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咪酯临床应用指导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7
依托咪酯脂肪乳在全身麻醉维持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在全身麻醉维持中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asa i或ⅱ级,年龄18~64岁,需要全身麻醉行腹部手术,开胸手术或开颅手术的患者100例,手术时间应持续1 h 以上、4 h以内,术前肝、肾(alt、ast、bun、cr)正常。
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s组,n=50)和丙泊酚组(f组,n=50),麻醉诱导:插管前5 min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插管前3 min静推芬太尼4 μg/kg,插管前2 min静推维库溴胺0.1 mg/kg,插管前0.5 min静推依托咪酯0.4 mg/kg(s组)或丙泊酚2 mg/kg(f组),插管前1~2 s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1.5 mg。
麻醉维持:芬太尼2 μg/(kg·min)依托咪酯0.6~0.9 mg/(kg·min)(s组)或丙泊酚4~10 mg/kg(f组),维库溴铵酌情追加,记录入室、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及切皮时的sbp、dbp、hr、spo2,诱导期bp和hr的最高和最低值,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
麻醉前,插管后和术后24 h分别经桡动脉抽血2 ml,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
观察有无术后躁动、术后知晓、恶心呕吐、浅表性的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完毕后的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②与入室时比较,插管前两组sbp、dbp均明显降低(p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插管后血浆皮质醇浓度均升高(p<0.05或p<0.01),而f组升高更为显著,术后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麻醉维持期间患者最高、最低血压或最高、最低心率较患者基础值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依托咪酯是人工合同的新型催眠性静脉全麻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安全界限大、苏醒快,对肝肾功能影响小,使用方便等优点,不影响交感神经的紧张放电[4],也不影响对维持血压重要作用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射,因此诱导时可获得稳定的血流动力学[5]。
依托咪酯临床应用快捷指南依托咪酯临床应用快捷指南一.概述依托咪酯( etomidate,amidate,hypnomidate)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镇静药,主要作用于GABAA受体,催眠作用与GABAA受体B2、B2亚基的关系大于a1亚基,具有中枢镇静催眠和遗忘作用,无镇痛和肌松作用。
该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小,有脑保护作用,单次注射或持续输注后起效迅速,无蓄积,苏醒迅速,注射痛少,镇静效价高,且安全范围较广等特点。
因此,依托咪酯可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维持和短小手术或操作的镇静。
二.依托咪酯在麻醉诱导时的应用(一)临床配伍方案的推荐意见1.咪达唑伦1) 0. 03~0. 05mg/kg,插管前5min lV;2) 成人推荐剂量(ASA I、Ⅱ级):2~3mg。
2.芬太尼1)3~6ug/kg,插管前4min分两次或缓慢lV;2) 成人推荐剂量(ASA I、Ⅱ级):0.2~0. 3mg。
3.或舒芬太尼1) 0. 3~0.6 ug/kg,插管前4min分两次或缓慢lV;2) 成人推荐剂量(ASA I、Ⅱ级):20~30ug.4.肌肉松弛药按照药代动力学顺序和常规肌松药用量用药。
5.依托咪酯1) 0. 2~0. 6mg/kg插管前缓慢lV;2) 成人推荐剂量(ASA I、Ⅱ级):20~30mg。
6.(支)气管内插管或置入喉罩。
(二)阐释1.依托咪酯对循环、呼吸影响小,为保证平稳诱导,将麻醉对患者各项生理机能的影响降至最低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2.咪达唑仑可防止术中知晓,并可减轻或减少依托咪酯的肌阵挛副作用。
3.足量的阿片类药物是保证诱导插管时伤害性反射被充分抑制的必要保证;依托咪酯只有联合足量的阿片类药物,才能充分显示出循环稳定的优势.4.按照药代动力学依次给予镇痛、镇静、肌松药物可保证在气管内插管时所有药物都充分起效,并可有效地防止依托咪酯的肌阵挛发生。
三.依托咪酯在麻醉维持时的应用(一)临床配伍方案的推荐意见1.第一种方案1) 依托咪酯(1) 10 ug/(kg.min),持续泵注;随后根据麻醉深度进行调整。
依托咪酯在临床麻醉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依托咪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的药物,具有快速起效、作用时间短暂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手术麻醉和监护麻醉。
随着依托咪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加,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受到关注。
对依托咪酯在临床麻醉中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过多使用依托咪酯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呕吐、嗜睡、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引起心血管功能抑制,危及患者生命。
