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5
第五章 化学平衡5-1.在某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取n 0﹦1mol 的A (g )进行如下化学反应:A (g )B (g )若0B μ﹦0A μ,试证明,当反应进度﹦0.5mol 时,系统的吉布斯函数G 值为最小,这时A ,B 间达到化学平衡。
解: 设反应进度为变量A (g )B (g )t ﹦0 n A , 0﹦n 0 0 0﹦0t ﹦t 平 n A n B﹦BBn ν n B ﹦B ,n A ﹦n 0-n B ﹦n 0-B,n ﹦n A +n B ﹦n 0气体的组成为:y A ﹦A n n ﹦00B n n νξ-﹦01n ξ-,y B ﹦B nn﹦0n ξ各气体的分压为:p A ﹦py A ﹦0(1)p n ξ-,p B ﹦py B ﹦p n ξ各气体的化学势与的关系为:0000ln ln (1)A A AA p p RT RT p p n ξμμμ=+=+- 0000lnln B B B B p p RT RT p p n ξμμμ=+=+⋅ 由 G =n A A +n BB =(n A 0Aμ+n B 0B μ)+00ln(1)A p n RT p n ξ-+00ln B p n RT p n ξ⋅ =[n 0-A μ+0B μ]+n 00lnpRT p +00()ln(1)n RT n ξξ--+0ln RT n ξξ 因为 0B μ﹦0A μ,则G =n 0(0A μ+0lnpRT p)+00()ln(1)n RT n ξξ--+0ln RT n ξξ ,0()ln T p G RT n ξξξ∂=∂- 20,20()()T p n RT Gn ξξξ∂=-∂-<0 令 ,()0T p Gξ∂=∂011n ξξξξ==-- ﹦0.5 此时系统的G 值最小。
5-2.已知四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 N 2O 4 (g ) 2 NO 2(g )在298.15 K 时,0r m G ∆=4.75kJ ·mol -1。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五章 化学平衡5-1.在某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取n 0﹦1mol 的A (g )进行如下化学反应:A (g )B (g )若0B μ﹦0A μ,试证明,当反应进度﹦0.5mol 时,系统的吉布斯函数G 值为最小,这时A ,B 间达到化学平衡。
解: 设反应进度为变量A (g )B (g )t ﹦0 n A , 0﹦n 0 0 0﹦0t ﹦t 平 n A n B﹦BBn ν n B ﹦B,n A ﹦n 0-n B ﹦n 0-B,n ﹦n A +n B ﹦n 0气体的组成为:y A ﹦A n n ﹦00B n n νξ-﹦01n ξ-,y B ﹦B nn﹦0n ξ各气体的分压为:p A ﹦py A ﹦0(1)p n ξ-,p B ﹦py B ﹦p n ξ各气体的化学势与的关系为:0000ln ln (1)A A AA p p RT RT p p n ξμμμ=+=+- 0000lnln B B B B p p RT RT p p n ξμμμ=+=+⋅ 由 G =n AA+n BB=(n A 0A μ+n B 0B μ)+00ln(1)A p n RT p n ξ-+00ln B p n RT p n ξ⋅ =[n 0-A μ+0B μ]+n 00lnpRT p +00()ln(1)n RT n ξξ--+0ln RT n ξξ 因为 0B μ﹦0A μ,则G =n 0(0A μ+0lnpRT p)+00()ln(1)n RT n ξξ--+0ln RT n ξξ ,0()ln T p G RT n ξξξ∂=∂- 20,20()()T p n RT Gn ξξξ∂=-∂-<0 令 ,()0T p Gξ∂=∂011n ξξξξ==-- ﹦0.5 此时系统的G 值最小。
5-2.已知四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 N 2O 4 (g ) 2 NO 2(g )在298.15 K 时,0r m G ∆=4.75kJ ·mol -1。
第五章 化学平衡5-1.在某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取n 0﹦1mol 的A (g )进行如下化学反应:A (g )B (g )若0B μ﹦0A μ,试证明,当反应进度﹦0.5mol 时,系统的吉布斯函数G 值为最小,这时A ,B 间达到化学平衡。
解: 设反应进度为变量A (g )B (g )t ﹦0 n A , 0﹦n 0 0 0﹦0t ﹦t 平 n A n B﹦BBn ν n B ﹦B,n A ﹦n 0-n B ﹦n 0-B,n ﹦n A +n B ﹦n 0气体的组成为:y A ﹦A n n ﹦00B n n νξ-﹦01n ξ-,y B ﹦B nn﹦0n ξ各气体的分压为:p A ﹦py A ﹦0(1)p n ξ-,p B ﹦py B ﹦p n ξ各气体的化学势与的关系为:0000ln ln (1)A A AA p p RT RT p p n ξμμμ=+=+- 0000lnln B B B B p p RT RT p p n ξμμμ=+=+⋅ 由 G =n AA+n BB=(n A 0A μ+n B 0B μ)+00ln(1)A p n RT p n ξ-+00ln B p n RT p n ξ⋅ =[n 0-A μ+0B μ]+n 00lnpRT p +00()ln(1)n RT n ξξ--+0ln RT n ξξ 因为 0B μ﹦0A μ,则G =n 0(0A μ+0lnpRT p )+00()ln(1)n RT n ξξ--+0ln RT n ξξ ,0()ln T p G RT n ξξξ∂=∂- 20,20()()T p n RT Gn ξξξ∂=-∂-<0 令 ,()0T p Gξ∂=∂011n ξξξξ==-- ﹦0.5 此时系统的G 值最小。
