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格式:docx
- 大小:8.99 KB
- 文档页数:5
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预防措施:
1.政府部门应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安全宣传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及其监
护人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2.学校和社区应设置报警装置,并通过讲座、宣传材料等形式向留守
儿童普及应急知识和报警方式。
3.提供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课程,培养他们自我保护能力,包括遇到紧
急情况时的应对方法和求助方式。
二、应急救援:
1.监护人、邻居和社区工作人员应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行动。
4.在等待救援期间,监护人应根据留守儿童的情况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尽量减少伤害。
三、后续支持:
1.监护人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安排留守儿童的临时照料人员,确保其基
本生活需求被满足。
2.对于遭受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应及时安排医疗救治,提供必要的
心理和身体康复支持。
3.教育部门和社工机构应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特殊教育服务,
帮助他们适应外界环境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以上是一份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旨在提供支持和保障留守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然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同地区和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考虑本预案时,建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资源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以确保留守儿童得到最有效的应急支持。
一、编制目的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保障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区域内所有留守儿童,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城市留守儿童等。
三、应急处置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确保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将伤害降到最低。
2. 快速反应原则: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行动。
3. 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4. 信息公开原则:及时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通报突发事件信息,保障其知情权。
四、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1)发生突发事件后,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向学校、村委会或社区报告。
(2)学校、村委会或社区应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
2. 紧急处置(1)学校、村委会或社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
(2)对受伤留守儿童进行紧急救治,同时通知其监护人。
(3)对现场进行安全警戒,防止事态扩大。
3. 应急救援(1)组织救援队伍,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2)根据突发事件类型,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如火灾、溺水、交通事故等。
(3)对被困留守儿童进行搜救,确保其生命安全。
4. 后期处置(1)对受伤留守儿童进行救治,确保其康复。
(2)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3)对受影响的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安抚,提供心理疏导。
(4)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处置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成立留守儿童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2. 资金保障:设立留守儿童应急处置专项基金,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3. 设备保障: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救护车、急救包等。
4. 信息保障:建立留守儿童应急处置信息平台,确保信息畅通。
六、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定期对学校、村委会或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应急处置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学校特殊群体应急预案方案一、预案目的为了加强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确保特殊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提高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特殊群体学生包括:残疾学生、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
三、预案原则1. 以人为本,关爱优先: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尊重特殊群体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个性化关爱和教育。
2. 预防为主,及时处置: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提前排查潜在风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事态恶化。
3. 部门协同,形成合力:学校各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应急管理工作,形成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合力。
4. 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长在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共同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预案内容1. 信息收集与排查:学校要定期收集特殊群体学生的相关信息,包括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并进行排查,了解潜在风险。
2. 关爱与教育: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特点,制定关爱和教育措施,如开展个性化辅导、心理疏导、亲情陪伴等,保障特殊群体学生的合法权益。
3. 应急处理:一旦特殊群体学生发生突发事件,学校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防止事态恶化。
4. 家校沟通:学校要加强与特殊群体学生家长的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分享学生在校表现,共同商讨关爱和教育措施。
5. 培训与演练:学校要定期组织特殊群体学生应急管理和处置培训,提高学校相关人员的能力,同时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
五、预案组织与实施1. 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学校要成立特殊群体学生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学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应急管理工作。
2. 明确职责: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工要明确各自职责,积极参与特殊群体学生的应急管理工作,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成长。
为保障留守儿童权益,提高其生活质量,本项目特制定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确保留守儿童在紧急情况下的人身安全;2. 及时发现和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3.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资源的整合,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1. 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工作;2. 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各环节;3. 技术支持小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4. 宣传教育小组:负责宣传应急知识,提高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安全意识。
四、应急预案内容1. 紧急情况应对(1)火灾:发现火灾时,立即组织留守儿童有序撤离,确保生命安全。
同时,及时报警,等待消防部门救援。
(2)地震:发生地震时,立即组织留守儿童躲避到安全地带,如教室、卫生间等。
待地震结束后,及时清点人数,确保无人员伤亡。
(3)溺水:发现留守儿童溺水时,立即组织救援,拨打急救电话。
同时,做好现场保护,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 生活保障(1)饮食:确保留守儿童饮食卫生,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
(2)住宿:为留守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
(3)医疗:建立留守儿童健康档案,定期开展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3. 学习支持(1)学业辅导: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后辅导,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
(2)兴趣培养: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4. 心理关爱(1)心理辅导:定期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亲情关爱:开展亲情电话、视频通话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五、应急预案实施与监督1. 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2. 应急处置小组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留守儿童走失事件也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提高应对留守儿童走失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减少走失事件的发生。
2. 提高社会各方面对留守儿童走失事件的关注和重视。
