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水稻全程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
其作业效率高,省工、节本、增效,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步进式插秧机作业效率2.5亩/小时,乘坐式高速插秧机为5亩/小时。
下面重点介绍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一、秧母田技术要求1、工艺流程人工除草→提前10天翻耕炕田1-2天→泡水耕耙后沉静1天→人工做秧箱晒5天→杀毒→人工辅育秧软盘→杀毒→人工捧泥装盘→手工精量播种→杀毒→插上薄膜支架盖上薄膜→给秧母田灌入适量的水(水位:水刚好浸没软盘底部,土壤湿润)。
2、技术要点①选择排灌、管理、运秧方便的熟土沙壤田。
②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例1:100。
③不可使用除草剂。
④每亩秧田施15-20担猪粪水、复合肥20Kg作基肥。
⑤秧箱宽1.4m,沟深0.2m,沟宽0.4m。
⑥用0.5﹪敌克松杀毒秧箱,配制比例1:500。
⑦摸尽沟内异物。
由于本土水糊泥育秧技术与客土燥泥育秧技术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床土的不同,本土水糊泥育秧是就地采取沟内的水糊泥。
因此,水糊泥质量是关键。
所以,必须用手摸尽沟中的杂草、石子,尽力使沟中的泥稠糊。
二、育秧1、顺次辅盘:秧母田箱上平辅软盘,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配合。
每亩大田用软盘25张、农膜(宽2米*厚1.5丝米)长5m、竹片(3cm*2.5m)6根。
2、匀辅床土:手捧沟泥入盘,盘泥平于盘面,厚薄均匀,表面平整。
3、精量播种:手工撒播,谷种须经过浸种处理,每盘播种量80-100g(湿重)。
4、谷种入泥:用软扫帚轻塌谷种入泥不露籽。
5、封膜保水保温:温度控制在28℃-35℃之间,湿度保持在90﹪以上。
6、秧龄、苗高要求:秧龄20天左右,苗高12-17cm,4叶抽出时为机插时龄期。
7、秧块标准:长*宽*高(58*28*2)cm。
启秧前3天放干田水,1天前将软盘启到干地上晾干,用手可将整块秧苗卷起或提起不撒。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巨大。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稻育秧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育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本文将就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进行介绍。
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1. 土地准备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一步是土地准备。
在水稻育秧的土地上,需要清理杂草、去除积水、平整土地,为后续机械化操作做好准备。
2. 播种播种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重要环节。
通常采用水稻专用的播种机,通过机械的方式将水稻种子均匀地撒播在田地里,保证了种子的密度和均匀性。
3. 灌溉灌溉是育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水稻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良好生长,因此需通过机械化灌溉设备进行灌溉,保证水稻秧苗的充足水分。
4. 施肥水稻在育秧期间需要充分的营养,因此需要在适当的时机通过机械化设备进行施肥,保证水稻的生长所需的养分。
5. 病虫害防治水稻在育秧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通过机械化喷雾设备可以有效地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6. 田间管理在水稻育秧期间,还需要对田间进行管理,包括除草、通风等。
通过机械化设备可以有效地进行田间管理,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管理效率。
以上便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主要流程,通过机械化设备的作业,大大提高了育秧的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也保证了水稻的良好生长。
二、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要求1. 设备选择水稻机械化育秧需要使用专用的机械化设备,包括播种机、灌溉设备、喷雾设备、施肥设备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操作简便、效率高、稳定性好等特点,以满足水稻育秧的需求。
2. 技术操作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操作技术要求高,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
尤其是在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技术操作方法,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 管理监测水稻育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以保证育秧效果。
繁昌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的生产量都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水稻生产必须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粮食质量。
繁昌县拥有广阔的水稻种植区域和优质的土地资源,水稻种植面积较大,但传统的人力耕种方式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迫切需要实现机械化作业。
本文将介绍繁昌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实现。
一、整地技术整地技术是农田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繁昌县,整地主要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为主要作业设备,比传统的人力耕种和机械挖耕更加高效。