5-2.已知四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 N 2O 4 (g) 2 NO 2(g )在298.15 K 时,0r m G ∆=4.75kJ ·mol -1。
第七章 电化学7-1.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 (2) 在阳阴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27℃, 100 kPa 下的Cl 2(g )? 解:(1) m Cu =201560635462.F ⨯⨯⨯=5.527 g n Cu =2015602F⨯⨯=0.09328mol(2) 2Cl n =2015602F⨯⨯=0.09328 mol2Cl V =00932830015100.R .⨯⨯=2.328 dm 37-2.用Pb (s )电极电解Pb (NO 3) 2溶液,已知溶液浓度为1g 水中含有Pb (NO 3)21.66×10-2g 。
通电一段时间,测得与电解池串联的银库仑计中有0.1658g 的银沉积。
阳极区溶液质量为62.50g ,其中含有Pb (NO 3) 21.151g ,计算Pb 2+的迁移数。
解: M [Pb (NO 3) 2]=331.2098考虑Pb 2+:n 迁=n 前-n 后+n e=3.0748×10-3-3.4751×10-3+7.6853×10-4 =3.6823×10-4 molt +(Pb2+)=4436823107685310..--⨯⨯=0.4791 考虑3NO -: n 迁=n 后-n 前=11513312098..-262501151166103312098(..)..--⨯⨯=4.0030×10-3molt -(3NO -)=4440030107658310..--⨯⨯=0.52097-3.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有0.078 g 的Ag 析出,阳极区溶液溶液质量为23.376g ,其中含AgNO 3 0.236 g 。
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 水中溶有7.39g 的AgNO 3。
大学物理化学课后答案详解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率的定义如下试推出理想气体的,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根据理想气体方程1.5两个容积均为V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结,泡密封着标准状态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的一个球加热到100 C,另一个球则维持0 C,忽略连接细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空气的压力。
解:由题给条件知,(1)系统物质总量恒定;(2)两球中压力维持相同。
标准状态:因此,1.9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二者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1)保持容器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2)隔板抽取前后,H2及N2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3)隔板抽取后,混合气体中H2及N2的分压立之比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干?解:(1)等温混合后即在上述条件下混合,系统的压力认为。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体积怎样定义?(3)根据分体积的定义对于分压1.11 室温下一高压釜有常压的空气,为进行实验时确保安全,采用同样温度的纯氮进行置换,步骤如下:向釜通氮气直到4倍于空气的压力,尔后将釜混合气体排出直至恢复常压。
重复三次。
求釜最后排气至恢复常压时其中气体含氧的摩尔分数。
解:分析:每次通氮气后至排气恢复至常压p,混合气体的摩尔分数不变。
设第一次充氮气前,系统中氧的摩尔分数为,充氮气后,系统中氧的摩尔分数为,则,。
重复上面的过程,第n次充氮气后,系统的摩尔分数为,因此。
1.13 今有0 C,40.530 kPa的N2气体,分别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van der Waals方程计算其摩尔体积。
实验值为。
