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结果表
- 格式:doc
- 大小:126.00 KB
- 文档页数:6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一、物料的危险性分析年产10万吨高速铁路配件项目涉及主要物料为:主要原料有生铁、废钢、焦炭、球化剂、铁合金(硅铁、锰铁、铬铁、钼铁等),制芯造型原料有石英擦洗砂、普通石英砂、煤粉、澎润土、冷芯盒树脂、砂芯涂料,清理及喷涂使用钢丸、EPC涂料等,其他辅助物料有耐火材料、天然气、压缩空气、水,中间产物为铁水,产品为铸件,电炉冶炼过程中还产生部分煤气。
其中天然气、煤气、压缩空气等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其他物料均未被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
所有物料均为列入《各类监控化学品名录》、《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及《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补充和修正表》。
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危险特性(1)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加热,熔炼炉操作失误、明火外跑失控,可导致火灾的发生。
(2)生产过程中高温物料铁水、炽热的焦炭撒落,遇可燃物有引发火灾的危险。
(3)若电炉无地漏保护装置,由于炉衬损坏而造成铁水穿炉等危险事件,可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4)热处理炉、烤包器使用天然气作为热源,天燃气设备、设施泄露,天然气遇火源可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5)热处理炉、烤包器等若未设置相关安全附件,未设置熄火保护装置、自动点火装置、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点火作业或熄火后再次点火时,炉膛或容器内存在爆炸危险环境,可发生炉膛爆炸或容器内爆炸。
(6)造型工段使用树脂、涂料等可燃/易燃品,虽然使用量较少,但是其泄漏后在空气中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可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7)造型制芯需进行干燥,若干燥使用天然气,天然气泄漏、燃烧不充分、回火等,有发生爆炸火灾的可能。
(8)焦炭、煤粉尘等可燃粉尘在电气设备、设备转动部位等已发热的部位聚集,遇高温、火源等可发生火灾事故。
(9)熔炼产生的煤气泄露,遇火源可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10)生产装置系统中的天然气、煤气设备、管线、阀门、法兰、垫片等密封不严,设备、管线等的选型、制造、设计、安装缺陷,腐蚀穿孔,会发生天然气、煤气泄露,遇明火、火花可造成火灾、爆炸。
实验室危险源的识别(汇总表)危险源是指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通过对实验室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分析,根据引发事故的原因对实验室内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类。
1、物理性危险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工作环境不良;2、化学性危险易燃、易爆、有毒化学药品;3、行为性危险操作失误、管理不善。
实验室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包括放射性物质等,有些实验需要在高温高压或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实验设备在运行中也存在诸如光、电、热、射线、高压气体、电磁波等,这些都可以被列为危险源。
以上危险源的存在,决定在围绕实验室开展的各项工作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火灾、毒害爆炸的发生。
人是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的主题,各种环境因素往往都是人为造成的,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为98%,对于参与实验室活动的人进行培训和控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内容。
为保证实验室日常工作的安全,实验室应开展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应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人员能力与健康状况、环境、设施和设备、物料、工作流程等的安全检查。
实验室活动所有阶段可预见的危险源,如机械、电气、高低温、火灾爆炸、噪声、振动、呼吸危害、毒物、辐射、化学等危害;或与任务不直接相关的的可预见的危险,如实验室突然停电停水,地震、水灾、台风等特殊状态下的安全。
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及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实验室有毒有害药品的使用首先为防止试验室内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是这很难做到,因而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或改进工艺。
例如在用重辂酸盐法检测化学需氧量(COD)时,为消除或减少氯化物的干扰需加硫酸汞进行去除,而硫酸汞是极毒物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 ⾃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暴⾬、地质、⾼⽓温和严寒等不良⽓象条件。
1.1 地震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强烈的地震可能造成建筑物和设备装置的破坏,同时使⽣产系统中的CO、H2、N2、H2S、甲醇等危险化学品⼤量泄漏,进⽽引发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事故,并造成⼈员伤亡。
1.2 雷击⼚内有许多充满易燃易爆介质的⼤型贮罐、塔、反应器、换热器、⾼空排⽓管和⾦属管道、电⼒设施、设备等,有可能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甚⾄引起⽕灾爆炸,伤害⼈员。
1.3 暴⾬该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量824.4mm。
最⼤⽇降⽔量207mm,存放危险品的建筑物和设备,因局部排⽔不畅,有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泄漏、污染环境。
1.4 地质该地区处淮河冲积平原,黄⼟覆盖层较厚,建筑物、设备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坚实程度,如果地质基础不坚固,可能造成建筑物、设备基础下陷,导致设备事故,造成危险物质泄漏,进⽽引发⽕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
1.5 ⾼⽓温及严寒该地区属⼤陆性季风⽓候,冬季寒冷⼲燥,夏季炎热。
极端最⾼温度41.5℃,因此在夏季和烈⽇暴晒下,⼀些露天储存的贮罐内的甲醇等易燃易爆有害物质极易挥发泄漏,⽣产⼈员在⾼温环境下⼯作易出现操作失误。
该地区极端最低温度-23.4℃,最⼤冻⼟深度为19cm。
在严寒条件下,某些备⽤或停⽤的输⽔管道及⽔冷换热设备内的积⽔可能会因结冰胀破管道和设备,低⽓温也会造成⼈员冻伤。
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特性合成甲醇⽣产过程中,可能会给安全和健康带来危险危害的主要物质分布如下:煤⽓化、甲醇⽣产装置;⼀氧化碳、⼆氧化碳、氢⽓、硫化氢⽓体、甲醇、硫等;空分装置:氧⽓(液)、氮⽓(液)冷冻装置:丙烯⽕炬系统辅助燃料系统:液化⽓循环冷却⽔站:液氯除盐⽔站:盐酸(30%)、烧碱(40%)循环流化床锅炉点⽕及助燃系统:轻柴油各物质的危害、有害特性如下:2.1 ⼀氧化碳CO【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体【理化性质】⽆⾊⽆臭⽓体。
