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2》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8.02 MB
- 文档页数:7
从地理角度解析几种不常见的光学天象云海层积云积雨云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居易《白云泉》1、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滴和小冰晶与尘埃等混合漂浮在空中就形成了可见的各种美丽的云。
(云的形成图示)2、荚状云:天上豆荚云,地上晒煞人;豆荚云,无风无云得几晨。
( BBC纪录片《我们的地球》,片中的“豆荚”云被晚霞染红,宛如外星人的飞碟。
)(云层和云属划分。
) (“荚状云”;富士山和云。
)(荚状云;法罗群岛中的云盖岛,小岛头上常年有荚状云覆盖。
) (一朵可爱的荚状云和月亮)(一朵像金丝饼的“荚状云”,这是天空中神仙的食物。
)3、美丽瞬间乳状元:"乳状云"是由紊流空气形成的浮力小球。
与普通的平底云不同,它们有异常明确的形状。
成形后只能维持数分钟,但是云朵可延伸1.6公里远。
4、"晨暮之光"管状云(属于卷云的一种,一般持续1-2分钟就会消失)"晨暮之光"现象是昆士兰州约克角半岛附近大海和陆地所形成的独特地理位置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气候构造。
(向后滚动的管状云)气象学家斯密斯表示,"如果你看着这些云彩,会感觉它们在向后滚动。
实际上是云彩的前缘在不断形成,而后缘则在不断的消失,因此给人以一种滚动的感觉。
"(澳洲伯克顿镇"晨暮之光"现象更壮观,最长的管状云可达600英里。
)5、滩云:滩云的移动速度很快,给人感觉既象沙尘暴有时又像海啸。
(2015年11月6日“袭击”澳洲悉尼海岸的滩云。
)6、马蹄状漩涡云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观。
它非常罕见,通常只持续1-2分钟就会蒸发消失掉了。
7、浪花云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观,是指看上去非常像岸边巨大的浪花的云层。
(敦煌蓝·浪花云)8、幡状云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观,是指一种从云中落下的降水,但还没到地面前就已经蒸发。
9、庐山百年不遇的“瀑布云”10、夜光云看起来有点像卷云,但比它薄得多,而且颜色为银白色或蓝色,出现在凌晨太阳升起或者黄昏太阳降落时,太阳与地平线夹角在6-15度之间的时候。
《看云识天气》知识讲解责编:王军霞积累运用作者与背景朱泳燚,1940年春生于上海,1960年夏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
1962—1965年间,作者参加农业中学语文课本编写工作,还负责编写了十几篇语言短文和说明文课文,本文即是作者根据有关资料编写的。
知识积累1.峰峦.(luán):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2.一霎.(shà)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3.预兆.(zhà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4.轻盈.(yíng):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5.弥.(mí)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6.天幕:笼罩大地的天空。
7.进袭:侵袭过来。
8.丝丝缕缕..(lǚ):形容一条条连续不断。
9.谚.(yàn)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是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某种经验和道理。
10.推测:指根据已知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1.猜测:指根据不明显的线索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2.崩塌..(bēng tā):崩裂而倒塌。
13.姿态万千: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14.变化无常:形容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则,使人无法捉摸。
15.朱泳燚.(yì) 16.鳞.(lín)波 17.绸.(chóu)幕 18.冰雹.(báo)19.棉絮.(xù) 20.肆虐.(nüè) 21.点缀.(zhuì) 22.绫.(líng)纱23.匀称.(chèn) 24.月晕.(yùn) 25.倾.(qīng)盆 26.顷.(qǐng)刻考题例析1.(2015•浙江丽水中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时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zhǎng ⑴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小孩子xīxì⑵的笑声中。
《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云朵,了解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云朵,预测天气变化。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云朵的变化,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和预测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2. 学生学会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内容章节安排:第一章:云朵的分类第二章:云朵与天气的关系第三章:观察云朵的方法第四章:云朵预测天气的实践第五章:小组合作与分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云朵。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云朵,预测天气变化。
难点:1.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云朵。
2. 学生能够根据云朵的变化,推测出准确的天气预测。
三、教学方法实物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真实的云朵,加深对云朵的认识和理解。
小组合作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观察云朵,交流预测结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云朵,记录变化,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云朵图片或实物。
2. 天空地图。
3. 观察记录表。
环境准备:1. 宽敞的教室,方便学生自由活动观察。
2. 清晰的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云朵图片和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云朵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云朵的美丽和变化。
2. 认识云朵: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云朵,如积云、层云、卷云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 云朵与天气的关系:教师讲解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如积云通常预示着晴朗的天气,而层云则可能预示着阴雨天气。
4. 观察云朵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云朵的方法,如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高度等特征。
5. 实践预测天气: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真实的云朵,并记录下来。
学生根据云朵的变化,尝试预测天气的变化。
6. 小组合作与分享: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共同观察云朵,交流预测结果。
《看云识天气》知识讲解作者与背景朱泳燚,1940年春生于上海,1960年夏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
1962—1965年间,作者参加农业中学语文课本编写工作,还负责编写了十几篇语言短文和说明文课文,本文即是作者根据有关资料编写的。
知识积累1.峰峦.(luán):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2.一霎.(shà)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3.征兆.(zhào):即将出现的迹象。
