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 知识积累
- 格式:doc
- 大小:26.55 KB
- 文档页数:5
高二语文柳永词两首知识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总结好文言知识点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柳永词两首知识点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语文柳永词两首知识点:一.词的基本常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的别称有“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标题是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词的词调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词人作品介绍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他在饱受世态炎凉后,“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改名柳永,54岁考取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他曾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有《乐章集》问世。
柳永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
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柳词内容有三类: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
《望海潮》最为有名。
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2.描写男女情爱。
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
高二语文必修4柳永词两首知识点高二语文必修4柳永词两首知识点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
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表达: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
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
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
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完毕五代分裂割据场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
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
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衬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
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
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
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关于这两首词的解题: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胜地。
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柳永词两首
一、文学常识
①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1 字以上)词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词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②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写作素材
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
无论耳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
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
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
【高中语文】语文课文《柳永词两首》的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词汇知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词的有关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关于作者: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也称他为柳屯田。
因其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柳永创作慢词独多,有《乐章集》传世。
写作背景: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
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柳永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
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便纵有千种风情
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
乘醉听箫鼓( )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
(2)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而皆背晋以归梁( )
后五年,吾妻来归( )
完璧归赵( )
若水之归海( )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 )
(2)都门帐饮无绪( )
(3)异日图将好景( )
[答案]
一、(1)美景;(2)清冷,凄清;(3)风流情意。
二、(1)介词,趁着/动词,坐/古时一车四马叫乘/动词,顶着,冒着;(2)动词,返回/动词,归附,归向/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送回,归还/动词,归向,汇聚。
三、(1)名词作动词,采莲;(2)名词作动词,设帐;(3)图,名词作动词,画。
《望海潮》
1.《望海潮》开篇点出了杭州位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2.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3.只见在钱塘江堤上树木郁郁苍苍,钱塘江壮丽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4.从市场的珠宝和人们的衣着表现杭州这个繁华富足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5.通过两种西湖特有景色写出西湖的秀丽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6.通过互文借西湖乐声歌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7.描绘壮丽广阔的钱塘江之景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雨霖铃》
1.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船家却不断催促的两句
留恋处,兰舟催发
2.情人离别时泪眼想看的伤心情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作者设想别后一路烟波浩渺的,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4.直接点明分别是在清秋冷落的时节,伤感之情让人难以忍受。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5.作者想象别后情景,借杨柳残月抒发离情别绪的两句
杨柳岸,晓风残月
