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27.33 KB
- 文档页数:9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一、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A.参差.(cī)寒蝉.(chán) 骤.雨(zhòu) 良辰.美景(chén)B.繁.华(fán)凝噎.(yē)钓.叟(diào) 天堑.无涯(qiàn)C.豪奢.(shē)堤.沙(dī) 珠玑.(jī) 咏赏.烟霞(shǎng)D.叠巘.(yǎn)凄切.(qiē)风帘.(lián) 兰舟催发.(fà)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霜雪矍铄染柳画桥羌管弄晴B.今宵暮蔼金碧辉煌户盈罗绮C.梳妆好像十里荷花破涕为笑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三秋桂子3.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B.嬉嬉钓叟..莲娃钓叟:钓鱼的老翁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4.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5.下面对柳永《望海潮》《雨霖铃》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第4课柳永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珠玑./畸.形剑鞘./画桥.镶嵌./天堑.B.参.差/参.商罗绮./涟漪.无涯./山崖.C.钓叟./瘦.削菱.歌/棱.角骤.雨/妯.娌D.凝噎./呜咽.暮霭./和蔼.箫.鼓/萧.瑟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胜:超过,越过B.云.树绕堤沙云:茂密的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盈:到处是D.异日图.将好景图:绘制成图3.从景物描写的角度看,与“杨柳岸,晓风残月”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4.下列对相关诗句的赏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写其绘画技巧高超,突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离不开酒。
②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唐代文人之醉酒,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6.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①但他却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填词,称得上是北宋第一作词“专业户”。
②但是,词在北宋的地位远远不如诗,是一种尚未被普遍承认为“正统”的文学。
③众所周知,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A.凄切.(qiè) 罗绮.(qí)处.(chù)之泰然适逢其会.(huì)B.相.(xiāng)看凝噎.(yē)间不容发.(fā) 参.(cēn)差不齐C.应.(yīng)届暮霭.(ǎi)良辰.(chén)美景重湖叠(yǎn)D.与.(yǔ)会千骑.(jì)字字珠玑.(jī) 荷.(hè)枪实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A.催促军帐噤若寒蝉胜券在握B.暮霭竞然不勘入目不屈不挠C.天堑箫鼓寥若辰星九宵云外D.嘉宾夜暮嘻笑怒骂童叟无欺3.下面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竟无语凝噎..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B.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C.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极佳之处。
D.羌管弄.晴弄:吹奏。
4.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离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二、名句默写5.根据课文填写所空缺的诗句。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自古繁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柳永词两首巩固练习学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凄切(qiè)执拗(niù) 良辰美景(chén)B.凝噎(yè)吮吸(yǔn) 遂心如意(suì)C.辑录(jí) 恪守(kè) 数见不鲜(xiān)D.血液(xuè)脑髓(suǐ) 兰舟催发(f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今宵矍铄再所不惜人情世故B.寒蝉好像金碧辉煌细水常流C.梳妆暮蔼人才辈出破涕为笑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各行其是3.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B.竟无语凝噎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话。
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4.下面是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5.下面的诗(词)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 )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二、探究提高(一)阅读《雨霖铃》(节选),完成1~3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第一课时《望海潮》一、常识积存一、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朝进展到顶峰。
词即歌词,指能够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因此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二、词牌和题目: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题目是词的要紧内容的集中表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之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要紧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要紧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4、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提倡者,其词多刻画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融合,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合作探讨一、这首词刻画了一种如何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述杭州的繁华与漂亮的,抒发了他如何的情感?参看创新设计:①环境漂亮、经济繁荣、生活安宁的都市生活图景。
②从地理位置上;从历史传统上;从自然景观上;从市井面貌上;从百姓生活上。
③抒发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二、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纳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②巧用点染。
“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转变,在诗歌中要紧起渲染衬托气氛的作用(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医生,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基础夯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罗绮.(qí)钓叟.(sǒu)参.差(cēn)B.凝噎.(yè) 骤.雨(zhòu) 羌.管(qiāng)C.天堑.(qiàn) 千骑.(qì) 豪奢.(shē)D.珠玑.(jī) 沙堤.(dī) 凄.切(qī)解析A项,“绮”应读“qǐ”;B项,“噎”应读“yē”;C项,“骑”应读“jì”。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嬉戏暮蔼谒见晓风残月B.凋谢清秋清秀良辰好景C.寒蝉萧鼓婵媛菱歌泛夜D.清嘉佳丽搏弈兰舟催发解析A项,“蔼”应为“霭”;C项,“萧”应为“箫”;D项,“搏”应为“博”。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异日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有三秋..桂子(深秋)C.对长亭晚.(傍晚)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D.此去经年..(年复一年)冷落清.秋节(凄清)解析B项,“三秋”应为“秋季”的意思。
答案B4.导学号5068000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 B.C. D.解析A项,“天堑”的本义都是指天然壕沟,但实际所指不同:第一句指钱塘江,第二句指长江。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C项,异日:将来,日后。
D项,罗绮:借指丝绸衣裳。
答案A5.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人迹板桥霜项为直接抒情,A、B、D三项与“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都是采用融情于景的写法。
6.下列对《望海潮》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华,写法是层层而来,层中有层,层层铺叙。
每三句为一层。
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赞美郡守,即孙何。
《柳永词二首》《苏轼词两首》同步基础训练第一篇:《柳永词二首》《苏轼词两首》同步基础训练《柳永词二首》《苏轼词两首》同步基础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参差(cēn)堤沙(dī)天堑(zàn)珠玑(jī)....B.罗绮(qǐ)豪奢(shē)叠巘(yǎn)羌管(qiāng)....C.钓叟(sǒu)千骑(jì)骤雨(zhòu)都会(doū)....D.凝噎(yē)暮霭(ǎi)那堪(kān)寒蜩(chóu)....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故垒B.吟萧C.赤壁 D.公瑾料陗萧瑟芒鞋狼狈浪淘尽一蓑烟雨任平生何仿纶巾雄姿也无风雨也无晴一樽还酌江月樯橹灰飞烟灭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同行皆狼狈..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华发:花白的头发狼狈:形容处境困窘、难堪。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D.回首向来萧瑟处..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B.参差十万人家..C.此去经年..形胜:地理形势美好优越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经年:年复一年D.便纵有千种风情风情:风流情怀..5.对下列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C.今宵/酒醒/何处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6.下列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标题。