解: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用van der Waals计算,查表得知,对于N2气(附录七),用MatLab fzero函数求得该方程的解为也可以用直接迭代法,,取初值,迭代十次结果1.16 25 C时饱和了水蒸气的湿乙炔气体(即该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分压力为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总压力为138.7 kPa,于恒定总压下冷却到10 C,使部分水蒸气凝结为水。
物化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2-1. 1mol 理想气体在恒定压力下温度升高1℃,求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交换的功。
解: n = 1molp 1, V 1, T 1−−−→−恒压升温p 2, V 2, T 2 W =-p a m b ΔV =-p (V 2-V 1) =-nR (T 2-T 1) =-8.314J2-2. 1mol 水蒸气(H 2O ,g )在100℃,101.325kPa 下全部凝结成液态水。
求过程的功。
假设:相对于水蒸气的体积,液态水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解: n = 1molH 2O (g )−−−−−→−kPa101.325100℃,H 2O (l ) W =-p a m b ΔV =-p (V l -V g ) ≈ pVg = nRT = 3.102kJ2-3. 在25℃及恒定压力下,电解1mol 水(H 2O ,l ),求过程的体积功。
H 2O (l ) H 2(g ) + 12O 2(g )解: n = 1molH 2O (l )−−−−−→−kPa 101.325100℃,H 2(g ) + O 2(g )n 1=1mol 1mol + 0.5mol = n 2 V 1 = V l V (H 2) + V (O 2) = V 2W =-p amb ΔV =-(p 2V 2-p 1V 1)≈-p 2V 2 =-n 2RT =-1.5×R ×298.15=-3.718kJ2-4.系统由相同的始态经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的末态。
若途径a 的Q a =2.078 kJ ,W a =-4.157 kJ ,而途径b 的Q b =-0.692kJ 。
求W b 。
解:Q a +W a =Q b +W bW b =Q a +W a -Q b =2.078-4.157+0.692=-2.079+0.692=-1.387kJ2-5.始态为25℃,200 kPa 的5 mol 某理想气体,经途径a ,b 两不同途径到达相同的末态。
第五章 化学平衡5-1.在某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取n 0﹦1mol 的A (g )进行如下化学反应:A (g )垐?噲? B (g ) 若0B μ﹦0A μ,试证明,当反应进度﹦时,系统的吉布斯函数G 值为最小,这时A ,B 间达到化学平衡。
解: 设反应进度为变量A (g )垐?噲?B (g )t ﹦0 n A , 0﹦n 0 0 0﹦0 t ﹦t 平 n A n B ﹦BBn ν n B ﹦B ,n A ﹦n 0-n B ﹦n 0-B ,n ﹦n A +n B ﹦n 0气体的组成为:y A ﹦A n n ﹦00B n n νξ-﹦01n ξ-,y B ﹦B nn﹦0n ξ各气体的分压为:p A ﹦py A ﹦0(1)p n ξ-,p B ﹦py B ﹦p n ξ各气体的化学势与的关系为:0000ln ln (1)A A AA p p RT RT p p n ξμμμ=+=+- 0000lnln B B B B p p RT RT p p n ξμμμ=+=+⋅ 由 G =n AA +n BB =(n A 0A μ+n B 0B μ)+00ln(1)A p n RT p n ξ-+00ln B p n RT p n ξ⋅ =[n 0-0A μ+0B μ]+n 00lnpRT p +00()ln(1)n RT n ξξ--+0ln RT n ξξ 因为 0B μ﹦0A μ,则G =n 0(0A μ+0lnpRT p)+00()ln(1)n RT n ξξ--+0ln RT n ξξ ,0()ln T p G RT n ξξξ∂=∂- 20,20()()T p n RT Gn ξξξ∂=-∂-<0 令 ,()0T p Gξ∂=∂011n ξξξξ==-- ﹦ 此时系统的G 值最小。
5-2.已知四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 N 2O 4 (g )垐?噲? 2 NO 2(g )在 K 时,0r m G ∆=·mol -1。
第十章 界面现象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1) 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产生亚稳态如何防止亚稳态的产生(2) 在一个封闭的钟罩内,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 下雨时,液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大气泡,试说明气泡的形状和理由 (4)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5)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答: (1) 常见的亚稳态有:过饱和蒸汽、过热液体、过冷液体、过饱和溶液。