6.作者推想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好年华。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7.诗人感叹后会难期,心绪无人诉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词两首》结构分析1、《望海潮》:词的上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词的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
2、《雨霖铃》:上片描写了饯别时的情景。
下片则是对别后的设想。
《柳永词两首》译文1、《望海潮》: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2、《雨霖铃》: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柳永词两首》艺术特色1、《望海潮》:⑴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① 善于铺叙,作品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
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知识总结柳永词是宋代词作中不容忽视的突出代表之一,高中语文课本也收录了他的作品,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知识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重点语句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①谓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
《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望海潮》②指险要之地。
《明史·太祖纪一》:“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
”③谓山川壮美。
《魏书·冯亮传》:“ 世宗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僧暹、河南尹甄琛等,周视崧高形胜之处,遂造闲居佛寺。
”2、重湖叠巘清嘉。
重迭的山峰。
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
”3、重湖叠巘清嘉。
美好。
宋·柳永《望海潮》词:“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三折:“小生心胸豁畅,肺腑清嘉。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傍晚的云雾。
宋柳永《雨霖铃》词:“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靄沉沉楚天阔。
” 明王世懋《横塘春泛》诗:“山连暮靄迷前浦,云拥春流入远江。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重点内容《望海潮》一词词人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
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
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
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
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
柳永词两首一、文学常识词的知识词的起源词产生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词的分类按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题材狭窄、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
“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47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对后世影响较大。
】他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作品介绍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
其词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类: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如《望海潮》;2.描写男女情爱和歌妓生活,如《雨霖铃》《少年游》;3.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和江湖落拓的感慨,如《鹤冲天》。
《柳永词两首》有关资料《柳永词两首》有关资料【关于柳永】柳永是北宋真宗、仁宗时(11世纪上半期)一位杰出的词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民间的和文人的词的优良传统,超过了他以前和同时的词人所已经达到的成就,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并给后代的词以相当大的影响。
柳永在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写词。
他精通音律,熟悉旧调,并能创制新调。
他长期过着羁旅和冶游的生活,和歌伎、乐工们混在一起,他对有些歌伎还怀有真挚的感情。
他为她们创作新词供她们歌唱,也可能从她们那里学习一些来自民间的曲子,因而他创制的词有许多新调子在别处是不易看到的。
这一点对词的发展史有很大的贡献。
反映都市的繁华面貌,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生活的甜蜜,抒发离怀别感的痛苦,表现不幸妇女的遭遇和失意文人的感受,是他的作品的主要内容。
其中爱恋歌伎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作品,如《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临江仙引》等,是他作品中最突出的、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部分。
其次写都市生活、锦绣山河的作品,如《望海潮》《抛球乐》《内家娇》《早梅芳》《木兰花慢》等,也给人较深刻的印象。
而个别的蔑视统治阶级或触犯统治阶级的忌讳的作品,如《鹤冲天》《醉蓬莱》,则和他的出处进退有关,也可以看出他在一定时期内的人生态度。
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
如竹垞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力为之也。
”3、刘熙载《艺概》:“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惟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
”4、周济《宋四家词选》:“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摄,有千钧之力。
”【《望海潮》赏析(】陈振孙说,柳永的词“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祝穆曾经引用范镇的话说:“范蜀公尝曰:‘仁宗四十二年太平,(范)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
柳永词两首编稿:商章红审稿:姜虹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常识;2.了解柳永的知识;3.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词的知识词的起源词产生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高清:柳永词两首】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词的分类按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题材狭窄、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作者简介【高清:柳永词两首】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
“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47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对后世影响较大。
】他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作品介绍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