在临床应用中,合理控制依托咪酯的剂量和注意事项对于减少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深入了解依托咪酯的药理特性,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依托咪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不良反应、药理特性、剂量控制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安全的麻醉操作指导,同时为进一步研究依托咪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本部分共2000字】1.2 研究意义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了解依托咪酯在麻醉中的不良反应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掌握依托咪酯的药理特性和剂量控制有助于调整药物的使用方法,提高麻醉效果。
临床医生还需要注意使用依托咪酯时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研究依托咪酯在临床麻醉中的不良反应及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指导,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字数:203】2. 正文2.1 咪酯麻醉的临床应用咪酯是一种常用的静脉全身麻醉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催眠、肌肉松弛以及抗惧怕的效果,从而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意识状态。
临床上,咪酯麻醉通常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阶段,尤其是对于长时间手术或需要精细麻醉控制的患者。
咪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个特点:咪酯作用迅速,诱导时间短,适用于需要快速达到麻醉深度的手术;咪酯的持续时间中等,可以根据手术的时间和需要来调整麻醉深度;咪酯还具有较好的心血管稳定性和呼吸抑制效果,在临床上较为安全。
依托咪酯的应用进展依托咪酯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因其独特的药理特点,特别适用于休克、心脏病、高血压以及老年患者的麻醉。
一直以来,依托咪酯对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限制了它的应用广度。
近年来,随着对依托咪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对肾上腺皮質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且有大量的临床实验已经证实依托咪酯可以用于维持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手术时长小于3 h患者的麻醉。
同时,依托咪酯新剂型的研究,也将拓宽依托咪酯的临床适应证。
[Abstract] Etomidate is a kind of nonbarbiturate intravenous anesthetic. Due to the unique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tomidate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shock,heart disease,high blood pressure and the anesthesia of elderly patients. For a long time,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Etomidate on the adrenocortical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limits its application scope.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study of Etomidate,it is found that the inhibition effect on the adrenal cortex is reversible,and 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trials have confirmed that Etomidate can be used to maintain the normal adrenal function,and the anesthesia for the patients with the operation time less than 3 hours. At the same time,the study of new dosage forms of Etomidate will broaden the clinical indications of Etomidate.[Key words] Etomidate;Pharmacologic;Clinical anesthesia;Adrenal cortex依托咪酯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自1973年发明以来,迅速应用于临床[1]。
依托咪酯临床应用指导意见曾因明邓小明刘进黄宇光姚尚龙于布为王志萍王国林王俊科古妙宁吴新民张宏李文志李立环郭曲练熊利泽【编者按】依托咪酯临床应用已有30年的历史,国内临床应用约有一千万例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临床医师对依托咪酯的认识程度和应用方法各地仍然有较大差异。
为此,恩华药业建议由中华医学会《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专家撰写一个比较完整科学的《依托咪酯临床应用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能对该药的临床应用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
