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国际旅游业名列全省之首、全国第十
- 格式:pdf
- 大小:187.47 KB
- 文档页数:3
江苏苏州概况介绍导游词模板(2)苏州概况导游词详细介绍苏州概况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
2009年全市户籍总人口达826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38.21万人。
暂住登记人口586万。
苏州下辖7个市辖区、代管5个县级市。
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
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
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苏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
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
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
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
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门——盘门就坐落在苏州古城南面的盘门风景区。
苏州是东方水城。
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湖泊河流星罗棋布,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简介第一部分:喝彩一座东方古城,让世界读了两千五百年,一个现代工业园,用十年磨砺出超越传统的利剑。
她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她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方与西方的对接。
”骄傲苏州苏州,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邻上海,南接浙江,西依太湖,北枕长江。
苏州市下辖张家港、常熟、昆山、吴江、太仓五个县级市和七个区,全市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逾1100万。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不仅成功地保护和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创造了崭新的现代文明,从而成为长三角地区一座以现代经济为支撑的重要中心城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是农耕文明时代,勤劳智慧的苏州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一面熠熠发光的金字招牌。
现代苏州人创造了比自己的祖先更加辉煌的业绩,赢得了一张张崭新靓丽的城市名片。
苏州名片1、国际新兴科技城市(美国《新闻周刊》评选)2、全球最具发展潜力城市(仲量联行评选)3、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CCTV评选,并获“年度城市大奖”)4、中国魅力城市(CCTV评选,名列榜首)5、全球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社科院、美国巴克内而尔大学发布)6、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世界银行评价报告)7、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福布斯》评选)8、中国生活质量十强城市(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评选)9、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中国城市(中国城市竞争力论坛评选)10、中国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亚洲制造业论坛评选,排名第一)11、世界特色魅力城市(世界品牌组织、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推选)12、中国品牌之都(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活力苏州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苏州从“梦里水乡”一跃成为“世界工厂”。
在全国“小康社会”实践中率先交出合格答卷之后,苏州正朝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疾行。
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苏州更是活力中国的一个典范,人均GDP按照户籍人口计算超过10000美元,早已跨进现代化的门槛。
苏州城市概况苏州,江苏省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一、地理环境:位置: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它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地貌:苏州隶属于两个一级的自然地理区: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
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主,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全市平原占总面积的54.8%,丘陵占总面积的2.7%。
气候:苏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7℃,1月均温2.5℃,7月均温28℃。
水文:苏州城内河道纵横,西有太湖、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
因此苏州又被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二、自然资源:苏州河网密布,周围是全国着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
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三、历史沿革:苏州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苏州境内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晚期的远古文化遗址,其中赵陵山遗址在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
商末,我国西北地区姬姓周氏族首领之子泰伯、仲雍,避位让贤,从陕西周原,千里南奔,来到长江下游南岸的梅里(今江苏梅村),与当地土着居民结合,建立了带有部落性质的“勾吴之国”。
这是苏州一带称吴的最早记载。
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灭商,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寻得已在吴地为君主的泰伯、仲雍五世孙周章,封其为诸候。
“勾吴”成为诸侯国,正式纳入西周版图。
公元前585年,寿梦继位称王,吴国开始有确切纪年。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教案10.互动交流: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补充:沪杭高铁的开通,无论是在旅客运送,还是物流运输,都会有提升作用。
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沪杭高铁开通后,将与早先开通的沪宁高铁一起,形成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11.活动参与: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
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
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3.涉足世界文化遗产出示杭州西湖资料: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每一处景观都是人间绝色———因为有了西湖,杭州成了一座让人百看不厌的城市。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图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
4.欣赏特色文化,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1)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2)戏曲文化——我们眼中的昆曲是什么样的?(3)茶文化——生活中的龙井茶补充: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
(4)丝绸文化——优质生活的感受: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
