能对环境中的各种不同的刺激做出反应,只是大多数植物没有动物那么明显。
植物的感性运动:指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局部运动。
包括:感夜性、感震性和感触性。
植物还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化肥)、向热性等。
3.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
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但当生长素过量时,会抑制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4.我们每天随吃的食物中的糖类会在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以供身体各器官的生长和活动。
这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
当身体产生某些变化时,会引发体内其他的生理活动。
这些活动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来抵消这些变化,以使人体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
在我们体内分布有许多内分泌腺,他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这些激素虽然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脑垂体能分泌生长素,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能分泌肾上腺激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过肌肉的血管。
胰脏能分泌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
睾丸/卵巢能分泌雄/雌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第三章复习提纲第二节 神奇的激素一、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1.实验:胚芽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的生长会产生某种影响。
2.实验: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3.郭葛实验:发现4.向光性原因: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
5.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用的物质。
二、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血液(实际上是血浆)中的。
2.含量:基本稳定在。
3.调节:当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促使血糖含量 。
当血糖含量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
三、内分泌腺和激素1.激素的部位:在中产生。
2.作用: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作用。
3.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和性腺。
1)垂体:分泌的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2)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4)胰脏:分泌的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肝脏和肌肉内。
5)性腺:分泌的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男的由分泌,女的由分泌。
4.内分泌腺:腺体没有,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四、科学调查步骤:1)提出问题:2)设计调查方案:3)收集和整理事实资料:4)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并形成结论:5)撰写报告与交流第三节神经的调节一、对刺激的反应1.对刺激的反应过程,需要各种器官协同作用2.反应过程:→传导信息→→传导信息→ .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神经元的结构:、(树突、轴突)3.功能: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二、信息的处理:1.神经系统构成:2.脑的结构和功能3.大脑表面的有扩大大脑表面积的作用。
八年级上第三章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征向性运动:植物的某些器官发生移动,且移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感性运动:由于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与刺激方向无关植物的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作用生长素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促进植物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①促进细胞伸长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3、生长素的特点:产生在胚芽尖端。
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生长,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生长越快;高浓度时,可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除草用)4、向光性的实质:当光照射在植物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长得快,结果茎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一侧弯曲(生长素由胚芽尖端产生)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5、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人体内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人体内分泌系统,它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外分泌腺:有导管,如:唾液腺、汗腺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激素功能垂体生长激素促进全身的生长发育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肾上腺素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胰腺(胰岛)胰岛素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卵巢(女性)睾丸(男性)雌性激素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激素分泌情况疾病具体症状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智力正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现尿糖症状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地方性缺碘: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治疗方法:食用加碘盐8、胰岛素: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能降低血糖(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9、血糖:糖类物质会在人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中。
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提纲第一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1.自然环境中的许多因素对生物的行为都有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各种刺激也能作出相应的反应。
2.昼夜、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也会使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
3.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4.含羞草对触动能作出反应,不能对声音作出反应。
含羞草反应最敏感的部位是叶子。
第二节神奇的激素1.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时,发现胚芽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如果切去胚芽尖端,胚芽就不生长,也不弯曲,如果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锡箔小帽罩起来,胚芽则直立生长;如果单侧光只照射胚芽的尖端,胚芽仍然向光源弯曲生长。
2.温特实验把切下的胚芽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再将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3.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一种物质,由于这种物质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
4.生长素不仅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还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但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人们常利用它来防治杂草。
5.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使植物产生的生产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产生生长素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
6.后来,科学们又陆续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
7.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人体内血糖的含量基本上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
8.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以促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9.人体内分布有许多内分泌腺,它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
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0.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提纲第一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1、自然环境中的许多因素对生物的行为都有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各种刺激也能作出相应的反应。
23、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4、含羞草对触动能作出反应,不能对声音作出反应。
含羞草反应最敏感的部位是叶子。
第二节神奇的激素1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时,发现胚芽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如果切去胚芽尖端,胚芽就不生长,也不弯曲,如果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锡箔小帽罩起来,胚芽则直立生长;如果单侧光只照射胚芽的尖端,胚芽仍然向光源弯曲生长。
2结果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34生长素不仅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还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但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人们常利用它来防治杂草。