其词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类: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如《望海潮》;2.描写男女情爱和歌妓生活,如《雨霖铃》《少年游》;3.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和江湖落拓的感慨,如《鹤冲天》。
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高清:柳永词两首写作背景《望海潮》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雨霖铃》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字词汇总提(dī)防天堑(qiàn)珠玑(jī)罗绮(qǐ)叠巘(yǎn)云霄(xiāo)甘霖(lín)骤雨(zhòu)凝噎(yē)暮霭(ǎi)课文精要理解主旨【高清:柳永词两首《望海潮》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雨霖铃》上阕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下阕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把握重点《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从地形的重要和历史的悠久来写杭州,这里的“钱塘”代指杭州。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具体描摹,写出杭州的风景多变、美丽,繁华、富庶。
柳永运用大手笔,对杭州进行画卷式勾勒,写杭州既俊秀又磅礴,既婀娜又恢宏。
重湖叠巘(繁体字)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唐朝时白居易在西湖修了白堤,把西湖一分为二,故称为“重湖”,强调两个湖互相映衬,并写出白堤横亘其间的美。
“叠巘”是说周围的山层峦叠嶂,“清嘉”是对西湖景色整体的概括。
在潋滟的湖水之中,荷花竞相开放,荷叶枝枝蔓蔓,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
写出湖面之阔,荷花之艳。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晴天人们吹着羌管,在乐曲声中,去游览、饱赏西湖之乐。
“弄”写出曲声的悠扬婉转,声声入耳。
人们月下泛舟,在荷花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
“钓叟”是指白发苍苍的渔翁,“莲娃”是指采莲的美女。
写出了各种人皆自得其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有看不完的如诗如画美景。
“烟霞”写湖水浩渺,从上面泛出袅袅的水汽,在烟雾的映衬之下,西湖显得朦朦胧胧,色彩绚丽。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写出自己美好的心愿。
柳永用开阔、精致、优美的彩笔,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的角度,描绘了杭州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表达了对杭州景象的惊叹、赞美、艳羡。
《雨霖铃》柳永因为词写的风雅,被尊为婉约派的代表,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无绪”百无聊赖,无心喝酒,因为心爱的人要走。
不巧的是,越是留恋,却又有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心里有许多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的人,从古至今都会因为离别而伤感,更加不能忍受的是在清秋时节。
外界的环境强化了人内心的反应。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两句,在时间和思绪上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即使有万种风情,千般感受,说给谁听呢?归纳全词,把离别之痛推向高潮。
这首词,深婉多情,一唱三叹,把人的感情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来。
写作特色《望海潮》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写出了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雨霖铃》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情景交融:本词将“多情”与凄凉的清秋傍晚景色融合为一体,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
虚实相生:上片写眼前的实景实情,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一些孤单寂寞的心情。
】知识迁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参考答案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
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拓展阅读柳永的柳“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世人对于柳词的喜爱,更是人们对于柳永词中那种缠绵悱恻、凄切而又执着的情感的赞赏与认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把坊间的男女情爱写得如此的热烈、率真,又把人间的别离之苦写得如此的才情洋溢而又感人至深。
古人送别,多折柳枝与将行之人,是谐“留”之意。
古人有“长安陌上无情树,唯有杨柳管别离”的诗句,而同时,柳更成了文人墨客送别作品中的最爱,屡屡催人泪下,让人年年肝肠寸断于长亭、短亭之外,“杨柳东风树,青春夹御河;近来攀枝苦,应为别离多”。
由唐而始,折柳送别已蔚然成风,及至宋时,不但因此成就了“灞桥烟柳”的凄迷景色,也激发了更多文人对折柳的思考。
柳永的词中,有多处写柳。
当然,最为有名的是那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我们每读此处,仿佛置身千年之遥的汴京城外,于“骤雨初歇”之际执佳人之手,泪眼婆娑之下无语凝噎于木兰舟畔;别离之后,月凄凄、柳依依,“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在另一词《少年游》中写道:“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其实,这也见证了柳永一生羁旅漂泊,每多离别的处境。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的,红尘人世,勿论生死,只“离别”两字已教人黯然伤神。
而人生苦短,有情人却要离散,从此天各一方。
杨柳岸边,风前月下,和着相思的红泪,也只能独饮牵挂的苦酒了。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分离的日子是愁苦的,而越是良辰好景越容易打动孤独的心灵。
听落雁孤鸣,看寂寂青灯,这时的你,纵是风情万种,但眉为谁描,笑为谁颦?也许,只能牵绾冷冷的长袖,伫立于高楼扶栏远望。
别离的黯然神伤,又在于无预期的漫漫等待,那一种念念难忘的牵挂或许更让你无以排遣,唯有青山望断,无语凝噎。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试问这苍天厚土,奈何让人受此入骨的折磨。
柳词的缠绵悱恻,几至于斯。
少年时浪迹于烟花巷陌,五十一岁终于及第。
仕途的坎坷与生活的潦倒,叛逆反抗和狂放不羁的个性,让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
在“依红偎翠”中寻找寄托,且“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正如诗经所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我们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总在孜孜以求;而一旦拥有,却又爱不释手。
这种坚持和执着固然让人感动,但天才而痴情的柳永,把自己的一生都抛洒在了这种迷恋之中。
以至于死时一贫如洗,靠歌妓捐钱安葬,甚而“半城缟素,一片哀声”。
中国古代落寞的文人中,能够享此殊荣的,也许只有柳永了。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柳永的词,是在写自己,也是在写我们,在写这世间的男男女女。
我们当然会指责柳永的放浪不羁,但这也许正是柳永想要的生活。
一面是才子,一面又是浪子,幸与不幸,只在一念之间。
也许,这一切已经不再是柳永的“浅斟低唱”,而是他难以释怀的苦苦挣扎。
许多年后,我们再读柳永,也许依然可以看得到朦胧月色里的那弯柳树,看得到柳树下翘首远望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