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
- 格式:doc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7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2、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4、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根本原因)、技术因素(根本保证)三、交通线点的区位选择:5、铁路线(京九线)的区位分析: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发展;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5.建设京九最大的意义在于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6、公路选线一般方法:1.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路段;2.山区路线受地形影响最大,一般沿等高线修筑成"之"字形;3.平原地区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4.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7、港口的主要区位因素: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大一些,2.港口腹地是重要的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性质,是港口兴衰的基础;3.城市依托:城市与港口是相互依托的。
8、汽车站的区位要求:1.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平坦开阔的地形;2.既保证城市与交通的联系,又要注意保护城市环境,一般布置在城市边缘;3.要与内干道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应布置在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或靠近火车站的地区,方便换乘和集散。
9、航空港的区位要求:1.地面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与飞机起飞净空条件;2.机场有适当坡度,地势高,保证排水和散雾;3.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稳定;4.跑道依盛行风向修建(迎风起降);5.机场占地面积大,噪音大,应处理好机场与城区的关系,并与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10、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1.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2.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3.属典型的混合交通;4.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习目标] 1.结合案例,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案例,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主要交通线变化的影响表现典例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嘉兴市:城市形态随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大运河沿岸城市: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但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如株洲:沿铁路发展;武汉:沿长江分布。
(2)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如美国东部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的高速公路及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
思考我国南方河网稠密,水运便利,城市的分布、形态有什么特点?答案城市多沿河分布,城市形态沿河伸展。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地形区交通运输布局状况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小平原交通便利,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大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1)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和衰落思考依据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的商业网点如何布局?为什么?答案 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此处交通通达度最高,消费人群最多。
探究点一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下图为“某历史名城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较早,原因是什么?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4)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学习目标1、根据案例说明分析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
2、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难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教学思路: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影响时建议:1学时教学资源建议1.本节教材及中图社教材中的图像、文字资料,教师教学用书、光盘、相关课件、影像资料等。
2.生活经验: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交通状况、聚落分布、商业网点分布的调查3.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铁路的修建对城市形态发展的影响。
指导学生分析“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案例,说明不同时期交通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2)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交通发展如何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可补充案例(例如京杭大运河兴衰)说明交通兴衰引起聚落规模大小和形态的变化。
2.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2)调查、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在学校附近调查商业网点分布与交通的关系,课上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交通是如何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
利用我国的交通图来分析全国主要商业中心的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3)体验法:结合学生亲身调查,自己的亲身体验城市空间布局、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变化。
课堂评价建议1.用具体的实例或材料,分析比较某地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密度等的影响。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强基础、自我诊断
知识点判提能力、分层集训
冲名牌、学霸加餐
强基础、自我诊断
大高
大好
小
贵
强
低水文状况
运输效率
技术
线路
大
强
大型化
线形式层次
省级
国家级
经济因素
冲名牌、学霸加餐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
化的影响
强基础、自我诊断
知识点判提能力、分层集训
冲名牌、学霸加餐
强基础、自我诊断
空间形态
保持不变
交通干线
铁路长江
大城市带
高速公路
稀少单一
环路边缘
高速公路
交通运输
交通要道
繁荣和衰落。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探讨交通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基础知识梳理]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主要交通线变化的影响2.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如株洲:沿铁路发展;武汉:沿长江分布。
(2)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如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的高速公路及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1)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3)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和衰落【思考】1.我国南方河网稠密,水运便利,城市的分布、形态有什么特点? 提示 城市多沿河分布,城市形态沿河伸展。
2.依据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的商业网点如何布局?为什么?提示 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此处交通通达度最高,消费人群最多。
3.大、中城市专门经营汽车的“汽车城”,其选址有何特点?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 多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城乡结合部。
原因:交通便利、地价较低。
[预 习 效 果 自 测]1.影响嘉兴市聚落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方式的变化 B.工业的发展 C.自然资源的变化D.人口的迁移解析 嘉兴市聚落形态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沿交通线由团块扩展成星状。
