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区生物防火树种筛选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74.09 KB
- 文档页数:4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功能区。
该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公里,是具有重要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这片自然保护区内,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被生态学家和植物学家誉为“植物王国”。
本文将对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分类与利用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1. 植被类型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地势复杂,气候湿润,这里的植被类型非常丰富。
主要分布有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次生灌丛和草甸等多种类型的植被。
大老岭地区的植被垂直带谱明显,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植被类型转换非常明显,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
2. 主要树种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的树种有:马尾松、水青冈、相思树、龙柏、栎树、红豆杉等。
这些树种在构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该地区保护植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物种数量据初步统计,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总共有2000多种,这其中包括了很多珍稀濒危植物和野生药用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植被资源,也为生态保护区的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1. 野生植物的分类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可以按照其形态、生态习性、用途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山地植物、水域植物、草甸植物等;按照其用途来分类,可以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等。
2. 野生植物的利用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很多野生植物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一些食用植物如竹笋、野菜等是当地居民的重要食品来源;一些药用植物如何首乌、白花蛇舌草、川乌等则是重要的中草药材。
一些观赏植物如山茶花、映山红等也为当地的观光产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三、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 保护措施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是一片保存完好的自然资源区域,其中包括了各种珍贵的野生生物和植物,是一个自然天堂。
本文将对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资源植物进行分类和利用的介绍。
一、植物分类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存在着众多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因此它们各自根据生长环境的差异而被分为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物种特征、形态、色泽等方面对野生植物进行分类。
1. 高山植物高山植物是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中最为重要的植物之一,它们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具有耐寒和耐旱的特点。
高山植物的一个重要代表是雪莲,它是一种中草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气管炎、感冒等疾病。
2. 林下植物林下植物是生长在林下的植物,它们因为受到阴影和水分的限制而生长缓慢,但是它们在牢固地保护森林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林下植物主要包括了鸢尾属、冬青属、鹅掌柴属等。
3.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比较普遍的植物,它们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中也非常常见。
草本植物具有多样的形态和功能,种类丰富,包括了生长在草原、疏林、路旁等处的植物。
常见的草本植物有茶藨子、紫花地丁、鸢尾草、水仙等。
藤本植物生长在林缘或林下,是一种爬缠的植物。
它们喜欢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具有开花早、生长迅速、落叶晚的特点。
藤本植物主要分为支撑型和攀缘型两类,它们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中生长得非常茂盛,有无花果、金银花、澳洲松、两栖藤等。
二、植物的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科研和生态价值。
同时,它们的多样性也为人类提供了极大的福利。
下面将根据植物的用途进行简要介绍。
1. 礼品类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中有很多精美、独特的花卉植物,如雪莲、紫花地丁、鸢尾草等,非常适合用作礼品或仪式用品。
2. 食用类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中有很多植物是可以食用的,如大松果、茶藨子等。
这些植物既可以制作成各种美食,又具有保健作用。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目的的保护区,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一个令人赞叹的生态系统。
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在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有着很多的树种和植物种类,这些植物的分类和分布状况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植物分类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主要分布有高山植物、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等植被类型。
其中,植物富集区主要为落叶阔叶类森林,南形白榆、蒙蔽树、红豆杉、杜仲等是该区极具代表性的树种。
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还有着丰富的野生草本植物,较为典型的有吐绶红、草珊瑚、紫花乌头、野生紫苏等。
1.高山植物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有很多的高山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山脉,其中比较典型的植物种类有冷杉、铁柿子、银杏、榛子等。
这些植物生长在高海拔、低温、雾气稠密的环境中,生存条件十分苛刻,因此对于它们的保护尤为重要。
2.针叶林针叶林是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较为普遍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2500米以下的山脉区域。
该区域的主要植物有冷杉、云杉、红松、赤松等。
3.落叶阔叶混交林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最为重要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区域最为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之一,其位于海拔1800-2500米区域。
落叶阔叶混交林内的植物种类包括南方形白榆、蒙蔽树、红豆杉、杜仲等。
