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庄子》二则 同步测试
- 格式:docx
- 大小:12.65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故事二则)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累积与运用1. C 2.C 3.B 4.B
理解与鉴赏1.①全:确定是。
②安:疑问代词,怎么。
③固:当然。
④循:遵循。
2.⑴你不是鱼,怎么了解鱼的愉快呢?⑴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了解鱼的愉快是可以肯定的。
3.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4.例如: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
庄子是靠曲解惠子的意思,才能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推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推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是胜利者。
但是从论辩本身看,又是庄子胜利了。
拓展与提高1. ⑴伐:征伐。
〔征讨〕⑴阳:山向阳的一面。
即山的南面。
⑴以:介词,凭借。
⑴以:介词,表因果关系,因。
2.春天出征,冬天返回,〔于是在路途中〕迷失了道路。
3.老马识途。
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工作中熟悉情况,简单把事情办好。
4.今人不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5.答案要点:①像管仲、隰朋这样的圣人,在“至其所不知〞的时候,尚且能“不难师于老马与蚁〞,这说明了人们应该向他人或事物学习有益的知识。
②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
.。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19课《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卷一、积累运用1.读一读,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相.梁鹓.醴.泉濠.梁(háo)鱼从.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惠子相.梁(2)是.鱼之乐也(3)安.知我不知鱼之乐(4)固.不知子矣(5)请循.其本(6)或.谓惠子曰。
3.辨别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
句子古义今义非梧桐不止.于是..鸱得腐鼠欲代子.相夫.鹓发于南海4.翻译下列句子。
(1)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5.填空。
(1)《<庄子>故事两则》均节选自《》。
庄周,(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比喻,“鸱”比喻,“腐鼠”比喻。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中暗示出庄子愉悦心情的句子是“。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B.③⑤①④②C.②③⑤①④D.③⑤①②④7.班级要开展“诵读儒家经典,涵养君子之风”专题阅读活动。
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查阅资料】你如果图书馆借阅参考书籍,可以从下列书籍中选择哪两本?。
A.《论语别裁》B.《庄子心得》C.《战国策》D.《孟子的智慧》E.《乐府诗集》(2)【感悟君子】儒家经典中,有许多论述“君子”的名句,请写出一句并就此阐述什么才是“君子”。
二、课内精读8.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庄子二则选择题及答案资源简介《庄子》二则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íng)鲲(kūn)羽翼(yì)B.迁徙(xǐ)尘埃(āi)濠梁(háo)C.遵循(xún) 汝辈(rǔ)抟(tuán)D.齐谐(xiè)鹏鸟(péng) 正色邪(yé)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水运动)B.抟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 D.请循其本(遵循)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固非鱼也D.我知之濠上也4.下列子中“之”的意思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A.鹏之徙于南冥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之不知鱼之乐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子/固非/鱼也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定矣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C.子固非鱼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归而岩穴暝二、对比阅读拓展阅读。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达标训练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鸱”比喻,“腐鼠”比喻。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惠子相.梁()(2)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3)是.鱼之乐也()(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5、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秋水时至..:(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3)东面..而视:(4)而轻.伯夷之义者: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吾非至于子之门D.生于忧患3、翻译句子“我之谓也”译为:4、本选段主旨为:开放探究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答: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答: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青云镇中心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那么同步练习〔一〕 教一、 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惠子相.梁〔 〕2、yu ān ch ú_______3、l ǐ___泉4、鸱.〔 〕5、濠.梁〔 〕6、ti áo______鱼二、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或.谓惠子 ________________ 或.异二者之为 ________________ 〔1〕 而或.长烟一空 ________________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________________ 或.王命急宣 ________________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__________________ 或谓.惠子 ________________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________________ 〔2〕 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________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________________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________________ 谓.为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________________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________ 〔3〕 去国.怀乡 ________________ 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 此用武之国.________________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_________________ 固.