危险化学品丙烯酸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中文名:丙烯酸英文名:acrylic acid;propenoicacid分子式:C3H4O2分子量:72.06CAS号:79-10-7化学类别:丙烯酰基化合物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危规号:81617 UN编号:2218理化性质性状与用途: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用于树脂制造。
熔点(℃):14沸点(℃):141相对密度(水=1):1.05相对密度(空气=1):2.45饱和蒸气压(kpa):1.33(39.9℃)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6(计算值)燃烧热(kJ/mol):1366.9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溶解性:于水混溶,可溶于乙醇、乙醚。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燃爆特性与燃烧性:易燃闪点:50爆炸极限:下限(%)2.4;上限(%) 8.0引燃温度:438 最大爆炸压力:无资料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聚合避免接触条件:光照、受热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消防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遇热、光、水分、过氧化物及铁质易自聚而引起爆炸。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毒性急性毒性:LD50:2520mg/Kg(大鼠经口);950 mg/Kg(兔经皮;) LC50: 5300 mg/m3,2小时(小鼠吸入)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对皮肤、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作用。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露、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
因此,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
3.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根据项目特点对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按以下规定进行分类和识别:1、按照《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对该企业涉及的物料进行危化品辨识与分析。
2、依据《危险货物品目录》(GB12268-2012)对系统中使用的物质及产品进行辨识与分析。
3、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对项目中使用到的各种物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计算。
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对加油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较大危险有害因素从人、物、环境、管理方面进行辨识与分析。
5、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对作业场所可能发生事故类型进行辨识与分析。
6、职业病危害因素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进行辨识与分析。
3.2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3.2.1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该加油站经营储存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汽油、柴油。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2018修订版3.0.2条规定,汽油火灾危险类别为甲B类。
该加油站所经营储存柴油为0#柴油,根据国标,其闪点≥55℃,属于轻柴油。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2018修订版附录三规定,轻柴油的火灾危险类别为乙B类。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新编危险物品安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以上物质的理化特性、及危险有害特性、包装、储存、运输技术要求,归纳如下表3.2-1:汽油、柴油的理化特性及危险性见表3.2-2和3.2-3。
危险化学品硫酸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环境危险性危险特性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
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物土壤的污染。
火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火火剂:干粉、一氧化碳、砂土。
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毒性急性毒性LD50 2140 哑/kg(大鼠经口);LC50 510 哑/ m3, 2小时(小鼠吸入)硫酸为有毒液体,吸入其蒸汽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引起气管炎。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烧伤、溃疡、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硫酸为属山级中等毒性。
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人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吸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咼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红斑,重者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
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亦可先用水冲洗,再用酒精擦洗,最后涂上甘油。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食者用水漱口,但注意,误入口内浓硫酸不要让患者哎吐,昏迷者不能向其口内放任何物体,等醒后以大量水灌入口中洗涤,再饮入单纯有蛋白的牛奶。
附件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也称之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认知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一、危险有害因素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A6、附录A7)。