5、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使植物产生的生产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产生生长素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
6、后来,科学们又陆续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
7、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人体内血糖的含量基本上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
8、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以促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9、人体内分布有许多内分泌腺,它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
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10丸分别分泌雌、雄性激素。
1112第三节神经调节1、人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2、在眼的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鼻粘膜上有嗅觉细胞,味蕾中有味觉细胞,这些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
3、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
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4、1231对)。
八年级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归纳整理班级:学号:姓名: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2、植物的感应性的表现形式有:(Ⅰ)植物的(向性运动)(Ⅱ)植物的(感性运动)3、植物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向触性。
4、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5、植物体也能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
6、感性运动的例子:含羞草叶子因触碰而运动;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等。
7、生长素的作用:(1)能促进植物的生长;(2)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3)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8、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
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弯向光源生长)。
9、其它植物激素及作用:10、植物激素的作用包括(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1、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激素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正常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均匀。
向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转向背光侧。
3、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疾病4、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叫(血糖)人的血糖含量约保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三节神经调节1、(感光细胞)、(嗅觉细胞)、(味觉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3、4、6、大脑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
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7、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常见的 感应性 :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
植物感应性的表现形式有:向性 运动:植物受到单一方向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
如:植物的 向光性 ;根的 向地性 ;茎的 背地性 ; 向水性 ; 向肥性 ;牵牛花、葡萄等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久会缠绕;向日葵朝向太阳。
感性 运动: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刺激而引起局部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如: 含羞草 受到触碰叶子合拢; 捕蝇草、猪笼草 的捕食运动; 凤凰木、酢浆草 因光照温度改变,叶片白天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 郁金香、番红花 温度升高时开放,降低时闭合。
二.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三.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产生部位: 胚芽尖端 。
产生原因: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 分布不均匀 。
背光面生长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长 快 ;向阳面生长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长 慢 。
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 防治杂草 。
达尔文的向光性探究实验A 图表明胚芽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 向光源弯曲生长 。
B 图表明如果切去胚芽 尖端 部分,发现胚芽 不生长也不弯曲C 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 不透光 的锡箔小帽罩起来,发现胚芽竖直生长 。
D 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 向光源弯曲生长 。
猜想:在 单测光 的照射下,胚芽的 尖端 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这种物质会对 植物生长 产生影响。
温特的实验:A 组实验中a 琼脂接触过胚芽的 尖端 ,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的 对侧 生长。
B 组实验中b 琼脂 没有 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现这个胚芽 不生长也不弯曲 。
表明:胚芽的 尖端 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 植物 的生长。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第二节 人体的激素一.胰岛素血糖:血液中的 葡萄糖 。
正常含量为: 90毫克/100毫升 。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班级: 姓名: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 、 、 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 作用。
(2)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 光照射;②具 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 ,胚芽生长 ; 向阳面生长素分布 ,胚芽生长 。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低浓度 高浓度 ,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3、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 作用的物质第二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1、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血糖:血液中的 。
正常含量为:(1)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 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 量的 或 ,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2)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 。
血糖含量 正常值。
治疗:服用胰岛素。
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 。
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液血糖浓度是否为90毫克/100毫升或检查尿里是否含②胰岛素分泌过多: 。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
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
2、 内分泌腺和激素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① 有无导管: 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 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1、侏儒症是由下列哪项因素引起的( )A .幼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B .幼年期缺乏生长激素C .成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D .成年期缺乏生长激素 2、正常人体刚进食后,血液内( )A .血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含量减少B .血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含量增加C .血糖含量减少,胰岛素含量减少D .血糖含量减少,胰岛素含量增加 3、下列哪种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A.侏儒症B.糖尿病C.夜盲症D.白化病 4、因激素分泌异常而导致人体患呆小症和侏儒症的内分泌腺分别是( )A.垂体、甲状腺B.胰岛 、甲状腺C.甲状腺、垂体D.垂体、肾上腺 第三节 神经调节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 和 神经调节 ,并以 为主。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1 植物的感应性现象1.定义: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2.植物的感应性现象(1)向光性.(2)向地性.(3)向触性.(4)向水性.(5)向肥性.(6)向热性.3.分类(1)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植物向性运动的方向随刺激方向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如向日葵花盘会随太阳而转动.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都属于向性运动的表现.(2)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如含羞草的叶子受到刺激会合拢等.说明:应激性是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植物的感应性其实就是植物的一种应激性.知识点2 植物激素1.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植物体内的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等.3.植物的感应性是植物体内各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植物向光性的实质: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向有光照的方向生长.3.2人体的激素调节知识点1 内分泌腺和激素1.