不知子矣 ________________ 子固.非鱼也 ________________ 〔4〕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________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 固.以怪之矣 ________________ 君子固.穷 __________________ 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 〔5〕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________________ 改邪.归正 ________________ 非梧桐不止.________________ 〔6〕 止.有剩骨 ________________ 一狼得骨止. ________________ {{{{三、句中加点词语含义与今义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鸱得腐鼠 B.于是C. 鯈鱼出游沉着..斟酌损益.. D.至于四、文学常识填空、简答1、<〈庄子〉故事两那么>选自<______________>.<庄子>一书是______________的著作集,是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
《<庄子>二则》同步测试新题精练基础巩固1.请解释加点的词语(1)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谋:(2)反走.矣走:2.翻译句子(1)浑沌待之甚善(2)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3.《浑沌之死》选自。
古人把的状态也称作浑沌。
文中用“倏”“忽”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4.《呆若木鸡》选自,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5.《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阅读驿站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犹应响影:无敢应.者:几.矣:7.翻译句子:(1)方虚骄而恃气(2)异鸡无敢应者(3)犹应响影8.纪省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9.学过《呆若木鸡》后,和你以前的认识有何不同?谈谈自己的感受。
10.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
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美文链接望洋兴叹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节选自《庄子·秋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秋水时.至()(2)不辨.牛马()(3)今我睹子之难穷.也()2.翻译下面句子。
(1)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
(2)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3.写出与本段文字有关的两个成语并且解释其中一个的含义。
成语:含义:4.请你谈谈读完这则寓言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新题精练1.(1)商量(2)逃跑2.(1)浑沌对待他们十分殷勤(2)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即使别的鸡叫,它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毫无反应了。
同步达纲练习Ⅴ.课后巩固练习(90分钟100分)一、基础题(24分)1.给下列字注音。
(3分)倏( ) 渻( ) 恃( )2.解释加粗词。
(5分)①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②以视、听、食、息③犹应响影④反走矣3.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义(16分)二、整体感悟(10分)1.《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4分)2.《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一德”的内容。
(6分)三、课文阅读题(20分)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粗词。
(3分)犹无敢应者几矣2.翻译句子。
(4分)①方虚骄而恃气。
②犹应响影。
3.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3分)4.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
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10分)四、类文阅读题(18分)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①,膝之所踦②,砉③然响然,奏刀然④,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⑤《经首》之会⑥。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⑦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⑧。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注释】①履:踩。
②踦:yǐ指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③砉:huā象声词。
④huō然:比砉然更大的响声。
⑤中:zhîng合乎。
⑥会:音节,节奏。
⑦进:超过。
⑧硎:xíng磨刀石。
1.解释加粗词。
(4分)倚:道:间:游: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由画线句子得到的一个成语是。
(3分)4.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用庖丁解牛所见非牛来证明人生病所见亦非鬼,这篇课文是。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19课《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卷(1)一.基础精炼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B.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吓唬)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全部)2.解释下列有一词多义现象的字词。
(1)于:①发于.南海②于.是鸱得腐鼠(2)固:①子固.非鱼也②我非子,固.不知子矣3.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于是..鸱得腐鼠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C.请循其本.D.鹓过.之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B.惠子相.梁C.心乐.之D.我知.之濠上也二.课内语段练习5.课内语段练习(一)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惠子相.梁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③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3)庄子见了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施,用讲故事的方法奚落他,这与直言痛斥惠子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6.课内语段练习(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安.知鱼之乐②固.不知子矣③请循.其本④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与惠子各是怎样的心境?本则故事中的庄子与惠子,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三.文言文课外拓展7.文言文课外拓展杜如晦,京兆万年人也。