产生这些状态的原因就是新相难以生成,要想防止这些亚稳状态的产生,只需向体系中预先加入新相的种子。
(2) 一断时间后,大液滴会越来越大,小液滴会越来越小,最终大液滴将小液滴“吃掉”, 根据开尔文公式,对于半径大于零的小液滴而言,半径愈小,相对应的饱和蒸汽压愈大,反之亦然,所以当大液滴蒸发达到饱和时,小液滴仍未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所以液滴会愈来愈小,而蒸汽会在大液滴上凝结,最终出现“大的愈大,小的愈小”的情况。
(3) 气泡为半球形,因为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可以看作是恒温恒压过程,为了达到稳定状态而存在,小气泡就会使表面吉布斯函数处于最低,而此时只有通过减小表面积达到,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最终呈现为球形。
(4) 最本质区别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而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化学键。
(5) 由于物理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所以ΔG <0,而ΔS <0,由ΔG =ΔH -T ΔS ,得 ΔH <0,即反应为放热反应。
10-2 在及下,把半径为1×10-3m 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m 的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变(ΔG )为多少已知时汞的表面张力为 N ·m -1。
解: 3143r π=N×3243r π N =3132r rΔG =21A A dA γ⎰=(A 2-A 1)=4·( N 22r -21r )=4·(312r r -21r )=4××(339 (110)110--⨯⨯-10-6)=J10-3 计算时时,下列情况下弯曲液面承受的附加压力。
第十章 界面现象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1) 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产生亚稳态?如何防止亚稳态的产生?(2) 在一个封闭的钟罩内,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 下雨时,液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大气泡,试说明气泡的形状和理由? (4)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5)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答: (1) 常见的亚稳态有:过饱和蒸汽、过热液体、过冷液体、过饱和溶液。
产生这些状态的原因就是新相难以生成,要想防止这些亚稳状态的产生,只需向体系中预先加入新相的种子。
(2) 一断时间后,大液滴会越来越大,小液滴会越来越小,最终大液滴将小液滴“吃掉”, 根据开尔文公式,对于半径大于零的小液滴而言,半径愈小,相对应的饱和蒸汽压愈大,反之亦然,所以当大液滴蒸发达到饱和时,小液滴仍未达到饱和,继续蒸发,所以液滴会愈来愈小,而蒸汽会在大液滴上凝结,最终出现“大的愈大,小的愈小”的情况。
(3) 气泡为半球形,因为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可以看作是恒温恒压过程,为了达到稳定状态而存在,小气泡就会使表面吉布斯函数处于最低,而此时只有通过减小表面积达到,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最终呈现为球形。
(4) 最本质区别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而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分子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化学键。
(5) 由于物理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所以ΔG <0,而ΔS <0,由ΔG =ΔH -T ΔS ,得 ΔH <0,即反应为放热反应。
10-2 在293.15K 及101.325kPa 下,把半径为1×10-3m 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m 的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变(ΔG )为多少?已知293.15K 时汞的表面张力为0.4865 N ·m -1。
解: 3143r π=N ×3243r π N =3132r rΔG =21A A dA γ⎰=γ(A 2-A 1)=4πγ·( N 22r -21r )=4πγ·(312r r -21r )=4π×0.47×(339(110)110--⨯⨯-10-6)=5.9062 J10-3 计算时373.15K 时,下列情况下弯曲液面承受的附加压力。