答案 A2.有关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B.不同的交通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是相同的C.沿河、沿海、沿铁路线可形成城市轴线,而在高速公路沿线一般不会形成D.城市一旦形成,其所在地区的交通线路的变化对城市所带来的影响较小解析 大城市是区域的交通中心,不同交通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是不同的,且城市形成后,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城市带来的影响较大,城市轴线一般是公(铁)路和河流。
答案 A3.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应建在( )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居民住宅区内 C.城市的行政中心处D.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解析 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可以满足商业街的这一要求。
答案 D4.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①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②在社会发展中的政治地位③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可发展成为旅游购物中心④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稳定的货源区和销售区A.①④B.①③C.②④D.①②解析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和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
它的形成与城市政治地位关系不大,旅游地也不一定是商品集散地。
答案 A5.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很大。
读下图,判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城市形态呈带状与公路交通有关B.A、B、C等城市空间形态沿水运交通干线扩展C.D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发展轴与铁路无关D.A、C间公路的修建对两城市形态不会产生影响解析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A、B、C、D城市形态大多呈带状,这与河流、铁路等交通干线有关。
A、C间公路的修建对两城市未来的城市形态会产生一定影响。
答案 B探究点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交通是影响聚落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交通线的延伸方向往往影响聚落的形态。
湖南省株洲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下图是株洲市略图。
材料二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交通线的发展会带来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下图为安徽省阜阳市城区扩展图,其中箭头①~④为其城区随时间扩展的方向及范围。
(1)1949年以前和1949年以后影响株洲市城市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有何不同?(2)铁路的修建对株洲市城市形态有何影响?说明了什么?(3)安徽阜阳市早期选址的主导因素是什么?(4)20世纪20年代后,泉河淤塞,工商业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城市布局与交通变化有何关系?(5)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铁路的相继建成,对阜阳市城市空间形态有何影响?答案(1)1949年以前主要区位因素是河流;1949年以后主要区位因素是铁路。
(2)城市空间形态沿铁路线扩展,铁路线成为株洲市主要的发展轴。
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有明显的影响。
(3)阜阳市早期选址的主导因素是河流。
(4)商业中心移至三里河一带。
说明城市的布局向交通便利的位置移动。
(5)火车站附近形成河东工业、仓库区,铁路修建成为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
【反思归纳】1.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的空间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交通运输方式不同,对聚落的分布也有不同的影响,如图所示: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方法归纳表格法对比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即时巩固】1.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解析第(1)题,图中河流呈一定程度的弯曲,整体上老城区和原有码头都位于河流的凹岸,不易淤积,利于码头修建。
第(2)题,图中显示待建码头位于多条交通线交会处,则该待建码头起到了区域水运与陆运交通衔接的作用。
另外,也可从题干中“区域交通格局改变”这一信息来得出答案。
答案(1)B (2)A2.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下题。
武汉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江汉交汇B.铁路枢纽C.公路中心D.航空港解析从“兴起”两字可知应是水运条件。
答案 A探究点二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一般而言,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购物者。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图。
(1)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在分布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2)材料二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3)为什么在城市边缘环路沿线建富居家具城?答案(1)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在分布特点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山区的商业网点的密度比平原小。
这是因为山区交通闭塞,交通线路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所以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也就很难伸展到那里。
(2)位于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交通便利。
(3)城市边缘环路沿线因有便捷的交通,可以吸引大量购物者,同时该地地租较低,商业网点建在该地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反思归纳】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影响(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很多商业网点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分布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特别提醒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1)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便利的水陆交通是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条件。
(2)发达的商品生产。
发达的商品生产是商业中心形成的物质基础,现代商业中心城市多是与现代工业中心城市同时发展起来的。
【即时巩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________地区(填字母)最有可能为商业街。
(2)A、B、C、D四地中________商业网点密度最大,原因是什么?(3)A、B、C、D四地中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的高低排序。
解析第(1)题,商业街多分布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市中心。
第(2)题,由于市中心人口多,市场广阔,商品生产能力强,商品流通速度快,所以市中心商业网点密度最大。
第(3)题,商业网点的经济效益受市场、交通、地租等因素影响。
答案(1)B(2)B 地势平坦,人口众多,商品生产能力强,接近生产、消费市场商品流通速度快。
(3)B>C>D>A知识结构晨背索引1.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的表现。
2.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因素。
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影响的表现。
下图是“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没有影响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B.商人大量外迁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解析第1题,交通线的发展,会使城市空间形态趋向于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线的衰落,将使城市沿交通线伸展的形态保持不变,但发展变慢。
第2题,明清时期,大运河运输繁忙,沿河城市商贸繁荣。
后来,由于海上运输的发展、京沪铁路的建成及大运河的淤塞,沿运河城市发展变慢。
答案 1.D 2.C下图是“江汉平原某地村庄杂货铺分布图”。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3~4题。
3.图中杂货铺的布局符合商业网点布局的( )A.交通最优原则B.市场最优原则C.经济最优原则D.便民最优原则4.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商业网点的规模大、密度小B.平原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比山区大,与交通条件无关C.从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分析,杂货铺A的经营规模比杂货铺B的可能大一些D.交通线的变化对集市的兴衰没有影响解析第3题,图中商业网点分布在路旁,符合商业网点布局的交通最优原则。
第4题,此处是平原,所以商业网点规模大、密度大;平原地区交通便利,所以商业网点密度比山区大;交通线的变化会引起集市的兴衰。
答案 3.A 4.C5.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早期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