制定一个科学合理指导意见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有助于一些模糊或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可规范临床用药。
历经了半年时间,经过3次集体审修,其中一次到会专家达50余人,在恩华药业的大力支持和专家们的辛勤努力下,《意见》终于与读者见面。
今天的《意见》只是一个起点,全国麻醉科医师的实践将检验并充实这个《意见》,进一步深入研究将对有争议的问题做出科学的结论,这是广泛、科学推广于临床应用的基础。
特别期望得到读者的支持与参与,提供宝贵意见以能今后不断对《意见》进行修订与充实。
理想的全身麻醉要求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即镇静(无不愉快记忆)、无痛、肌松和合理控制应激反应。
由于迄今尚无一个药物同时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因此,临床上常用多种药物进行组合,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既能满足上述基本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病人生理机能的干扰,这种麻醉方法称为复合麻醉,又称平衡麻醉。
因此,镇静是全身麻醉的基本要素,镇静包括安定、催眠直至病人意识消失,全身麻醉时镇静的最低标准应是无术中知晓和术后无不愉快记忆。
此外镇静在合理控制应激反应中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环节。
指导意见:应当重视手术麻醉期间乃至整个围术期的镇静。
第一部分依托咪酯的药理学基础一、依托咪酯的制剂特性依托咪酯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镇静药,是咪唑的羟化盐,其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分子式C14H16N2O2,分子量244.29。
依托咪酯不溶于水,中性溶液中不稳定。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主要有两种剂型:①水剂:依托咪酯溶于35%丙二醇中制备而成的注射液;②脂肪乳剂:依托咪酯溶于20%中长链甘油三脂中制备而成的注射液。
两种剂型除主要溶媒不同外,最主要的区别是渗透浓度不同。
水剂的渗透浓度为4640mOsm/L,远远高于生理渗透浓度;乳剂的渗透浓度为390mOsm/L,接近生理渗透浓度范围。
因此与水剂相比较,脂肪乳剂可显著减少注射痛和血管损伤等副作用。
依托咪酯与临床麻醉常用药物如肌松药、血管活性药或利多卡因等混合时不发生沉淀。
依托咪酯注射液宜在2℃~25℃温度下保存,不宜冰冻。
二、依托咪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1. 分布与结合依托咪酯静脉注射后,很快进入脑和其他血流灌注丰富的器官,其次是肌肉、脂肪组织等摄取较慢的组织和器官,其分布符合三室开放模型(图1)。
依托咪酯的初始分布半衰期为2.7 min,再分布半衰期为29min,消除半衰期为2.9~5.3h。
单次静脉注射的依托咪酯的起效时间与初始分布半衰期相关,通常30~60s内起效。
依托咪酯的稳态分布容积(Vdss)为2.2~4.5L.kg-1。
76.5%的依托咪酯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
图10.3mg/kg单次注射依托咪酯时血浆清除的时程变化2. 代谢与排泄依托咪酯在肝脏和血浆内可被酯酶迅速水解而失去活性,其主要代谢产物为羧酸,只有2%的药物以原形排出,其余以代谢产物形式从肾脏(85%)和胆汁(13%)排出。
其肝脏清除率很高,达18~25ml/(kg.min),肝脏摄取率为0.5~0.9。
依托咪酯代谢迅速,代谢产物没有药理活性,再次分布半衰期较短。
随着静脉持续输注时间的延长,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 –sensitive half-time,CSHT)无显著延长,因此停药后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苏醒时间,通常患者停药后可在10~15min苏醒。
图2比较了五种常用静脉麻醉药的CSHT,说明依托咪酯可在静脉麻醉中进行长时间稳态输注.图2 常用静脉麻醉药的CSHT三、依托咪酯的药效学特点1. 心血管系统依托咪酯对心血管功能影响轻微。
在临床常规剂量下,心脏病患者和普通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心脏每搏量、心脏指数、肺血管阻力及外周血管阻力几乎无变化。
依托咪酯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性与其不影响压力感受器功能、不影响外周血管舒缩功能和不抑制心肌收缩力有关。
2. 中枢神经系统依托咪酯具有中枢镇静催眠和遗忘作用,无镇痛和肌松作用。
依托咪酯的药理作用主要与GABAA受体有关,催眠作用与GABAA受体的β2、β3亚基的关系大于α1亚基,GABAA受体拮抗剂可拮抗其作用。
依托咪酯麻醉维持所需血浆药物浓度约为300~500ng.ml-1,镇静时为150~300ng.ml-1,血浆药物浓度降至约150~250ng.ml-1时即可苏醒。
单次静脉注射0.2~0.3mg.kg-1依托咪酯在不影响平均动脉压的情况下,脑血流减少34%,但脑氧代谢率(CMRO2)降低45%,因此,脑氧供需比明显增加。
此外,依托咪酯可使颅内压随剂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因而依托咪酯对保持脑灌注压有益。
由于依托咪酯能降低脑氧代谢率和颅内压,因而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3. 呼吸系统依托咪酯对呼吸系统影响较小,包括自主呼吸、通气量和气道反应性。
因此,欲保持自主呼吸时应用依托咪酯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即使给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应用依托咪酯也未观察到组胺释放现象。
4.其他依托咪酯的治疗指数(LD50/ED50)为26.4,安全剂量范围宽。
指导意见:依托咪酯的药理学特点是临床应用的重要依据与基础:依托咪酯具有镇静、催眠和遗忘作用,但无镇痛与肌松作用,是全身麻醉药物组合中一个重要的镇静药;依托咪酯起效迅速,体内代谢与清除均较快,CSHT研究提示持续输注后体内无明显蓄积;依托咪酯对循环抑制轻微是其突出的优点,依托咪酯对呼吸影响较小,在降低脑代谢率的同时可降低颅内压,不影响脑灌注压,依托咪酯乳剂可显著减少注射痛和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均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第二部分依托咪酯的临床应用一、适用范围依托咪酯可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日间手术麻醉和短期镇静。