第五章 化学平衡5-1.在某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取n 0﹦1mol 的A (g )进行如下化学反应:A (g )B (g )若0B μ﹦0A μ,试证明,当反应进度﹦时,系统的吉布斯函数G 值为最小,这时A ,B 间达到化学平衡。
解: 设反应进度为变量A (g )B (g )t ﹦0 n A , 0﹦n 0 0 0﹦0t ﹦t 平 n A n B﹦BBn ν n B ﹦B,n A ﹦n 0-n B ﹦n 0-B,n ﹦n A +n B ﹦n 0气体的组成为:y A ﹦A n n ﹦00B n n νξ-﹦01n ξ-,y B ﹦B nn﹦0n ξ各气体的分压为:p A ﹦py A ﹦0(1)p n ξ-,p B ﹦py B ﹦p n ξ各气体的化学势与的关系为:0000ln ln (1)A A AA p p RT RT p p n ξμμμ=+=+- 0000lnln B B B B p p RT RT p p n ξμμμ=+=+⋅ 由 G =n AA+n BB=(n A 0A μ+n B 0B μ)+00ln(1)A p n RT p n ξ-+00ln B p n RT p n ξ⋅ =[n 0-A μ+0B μ]+n 00lnpRT p +00()ln(1)n RT n ξξ--+0ln RT n ξξ 因为 0B μ﹦0A μ,则G =n 0(0A μ+0lnpRT p)+00()ln(1)n RT n ξξ--+0ln RT n ξξ ,0()ln T p G RT n ξξξ∂=∂- 20,20()()T p n RT Gn ξξξ∂=-∂-<0 令 ,()0T p Gξ∂=∂011n ξξξξ==-- ﹦ 此时系统的G 值最小。
5-2.已知四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 N 2O 4 (g ) 2 NO 2(g )在 K 时,0r m G ∆=·mol -1。
试判断在此温度及下列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方向。
(1) N 2O 4(100 kPa ),NO 2(1000 kPa ); (2)N 2O 4(1000 kPa ),NO 2(100 kPa ); (3)N 2O 4(300 kPa ),NO 2(200 kPa ); 解:由J p 进行判断K =exp (-0r m G RT ∆)=exp (-47500298.15R ⨯)= J p =22420NO N O p p p (1) J p =21000100100⨯=100 J p >0K 反应向左进行。
或Δr G m = kJ ·mol -1(2) J p =21001000100⨯= J p <0K 反应向右进行。
或Δr G m =- kJ ·mol -1(3) J p =2200300100⨯= J p >0K 反应向左进行。
或Δr G m = kJ ·mol -15-3.一定条件下,Ag 与H 2S 可能发生下列反应: 2Ag (s ) +H 2S (g )Ag 2S (s ) +H 2(g )25℃,100 kPa 下,将Ag 置于体积比为10∶1的H 2(g )与H 2S (g )混合气体中。
(1) Ag 是否会发生腐蚀而生成Ag 2S(2) 混合气体中H 2S 气体的体积分数为多少时,Ag 不会腐蚀生成Ag 2S 已知25℃时,H 2S (g )和Ag 2S (s )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分别为- kJ ·mol -1和- kJ ·mol -1。
解:设反应体系中气相为理想气体,则 Δr G m =0r m G ∆+RTln22H H Sp p(1) Δr G m =(-++R ××103×l n 10=-+=-·mol -1Δr G m <0,Ag 会发生腐蚀而生成Ag 2S 。
(2) 当Δr G m >0时,Ag 不会发生腐蚀而生成Ag 2S ,因此ln221H S H S y y ->(-0r m G RT ∆)=6700298.15R ⨯= 221H S H Sy y ->2H S y <5-4.已知同一温度,两反应方程及其标准平衡常数如下:CH 4 (g )+CO 2 (g )2CO (g )+2H 2(g ) 01K CH 4 (g )+H 2O (g )CO (g )+3H 2(g ) 02K求下列反应的0K : CH 4 (g )+2H 2O (g )CO 2(g )+4H 2(g )解: (2) ×2-(1) =(3) 0K =020121()()K K -⋅5-5.在一个抽空的恒容容器中引入氯和二氧化硫,若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则在 K 时的分压分别为 kPa 和 kPa 。
将容器保持在 K ,经一定时间后,总压力减少至 kPa ,且维持不变。
求下列反应的0K 。
SO 2Cl 2(g ) SO 2(g ) +Cl 2(g )解:反应各组分物料衡算如下SO 2Cl 2(g ) SO 2(g ) + Cl 2(g )0 p 0(SO 2) p 0(Cl 2)p x p 0(SO 2)-p x p 0(Cl 2) -p xp = p 0(SO 2)+p 0(Cl 2) -p x = p x =+-= kPap (Cl 2)=-= kPa p (SO 2) =-= kPa 0K =22220SO Cl SO Cl p p p p =41.3138.266.526100⨯⨯=5-6.900℃,3×106Pa 下,使一定量摩尔比为3∶1的氢、氮混合气体通过铁催化剂来合成氨。
