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姚建梅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概念及其代表性的发明。
能力:通过对蒸汽机和互联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多样性和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原始条件。
教学难点:化学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的观点。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读图、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一、引入地球上生命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从最原始的无机物质到现在生命世界中高级的多细胞生物,这其中有多少的生物起源问题需要我们探究?科学家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索,终于揭开了生命起源的神秘面纱。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生命的起源问题。
二、生命的起源(一)化学进化的过程生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产生的,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从无机物质转变为有机物质。
这个过程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
1.无机物质变为有机物质2.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作用在远古时期,地球上的大气中没有氧气,因此不存在光合作用。
但是,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原始大气中含有一定的游离氧,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在叶绿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了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
因此,光合作用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而且也是生命起源的重要途径。
生物固氮作用是指在生物体内,某些固氮酶催化氨基酸与氮结合,形成氨和亚氨基氮,亚氨基氮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形成氨基氮,氨基氮又与另一分子的氮结合,形成氨,这个过程叫做生物固氮作用。
生物固氮作用为自然界提供了大量的氮肥。
3.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二)生命起源的原始条件1.原始大气原始大气是指地球大气在早期形成的一种状态,它主要包括氨、氢、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以及这些气体的固、液态的混合物。
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气,因此不存在光合作用。
但是,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原始大气中含有一定的游离氧,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运用: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扼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来引入本课的学习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讲授新课】一、“蒸汽时代”的到来、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总结:)概念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
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
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2)条件A17世纪末,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B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迅速扩大;c到18世纪中期,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D到18世纪中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3)标志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目标】以蒸汽机和电气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0【重点、难点】近代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结构】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历史背景: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18世纪随着工场*j〃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过程:18世纪60-80年代,瓦特茨負了蒸汽机。
此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3、意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讲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形成。
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蒸汽动力在交通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1、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如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2、电气革命的出现随着电和发电机的应用,工业获得了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新技术、新工业部门不断出现,工业生产出现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业被称为电气革命。
3、影响: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證会结縉口世界形势。
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舲的统治。
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傲组织的形成。
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⑤人类开始进入“矽气时代”。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19生年,妾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19至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20世纪宜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值磁社会开始出现。
高中历史必修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高中历史必修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来的时间、标志、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历史影响;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基本历程,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代背景的分析,认识科技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多角度对比分析两次工业革命,把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点;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一步全面认识到科技进步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2.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一目“‘蒸汽时代’的到来”A:(1)“蒸汽时代”到来的时间、标志。
【1组学生板演预测】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的广泛应用;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2)请简要概述哪些因素共同促使“蒸汽时代”的到来(请注意阅读“前言”、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2组学生板演预测】政治方面:17世纪末,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经济方面:工场手工业发展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需要(生产和实践的需要);科技方面: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个人因素:瓦特等人致力研究发明。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很早以前,就有人设想把蒸汽作为动力使用,但真正把蒸汽动力用于生产,却是17世纪末以后的事情。
1698年,托马斯o萨夫里发明了蒸汽唧筒,用于抽干矿井里的水。
18世纪初,铁匠T.纽科门在改进萨里夫蒸汽机的基础上,制造了一种大气压力蒸汽机,主要用于矿井抽水,但它们都存在明显缺陷,不能作为动力机普遍安装。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建造起来,但这时的动力主要是利用河流里的水力,在这方面,有很多缺点,因为工厂都必须建在河流湍急的偏僻的山谷等处。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学法指导1.主要问题和记忆方法2.重点拓展(1)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瓦特在此期间改良了蒸汽机,从而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把人类社会带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创造,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把人类社会带入“电气时代”;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的产生使人类开始跨入信息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及学习和思维方式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
(2)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技术的应用:最直接的影响是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也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世界日益联系密切成为一个整体;还大大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另外,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和城市化的进程。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分析1.“蒸汽时代”的到来(1)背景①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②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③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④早期蒸汽机用于矿井排水。
(2)瓦特蒸汽机问世的意义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②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
③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④交通运输业发生变化,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⑤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3)“蒸汽时代”到来的消极影响①环境污染开始。
②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阶级对抗加剧。
③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拉大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差距。
2.电气革命的出现(1)背景①蒸汽动力不能完全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②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表现①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问世,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
②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日趋成熟。
(3)影响①电力成为一种新的能源,工业获得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课标要求1.近代: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 现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目标引导目标一: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目标二: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目标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三、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一)、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三四十年代):1、主要发明: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气机(18世纪60年代)2、交通工具革新:美国人富尔顿用蒸汽机驱动轮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3、意义:①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工业国家;③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1、主要发明: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用,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