4.轻盈.(yíng):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5.弥.(mí)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6.天幕:笼罩大地的天空。
7.进袭:侵袭过来。
8.丝丝缕缕..(lǚ):形容一条条连续不断。
9.谚.(yàn)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是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某种经验和道理。
10.推测:指根据已知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1.猜测:指根据不明显的线索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2.崩塌..(bēng tā):崩裂而倒塌。
13.姿态万千: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14.变化无常:形容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则,使人无法捉摸。
15.朱泳燚.(yì) 16.鳞.(lín)波 17.绸.(chóu)幕 18.冰雹.(báo)19.棉絮.(xù) 20.肆虐.(nüè) 21.点缀.(zhuì) 22.绫.(líng)纱23.匀称.(chèn) 24.月晕.(yùn) 25.倾.(qīng)盆 26.顷.(qǐng)刻考题例析(2011 浙江杭州)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1)千年运河,使杭州成为拥有“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独特水乡风韵。
(2)近年来,随着运河综合保护措施的全面推进,拱宸桥西岸的大量历史遗迹得到保存。
课文分析:《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 和天气的关系。
1 第 1 段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列举的内容省略试为该处再补写两个内容相 关结构类似的短语像骆驼、像海豚 2 把云说成天气的“招牌”是否准确?请简述。
招牌是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
3 语段主要的意思是:概括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结构特点是:总分总 从语言风格看这一段主要是生动说明: 中心句是: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4 语段中“姿态万千”和“变化无常”分别是写云的 形态 和 特征 。
总结:《看云识天气》一文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说明了出现 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
。
小学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云朵形态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理解科学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云朵的基本形态和特点,知道一些云朵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1.3 教学重难点掌握云朵的基本形态和特点;理解云朵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章,通过介绍云朵的种类、形态和特点,以及云朵和天气变化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
2.2 课文内容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云朵的种类、形态和特点;讲解云朵和天气变化的关系,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
第三章:课堂互动3.1 云朵形态认知游戏教师准备一些云朵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云朵的名称;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识别得更快、更准确。
3.2 云朵与天气预测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云朵的形态和特点,尝试预测天气变化;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预测结果,大家共同讨论,看哪组的预测最准确。
第四章:实践操作4.1 观察云朵让学生在户外观察云朵,记录下云朵的形态和特点;学生回到教室后,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大家一起讨论。
4.2 云朵与天气预测根据观察到的云朵,让学生尝试预测天气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云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穿着和活动安排。
5.1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理解云朵和天气变化的关系,知道如何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
5.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思考如何更好地观察自然、理解科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
第六章:拓展学习6.1 云朵与天气的互动游戏设计一个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云朵图片,判断天气变化,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例如,设计一个“云朵猜猜乐”游戏,学生需要根据云朵的形态和特点,猜测天气情况,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小奖励。
17 看云识天气一、背景知识朱泳燚,1940年春生于上海,1960年夏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1962~1965年间,由江苏省教育厅借调至南京,参加农业中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工作,除一般的挑选课文、组织单元、编写注释、设计练习外,还负责编写十几篇语言知识短文和说明文课文(包括《看云识天气》)。
30多年来,他先后在多所中学任教,发表了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文章近200篇。
他的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于1988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
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选自江苏省农业中学试用课本《语文》第二册(1965年版),是朱泳燚根据有关资料编写的。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
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二、字词句评析峰峦(luán)点缀(zhuì)一霎间(shà)匀称(chân)(2)解词:峰峦:山峰和山峦。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三、文章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自然段)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2-6自然段)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7自然段)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写作特色(1)运用分类的说明方法,把凌乱的现象组织得条理井然。
如“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如何把“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清楚呢?作者依据各种云形的形态特点、所在位置、厚度情况、光彩现象及其与阴晴雨雪的关系,将其分为两大类:即云的形态及其变化同天气的关系;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
《看云识天气》课文详细解析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①,变化无常②。