对伴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颅内高压、内眼手术以及老年患者等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二、麻醉诱导依托咪酯静脉给药起效快(<60s),儿童直肠给药6.5mg.kg-1后4min即可进入睡眠。
药效持续时间与剂量相关,0.1mg.kg-1下睡眠约持续100s。
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平稳,普通患者应用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血压无明显下降,老年患者应用血压仅轻微降低,平均下降约7.6%。
指导意见:依托咪酯可用于麻醉诱导,推荐剂量为0.2~0.6mg.kg-1。
在临床剂量范围内的苏醒时间为7~14min。
在老年患者及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麻醉诱导中应用更有优势。
临床应用时要注重与镇痛药物联合使用以确保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三、麻醉维持持续输注依托咪酯后,其时量相关半衰期较短,提示多次给药或持续输注仍可迅速苏醒。
但需谨防长时间用药引发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特别是对于重症感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依托咪酯须慎用或禁用依托咪酯。
依托咪酯用于麻醉维持的方法有三种:最常见的是在单次静脉注射0.2~0.6mg/kg依托咪酯诱导后,按照5~20μg. kg-1.min-1的速度静脉维持;也可以按照两步模式,即依托咪酯先在10min内以100μg. kg-1.min-1的速度输注,随后以5~20μg. kg-1.min-1的速度静脉维持;或者按照三步模式,即依托咪酯先在3min内以100μg. kg-1.min-1的速度输注,随后27min内以20μg. kg-1.min-1的速度输注,最后以5~20μg. kg-1.min-1的速度维持。
一般在患者苏醒前10min应停止输注。
[url=]指导意见:依托咪酯可用于麻醉维持,以[/url]5~20μg. kg-1.min-1连续静脉输注为宜。
依托咪酯麻醉维持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同时给予镇痛、肌松等药物。
依托咪酯的一般使用方法如上述,但具体实施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要求和用药者的临床经验来决定。
四、短期镇静1. 在椎管内麻醉以及臂丛、颈丛等神经阻滞时可辅以依托咪酯镇静,这既可维持自主呼吸,又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有利于术后恢复。
2. 手术室外有创或无创性短小诊疗性操作如内窥镜检查、人工流产、介入治疗、手法骨折复位、活检、电休克(ECT)等也可短期应用依托咪酯镇静。
3. 依托咪酯在电惊厥治疗中应用可延长有效治疗惊厥时间,并可降低诱发发作的刺激电荷用量。
4. 依托咪酯短期镇静可用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需同步电复律患者的镇静。
短期镇静时一般采用单次给药,依托咪酯剂量为0.2~0.4mg. kg-1。
若需短期持续给药,建议负荷量为10min内15~20μg. kg-1.min-1,然后以2.5~7.5μg. kg-1.min-1的速度维持,在预计苏醒前10min停止给药。
指导意见:依托咪酯可用于患者短期镇静,短期镇静时一般采用单次给药;若需持续给药,建议以2.5~7.5μg. kg-1.min-1连续静脉输注。
鉴于依托咪酯的药理特性,在实施手术室外麻醉时,可应用适量的镇痛药物。
第三部分依托咪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一、局部刺激性依托咪酯乳剂对血管的刺激,注射痛、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3%~5%)显著低于依托咪酯水剂(50%~70%)。
目前临床已广泛采用依托咪酯乳剂注射液。
二、肌阵挛依托咪酯应用期间可出现肌阵挛,表现为肌痉挛、肌震颤、不自主肌肉运动。
其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依托咪酯使脊髓上水平抑制、脊髓水平释放,与大脑皮质抑制、皮层下结构(椎体外系)脱抑制以及内源性多巴胺受体产生竞争性抑制等有关。
用药前应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如咪哒唑仑0.015mg.kg-1)可显著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肌阵挛的发生。
三、术后恶心、呕吐依托咪酯水剂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30%,依托咪酯乳剂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水剂。
四、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依托咪酯可逆性抑制11-β-羟化酶,从而抑制将11-脱氧皮质醇转化成皮质醇,对17-a-羟化酶的影响很小,其结果是皮质醇的前体11-脱氧皮质醇与17-羟孕酮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增多,而皮质醇和醛固酮均减少。
新近的研究显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单次和/或持续输注依托咪酯后,血浆内皮质醇水平均较用药前降低,但依然在正常生理范围内;肾上腺皮质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性降低。
大多数研究认为单次静脉注射和/或持续静脉输注依托咪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一般持续12~36h,随后可完全恢复到麻醉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