2、意义:①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②生产力迅猛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③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④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⑤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这时期的发明有电灯、电车、电梯、电话、电冰箱、洗衣机和电影等。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出于冷战需要,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WWW)。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第一章:工业革命与蒸汽机1.1 教学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学习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2 教学内容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蒸汽机在交通、纺织等领域的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蒸汽机博物馆或相关展览1.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小组讨论报告学生进行蒸汽机工作原理的测试第二章:电力时代的到来2.1 教学目标学习电力的发现和应用了解电力对工业和日常生活的影响2.2 教学内容电力的发现和早期应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力在照明、交通、通讯等领域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电力对生活的改变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电力发展历程2.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小组讨论报告学生进行电力应用的测试第三章:计算机革命3.1 教学目标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计算机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3.2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早期发展和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和应用3.3 教学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计算机对生活的影响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计算机博物馆或相关展览3.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小组讨论报告学生进行计算机发展历程的测试第四章:互联网的诞生4.1 教学目标学习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互联网对全球化的影响4.2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互联网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对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全球影响4.3 教学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互联网对全球化的影响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互联网公司或相关展览4.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小组讨论报告学生进行互联网起源和发展的测试第五章: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5.1 教学目标学习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探讨数字化时代对个人和社会的挑战与机遇5.2 教学内容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征、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化时代对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挑战与机遇5.3 教学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数字化时代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数字化技术公司或相关展览5.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小组讨论报告学生进行数字化时代发展趋势的测试第六章:信息高速公路与网络文化6.1 教学目标学习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构建探讨网络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网络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网络文化对价值观、社交方式、娱乐消费等方面的影响6.3 教学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网络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分析网络文化现象,如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学生提交小组讨论报告学生进行网络文化影响的相关测试第七章:电子商务与数字支付7.1 教学目标学习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数字支付的应用探讨电子商务对经济和消费方式的影响7.2 教学内容电子商务的类型和模式数字支付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安全性电子商务对商业模式、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影响7.3 教学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电子商务和数字支付的应用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数字支付的应用分析电子商务案例,如亚马逊、阿里巴巴等7.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小组讨论报告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和数字支付相关测试第八章: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8.1 教学目标学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隐私保护的必要性探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策略和方法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类型隐私保护的原则和法律法规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实践策略和技术手段8.3 教学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实践方法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进行网络安全演练,如设置密码、防范病毒等8.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小组讨论报告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相关测试第九章:数字鸿沟与信息素养9.1 教学目标学习数字鸿沟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探讨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发展策略9.2 教学内容数字鸿沟的定义和表现形式信息素养的内涵和能力要求缩小数字鸿沟和提升信息素养的策略和方法9.3 教学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数字鸿沟和信息素养的影响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数字鸿沟和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素养提升的案例,如网络教育、公共图书馆等9.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小组讨论报告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和数字鸿沟相关测试第十章:未来技术展望与教育信息化10.1 教学目标学习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和挑战10.2 教学内容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如5G、物联网、区块链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应用场景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的影响10.3 教学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未来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应用分析教育信息化案例,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10.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小组讨论报告学生进行教育信息化和未来技术相关测试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以“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为主题,涵盖了十个章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姚建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
(2)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
(4)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
(2)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
(2)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辟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原因。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教学方式:本课涉及的内容在必修二模块中多有阐述,因此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本课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
(四)教学过程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首先讲述“蒸汽时代”的到来的背景
政治: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道路。
经济: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科技:这一时期,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二)其次讲述“蒸汽时代”的过程
1、单动式蒸汽机
2、连动式蒸汽机
3、蒸汽机不同的部门和区域被广泛采用。
(三)最后还要讲述“蒸汽时代”到来所带来的影响
1、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花大生产逐渐形成
3、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许多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教材出示了图片《法拉第和地磁感应试验》,展示了电气革命到来的历史过程,以这一幅图作为导入本目的线索,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一)电气时代出现的背景:
1、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造出避雷针;
2、 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电池;
3、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4、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二)电气革命出现的条件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进入电气革命的影响
1、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大增,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进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2、电气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电气革命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
1、相同点:
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都是解
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
2、不同点:
①“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
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
② “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首先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1946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出现,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正处在冷站时期,美国担心苏联的人造卫星破坏其军事系统,加紧了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3、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4、20c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二)其次讲述互联网的功能: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
(三)最后讲述互联网的利和弊
1、利
①信息经济在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
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②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许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
③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与其他人分享服务。
2、弊
①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②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成为需要我们关心的问题。
③全球范围内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个领域,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四)课堂小结
1、本课的要点
①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②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对“科技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怎么理解?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可以分组讨论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建设性: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杠杆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破坏性: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也不难看到,许多的灾难正在悄悄地走近我们。
人类社会的各种科技活动,必然需要开发大量的自然资源作为保障。
世界上,森林面积在不断缩小,春季本应是万物复苏的的季节,可是今年持续的干旱却在我国西南地区肆虐着;沙漠蚕食着绿洲,前些日子沙尘暴千里奔袭来到江南;工厂与汽车排放的废气不断地污染着大气层,地球气温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甚至有科学家预测,几十年后,像上海,纽约、威尼斯等著名的城市都将因为全球气
候变暖冰层融化导致海平不断上升而淹没。
听到这里,我想所有的人都会感觉到心惊肉跳。
总结: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合理运用,才能为人类造福,负责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