在该区域内,许多由广东、福建等省份引进的植物也逐渐被引入生态系统,如榕树、台湾柿子等。
二、植物利用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对于当地居民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植物资源正逐渐被群众所认可和关注。
现在常见的植物利用有以下几种:1.应用于中药材在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许多药材植物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利用性,如天麻、茯苓、川芎等。
这些药材对于保护当地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维护当地生态平衡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作为观赏植物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许多植物具有美丽的花卉和树形,因此也成为了当地游客前来观赏和采摘的对象。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是一个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的地区,这里的植被资源非常丰富多样。
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资源对于当地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生态资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分类及利用的介绍。
一、植物分类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根据各种植物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可将其划分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三大类。
蕨类植物: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种类繁多,包括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如水龙骨、蕨麻、白背蕨等。
这些植物一般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对于保持土壤的水分和防止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些蕨类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被当地居民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疾病。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指种子裸露在种子器官上且没有花的植物。
在保护区内,裸子植物的种类主要包括松树、柏树等,它们是当地主要的树种,对于维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地质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指种子包裹在果实内的植物,这类植物在保护区内的分布范围也很广泛。
保护区内的被子植物包括了许多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柳树、桃花、山茶等。
它们丰富了保护区的植物种类,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二、植物的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资源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利用价值。
在这里,植物资源被人类利用的方式主要包括:木材的利用、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以及生态环境的维护等方面。
木材的利用:裸子植物的树种,如松树、柏树等,都是优质的木材资源,其木材质地坚硬、结构紧密,可以用于建筑、家具、船只等领域,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药用价值:保护区内的一些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水龙骨、山茶等,被当地居民用作中药材。
这些植物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消炎利尿等疾病,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食用价值:保护区内的一些植物也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如野生果实、嫩叶、花蕾等,可以供人类食用,丰富了当地人们的饮食文化。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是三峡库区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内野生资源丰富,涵盖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多个方面。
其中,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是保护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植物资源分类1. 林木类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天然林剩余区之一。
该区的自然环境优越,具有优质的林木种植条件,种植着龙柏、冷杉、水曲柳、楸树等多种树种,与四川阿坝一带的森林生态相似。
2. 草本类草本是保护区内非常重要的植物资源,分为三类:草本、草灌和灌木。
该保护区的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包括了天南星、鹌鹑草、丽江翠雀花、长萼毛蕊茶、黄芪等。
3. 观赏花卉保护区内的观赏花卉资源种类同样非常丰富。
其中,鸢尾花、睡莲、金鱼草、龙胆、鸢尾等花卉是最具代表性的。
1.红木红木是三峡库区的特产之一,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内有很多种类的红杉、红木树,树干粗壮,木材质地致密,耐候性、经久耐用。
红木被誉为“中华名木之冠”,其价格昂贵,是珍贵的建筑木材和家具木材。
2. 药用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有不少具有药用效果的植物,如黄芪、白芍、甘草、黄连、苦参等。
这些植物有效成分含量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三、植物保护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是湖北省林业系统的国家级植物保护区。
目前,保护区内的林木资源正在被大力保护和利用。
保护区内的林木、草本植物等野生资源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这就需要加强保护,同时开展科学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陆生生态系统保护区,也是极为重要的西南综合性水源涵养区和中大型水库工程库区。
该保护区的区域面积约为350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野生资源和植物物种。
本文将对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资源植物进行分类和利用进行介绍。
1. 野生资源植物的分类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野生资源植物。
根据植物分类学的原则,可以将其植物物种进行如下分类:(1) 高大乔木类:包括雪松、槭树、杉木等。
这些植物一般生长在较高的山地,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和良好的木材品质,对地形和气候要求较高。
利用这些乔木可以进行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等产业。
(2) 灌木类:包括紫荆、柏树、萝卜藤等。
这些植物一般生长在中低山区,具有短生命周期和较高的生长速度,适合进行绿化和观赏。
一些灌木类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进行中药材的种植和开发。
(2) 中药材种植:保护区中一些灌木和草本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进行中药材的种植和开发。
紫苏、苦荞等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等功效,适合进行药材种植和药物制剂的研发。