苏州苏州(Suzhou),中国华东地区的特大城市之一,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
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古称吴郡。
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的吴王阖闾时期,建城史逾2500年,又因城西南有山曰姑苏,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更名为苏州。
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驰声海内,秀丽、典雅且有“甲江南”声名的苏州园林,小桥流水环绕姑苏城内,令人心驰神往。
苏州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重要的副中心城市之一,苏州作为一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中心和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枢纽,同时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之一。
苏州行政区划市辖区▪吴江区▪相城区▪虎丘区▪苏州工业园区▪姑苏区▪吴中区县级市▪常熟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太仓市目录1简介1.1 概况1.2 名称由来1.3 城市荣誉2历史沿革3地理环境3.1 气候特征3.2 湖泊水系3.3 地形地貌4资源5行政区划5.1 姑苏区5.2 相城区5.3 吴中区5.4 虎丘区5.5 吴江区5.6 国际开发工业区5.7 代管县级市6交通6.1 公路6.2 铁路6.3 轨道交通6.4 航空6.5 水运7人口8社会8.1 科技8.2 卫生8.3 体育9政治10经济10.1 总量10.2 城建10.3 工业10.4 交通运输业10.5 国内贸易10.6 金融业10.7 旅游业10.8 体制改革10.9 民营经济10.10 对外贸易10.11 外资10.12 城乡建设与规划管理10.13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10.14 外资企业11文化艺术11.1 概况11.2 宗教11.3 方言11.4 民俗11.5 戏剧11.6 诗词11.7 饮食11.8 节日12教育13旅游13.1 概况13.2 景点14著名人物14.1 近代14.2 当代15地方特产15.1 苏绣15.2 丝绸15.3 桃花坞木板年画15.4 美食15.5 宋锦15.6 碧螺春15.7 苏州婚纱1简介概况苏州,古称吴、姑苏、平江、苏州府等。
苏州旅游资源情况调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苏州的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组团出游三大板快齐头并进、增势强劲,主要旅游指标不断创出新高。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旅游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苏州旅游始终位居全省第一,对地方区域经济的贡献也越发显著。
省委专程部署对全省旅游业开展巡视工作,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促发展、拉内需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作为服务业龙头产业的作用。
面对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形势,要进一步认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开发;要深挖苏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充分利用好、挖掘好、打造好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充分利用好本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培育新的、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位列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为胜誉“天下园林之母朋。
我们前往这个令中外游客神往的苏州园林,进入拙政园中,仿佛自己完全置身于自然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和谐,美丽,自然。
我们游览一遍拙政园之后,都被拙政园美丽的景色所征服,综合看,我们觉得拙政园的特别之处有: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疏朗典雅,天然野趣;庭院错落,曲折变化;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游览完园林之后,我们还对于拙政园开放情况的优劣点,进行了讨论,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一些看法,我们还和拙政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讨论,请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于拙政园以后更好的发展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8.16•【字号】苏府[2002]第83号•【施行日期】2002.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州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苏府(2002)第83号2002年8月16日)一、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一)苏州旅游资源丰富,配套设施条件好,对外知名度高,发展旅游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于培育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弘扬传统文化、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千方百计扩大旅游规模,全面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使苏州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苏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牢固树立大旅游发展观念,强化政府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实施“三古一湖”精品名牌战略,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着眼大区域,构筑大环境,开发大市场,营造大产业,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中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成为全国著名、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成为国内必选、国际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强市。
(三)苏州市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为:到2005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突破100万人次,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78万人次,国际旅游创汇达到4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2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5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9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三产增加值增长速度2~3个百分点。
二、认真组织实施苏州旅游总体规划(四)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是一个时期内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大纲,是政府指导、调控、管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
苏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旅游业是苏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该市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对苏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简要介绍。