《庄子》二则【基础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浑沌( dùn ) 倏( shū ) 七窍( qiào ) 凿之( záo )纪渻子( shěng ) 恃气( shì ) 几矣( jī )2.解释加点词①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常常 )( 一起 )②浑沌待之甚善( 友好 )③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商量)(报答)④以视、听、食、息( 用来 )( 呼吸 )⑤日凿一窍 ( 孔、洞 )⑥方虚骄而恃气 ( 正 ) ( 凭着,依靠 )⑦犹应响影( 仍然 )⑧异鸡无敢应者( 别的 )⑨反走矣( 逃跑 )3.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义①鸡已乎(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已无变矣(已经)②犹应响影(作出反应)异鸡无敢应者(应战)③谋报浑沌之德(恩,恩情)其德全矣(精神)④日凿一窍(每天)十日又问(天)⑤方虚骄而恃气(血气)犹疾视而盛气(气势)4.文学常识填空1)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与老子并称“老庄”。
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2)《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
唐代以后又称《华南经》,是一部杰出的古代寓言总集。
5.“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 )A.中央之帝为浑沌浑沌之地B.浑沌待之甚善北海之帝为忽C.望之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D.尝试凿之南海之帝为倏6.与“犹疾视而盛气”中“而”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七日而浑沌死B.方虚骄而恃气C.退而安寝D.言和而色夷7.精读《浑沌之死》1)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A )A.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B. 浑沌∕待之∕甚善C.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D. 七日∕而浑沌死2)文中“南海之帝”“北海之帝”命名为“倏”“忽”,有何用意?参考:“倏”“忽”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代表有为,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不加思考。
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检测(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一、基础达标(20分)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5分)(1)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2)《庄子·北冥有鱼》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洋一直喜欢玩游戏,他就要参加中考了,妈妈劝他不要再沉迷于游戏了。
没想到,他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回应妈妈,令人啼笑皆非。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子/固非/鱼也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怒.而飞(用力鼓动翅膀)其翼若.垂天之云(好像)B.志.怪者也(记载)固.不知子矣(固然)C.请循.其本(追溯)亦若是.则已矣(这样)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鹏之.徙于南冥也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安知鱼之.乐D.子之.不知鱼之乐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庄子>二则》同步测试
新题精练
基础巩固
1.请解释加点的词语
(1)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谋:
(2)反走.矣走:
2.翻译句子
(1)浑沌待之甚善
(2)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3.《浑沌之死》选自。
古人把的状态也称作浑沌。
文中用“倏”“忽”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
4.《呆若木鸡》选自,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
5.《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
阅读驿站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犹应响影:无敢应.者:几.矣:
7.翻译句子:
(1)方虚骄而恃气
(2)异鸡无敢应者
(3)犹应响影
8.纪省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9.学过《呆若木鸡》后,和你以前的认识有何不同?谈谈自己的感受。
10.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
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美文链接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节选自《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秋水时.至()(2)不辨.牛马()(3)今我睹子之难穷.也()2.翻译下面句子。
(1)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
(2)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3.写出与本段文字有关的两个成语并且解释其中一个的含义。
成语:
含义:
4.请你谈谈读完这则寓言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新题精练
1.(1)商量(2)逃跑
2.(1)浑沌对待他们十分殷勤(2)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即使别的鸡叫,它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毫无反应了。
3.《庄子? 应帝王》天地未开辟前。
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
4.《庄子? 达生》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5.指眼、耳、口、鼻七个孔他们想报答浑沌对他们的友善
6.仍然应战差不多
7.(1)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2)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
(3)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8.这此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文章中凡略写的内容多与主题关系不大,应从此方面考虑)
9.略(言之成理即可)
10.东施效颦: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
同村的丑女东施看到后,觉得很
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却丑得可怕。
后人用此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螳臂当车:路上一只螳螂看到车过来了,非但不躲,却举起前腿来挡车子,结果一命呜呼。
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美文链接
1.(1)按时(2)同“辨”,分辨(3)尽,完
2.(1)听到一些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2)我曾经听说有人看不起孔子的学问,轻视伯夷的道义。
3.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望洋兴叹:本义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力量的弱小,现在用来比喻要做一件事情力量(条件)不足而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
4.第一方面:骄傲自满是由于见闻不广造成的。
第二方面:围绕着“要虚心”来谈,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在事实面前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3)即使有点资本也不要骄傲。
第三方面:只有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第四方面:善于比较才能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