【字词全解】①[姿态万千]姿势,形态非常多。
②[变化无常]形容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句解】从云的形态和特征写起:“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前四字总说云的形态,后四字总说云的特征。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错误!,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错误!马……【字词全解】③[峰峦]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bēn奔驰④奔(bèn)奔命【句解】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把云的万千姿态描写得生动形象。
激发读者想象。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错误!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错误!却又是乌云密布错误!,大雨倾盆错误!。
【字词全解】⑤[笼罩hào]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⑥[一霎hà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⑦[密布]分布得很稠密。
⑧[倾盆]形容雨极大。
【句解】一霎间”说明云的变化无常。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大气。
【句解】“招牌”是商店的标志,而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通俗易懂.可触可摸。
引出全文的中心,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点明题旨。
第一部分1:总说云和天气的关系,点出说明的问题——“看云”可以“识天气”。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错误!。
【字词全解】⑨[预兆hà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句解】这句承上启下。
“薄云”和“低而厚密的云层”,承上说明云的各种形态。
“晴朗的象征”和“阴雨风雪的预兆”引出云和天气的关系。
【段解】介绍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
总写薄云和厚云是判断天气晴朗的依据。
那最轻盈错误!、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字词全解】⑩[轻盈íng]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将抽象的事物说明白的方法2.体会总领、过渡句使文章条理清晰的作用3.品味科普文章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品味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2、理解总领句和过渡句等关键句的作用,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写作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和在散文中的作用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环节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导入:猜一猜(一)猜谜:“运动会”上都有它。
打一字(二)透过“云”的繁体字“雲”,猜测一下这个字的意思。
师讲解古体字籀文:(雨)(云,气团),表示会带来降雨的气团,说明不同的云在天空飘动的时候还能预示不同的天气呢!看来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早有了一定的认识。
提问: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云识天气》学生思考云和天气的关系(三)检查预习1、文章中哪个词形象、准确地概括了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2、文章写了哪些云和云的光彩?生根据文章画出开头的总领句和中心词并读文章圈画各种云和光彩的名字。
(一共八种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附:板书:看识天气科普学写文章学情研究《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语言生动形象。
文中介绍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对于初中生来说虽“熟视”但又很抽象;尤其是对于很少见到的晕和华这些自然现象很陌生。
对于刚学习说明文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按照传统讲解说明文的方法会很枯燥无味,会使学生对这一篇既具生活化又具科学性的文章产生厌倦。
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
于是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会”,猜一猜这三个字都共有的一个字。
还有利用各种云的图片,既直观又形象,继续猜,根据云的图片猜测云的名字和带来什么样的天气,学生兴趣盎然。
这虽然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文,但是不能过分强调文体,讲得太过专业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应该从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入手,深入浅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握这一类文章的特点。
看云识天气第二课时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课前活动:上课前,带着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展开想像,从颜色、形状、厚度、高度等方面描绘云,并写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导入新课(配乐朗诵第1自然段,同学们听)同学们,你们听完后有什么感觉?(生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动态、静态相结合的写法。
)对,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种修辞方法相结合使用的作用。
(一)明确目标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引用、拟人、排比、对比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寓准确于生动中,是这篇说明文的特点,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等,同时还用了拟人、排比、引用、对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的过程1.复习提问。
(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答: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晴朗天气的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是阴雨风雪的征兆,光彩包括晕、华、虹、霞。
这些是什么说明方法?答: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这一句是什么说明方法?答: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天气晴朗的云有什么特点?阴雨雪风的天气,云有什么特点?答:轻、高、薄;低、厚、密。
(5)第一段中,结构是怎样的?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形态?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特征?答:总分总的结构,姿态万千总写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写云的特征。
(6)给下列字注音。
燚(yì)霎shà刹chà(那)晕yùn(圈)盈yíng(7)解释下列词语。
峦:又小又尖的山或连着的山。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轻盈:轻巧优美。
姿态万千:姿态多种多样。
弥漫:布满。
2.分析本文寓准确于生动的语言特点,研究讨论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