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 专题复习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1.84 KB
- 文档页数:6
《地球和地图》教学方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并能够解释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以及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等。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难点】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策略地球运动部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需要借助地球仪、动画等实物或图像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地理。
四、教学流程出一位代表上台展示,4组同学进行挑错、补充。
环节二快问快答任务一: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在昼夜半球图上,找出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等通过快问快答,完成对基础知识内容的复习巩固。
任务二:自转的地理意义—时间差异比较A、B两点的时间早晚,并说明原因,总结时间差异的原因。
任务三:自转的地理意义—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读“北京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图”,回答:1.说出①②③与上午、中午、下午的对应关系。
2.总结一天中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环节三:攻克难点任务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对照右图,填出A、B、C、D四点对应的日期、节气和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
通过不同的光照图、影子变化图、五带划分图,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任务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1.填出图中A、B、C、D四点对应的昼夜长短情况。
2.说出图中A、B、C、D四点昼夜长短状况,及各点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
任务三:正午影子的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影子的判断任务四:五带的划分1.说出下列序号代表的纬线名称。
2.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集体备课(一)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第1.1节地球和地球仪考情分析:该专题在高考中每年都有涉及,多以提供空间区位为主,然后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在高考中涉及本专题知识和能力的题目难度较大,因此在本专题复习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考点呈现: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及日界线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线,推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3.利用经纬网解决定位、定向、计算距离等相关问题。
应试策略:本专题题目难度较大,因此,对于本专题的复习,一方面要通过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成果,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问题实质从复杂的背景材料中提炼出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要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内容精析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2)大小: 平均半径: 6371 km,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注:任何纬线长度、半径的计算问题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º,其对应的弧长为111km,同理,在所有经线上,1º弧长也是111km,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算出地表两点的实地距离。
在纬度为a的纬线上1º弧长为111cosa.2.地球仪:把地球缩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1)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
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它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特殊纬线:赤道:0 º;南、北回归线:23º26′N;23º26′S;南、北极圈:66º34′N;66º34′S;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º—30º)、中纬(30º—60º)、高纬(60º—90º)作用: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地球与地球仪专题复习教案【高考考点】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重点、难点)1、经纬线的性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地理坐标的确定、重要经纬线、对趾点)2、利用经纬网判定位置、方向、最短航线方向、行走问题3、利用经线、纬线求地球上两点的距离、最短距离、经纬网与范围大小【学习目标】实验班学生要求全部掌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纬度与经度的划分及重要纬线、经线的地理意义。
普通班学生要求60﹪掌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纬度与经度的划分及重要纬线、经线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见图1—1)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实验班学生要求全部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普通班学生要求60﹪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
5.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图1-1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
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2)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①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政治区和地形区。
②大致勾画出与图中已知的经线、纬线相邻近的重要经线和纬线。
授课时间:2015.3.9 授课班级:8.4—8.6 授课人:李文峰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复习【复习目标】1. 知道地球的形状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 记住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并理解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3. 理解经纬网的判读。
4. 记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并理解五带的划分。
5. 理解公转的现象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6.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等高线及地形剖面图。
【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一、基础自主探究:》》只有打好基础,方能“会当凌绝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形状: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2. 证明地球是圆行的证据有:----------------------------------------------- 3. 大小:(二)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1. 地球的模型-------- 2. 经线和纬线3.经度和纬度(经纬度的划分)半球的划分A南北半球的界线-----------。
图示:AB东西半球的界线-----------。
图示:BC高中的纬的划分:(纬度范围)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4.经纬网定义:-------------------------------------------作用:---------------------------------------------(三)地球的运动二:要点导悟:》》只有步步登高,才能“一览众山小”(一).经纬网的判读:东西半球的划分:(用关系式表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示意图:规律: -----------------------------(二)、五带的划分及太阳直射规律(理解)(三)、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及太阳直射规律(理解)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_____;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______;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_______;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_______。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要求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4、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①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的划分:经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的180度属于东经,用“E”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用“W”表示。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目标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复习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4、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经纬网、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等内容。