B.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C.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D.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柳永词两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
B.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D.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下列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念/去去,千里烟波B.便纵有/千种风情C.钱塘/自古繁华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门帐饮无绪.绪:心情、情绪B.异日图将.好景将:语助词,无实义C.此去经年..经年:年复一年D.有三秋..桂子三秋:三年4.下列有关诗词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体诗、近体诗的划分一般是从产生的时间方面考虑,所以唐代以后的诗歌都被称为近体诗。
B.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大体可分为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代表人物分别是苏轼、辛弃疾,柳永、姜夔、李清照。
C.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又称柳七,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仕途坎坷,穷愁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D.词又称诗余、曲子词或长短句,词的句式错落有致。
唐五代已经出现,盛行于宋。
起初是一种可配乐歌唱的诗体,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5.默写(6分)(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白居易有《忆江南》“江南好,最忆是杭州。
____________,郡亭枕上看潮头”;杨万里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霖铃》中有一个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____________,晓风残月”,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绪;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和温庭筠《商山早行》中“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等都是具有相同写法的句子。
4 柳永词两首一、基础巩固(1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B )A.参差.(cī)嬉.嬉(xǐ)豪奢.(shē)B.凄切.(qiè)暮霭.(ǎi)天堑.(qiàn)C.堤.沙(dī)珠玑.(jǐ)千骑.(jì)D.凝噎.(yē)罗绮.(yǐ)重.湖(chónɡ)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东南形胜.胜:美好,优越B.异日图.将好景图:名词作动词,画C.都门帐饮无绪.绪:头绪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堪:经得起,受得住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①怒.涛卷霜雪②会其怒.,不敢献B.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C.①执手相.看泪眼②及时相.遣归D.①便纵.有千种风情②纵.一苇之所如4.下面对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望海潮》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形胜”二字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自古”强调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形胜”“都会”“繁华”,为点睛之笔,振起全篇。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
白天吹笛子,夜晚唱菱歌,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做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C.《雨霖铃》中送别的长亭、凄切的寒蝉,黄昏时分、骤雨刚停,这一切都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为下面抒写情事打下感情基础。
D.“念去去,千里烟波”中“念”字用得特别好,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
5.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或“依声”。
词又称曲子词、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柳永词两首》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珠玑./畸.形剑鞘./画桥.镶嵌./天堑.B.参.差/参.商罗绮./涟漪.无涯./山崖.C.钓叟./瘦.削菱.歌/棱.角骤.雨/妯.娌D.凝噎./呜咽.暮霭./和蔼.箫.鼓/萧.瑟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
3.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D.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下面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竟无语凝噎..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B.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形胜:地理形势极佳之处。
C.东南形胜..D.羌管弄.晴弄:吹奏。
5.下列各项修辞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反问)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拟人)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夸张)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比喻)6.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离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7.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4 柳永词两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寒蝉.(chán)良辰.(chãn)都.门(dōu)重.湖叠(chóng)B.鏖.战(áo)跛.脚(bǒ)鞭笞.(chì)三年五载.(zǎi)C.不啻.(dì)呜咽.(yâ)船舷.(xián)怙恶不悛.(quān)D.驽.马(nú)讣.告(fù)短暂.(zàn)安土重.迁(zhòng)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市列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户盈罗绮,竞豪奢。
B.异日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好景,归去凤池夸。
C.有三秋..(三个秋天)桂子,十里荷花。
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3.诵读下列词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对/长亭/晚B.便/纵有/千种/风情C.更/与何人/说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4.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良晨美景梳装打扮交相辉映抑扬顿挫B.人才辈出皓齿峨眉久负盛名流连忘返C.死不暝目三顾茅庐苍海桑田平仄不调D.音容婉在漂泊沦落呕哑嘲哳羽扇绾巾5.对下列词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晓风凉,残月冷,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衬托出词人别后心境之凄凉。
)B.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总写杭州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旅人前途的广阔。
)D.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先用“清嘉”二字总括湖山之美,再从四时风物等方面对西湖进行细致描画,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最为脍炙人口。
)6.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杏花春雨江南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一生屡试不第,故改名为“永”。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1.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A. 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B. 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C. 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D. 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2. 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B. 便纵有/千种风情C. 自/胡马窥江去后D.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3. 下列加点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绪:心情、情绪 暮霭:傍晚的云气 霁:雨、雪停止,天晴 初程:指整装待发4. 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 样深。
C-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前一句写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一句写战乱造成的 惨状。
D-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岀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景象,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 表。
5. 北宋时期开阔了词的社会内容的是号称“慢词”圣手的 ____________ ,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所 以世称 ___________ ;词风力求典雅,代表格律词派的作家是 _____________ 字 号 ____________6. 阅读下列四首杜牧的诗,按要求填空:A. 都门帐饮无绪B. 暮霭沈沈楚天阔C. 夜雪初霁D. 解鞍稍驻初程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______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2)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春尽江南草木凋。
(3)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4)请把下列四句诗分别归原到上面四首诗中去°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D ____ (2)—(3)—(4)—7.对《雨霖铃》一词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