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相当于 K , kPa 的干燥气体(不含水蒸气),其中氨气所占的体积分数为×10-3。
求此温度下反应的0K 。
解: 22331N N NH y y y ++= 32311 2.0561044NH N y y ---⨯=== 2H y =0K =0()B B B B Bp y p νν∑∏=3222203()NH H N y p p y y -⋅=2623100 2.05610()30000.74850.2495-⨯⨯⨯=×10-85-7.PCl 5分解反应 PCl 5(g )PCl 3 (g ) +Cl 2(g )在200 ℃时的0K =,计算:(1)200℃,200 kPa 下PCl 5的解离度。
(2)摩尔比为1:5的PCl 5与Cl 2的混合物,在200℃, kPa 下,求达到化学平衡时PCl 5的解离度。
解:(1)设200℃,200 kPa 下五氯化磷的解离度为α,则PCl 5(g ) PCl 3 (g ) +Cl 2(g )1-α α α n ∑=1+αK =0()BB BB BBp n p n νν∑∏∑=222001001αα⋅-= 221αα-= 21α= α= 或 0K =2021p p αα⋅- α=000K pK p +=0.3120.3122+=(2)设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n ,五氯化磷的解离度为α',则平衡时PCl 5(g ) PCl 3 (g ) +Cl 2(g )1-α' α' 5+α' n ∑=6+α'0K =0()BBB B BBp n p n νν∑∏∑=101.325(5)100(1)(6)αααα'+⋅''-+= α'2+α'-=0α'=26.5395 6.53954 1.3079 1.84742 1.3079-++⨯⨯⨯= 6.53957.24092 1.3079-+⨯=5-8.在994K ,使纯氢气慢慢地通过过量的CoO (s ),则氧化物部分地被还原为Co (s )。
出来的平衡气体中氢的体积分数(H 2)=。
在同一温度,若用CO 还原CoO (s ),平衡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CO )=。
求等物质的量的CO 和H 2O (g )的混合物,在994K 下通过适当催化剂进行反应,其平衡转化率为多少 解:(1) CoO (s )+H 2(g ) Co (s )+H 2O (g ) 01K =0()B B BB Bp y p νν∑∏=10.0250.025-=39(2) CoO (s )+CO (g )Co (s )+CO 2(g )02K =0()B B BB Bp y p νν∑∏=10.01920.0192-= (3) CO (g )+H 2O (g )CO 2(g )+H 2(g ) 03K =0201K K =51.0839=03K =22(1)αα-= α=5-9在真空的容器中放入固态的NH 4HS ,于25℃下分解为NH 3(g )与H 2S (g ),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力为 kPa 。
(1) 当放入NH 4HS 时容器内已有 kPa 的H 2S (g ),求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力。
(2) 容器内原有 kPa 的NH 3(g ),问需加多大压力的H 2S ,才能形成NH 4HS 固体 解:反应的化学计量式如下 NH 4HS (s )NH 3(g ) +H 2S (g )p p p =66.662= kPa 由题给条件,25 °C 下 0K =(0p p )2=(33.33100)2= (1) NH 4HS (s )NH 3(g ) +H 2S (g )2H S p +2H S p0K =2202(39.99)H S H S p p p ⋅+= 22H Sp +2H S p -1111=0 2H S p = kPa p =22H S p += kPa(2) NH 3(g )+H 2S (g )NH 4HS (s )当 J p =2026.666H S p p ⋅<10.1111能形成NH 4HS 固体2H S p >11116.666= kPa 5-10.25℃,200 kPa 下,将4 mol 的纯A (g )放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如下化学平衡A (g ) 2B (g )。
已知平衡时,n A ﹦,n B ﹦。
(1) 求该温度下反应的0K 和0r m G ∆;(2) 若总压为50 kPa ,求平衡时A ,B 的物质的量。
解:(1) 0K =20BB A Bn pp n n ⋅∑=2200 4.606100(4.606 1.697) 1.697⨯⨯+⨯= 0r m G ∆﹦-R ××﹦- kJ ·mol -1(2) A (g ) 2B (g )n 0-x 2x n ∑=n 0+xK =20BB A Bn pp n n ⋅∑=2504100(4)(4)x x x ⨯⨯+-= xmol n A = mol n B = mol 5-11.已知下列数据:求 K 下CO (NH 2)2(s )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0f m G ∆,以及下列反应的0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