本章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地理空间观念和地图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地图的能力,但对于地球的运动、经纬网等知识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基本地理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3.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3.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理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PPT等教学工具。
3.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知识。
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运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讲解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寻指定的地点,并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地标,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介绍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
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地图,探讨它们的阅读技巧。
集体备课(一)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第 1.1 节地球和地球仪考情剖析:该专题在高考取每年都有波及,多以供给空间区位为主,而后考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在高考取波及本专题知识和能力的题目难度较大,所以在本专题复习中能够适合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考点体现: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区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区分;时区的区分及日界限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辨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限,计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3.利用经纬网解决定位、定向、计算距离等有关问题。
应试策略:本专题题目难度较大,所以,关于本专题的复习,一方面要经过复习稳固已有的知识成就,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将问题本质从复杂的背景资猜中提炼出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要训练严实的逻辑思想能力。
内容精析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2)大小 : 均匀半径 : 6371 km ,赤道半径: 6378km,极半径: 6357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
注:任何纬线长度、半径的计算问题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o,其对应的弧长为111km, 同理,在全部经线上,1o弧长也是111km,利用这一原理能够算出地表两点的实地距离。
在纬度为 a 的纬线上1o弧长为111cosa.2.地球仪:把地球减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1)地轴:转动地球仪,能够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
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它老是指向北极星邻近。
(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订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邻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围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特色:①除极点外,全部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渐渐缩短特别纬线:赤道: 0 o;南、北回归线:23o26′ N; 23o26′ S;南、北极圈: 66o34′ N;66o34′S;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 o— 30o) 、中纬 (30 o— 60o) 、高纬 (60 o— 90o)作用: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地球和地图》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参数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经线与经度图、纬线与纬度图,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利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难点】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三、教学策略地球和地球仪部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学会判读经纬度,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内容。
其中,地球的形状、大小较易理解和掌握,而经线、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判读较为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应借助图像、地图、地球仪等让学生有直观的认知,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经纬网判读、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流程示方向、形状、长度、数量、相互关系等任务四:纬度的划分说出纬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任务五:经度的划分说出经度的划分方法:度数起点、度数范围、表示方法、半球划分环节三:攻克难点任务一:认识经纬网的构成——经纬线【小组讨论】利用前面所学的经、纬线知识,找出经纬网中的经线与纬线,总结经纬网定位的原理。
通过不同形式的经纬网,学会经纬网定位任务二:学会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1.方格状经纬网2.侧视经纬网3.俯视经纬网读图,写出A、B、C、D、E、F点的经纬度。
环节四:试题精炼发布针对不同知识点的易错题及中考真题练习。
讲评完成练习通过习题巩固所学五、当堂练习1.小明同学绕地球最大周长行走一圈,每天走50千米,你认为他最少需要多少天才能走一圈( )A.80天B.160天C.800天D.1600天2.读图,填空:(1)人们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径在图中用字母表示,约_____千米;赤道在图中用_____表示,约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约______平方千米;(2)地球围绕______自转,它与地球表面最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与地球表面最南端相交的点叫________。
复习教案必修1 自然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讲地球和地图杨香兰教学目标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教学重点1.应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判断方向、计算距离2.理解并掌握地图的三要素:不同类型地图的方向的确定,比例尺的计算及缩放,注记、图例的阅读与运用3.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及其应用;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画法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教学方法、学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学过程【学习引导】告诉学生:考情展示和考情分析(见《名校联盟》)【先学自研】学生根据教材和以前掌握的知识完成:名校联盟上的“知识梳理”第一讲地球和地图【互动探究】师生共同完成“知识梳理”中难点。
【点拨精讲】:教师利用名校联盟上的“核心解读”讲以下要点:要点一经纬网的主要应用1.定“方向”2.定“距离”3.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4.利用经纬网定“范围”5.利用经纬网确定对称点(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
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D(40°S,160°E)。
【讲书中例题】典型1 略【内化训练】针对训练1(1)(2)答案:(1)C(2)B要点二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及应用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2、等高线地图中的相关计算3、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讲书中例题】典型2 略【内化训练】:针对训练2 (1)(2)答案:(1)C(2)D【补讲】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用应用特别提醒(1)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地球和地图》
章节(课题)名称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学时 1 总课时8
三维目标知识
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会判断地球上某一点的经纬度,掌握半球的划分。
3、理解记忆自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4、理解记忆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5、理解记忆地图的三要素。
过程
方法
通过理解记忆及讲解的方法掌握本章的重点内容.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提高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
点。
2、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四季和
五带划分。
3、地图的三要素。
记忆并且练习.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四季和
五带划分。
2、地图的三要素。
理解记忆并且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札
记
认真分析
D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的纬线度数及符号.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个性化教学为学
有余
力学
生所
做的
调整
做一些相关的习题.
