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阅读之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二古诗阅读之品尝语言体悟感情一【学习目标】1、品尝古诗中字句的精妙2、体悟古诗中包含的感情(三)品尝语言二、【知识梳理】赏析精巧词句1、炼字(品尝词语)2、炼句(赏析句子)三、【方法点拨】(一)品尝词语【知识梳理】1、解说字词在句中的含义2、关注修辞等表现手法3、联合全句内容进行剖析该词写了什么内容(如:光景+特点、人物+形象)4、联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感情【典型例题 1】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幸亏哪里?(二)品尝句子【知识梳理】1、找到赏析的切入点(关注修辞等表现手法;关注富裕表现力的词)2、指出诗句描绘的对象和成效3、说说作者的感情(真理)【典型例题 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 ? 归雁洛阳边。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古人评论为“形容光景,妙绝千古”,你以为它“妙”在哪处?四、【稳固练习】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请你说说“惜”字或“爱”字妙处。
2、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向来为人们所推崇,原由是什么?请作简要剖析。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古人以为,“看”字看似平时,实质上特别传神,它能真实表露出抒怀主人公的形象。
你赞同这类说法吗?为何?赏析整首诗歌五、【知识梳理】赏析整首诗歌1、作品风格2、表现手法作品风格(1)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4)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019 年中考总练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教课设计教研组: _语文组项目校公然课项目负责人名称活动2018-5-3活动地址时间活动公然课主讲人 / 主备人主主题评人 / 开课人参加全体语文构成员申请学时 1 学时对象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中考要修业生能够“初步鉴赏简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
最近几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察,一般有: 1. 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成效; 2. 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 3. 理解诗词的要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所以,考平生时就要注意朗读古代诗词,存心识地在累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味。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含事物形象、光景形象、人物形象,掌握形象的特点,剖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含正确理解相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活动内表示意义;还包含正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话中有话;赏析诗歌语言描述形象、表达感情、创建境界的艺术成效。
容赏析表达技巧,包含比喻、比较、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及进对照、反语、频频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怀、情形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程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照、映托衬托、欲扬先抑、先发制人、以小见大、动静联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绘和侧面描绘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怀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怀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论作品思想内容,包含归纳要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味、审美情味和艺术风格,指出限制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拥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察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部分是短小干练的绝句,少许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专题中考复习之古诗文阅读教案苏教版2.领悟深刻的思想阅读古代诗歌也要了解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从而领悟深刻的思想并学会进行评价。
这种领悟要善于从整体的意思去理解作品,不要以偏概全,做到从诗中读到诗人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进而得到感染和熏陶;这种评价主要是看其是积极还是消极地表现生活。
3.体味真挚的情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人抒发的情感要真挚深刻,无病呻吟只能贻笑大方。
诗歌的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其中间接抒情又可通过或以物托情、或借景抒情、或缘事抒情、或寓情于景等方式进行。
4.掌握多姿的风格古代诗歌的风格多姿多彩,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是基本风格。
在谈到宋此时又会提到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
对于单个的诗人来说,更是千姿百态:曹操古朴苍凉、陶渊明质朴冲淡、孟郊孤寒奇峭、李白清俊飘逸、杜甫沉郁顿挫、刘禹锡寄意深远、欧阳修疏朗自然、苏轼旷达豪放、杨万里清新泼辣、辛弃疾慷慨纵横、陆游激昂悲壮。
5.分析多变的手法手法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一般情况下,主要会提到下面一些术语,我们要作简单的了解。
如渲染和烘托、正衬和反衬、想象和联想、象征和用典以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等。
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使得诗歌世界也变得丰富绚丽,进而使中考试题也千姿百态,我们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考试中独占鳌头。
6.欣赏形象的语言诗歌语言虽然瑰丽多姿,千变万化,但也有一些共性:有的典雅庄重,有的自由随意;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清新质朴;有的刻意求工,有的浑然天成。
古人写诗填词喜好炼字造句,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其目的是要让诗歌语言精确简练,生动形象,富有个性。
经典妙题回放回放1:(2003年江西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 弄清中考要求,阐释特点2 . 鉴赏用词之妙3 . 品鉴思想情感4 . 赏析表达技巧教学重点:①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教学难点:1 . 鉴赏用词之妙,句子画面描写2 . 品鉴思想情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出示中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1.重在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2.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3.题材大多选用课外的绝句,涉及各种主题。
三、师生探讨:(一)鉴赏用词之妙许多诗词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也常成为考点。
例:新晴宋.刘攽(bān)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010山东莱芜中考) 考查方式及答题思路①表达效果(妙在何处)②包含那些含义(推想一个词的多层含义,不可单纯考虑字面应联想提示、作者生平事迹、心路历程)诗词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释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1、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一般从动静、拟人效果来入手。
例:(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修饰语:(1)大部分为形容词。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2010年无锡)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有怎样双关意义?(2)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杨柳阴阴细雨情,残花落尽见流莺。
(2010年浙江义乌)(3)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诗词曲赏析教学案【考点透视】:中考试题在古诗词曲鉴赏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
其基本考点为:1.诗意理解。
就是凭借自己的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
2.意境把握。
就是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悟情,把握全诗的情感和主旨。
3.内容概括。
就是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进行概括等。
4.写法品析。
就是品味诗词中字词用法的精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
5.名句赏析。
主要着眼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的写作技巧,表情达意的精妙等方面来进行欣赏。
【教学目标】:能够读懂古诗词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道古诗词的答题方法,做到规范作答。
【教学过程】: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xx•长沙]古诗文阅读湖①口送友人李频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
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