一、旅游资源丰富苏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具有独特的园林文化、水乡文化和丝绸文化等,其中苏州园林、苏州历史古迹和古镇等景区是苏州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园林被誉为“园林之都”,世界上现存的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就位于苏州。
此外,还有著名的虎丘、留园、狮子林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二、基础设施完善苏州市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方便游客前往苏州旅游。
苏州还拥有一流的酒店和旅游接待设施,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特别是近年来,众多高端品牌酒店相继进入苏州市,提升了苏州旅游的品质和档次。
三、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苏州市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据统计,2019年,苏州市接待游客超过2.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特别是国内游客的增长额较为显著,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苏州旅游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旅游市场贡献了不少。
四、旅游业发展格局趋于多元苏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格局趋于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文化旅游景区,苏州还注重开发创意、生态、休闲等新的旅游产品。
例如,苏州乐园、东山景区等,不仅拥有游乐设施,还打造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度假和休闲。
此外,苏州还积极推动农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苏州市的旅游业发展现状较为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发展格局趋于多元化等特点为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未来苏州旅游业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的品牌建设和旅游产品的创新,提升苏州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苏州市一、城市概况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东方水城”——苏州游览。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
作为全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既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城,又是中国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苏州位于长三角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距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80公里。
南连浙江嘉兴、湖州等地,西拥太湖,北靠长江,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平均海拔约4米,东南部地势低洼,西南部多小山丘。
由于临江近海,且位于北半球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因此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天寒冷湿润,夏天湿热多雨,春秋两季较短。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五个县级市。
苏州市区面积l649.72平方公里,包含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高新(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六个区和中新合作开发的国家级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全市户籍人口600多万,市区人l7I约230万。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全市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5%,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有大小湖泊300多个,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太湖、阳澄湖、金鸡湖、尚湖等,河道两万多条,正如唐诗所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难怪马可·波罗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城因水而兴,吴文化因水而名,水是苏州的灵魂,更是苏州城市的命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织的大交通网络。
苏嘉杭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沿江高速、沪宁高速、苏沪高速、沪苏浙皖高速从北到南依次排开,这些高速公路和苏州绕城高速构成了全国密度最大的高速公路网,成为苏州公路交通的主干网。
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使苏州和长三角其他城市之间的铁路交通极为便利,现在苏州到上海乘坐高铁列车只需20分钟,到南京也只要一个小时。
空中交通,东有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西有无锡硕放机场和南京禄El机场,南临杭州萧山机场,通过这些机场与国内外数百个主要城市实现互通。
苏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俞晨李繁孙小杰赵明江苏大学管理学院212013摘要:通过实地调研且搜集了许多详实的实证资料,对苏州旅游业的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和研究。
尽管苏州的旅游业生产力、产业规模、产出水平和产业地位每年都在提高;但是也暴露了一些影响其未来发展的“瓶颈”问题。
论文在充分利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苏州旅游业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性和定量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对策1.苏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众所周知,苏州拥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从古至今,苏州向来有许多美称,比如:“鱼米之乡”、“园林之城”、“丝绸之府”、“工艺之市”等等。
苏州旅游业开始的较早,在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的潮流之下,苏州旅游业在规模、数量、质量和品味方面,均有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苏州的旅游业开始逐步成为苏州市第三产业的核心产业。
它的旅游行业的热情接待服务和产品体系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目前,全市有150多个旅游饭店,近70家国际国内旅行社,与此同时国际旅游商店、国际观光餐厅以及旅游定点车船工商均有20家左右,省级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分别为3个和1个,超过70个观光古典园林;还有水乡古镇周庄,同里、角直、千灯、沙溪、锦溪等都是国内外游人十分向往的旅游景区。
近年来,经过苏州市市政府推进资源的整合,加快促进旅游部门的规划和品牌的建设的步伐,打造出了“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城市旅游形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和多样化的社会特征,推动了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以及特色旅游的发展。
在2 006至2011年的六年间,苏州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388.27万人次,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47.55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4954.21亿元。
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在2006至2011年间境外游客、国内游客都有明显的增加,从而也使得苏州旅游总收入年年攀高,呈现了苏州生机勃勃的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