为需
要帮
助的
学生
所做
记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少量涉及地图上面积的估算、地形特征的描述。
2.从考核形式上看,有的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有的设置试题情景,情景上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
3.从考查能力上看,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命题趋向:1.常规地图上方向、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卷的亲和力,营造轻松、熟悉的考试氛围。
2.地图上面积估算、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结合的试题可能增加。
知识要点测试要点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4万公里;平均半径6371公里。
测试要点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自转轴,其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0,北极点为900N,南极点为900S。
3、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
测试要点三:地图三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右东左西。
②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3、地图上的图例与注记测试要点四:等高线地形图 1、高度的表示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3、等高线的特点:呈闭合的曲线。
4、地形剖面图: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
反映断面的高低起伏状况。
1.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1)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差值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纬度10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 km,赤道上经度10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 km,因此只要知道同一经线上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2)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各纬线上经度差l0的弧长就不相等。
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l0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
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两点的相对方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根据在经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纬度差异)确定南北方向;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则相反;东西方向的判定:根据在纬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经度差异)确定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
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经度差值小于180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也可以利用经度来判定,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
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最简捷的方法是:在被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3.等值线判读的三个技巧判读技巧具体说明等值线数值大小变化的运用通过观察图中等值线数值的大小变化规律,判断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如等值线数值增大的方向,在等高线图中为山顶所在区域;在等压线图中则为高压中心所在区域;在等温线罔中根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可确定南北半球。
等值线疏密程度的运用在同一比例尺的等值线图中,如果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相同,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其单位距离的等值线数值差的大小。
等值线越密集,单位距离数值差就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就越小。
在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中反映的地理意义不同,在等高线图中,反映了地形坡度的大小;在等压线图中,反映了气压差(风力)的大小;在等温线图中反映了温差的大小。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运用在等值线图中,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常常会发生弯曲,根据弯曲的方向,可以确定其影响的因素。
如果等值线向数值高的方向凸出,该地区等值线的数值一定比它同一纬度(或水平面等)的数值偏低;如果等值线向数值低的方向凸出,该地区等值线数值一定比它同一纬度(或水平面等).的数值偏高,我们常把它总结为“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法则。
【真题亮相】两年高考真题精彩无限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
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回答1~3题。
(双选)1.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2.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3.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A.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B.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阅读下列等高线示意图,回答4~5题等高线示意图4.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5.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B. 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 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三年名校模拟图文并茂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读“经纬线(全球范围)示意图”,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别为8日和7日,据此完成3~4题。
3.甲地时间为 A.9时 B.12时 C.21时 D.15时4.北京时间可能为A.1月7日4时 B.1月8日11时 C.7月7日11时 D.7月8日4时右图是某地区等值线分布图(等值线的数值是a>b>c)。
据图回答5~6题:5.若是等高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QP处不可能为鞍部 B.QP处为山谷 C.QP处为集水分界线 D.QP处为分水岭6.若是“广东某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海拔高度)”,则A.QP处是山脊 B.QP处可能有河流且河水由P处流向Q处C.Q处地下水比P处浅 D.P处地下水可能露出地面形成泉水7.(江苏宿迁2008)地图上的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下图为300N的部分纬线,P为北极点,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0N纬线的交点,∠MPX和∠NPY为7.50,PY为00经线。
完成下列8~9题:8.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C.北纬300以北地区的正午日影都朝北 D.浙江可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9.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罗马处在多雨季节 B.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多数迁移到北半球活动C.杭州湾的盐度达到最大值 D.巴黎盆地的冬小麦开始越冬10.图甲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读图甲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A地经度为。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034/,该地的经纬度可能是。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中,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为A.小于900 B.大于900 C.等于900 D.1800(4)假设一飞机从美国某航空母舰(600W,400N)起飞,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浙江杭州某机场(29.80N)降落,飞机飞行了小时。
(取整数)(5)图乙是图甲的北极俯视图。
请在图乙上绘出飞机的路径(用箭头表示)。
并注明起飞处E和降落处F。
【社会热点】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11.港口建设---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决定兴建西南出海大通道--防城港,旨在打造一条联系广西沿海与西南腹地的出海通道,到2007年防城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337万吨,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第一大港和中国沿海主枢纽港。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是B处?为什么?(2)说出图中石油管道铺设的有利条件。
(3)计划在E或F处利用水力资源为输油港口发电,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4)B处在甲山顶的什么方向?D、G两地相对高度是多少?实战演练,金榜题名!右图表示某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a、b 、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
据此回答1~2题。
1.若此时b、c两点太阳高度为00,d点经度为1800,则地球上与北京属于同一天的范围可能占全球的A.四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二分之一 D.三分之二2.若此时a、b两点太阳高度为0,d点两侧日期不同,则北京时间为A.10:00 B.11:00 C.22:00 D.16:00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
回答3~5题。
3.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A.西北 B.东南 C.正北 D.正南4.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选择观赏的位置分别是A.甲、乙 B.丙、丁 C.丙、甲 D.乙、丁5.图中瀑布的落差不可能为A.60米 B.50米 C.40米 D.70米读右图“三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6~7题。
6.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7.关于图中各地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 B.②地所在海区盛行季风洋流C.③地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D.⑤地位于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右图为纬度30°附近的三个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8.有关三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三条河流汛期都在夏季B.三地的气候特点相似C.三地都易遭到台风(飓风)的袭击D.土地次生盐碱化是三地主要的生态问题9.有关三个地区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城市附近都是该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B.①城市所在国是世界著名的棉花生产和出口国C.②城市附近有该国最大的盐场D.③城市附近分布着该国最大的新兴电子工业中心10.读我国东部某地二分二至时日落位置及北京时间示意图,回答下列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