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试验22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22
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及管理一、引用标准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二、仪器设备试模、捣棒、橡皮锤、抹刀等。
三、取样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根桩试件不少于2组;2、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每工作班拌制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四、成型1、混凝土的试样应随机从同一运输车中抽取,混凝土试样应在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采取。
2、成型前在试模内壁涂一层矿物油;混凝土试样取好后,应二次手工拌合均匀。
3、取拌合物的总量至少应比所需量高20%以上,并取出少量混凝土拌合物代表样,在5min内进行坍落度或维勃试验,认为品质合格后,应在15min内开始制件或作其它试验。
4、当坍落度大于25mm且小于70mm时,用标准振动台成型。
将试模放在振动台上夹牢,防止试模自由跳动,将拌合物一次装满试模并稍有富余,开动振动台至混凝土表面出现乳状水泥浆时为止,振动过程中随时添加混凝土使试模常满,记录振动时间(一般不超过90s)。
振动结束后,用金属直尺沿试模边缘刮去多余混凝土,用镘刀将表面初次抹平,待试件收浆后,再次用镘刀将试件仔细抹平,试件抹面与试模边缘的高低差不得超过0.5mm。
5、当坍落度大于70mm时,用人工成型。
拌合物分厚度大致相等的两层装入试模。
捣固时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到中心均匀地进行。
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到达模底,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20mm-30mm处。
插捣时应用力将捣棒压下,保持捣棒垂直,不得倾斜;然后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拔数次。
捣完一层后,用橡皮锤轻轻击打试模外端面10-15下,以填平插捣过程中留下的空洞;每层插捣次数100cm2截面积内不得少于12次。
混凝土试件制作及养护方法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仅限于普通混凝土在常温环境中试验时使用,轻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等其他特种混凝土的一般性能试验,可以参照本标准进行,但对于它们的特殊性能检验以及因为特殊性能所引起的对试验设备及方法的特殊要求,均应遵照这些混凝土的有关技术规定执行。
材料要求拌制混凝土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技术要求,并与施工实际用料相符,材料拌和前温度与室温相同。
材料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拌制混凝土的材料以质量计。
称量的精度:集料为±1%,水、水泥及砂、石拌和物为±0.5%。
测试拌和物性质时,应在拌和后5min内进行试验,在浇制试件时,须在拌和之后的15min内装入试模并在45min内成型完毕。
试验步骤一、成型1.将拌和机等在试验中用到的仪器设备擦干净,检验准确。
配备齐全,备齐原料,做好养护。
2.拌和前,用少量水灰比、砂石比与正式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沙浆进行涮膛。
3.按规定称好原料,往拌和机里依次装入石子、砂、水泥。
水在拌和的同时徐徐加入。
全部加料时间不宜超过2min。
全部加入后,继续拌和约2min,而后将拌和物倾出在铁板上,人工翻拌1-2min。
4.取出试样,进行坍落度或维勃试验,认为合格之后在进行试验或制作试件。
5.一般情况下,当坍落度小于70mm时,用标准振动台成型。
振动结束后抹平,收浆后再抹一次。
表面与试模边缘的高低差,不得超过0.5mm。
6.坍落度不小于70mm,用人工成型。
二、养护1.试件成型后,用湿布覆盖表面,在室温20±5℃,相对湿度大于50%的情况下,静放1-2昼夜,然后拆模作外观检查。
2.将完好的试件标准养护至试验时止。
3.至试验龄期时,自养护室取出,并继续保持其湿度不变。
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检测试验内容一:水泥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1)试验目的标准的混凝土成型方法和养护方式,是进行混凝土最重要的技术性质~力学强度测定的基本要求,通过试验掌握正确的混凝土试件制作方法和养护条件。
(2)试验仪器①振动台:振动频率3000±200次/min,负荷时的振幅为0.35mm。
②试模:由铸铁或钢制成,相应的几何尺寸如表所示。
试验内容试模内部尺寸(mm×mm×mm)集料公称最大粒径(mm)尺寸换算系数抗压强度标准试件150×150×15031.5 1.00 非标准试件200×200×20053 1.05100×100×10026.5 0.95抗折强度标准试件150×150×55031.5 1.00 非标准试件100×100×40026.5 0.85劈裂抗拉强度标准试件150×150×15031.5 1.00 非标准试件100×100×40026.5 0.85③其它:镘刀、捣棒、金属直尺、湿布等。
(3)试验方法与步骤①试件成型1)装配好试模,避免组装变形或使用变形试模,并在试模内部抹薄薄一层脱模剂。
2)将拌合好15min后的拌合物填入试模中。
如采用振动的方式密实,可将已装填拌合物的试模固定在振动台上,接通电源振动至表面出现水泥浆为止,时间一般控制在1.5min。
如采用插捣方式密实,则将拌合物分两层装填试模中,用捣棒已螺旋形从边缘向中心均匀插捣,插捣次数随试件尺寸的不同而不同,实际次数见下表。
底层捣至试模底部上两层捣至下层20~30mm的位置。
注意插捣时应垂直压入,而不是冲击方式。
整个成型过程要求在45min内完毕。
试件尺寸(mm×mm×mm)每层插捣次数试件尺寸(mm×mm×mm)每层插捣次数(抗压)150×150×15025 (抗折)150×150×550100 (抗压)200×200×20050 (抗折)100×100×40050 (抗压)100×100×10012 (轴心抗折)150×150×300750.5mm。