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一.它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物质能量的转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腺组成.2.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能分泌激素,所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中,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3.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知识点2 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约为90 mg/100 mL.2.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着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又影响着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值范围内.3.胰岛素的功能:促进血糖的转化,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1)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胰岛素.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糖浓度是否为90 mg/100 mL 或检查尿液里是否含有葡萄糖.(2)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糖分,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3.3神经调节知识点1 对刺激的反应1.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个过程并不是由某个器官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器官或组织共同参与来完成.这是一个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2.在不同条件下,同一个人对同一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当受干扰时速度会变慢;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也不同.知识点2 信息的接收和传导1.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是动物细胞中的一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植物体中没有神经细胞.2.神经元的结构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树突④轴突⑤髓鞘⑥轴突分枝⑦末梢3.信息的传递神经元上的树突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神经元传导信息的过程:树突→细胞体→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知识点3 信息的处理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分的功能知识点4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1.应答性反应应答性反应即为对刺激所作的反应.2.反射(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①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②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③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知识点5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1)概念:在相应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2)特点:①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②非条件反射具有先天性和持久性,它与生俱来,不需要训练,也不会因为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退.2.条件反射(1)概念: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2)特点:①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训练,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形成,是大脑皮层的功能;②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③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地强化,否则会减弱或消退.3.4动物的行为知识点1 动物的行为概述1.概念: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和状态,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2.动物的行为的分类:按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将其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知识点2 先天性行为1.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2.特点(1)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行为.(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4)是动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3.社会行为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象、鹿等,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不是由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不同的职能,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知识点3 后天学习行为1.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训练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2.特点(1)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3)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4)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3.5体温的控制知识点1 恒定的体温1.体温(1)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2)测量体温的部位可以是直肠、口腔、腋窝,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3)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个固定值,而是—个温度范围.2.体温恒定的意义(1)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死亡.(2)恒定的体温能让动物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知识点2 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和散热的过程,受神经和激素两方面的调节.1.产热(1)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2)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2.散热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散热的方式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1)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热量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去,小部分热量通过汗液蒸发散发出去,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量越多,温度差越小,散热量越少.皮肤温度为皮肤血流量所控制.①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②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2)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此时汗液蒸发就成为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知识点3 体温受脑的控制1.体温的调节中枢: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的下丘脑.2.体温调节的大致过程:外界温度改变→刺激皮肤和血管中的温度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传给效应器→作出相应的反应.3.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采取的保温或降温措施也可以调节体温.。
八年级上第三章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征向性运动:植物的某些器官发生移动,且移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感性运动:由于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与刺激方向无关2、植物的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作用生长素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促进植物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①促进细胞伸长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3、生长素的特点:产生在胚芽尖端。
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生长,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生长越快;高浓度时,可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除草用)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时,发现胚芽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向光源生长;如果切去胚芽尖端,胚芽就不生长,也不弯曲,如果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锡箔小帽罩起来,胚芽则直立生长;如果单侧光只照射胚芽的尖端,胚芽仍然向光源弯曲生长。
温特实验把切下的胚芽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再将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一种物质,由于这种物质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
4、向光性的实质:当光照射在植物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 受光一侧的茎长得快,结果茎会向生长慢的一侧 弯曲,即向光源一侧弯曲(生长素由胚芽尖端产生)二、人体的激素调节 5、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人体内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人体内分泌系统,它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外分泌腺:有导管,如:唾液腺、汗腺 6、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激素功能 垂体生长激素 促进全身的生长发育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 肾上腺素 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胰腺(胰岛) 胰岛素 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卵巢(女性) 睾丸(男性)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7、地方性缺碘: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治疗方法:食用加碘盐8、胰岛素: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能降低血糖(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9、血糖:糖类物质会在人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中。