3.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走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留守儿童走失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信息收集、资料整理等工作。
3. 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应急处置小组:负责现场救援、信息发布、协调各部门工作。
(2)宣传引导小组:负责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心理疏导等工作。
(3)信息收集小组:负责收集走失事件相关信息,为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
(4)心理干预小组:负责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关爱支持。
四、应急预案流程1. 报告与接收(1)发现留守儿童走失,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
(2)指挥部接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置(1)应急处置小组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2)根据现场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救援工作。
(3)宣传引导小组开展舆论引导,确保社会舆论稳定。
3. 信息发布(1)指挥部通过官方渠道发布走失事件信息。
(2)宣传引导小组在媒体、网络等平台发布走失事件信息。
4. 心理干预(1)心理干预小组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2)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提供关爱支持。
5. 总结评估(1)事件结束后,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总结评估。
(2)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安全意识。
2.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
3. 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留守儿童走失事件。
4.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预案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护,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生活、教育、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提高其生活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 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健康成长。
4. 加强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 各级政府、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四、应急预案内容1. 事故预防与预警(1)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
(2)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建立留守儿童安全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
2. 应急响应(1)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2)紧急疏散留守儿童,确保其生命安全。
(3)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
(4)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3. 应急救援(1)对受伤留守儿童进行紧急救治,确保其生命体征稳定。
(2)对受伤较轻的留守儿童,进行现场救护,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3)对失踪留守儿童,开展搜救行动,尽快找回。
(4)对遇难的留守儿童,进行善后处理。
4. 应急善后处理(1)对受伤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
(2)对受灾留守儿童进行生活救助,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对受灾家庭进行慰问,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
(4)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五、应急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确保应急预案有效实施。
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应急预案的物资、设备需求。
3. 加强培训,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4. 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特殊人群突发案件的能力,保障特殊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辖区内的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以及因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无法自理的人群。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特殊人群突发案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案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应急处理组:负责突发案件的现场处置、人员救助、医疗救护等工作。
(2)信息报送组:负责及时收集、汇总、上报突发案件相关信息。
(3)宣传报道组:负责宣传报道突发案件应急处置情况,引导舆论。
(4)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物资、设备、交通工具等。
四、应急预案启动条件1. 特殊人群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2. 特殊人群遭受重大财产损失。
3. 特殊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4. 其他可能对特殊人群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况。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处置(1)应急处理组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
(2)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3)对被困人员实施救援,确保其生命安全。
2. 信息报送(1)信息报送组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突发案件情况。
(2)应急指挥部将信息报送上级相关部门。
3. 宣传报道(1)宣传报道组及时发布突发案件应急处置情况,引导舆论。
(2)加强舆论引导,消除社会恐慌。
4. 后勤保障(1)后勤保障组根据应急处置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资、设备、交通工具等。
(2)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后期处置1. 调查评估(1)对突发案件进行调查评估,查明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2. 恢复重建(1)协助特殊人群恢复正常生活。
(2)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重建。
3. 改进措施(1)针对突发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
(2)加强特殊人群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前言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在农村地区生活,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风险。
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和社会权益,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体系1.成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3.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响应1.预警信息(1)密切关注气象、地质、卫生健康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掌握可能影响留守儿童安全的风险因素。
(2)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发布预警信息。
2.应急响应(1)一级响应: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时,启动一级响应。
(2)二级响应:当发生较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时,启动二级响应。
(3)三级响应:当发生一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时,启动三级响应。
3.应急处置措施(1)人员救援:立即组织救援队伍,对受困留守儿童进行搜救,确保其生命安全。
(2)医疗救护:对受伤留守儿童进行救治,确保其身体健康。
(3)物资保障:调集必需的生活、医疗、食品等物资,保障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
(4)心理疏导:对受影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
(5)临时安置:对受灾留守儿童进行临时安置,确保其生活稳定。
(6)信息发布:及时发布应急处置进展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五、应急保障1.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应设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项资金,用于应急处置工作。
2.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3.人力资源保障: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应急信息发布平台,确保应急处置信息畅通。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特殊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各类特殊儿童服务机构、学校、家庭等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智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肢体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等。
三、预案组织1. 成立特殊儿童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特殊儿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级各类特殊儿童服务机构、学校、家庭等场所成立应急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应急工作。
四、应急响应1. 预警(1)密切关注气象、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等预警信息。
(2)加强日常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2. 应急处置(1)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置。