混凝土实验步骤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混凝土实验,了解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和相应的步骤。
2. 实验器材- 水泥- 砂- 石子- 混凝土搅拌机- 混凝土模具- 混凝土压实器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1. 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原材料。
2. 确保实验场地清洁整齐。
3.2 混凝土制备1. 将适量的水泥、砂和石子按照一定比例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
2. 打开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混凝土原料,直至达到均匀的混合状态。
3. 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根据需要适量添加水或调整原材料比例。
3.3 混凝土浇筑1. 准备好混凝土模具,清洁模具内部并涂抹一层脱模剂。
2. 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用铲子或振捣器轻轻敲击模具侧面,以排除气泡。
3. 将混凝土平整并使其表面光滑。
3.4 混凝土养护1.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覆盖一层湿润的塑料薄膜或湿布,以防止水分的蒸发。
2. 避免混凝土受到外界的干扰或负荷,确保其充分养护。
3.5 混凝土试块制备1.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一定时间内,使用混凝土压实器将一部分混凝土压实成试块。
2. 将试块标记并记录相关信息,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4. 实验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
- 混凝土搅拌机和压实器的使用要符合相关操作规范。
- 混凝土模具要清洁整洁,并涂抹脱模剂以便取出混凝土。
- 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充分填充模具,以避免产生空洞。
- 混凝土养护期间要防止干燥和外界干扰。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和相应的步骤,为今后的混凝土工程提供了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水泥混凝土试验4.1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4.1.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室内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拌和与现场取样,也适用于轻质水泥混凝土、防水水泥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等其他特种水泥混凝土的拌和与现场取样,但因其特殊性所引起的对仪具及方法的特殊要求,均应按这些水泥混凝土的相关技术规定进行。
4.1.2 仪具与材料(1)强制式搅拌机:应符合现行《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JG 244)的规定。
(2)振动台:应符合现行《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JG/T 245)的规定。
(3)磅秤:最大量程不小于50 kg,感量不大于5 g。
(4)天平:最大量程不小于2000 g,感量不大于1 g。
(5)其他:铁板、铁铲等。
4.1.3 拌和步骤(1)拌和时保持室温20 ℃±5 ℃,相对湿度大于50%。
(2)拌和前,应将材料放置在20 ℃±5 ℃的室内,且时间不宜少于24 h。
(3)为防止粗集料的离析,可将集料分档堆放,使用时再按一定比例混合。
试样在从抽样至试验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避免阳光直晒和水分蒸发,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4)拌合物的总量至少应比所需量多20%。
拌制混凝土的材料以质量计,称量的精确度:集料为±1%,水、水泥、掺合料和外加剂为±0.5%。
(5)粗集料、细集料均以干燥状态(含水率小于0.5%的细集料和含水率小于0.2%的粗集料)为基准,计算用水量时应扣除粗集料、细集料的含水量。
(6)外加剂的加入:对于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含潮解型盐类的外加剂,应先和一部分水泥拌和,以保证分散;对于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但含潮解类型盐类的外加剂,应先和细集料拌和;对于水溶性或液体外加剂,应先和水均匀混合;其他特殊外加剂,尚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7)拌制混凝土所用各种用具,如铁板、铁铲、抹刀,应预先用水润湿,使用后必须清洗干净。
(8)使用搅拌机前,应先用少量砂浆进行涮膛,再刮出涮膛砂浆,以避免正式拌和混凝土时水泥砂浆沾附筒壁的损失。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中试件制作标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抗压强度是评估混凝土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中,试件制作标准的严谨程度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具体的详细的标准,以确保混凝土试件制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二、试件制作材料1.水泥试件制作所需水泥应符合GB/T 175-2007《水泥》标准要求,并应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试件制作所需粗骨料应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用石料》标准要求,并应为无缝、无裂纹、无污染的天然石料或人工石料。
3.细骨料试件制作所需细骨料应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用石料》标准要求,并应为天然河沙或人工砂。