一般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5毫摩/升)一天中人体内血糖含量基本不变(由于受到胰岛素等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相互配合作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血糖平衡对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0、血糖偏低 胰岛素分泌减少 血糖升高 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激素分泌情况疾病 具体症状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 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 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 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现尿糖症状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 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正常人血糖血糖偏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含量基本不变11、糖尿病:尿液中有葡萄糖。
三、神经调节12、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接受信息传到信息处理信息传到信息做出反应,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细胞体:细胞核13、神经元:神经细胞。
结构: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轴突分枝14、在一个神经元中,信息传递方向:信息树突细胞体轴突轴突分枝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15、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各种信息就是通过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16、信息的处理:主要由脑和脊髓完成。
大脑脑小脑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干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31对)17、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
18、大脑特别发达,分左右两部分。
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因此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营养和休息,以免大脑疲劳(大脑耗氧量高,缺氧1分钟就会导致脑死亡)19、大脑皮层: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一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
;沟和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
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对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具有抽象、慨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
20、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保持身体平衡21、脑干:在大脑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如:呼吸。
心跳、咳嗽等。
它无需任何意识的干预就能保持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22、脊髓: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
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1)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2)大脑对脊髓活动的控制:脊髓中有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是,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3)把有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和内脏之间的重要信息传递通道。
23、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4、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那样的神经结构。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不同反射反射弧也不同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5、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收并作出解释之前,缩短了做出反应的时间。
是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反应。
因此,先缩手,再有痛觉。
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痛觉/热觉感受高温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进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手便会立即缩回。
同时,神经冲动也会沿脊髓上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热觉。
缩手反射可以控制住不缩手,原因: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26、膝跳反射可以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27、排尿反射:人的膀胱(感受器)感觉到尿意后,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由脊髓传入到大脑,大脑开始处理信息,是不是有地方可以排尿,如果有,就通过传出神经,通知脊髓,再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完成排尿活动。
不然就告诉膀胱再坚持。
膀胱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
(1)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随时排尿。
(2)若成年人遭受意外事故,使脊髓从胸部处折断时,脊髓下部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28、在反射活动中:①、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可以独立完成许多低级的反射活动。
如:缩手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膝跳反射等;②、脊髓的有些反射功能是在大脑的控制下进行的,如缩手反射手可以被控制住不缩回来;③脊髓上部受损:能完成反射,但无感觉;29、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完整,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30、条件反射: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由大脑皮层控制,通过学习的来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如:马戏团动物表演,小狗数数等。
条件反射能使人和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
注:反射建立在神经系统的基础上,故没有神经系统的植物及部分低等动物没有反射。
四、动物的行为31、动物的行为:通过一些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32、先天性行为: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不需要后天学习,也称为本能。
所有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
如:婴儿吮奶、繁殖行为、索食行为、攻击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33、后天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主要与大脑皮层有关。
如:人的学习行为、大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马戏团的动物表演。
34、人的学习行为:复杂,还能对抽象事物、语言、文字等代替具体刺激,做出反应。
如看见美食的文字介绍会流口水,听相声会笑等,这都是因为仍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
注:只有人类才能对抽象事物做出反应,动物不能五、体温的控制35、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
变温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无脊椎动物等36、恒定的体温:正常人体内体温:37℃。
当外界温度变化时,人的体温不随之发生变化而保持相对恒定。
人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等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37、体温测量方法:直肠(最接近体内温度)、口腔、腋窝38、正常人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可随着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下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一般早上体温要低,晚上要高39、恒温动物体温恒定的原因: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动态平衡的结果。
40、安静时,主要产热是内脏;运动时,主要产热是骨骼肌41、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去,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42、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
43、低温: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高温: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44、常温下,皮肤汗液分泌少,主要通过皮肤直散热当外界温度≥体表温度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45、中暑现象: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响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导致中暑。
症状:体温升高,头痛。
头晕。
心慌、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会危及生命。
46、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47、低温时,人体战栗(发抖)是增加产热。
48、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同时,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暖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