1.联合收割机作为种植的主要工具,能够进行深翻和磨土作业,对土地进行卫生清理和修整,消除了传统的肌肉劳动,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整地前,联合收割机具有优异的排水性能,对农田底部杂草杂物、根系等进行清理,防止这些物质对后续作业的影响。
3.联合收割机带动刀片对土地进行深度切割,确保土地深层翻土松土,为机械化后续作业创造条件。
二、播种技术水稻是一种对播种条件较为敏感的农作物,需要统一、规范、高效的种植方法。
在繁昌县,采用精准播种机的播种效率明显提高。
1.在选用适合本地水稻种植的精准播种机械设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方法。
2.精准播种机能够有效避免不同颗粒大小和种植密度的问题,提高种植质量。
按照水稻的生长特点,利用全国大规模大数据精准精细化预测技术,实现不同生长阶段的播种量调整,并实时监测抽苗情况。
3.种植时应遵循一个原则:保证一株、一穗、一粒,即种子之间间隔均匀、协调。
这样做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稻粒的受光面积,减轻遮蔽效应,避免受日照不足的影响,为生长创造前提。
三、田间管理技术田间管理是保证水稻生长正常的重要环节。
采用全程机械化的作业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1.田间管理主要工作包括灌溉、施肥、草害、病虫害防治等。
在全程机械化作业中,可采用移动式机器灌溉,不仅功能强大,而且灌溉效率高。
此外,利用无人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田间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规范技术名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技术概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以满足水稻稳产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采用机械化技术手段在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烘干等环节实现机械标准化作业,将水稻生产各环节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用工矛盾形势严峻,只有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作业,一方面能保证稻田按时栽插,提高产量和质量,对于推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适度规模经营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15年,潜山县实施了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水稻)项目,形成了适宜我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技术模式和机具选配方案。
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意见》(农机发[2015]1号)的文件精神,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有利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解决农业面临的“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增产增效情况: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增产45公斤/亩,节本增效170元/亩。
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节约了水稻育秧环节农用薄膜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白色污染,同时在育秧时药剂浸种,秧苗移栽前施用了送嫁药,减少了以后大田的农药使用量,病虫害少,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
机械化收获作业可有效地实现秸秆的粉碎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要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一、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一、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适用的水田耕整机械按照科学的耕作规范和合理的机具配备,完成水田旱、水耕整地作业,以满足后续水稻机械插秧对水田的耕作要求,以及水稻秧苗生长对水田的农艺要求。
1.前茬作物收获时,用带秸秆粉碎和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在田块中,秸秆长度应小于10cm,留茬高度一般小于15cm。
目录北方单季粳稻旱育稀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2)南方双季稻区早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6)基于钵毯苗机插的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23)西南单季稻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 (31)东北玉米秸秆全量还田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 37 黄淮海麦茬地玉米直播粒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45)大兴安岭南麓米-豆轮作秸秆还田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50)西北灌溉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生产模式 (56)黄淮麦区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62)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68)北方一熟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覆盖免耕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74)北方一季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79)内蒙古阴山北麓高垄滴灌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85)中原两季作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89)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大垄双行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95)南方冬作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01)一年一熟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06)冬油菜区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18)春油菜区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26)麦秸硬茬地碎秸整体均覆垄作夏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31)垄作春花生覆膜免放苗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37)东北地区大豆大垄高台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43)内蒙古东部大垄高台宽窄行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51)黄淮海地区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59)甘蔗中型机具系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67)甘蔗大型机具系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75)北方单季粳稻旱育稀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一、模式概述我国北方单季稻主要采用棚盘育秧、机械整地、机械插秧、机械收获等旱育稀植模式,从南往北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但是按照国家开展全程机械化要求看,其薄弱环节也很多,主要是秸秆处理、机械插秧、机械植保和烘干环节,其制约因素为水稻生产一家一户零散经营、经营规模小,作业标准不高、育插秧环节多、烘干设备投入高等,近年来随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水稻全程机械化流程图浸泡好的种子涝上来放到室内催芽。
待种子露芽后,摊开晾干表面水分,就可以播种了。
播种前先备好营养土。
营养土要经过粉碎、过筛。
水稻机械化生产全过程然后拌上壮秧剂(由肥料、杀菌剂、调酸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组成)备用。
这是育秧用的播种机。
育秧用的秧盘。
秧盘有硬盘和软盘两种,图示为硬盘,只是在播种时作托盘用。
软盘是用厚塑料薄膜制成,播种时放在硬盘内,用来装营养土和种子,尺寸大小为58厘米某29厘米。
播种机采用流水式作业,秧盘送入播种机后,经滚轮带动依次穿过播种机各个部位,一次完成撒底土、浇水、播种、盖土等作业。
播种后的秧盘放室内堆放。
两天后,稻芽出土,此时就可以放到秧田育苗了。
秧田要提前做好秧床。
将已经出苗的秧盘运到秧田。
将秧盘摆放到秧床上。
摆放时将软盘和盘内的营养土及秧苗一起从硬盘内抽出,摆放在秧床上,硬盘带回播种下批秧苗时重复利用。
秧盘摆好后,覆盖一层无纺布,主要起防虫作用。
保持秧床湿润,但不能淹水。
经过15天左右,秧苗长到三叶期,就可以栽插了。
水稻栽插之前,要先将准备栽插水稻的大田进行耕整。
水稻田耕整一般采取“两旋一平”,即两次旋耕,一次平整。
第一次是旋耕是旱旋,前茬一般是小麦,在小麦收割后,用旋耕机旱旋耕一遍。
第二次是水旋。
第一次旋耕后,灌上水,进行第二次旋耕。
第三次是平整,实际上是旋耕加平整一次性作业。
平整后喷洒化学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
约过7天左右,就可以栽插秧苗了。
栽前排去田间多余的水,只留少量水起润滑机械的作用。
插秧机一次可栽插8行,行距固定为30厘米,株距可调,一般在14-18厘米之间,根据水稻的类型、品种和栽插期而定。
一台这样的插秧机每天可栽插50亩左右。
栽插后3-5天灌浅水,以利于秧苗活棵。
秧苗已活棵。
这时要进行化学除草和施肥。
以上介绍的是水稻育苗移栽的耕作方式,这是传统的栽培方式。
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中有采用直播的方式,将水稻种子直接播种到大田,省去了育秧和栽插的环节。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工艺技术方案一、机械化耕整地技术:整地采用浅耕技术。
浅耕15~18cm,机耙、耕平、搅浆,大田耕整应达到田面整洁,相对平整,整平后沉淀1–3天。
设备:大马力轮式拖拉机(X804、X904东方红拖拉机)配中速旋耕机、水田驱动耙或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配1~1.2米驱动耙。
(插入图片)二、机械化育秧技术:可采用双模或软盘育秧技术。
床土选用大田肥土,细颗粒在0.5cm以下,配农家肥、复合肥、壮秧剂。
精细播种时洇足底水。
秧床封膜采用无纺布,防止晴天中午高温烧芽,立苗期注意高温烧苗和不缺水,及时炼苗,并及时施用断奶肥、送嫁肥、送嫁药。
设备:久保田S R-50C水稻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可人工分三次播完)。
(插入图片)三、机械化栽插技术:秧苗要求苗高15-20cm,叶龄3-3.5叶,秧龄28-30天,苗挺、苗均、苗绿,苗块规格28×58cm,盘根紧密,厚薄一致,提起不散。
栽插要求宽行、窄株、精准定量、稀植(2-3苗/株)、无水浅栽、进水活茬。
设备:久保田SPW-48C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其优点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效率高,平均12~18亩/人/天)、井关PG6乘坐式插秧机(优点:作业效率高,6~8亩/小时,适用于大面积成块大田作业)。
(插入图片)四、统一机防技术: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利用高效机动喷雾器适时统一进行机防作业。
设备:电动喷雾器(如:台州黄岩天文3WD-16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如:台州豊田FT-60车推式机动喷雾器或FT-900背负式机动喷雾器)。