4.水试件制作所需水应符合GB/T 14848-2017《混凝土用水》标准要求,并应为清洁、无色、无味、无有害成分的自来水或纯水。
三、试件制作流程1.试件模具试件模具应符合GB/T 50081-2002《混凝土试件制作用模具》标准要求,并应为无变形、无裂纹、无锈蚀的钢制模具。
2.试件制作比例试件制作比例应符合GB/T 50080-2016《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方法》标准要求,常见的试件制作比例有1:2:4、1:3:6、1:4:8等。
3.配合比计算试件制作前应根据试件制作比例和原材料的物理性质,按照GB/T 50107-201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方法》标准计算出配合比。
4.试件制作(1)将清洁的试件模具涂上一层模具油,以防止混凝土粘在模具上。
(2)按照计算出的配合比将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搅拌均匀,直至达到均匀的混合状态。
(3)将混凝土倒入试件模具中,用手或振动器将混凝土压实至模具顶部,再用刮板刮平表面。
(4)将试件模具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覆盖保湿布,并用塑料薄膜包裹,以保持试件表面湿润。
(5)试件制作后应在试件上标注制作日期、试件编号和试件尺寸等信息。
四、试件养护1.试件养护时间试件制作后,应在模具中养护24小时左右,然后将试件从模具中取出,继续在标准养护环境中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为28天。
水泥混凝土实验水泥混凝土(设计型.基本实验)一、实验意义和目的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的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决定的,同时也与施工工艺(搅拌、输送方式、成型、养护)有关。
混凝土具有许多优点,如在凝结前具有良好的塑性,与钢筋的粘结性好,硬化后抗压强度高,耐久性良好,且成本经济。
但同时混凝土也存在抗拉强度低,受拉时变形能力小,容易开裂,自重大等缺点。
为了充分发挥混凝土的优点,避免其缺点,对混凝土的性质就必须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
本实验使学生在掌握混凝土和易性、强度的实验校核方法以及实际容重的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学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试配与调整,初步掌握通过调整配合比参数,改善混凝土性能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拌合物实验所用的原材料应符合技术要求,并与施工实际用料相同,在拌和前,材料的温度应与室温(应保持20±5℃)相同。
拌制混凝土的材料用量以质量计。
称量的精确度:骨料为±1%,水、水泥及混合材料、外加剂为±0.5%。
坍落度法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测定。
维勃稠度法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维勃稠度在5~30s 之间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测定。
本试验采用立方体试件,以同一龄期者为一组,每组至少为三个同时制作并同样养护的混凝土试件。
混凝土的劈裂抗拉试验是在立方体试件的两个相对的表面素线上作用均匀分布的压力,使在荷载所作用的竖向平面内产生均匀分布的拉伸应力;当拉伸应力达到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试件将被劈裂破坏,从而可以测出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件为直角棱柱体小梁,标准试件尺寸为150mm×150mm×550mm,粗集料粒径应不大于40mm;如确有必要,允许采用100mm× 100mm×400mm试件,集料粒径应不大于30mm。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T 0559-2005)6.13.1 目的、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的方法和步骤。
抗弯拉弹性模量是以1/2抗弯拉强度时的加荷模量为准。
6.13.2 仪器设备压力机、抗弯拉试验装置千分表:一个。
分度值为0.001mm,0级或1级。
千分表架毛玻璃片(每片约1.0cm2)、502胶水、平口刮刀、丁字尺、直尺、钢卷尺和铅笔等。
6.13.3 试件制备6.13.3.1 试件尺寸符合T 0551中规定,同时在试件长向中部1/3区段内表面不得有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的空洞。
6.13.3.2 每组6根同龄期条件制作的试件,3根用于测定抗弯拉强度,3根则用作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
6.13.4 试验步骤6.13.4.1 至试验临期时,自养护室取出试件,用湿布覆盖,避免其湿度变化。
清除试件表面污垢,修平与装置接触的试件部分(对抗弯拉强度试件即可进行试验)。
在试件上下面(即成型时两侧面)划出中线和装置位置线,在千分表架共四个脚点处,用干毛巾先擦干水分,再用502胶水粘劳小玻璃片,量出试件中部的宽度和高度,精确至1mm。
6.13.4.2 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使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千分表架放在试件上,压头及座线垂直于试件中线且无偏心加载情况,而后缓缓加上约1kN压力,停机检查支座等各接缝处有无空隙(必要时须加金属薄垫片),应确保试件不扭动,而后安装千分表,其触点及表架触点稳立在小玻璃片上。
6.13.4.3 取抗弯拉极限荷载平均值的1/2为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的荷载标准(即F0.5),进行5次加卸荷载循环,由1kN起,以0.15kH/s~0.25kN/s的速度加荷,至3kN 刻度处停机(设为F0),保持约30s (在此段加荷时间中,千分表指针应能起动,否则应提高F0至4kN 等),记下千分表读数0∆,而后继续加至F0.5,保持约60s ,记下千分表读数5.0∆;再以同样的速度卸荷至1kN ,保持约30s ,为第一次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