二、安全设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13〕3号)、《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要求的“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安全联锁、自控、监控设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规定的预防事故安全设施、控制事故安全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安全设施。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要结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根据岗位职责,按岗位单元和危险作业步骤进行辨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原则。
(一)工作危害分析(JHA)。
八大危险作业活动、六个重要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建议使用此诊断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
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危险化学品甲基丙烯酸甲酯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中文名:甲基丙烯酸甲酯:ɑ-甲基丙烯酸甲酯英文名:methylmethacrylate:methacrylicacid,methyl ester 分子式:C-7H12O2分子量:128.17CAS号:80-62-6化学类别:丙烯酰基化合物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危规号:32149UN编号:1247理化性质性状与用途:无色易挥发液体,并具有强辣味。
用作有机玻璃的单体,也用于制造其它树脂、塑料、涂料、粘合剂、润滑剂、木材和软木的浸润剂、纸张上光剂等。
熔点(℃):-50 沸点(℃):101相对密度(水=1):0.94(20℃)相对密度(空气=1):2.86饱和蒸气压(kpa):5.33(25℃)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38燃烧热(kJ/mol): 无资料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10爆炸极限:下限(%)2.12;上限(%):12.5引燃温度:435 最大爆炸压力:无资料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 聚合;避免接触条件:光照易用聚合。
禁忌物:氧化剂、酸类、碱类、还原剂、过氧化物、胺类、卤素。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着回然。
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毒性急性毒性:LD50:7872mg/Kg(大鼠经口) ; LC50: 12412 mg/m3 (大鼠吸入)致突变性: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窗34mmo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 109mg/Kg, 24h,(孕6-15天用药), 致胚胎毒性,对肌肉骨骼形态有影响,。
危险化学品酚醛树脂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中文名:酚醛树脂英文名:Phenolic resin分子式: / 分子量: / UN编号:1866 危规号: 33645 RTECS号: /CAS号:9003-35-4物化特性由苯酚及其同系物与醛缩合而成的树脂状物质的总称。
通常是指苯酚或甲酚与甲醛的缩合产物,它有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种。
性状: 根据化学结构和分子量大小的不同,有液体和固体之分。
最小引燃能量/mJ: 10。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难燃,离火自熄,燃烧热13.47kJ/g,发烟起始温做392o C。
燃烧分解产物苯酚、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无资料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20~上限无资料稳定性:稳定自燃温度/℃ 420(粉)禁忌物:强氧化剂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燃烧。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粉体和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温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 6(酚基塑料); 0.1(按苯酚计);0.05(按甲醛计)前苏联MAC(mg/m3) 0.1(按苯酚计); 0.05(按甲醛计)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接触加工或使用本品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可引起头痛、嗜睡、周身无力、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喘息性支气管炎和皮肤病,还可发生肾脏损害。
空气环境分析发现苯酚、甲醛和氨。
在缩聚过程中,可发生甲醛、酚、一氧化碳中毒。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防护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生产过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危险的火源主要可能来自以下途径:1)明火生产场所存在的明火源可能有以下几种途径:a.生产过程中明火使用不慎可能引起意外失火;b.检修动火:生产设备检修使用切割、焊接、喷灯等作业产生明火源;c.在生产区域内,使用普通灯具照明,吸烟和携带火种等,都有引起火灾危险的可能。
2)高温表面固体表面温度超过可燃物的燃点时,可燃物接触到该表面有可能一触即燃。
另一种情况是可燃物接触高温表面长时间烘烤达到自燃点而着火。
3)摩擦与撞击摩擦与撞击往往成为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
如机器上轴承等摩擦部位发热;金属零件、Σ疗鸹鸬取?lt;br>4)电火花和电热效应电气设备及线路因绝缘破损或接触不良会产生火花,电气设备或线路因负荷过载,电热效应而蓄热,会产生高温。
5)静电火花物料在设备管道内流动时会因与管道摩擦而产生静电。
工人穿非棉制工作服在充装乙炔操作过程中与设备摩擦等都有可能产生静电火花,若静电导除不良,有可能因静电积累而产生静电火花。
6)雷电若防雷设施不齐全或储罐、建(构)筑物防雷接地措施不符合要求,雷电产生的火花温度之高可熔化金属,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P>灼烫原材料氢氧化钠、硫酸为强腐蚀品,人体接触后可致灼伤。
在装卸、搬运、使用等环节,可因包装物破损、操作不当而发生泄漏,危及作业人员的安全。
触电人体接触电源会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厂区内各种用电设施设备,若遇电气开关本体缺陷、设备保护接地装置失效或操作失误、思想麻痹等情况,易发生作业人员触电伤亡事故。
机械伤害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或加工件、工具直接与人体接触可能引起夹击、碰撞、卷入、绞、割、刺等伤害,若防护不好,或者检修作业麻痹大意时,容易发生机械伤害。
车辆伤害运输原料、气瓶的车辆在进出厂区或操作岗位时,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或碰撞,引起的物体倒塌、下落、挤压,就可能造成车辆对人员的伤害事故。
容器爆炸伤害钢瓶是流动性的压力容器,可能发生钢瓶爆炸伤害的因素主要有:1)钢瓶腐蚀严重或超过使用年限,钢瓶耐压强度减弱;2)钢瓶装卸过程违章操作,野蛮装卸,钢瓶坠落或碰撞;3)钢瓶受热,如加热汽化,接触明火,太阳曝晒等,使气瓶内压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造成超压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