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0、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4分)11、“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10、意象:暮霭、芦苇、田野。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并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分析并理解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梳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借助经典案例,实践古诗词鉴赏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古诗词深层意境的理解。
2. 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运用。
3. 个性化解读和审美价值的提升。
1. 课堂导入: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总结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为学生提供鉴赏的依据。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点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知识点。
3. 深入研究一位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古诗词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赏析文章和诗人研究,评估其古诗词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专题二古诗阅读之品味语言体悟情感一【学习目标】1.品味古诗中字句的精妙2.体悟古诗中蕴含的感情(三)品味语言二、【知识梳理】赏析精美词句1.炼字(品味词语)2.炼句(赏析句子)三、【方法点拨】(一)品味词语【知识梳理】1.解释字词在句中的含义2.关注修辞等表现手法3.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该词写了什么内容(如:景物+特征、人物+形象)4.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典型例题1】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二)品味句子【知识梳理】1.找到赏析的切入点(关注修辞等表现手法;关注富有表现力的词)2.指出诗句描写的对象和效果3.谈谈作者的情感(哲理)【典型例题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四、【巩固练习】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请你谈谈“惜”字或“爱”字妙处。
2.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赏析整首诗歌五、【知识梳理】赏析整首诗歌1.作品风格2.表现手法作品风格(1)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4)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之情感教学设计一、导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古代诗坛,群星灿烂,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古诗词。
二、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2、熟悉常考题型3、掌握答题技巧《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课件展示齐读)今天我们的复习任务就是第一点:复习目标:1、领悟古诗词中的情感2、掌握答题技巧三、教学过程:1.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列出并用一句诗举例)(复习)思乡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寄情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忧国伤时:“上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揣摩诗歌中的情感要求:(独立完成)1、每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心情?2、怎么或从哪儿体现出这种情感,在诗词中标出(一)《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①泊:停船靠岸②京口:在长江南岸,属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③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④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的家园所在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19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阅读之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学案一【学习目标】
1.品味古诗中字句的精妙
2.体悟古诗中蕴含的感情
(三)品味语言
二、【知识梳理】
赏析精美词句
1.炼字(品味词语)
2.炼句(赏析句子)
三、【方法点拨】
(一)品味词语
【知识梳理】
1.解释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关注修辞等表现手法
3.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该词写了什么内容(如:景物+特征、人物+形象)
4.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典型例题1】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
(二)品味句子
【知识梳理】
1.找到赏析的切入点(关注修辞等表现手法;关注富有表现力的词)
2.指出诗句描写的对象和效果
3.谈谈作者的情感(哲理)
【典型例题2】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四、【巩固练习】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请你谈谈“惜”字或“爱”字妙处。
2.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赏析整首诗歌
五、【知识梳理】
赏析整首诗歌
1.作品风格
2.表现手法
作品风格
(1)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2)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3)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4)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5)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⑹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
1.抒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描写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3.写景:
听觉角度:
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视觉角度:
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描写技巧:
【典型例题3】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归园田居
陶渊明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你觉得上面两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技巧?
4.修辞手法
【典型例题4】
⑴“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你觉得上面几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二)表现手法
【典型例题】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3.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4.“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商隐的《蝉》)
你觉得上面几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四)体悟情感
一、【方法点拨】
密码1 诗词题目
密码2 作家风格
密码3 文下注释
密码4 意象内涵
二、【典型例题5】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典型例题6】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巩固练习】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把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品味语言体悟感情答案
【典型例题1】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准确地描绘了秦淮河上一副迷蒙、冷寂的画面。
流露了诗人伤感的情绪。
【典型例题2】
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巩固练习】
《小池》
1.一个“惜”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化无情为有情,写出了泉眼对涓滴的爱惜之情;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写出了绿树对这晴柔的风光的喜欢之情。
2.这两句诗写得极富生活情趣。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对初夏景色的喜爱之情。
《南浦别》
“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典型例题3】
杜甫的诗歌运用了工笔(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陶渊明的诗歌运用了白描(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最简练的笔墨粗线条勾勒,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
象)。
【典型例题4】
比喻、借代、夸张
【方法梳理】
1.烘托渲染
2.联想想象
3.以小见大
4.比兴手法
【典型例题5】
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典型例题6】
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的情感。
【巩固练习】
《菊花》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山居秋暝》
表达作者对安静纯朴生活的热爱、对污浊官场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