(3) 观赏景观:保护区中一些灌木类植物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适合进行绿化和景观设计。
紫荆、柏树等植物在春季开花时呈现出艳丽的花朵,可以用于城市道路的绿化和公园的景观布置。
(4) 野菜和食材:保护区中一些草本类植物可以作为野菜和食材进行利用。
蕨菜、草菇等湿地植物常用于食品制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一些野生水果如野葡萄、山楂等也可以进行食品加工和销售。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野生资源植物,包括高大乔木类、灌木类和草本类等,这些植物具有较高的分类和利用价值。
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保护和维护这些植物物种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分类与利用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一个集自然生态、文化古迹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面积约为3.6万公顷,保护的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本文将对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分类与利用的介绍。
一、木本植物1. 阔叶乔木(1)榉树(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又名核桃,树高可达30米,树冠大而美丽,果实为食用坚果,树皮及树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叶子可入药消肿解毒。
(2)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又名樟树、樟木、树高可达20米,干枝有大量挥发油,主要用于提取樟脑,树皮及树叶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入药治疗风湿痹病。
二、草本植物1. 藤本植物(1)山葡萄(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L.)Planch.):藤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等功效。
(2)五叶旋花(Campsis grandiflora(Thunb.)Makino):又名炮仗花,藤本植物,根皮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入药治疗风寒感冒。
2. 草本花卉(1)紫花地丁(Lamium purpureum L.):又名地黄,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养阴益肺的功效。
(2)黄叶草(Oenothera tetraptera Cav.):又名月见草,具有清热解毒、补血安神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保护区内部分植物资源的分类与利用介绍,该保护区内还拥有众多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但也面临着野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亟需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力度,确保这些宝贵的植物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高峡出平湖动植物无恙千百万年来,三峡地区野生生物世代在三峡库区生息繁衍,“高峡出平湖”之后,这些三峡最古老的居民还好吗?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后,它们是否已被“安全”地保存下来,新的生态环境对这些珍贵动植物和科研人员提出了什么样的考验呢?近4 000种动植物,谁受影响最大?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伟烈从1984年开始担任“三峡工程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对策”等课题负责人,现在仍然参与着“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题。
经过多次调查,他们发现,三峡库区的高等植物约有3500种,其中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植物物种数量约在1700种左右,550种受淹没影响。
在这3500多种植物中,有46种是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上的;其中,有3种只在三峡库区和淹没区有分布,是我国的特有种,也是三峡的特有种,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在这3种中,疏花水柏枝是完全淹没的,它在全球分布只限于长江淹没区内海拔30到150米的江岸与河滩;荷叶铁线蕨在全球的分布仅仅限于石柱、万州两地海拔80到575米的库区、淹没区沿岸,我国的各种蕨类植物中,只有它是单叶的,其两个亲缘种一种在马达加斯加和南非,另一种在亚速尔群岛,而且说是“亲缘”,差异还是很大,为什么它会在长江出现,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宜昌黄杨分布于从宜昌、秭归到巴东的海拔30到300米的江边、河道。
在库区和淹没区,动物的种数没有植物多,其中兽类85种,鸟类231种,爬行类27种,两栖类20种,共计363种。
中国濒危动植物种科学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孟智斌曾参与对库区动物资源的调查。
据他介绍,库区已知陆生脊椎动物珍贵种32种,属于国家一类保护的8种,二类的8种,三类的16种。
它们绝大多数均以海拔较高的森林草灌群落生态环境为最主要栖息地,分布于奉节东西长江南岸的中低山区。
就这32个种在全国的分布情况而言,没有1种是以库区为仅有分布区或主要分布区的。
这也就是说,动物物种不会直接受到三峡大坝蓄水的影响,它们受到的影响应该来自于生态环境的变迁。
关于设立“三峡库区多目标森林经营研究与示范”专项的建议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朱小龙绿化长江、保护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特别是长江两岸生态系统脆弱,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分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不强,水土仍较流失严重,三峡库区生态状况急需改善。
三峡库区位于我国中亚热带北缘,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经过数千年的垦殖,库区的植被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三峡水库库区重庆段生态屏障核心区范围,森林覆盖率仅为22.2%,现有森林主要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防护林,树种结构单一,主要树种为抗旱、耐瘠薄的柏木和马尾松,并由这两个主要树种衍生发展成的柏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其中柏木纯林占森林总面积的49.1%;马尾松纯林占39.9%。
区内87%以上的森林为同龄林,其中76.7%以上森林只有一个林层(重庆长江两岸森林工程总体规划,2009)。
单一的树种结构和简单的空间结构,不能满足三峡库区发展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多种需求和林农增收致富的迫切需要。
所谓多功能森林,是一类以近自然育林方式培育的森林生态系统,它的产出是多种产品组合。
多功能森林的本质特点,就是近自然化的、但又非纯自然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模仿自然、加速发育”是其管理原则。
模仿自然,主要是利用自然力、关注乡土树种、异龄、混交、复层等。
现代的多功能森林模式,已经在向永久性森林演变。
围绕森林的多功能目标,对低质低效森林开展科学经营是构建多功能森林的有效手段。
哈尔滨的研究表明,近自然育林使得土壤涵水能力优于传统经营的林分。
通过合理经营的多功能森林的碳汇能力是传统管理模式(即封存不管)的2.95倍(针阔混交林)和2.94倍(阔叶混交林),究其原因,是封育不管的森林,固碳能力无法向目标树主干材集中,而分散给了杂草、灌丛、低质杂木等,而这些生物质固定的碳,在当年就会分解、泄漏,而为数不少的空洞木,本身就是碳源。
至于土壤碳,经营活动会导致部分碳泄漏,但却是获得更多碳汇的必要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