(插入图片)五、机械化收割技术:采用高性能半喂入式收割机进行收割,秸秆可回收。
设备:久保田488、588、688履带半喂入式收割机。
(插入图片)六、机械化烘干技术:采用低温缓苏干燥烘干工艺,保证粮食品质。
设备:台州一鸣5HS-100BC/5HS-80BC循环式谷物干燥机或三九低温干燥机。
(插入图片)七、机械化加工技术:稻谷机械加工主要以碾米为主,采用高性能、轻巧、灵活的新一代碾米机完成。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水稻机械化育秧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育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包括插秧、育秧、灌溉、施肥等环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
机械化育秧可以提高水稻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以期为相关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考。
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1. 土壤整地土壤整地是育秧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为了翻耕土壤,使土壤松软透气,便于水稻的生长。
机械化育秧的土壤整地通常采用旋耕机或拖拉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操作,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土壤整地工作,减少人工劳动量。
2. 水稻育秧水稻育秧是机械化育秧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育秧盘播种、苗床管理、移秧等操作。
育秧盘播种是指利用育秧盘进行播种,将水稻种子均匀地分布在育秧盘上,然后将育秧盘移至相应的育秧室进行育秧。
苗床管理包括定时浇水、施肥、防病虫害等工作,通过机械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移秧是指将育秧后的水稻幼苗移植至田间苗田或直接移植到水田中,可以通过水稻移植机等设备进行操作,提高移植的速度和效率。
3. 灌溉灌溉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机械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灌溉操作,包括定时灌溉、施肥等工作,提高灌溉效率,减少人工操作。
4. 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通过机械化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实现及时、有效地防治,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
5. 收割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最后一步是收割,通过水稻收割机等设备可以实现高效、快速地收割作业,减少人工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1. 设备先进性水稻机械化育秧所需的设备应具备先进性,包括育秧盘播种机、水稻移植机、灌溉设备、病虫害防治设备、收割机等,这些设备应具备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以满足高效生产的需求。
2. 操作便捷性水稻机械化育秧设备的操作应简单便捷,操作人员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培训即可上手操作,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一、机械化耕整地
技术:整地采用浅耕技术。
浅耕15~18cm,机耙、耕平、搅浆,大田耕整应达到田面整洁,相对平整,整平后沉淀1–3天。
设备:大马力轮式拖拉机(X804、X904东方红拖拉机)配中速旋耕机、水田驱动耙或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配1~1.2米驱动耙。
(插入图片)
二、机械化育秧
技术:可采用双模或软盘育秧技术。
床土选用大田肥土,细颗粒在0.5cm以下,配农家肥、复合肥、壮秧剂。
精细播种时洇足底水。
秧床封膜采用无纺布,防止晴天中午高温烧芽,立苗期注意高温烧苗和不缺水,及时炼苗,并及时施用断奶肥、送嫁肥、送嫁药。
设备:久保田S R-50C水稻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可人工分三次播完)。
(插入图片)
三、机械化栽插
技术:秧苗要求苗高15-20cm,叶龄3-3.5叶,秧龄28-30天,苗挺、苗均、苗绿,苗块规格28×58cm,盘根紧密,厚薄一致,提起不散。
栽插要求宽行、窄株、精准定量、稀植(2-3苗/株)、无水浅栽、进水活茬。
设备:久保田SPW-48C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其优点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效率高,平均12~18亩/人/天)、井关PG6乘坐式插秧机(优点:作业效率高,6~8亩/小时,适用于大面积成块大田作业)。
(插入图片)
四、统一机防
技术: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利用高效机动喷雾器适时统一进
行机防作业。
设备:电动喷雾器(如:台州黄岩天文3WD-16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如:台州豊田FT-60车推式机动喷雾器或FT-900背负式机动喷雾器)。
(插入图片)
五、机械化收割
技术:采用高性能半喂入式收割机进行收割,秸秆可回收。
设备:久保田488、588、688履带半喂入式收割机。
(插入图片)
六、机械化烘干
技术:采用低温缓苏干燥烘干工艺,保证粮食品质。
设备:台州一鸣5HS-100BC/5HS-80BC循环式谷物干燥机或三九低温干燥机。
(插入图片)
七、机械化加工
技术:稻谷机械加工主要以碾米为主,采用高性能、轻巧、灵活的新一代碾米机完成。
设备:重庆合盛洁米诺精米机(优点:整机性能好质量可靠,采用摩擦挤压方式实现精米加工,能有效的保护大米的营养成分,使用安全,震动小、噪声低、粉尘少)。
(插入图片)
八、机械化包装
技术:实现大米定量、称重、自动包装。
设备:江西蓝光DCS-50系列大米自动包装机(优点:适用范围广,称量精度高、包装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性高、操作简捷)。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