(2)根据事件性质,采取以下措施:a. 自然灾害:迅速转移特殊儿童至安全地带,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b. 公共卫生事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及时提供医疗救治,确保特殊儿童生命安全。
c. 火灾: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特殊儿童安全;采取灭火措施,控制火势蔓延。
d. 其他突发事件:根据事件性质,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特殊儿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3. 应急恢复(1)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确保特殊儿童正常生活、学习。
(2)开展心理疏导,帮助特殊儿童度过心理危机。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各级各类特殊儿童服务机构、学校、家庭等场所要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负责应急工作。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饮用水、帐篷、急救药品等。
3. 资金保障:设立应急资金,用于应急物资采购、人员培训等。
4.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六、宣传教育1. 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特殊儿童服务机构、学校、家庭等场所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
2. 加强特殊儿童应急自救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特殊儿童自救互救能力。
一、背景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容易受到各种伤害。
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为了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2. 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应急处置。
3.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
三、预警机制1. 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
2. 加强与学校、社区、村委会等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动态。
3. 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定期走访,了解家庭监护状况,发现安全隐患。
4.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家长和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
四、应急处置措施1. 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
2. 对留守儿童进行紧急疏散,确保其生命安全。
3. 对受伤留守儿童进行救治,必要时送往医院。
4. 对现场进行勘查,查明事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5.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度过心理难关。
6. 对涉事人员进行调查,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7. 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后期处置1.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提出整改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2. 对受伤留守儿童进行跟踪关爱,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
3. 对涉事人员进行关爱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
4. 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预案有效实施。
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4. 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河南营子小学留守儿童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防范留守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对留守儿童的危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 的方针,做到遇事不惊、临危不乱,妥然处置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带来的损失,保障全体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有关留守儿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留守儿童身体健康严重损害与生命安全的诸如意外伤害、火灾、校舍倒塌、重大食物中毒、重大传染性流行性疾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
二、学校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孙小川
副组长:刘建强
成员:各处室人员和班主任
职责:
1、指挥有关老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老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及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
4、根据需要对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要求:“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突发事件,必须要在30 分钟内
告知委托监护人,1 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 小时内报告上级
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
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强化平时教育,防患于未然。
2、阻止学生在楼梯、走廊等处抢跑、追逐。
3、各班组织学生群体性活动或外出活动,必须向校长室请示、
报告,并有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4、建立教师首见责任制,活动的组织者或第一个执警者或首位
发现突发事件的教师,为第一责任人。
如发现学生身体受到意外伤害时,应立即报告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并及时送伤害者到医院诊治。
5、重大伤害事件及时报告区教育局。
6、迅速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
7、及时通知受伤害者的家长。
8、妥善处理事故。
(二)消防事故应急预案
1、配备好必备的防火安全设施、设备,及时检查电器设备。
2、发生火灾时,切断电源,迅速搬离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先以灭火器灭火;火势蔓延,急向“ 119”消防指挥中心报警,并立
即报告区教育局。
3、迅速开通全部安全通道,组织、指挥师生疏散,撤离安全地
带。
4、阻止学生救火。
5、配合消防部门,做好自救工作。
6、尽可能地保护好现场,做好涉及本案的有关证人证事记录。
(三)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
1、凡就餐后,师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水泻等症状,各班主任、值周值日教师应马上报告校长。
2、迅速与医院联系、诊治,采取救护措施,并向区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包括:时间、地点、中毒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3、保护现场,做好预留食品、蔬菜的取样工作,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急于冲洗,以备卫生部门检验。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查询他们的身体状况。
5、根据事态发展情况,迅速与家长联系。
6、如实汇报有关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工作。
(四)突发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应急预案
1、做好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宣传防治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2、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及时向卫生防
疫部门和区教育局报告,听取卫生防疫部门的处理意见。
3、对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师生交*感染和扩散。
4、在校园、教室内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
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任课老师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5、坚决杜绝传染病学生带病来校,必须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校上课。
6、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共同配合预防和诊治。
学生病愈回校后,任课老师要做好补课辅导工作。
(五)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宣传有关台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知识,增强师生防灾
意识,提高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
2、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房屋、排水管道、电器设施、消防
安全设施、树木、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3、接到上级指令或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信号,需要停课的,则
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
必要时,在未接到上级主管部门停课通知而情况紧急的,由学校应急事件处理小组讨论决定停课放假。
4、暴风、暴雨天气,各班要有秩序地组织学生安全返家,对离
家较远的学生做好必要的扶送工作。
5、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接到台风、暴雨信息时,随时待命,做
好有关工作。
发现灾情时,后勤人员在下班前切断电源,检查和加固校内悬挂物等。
各班班主任负责关好教室门窗。
6、发生破坏性灾害后,立即做好抗灾自救工作。
同时,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疾病在校园滋生、蔓延。
(六)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发生交通事故后,及时通知受伤者家属,并迅速报告交通部门。
2、迅速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3、组织保护现场,看住肇事车辆及肇事人,以备交警部门进行处理。
河南营子小学
2013-4-10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