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高考复习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5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反应热(焓变)(1)定义: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作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2)符号:ΔH。
(3)单位:kJ/mol。
(4)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注意:(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不存在不发生能量变化的化学反应。
(2)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热量的单位是kJ,不能混淆。
(3)比较反应热大小时,应带“+”、“−”一起比较。
反应热的理解1.从微观的角度说,反应热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差值,图中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反应热是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差值,图中a表示活化能,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热量)来表述。
通常把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化学键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表示方法ΔH<0ΔH>0联系ΔH=ΔH(生成物)−ΔH(反应物),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常见反应类型(1)所有的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4)原电池反应;(5)少数分解反应(如TNT爆炸);(6)大多数化合反应;(7)电石制乙炔的反应(1)大多数分解反应;(2)少数化合反应,如C与CO2、C与水蒸气的反应;(3)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4)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4.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热量)来表述。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与热反应计算知识点总结在化学反应中,热效应是指由于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热效应的正负值及其计算是化学反应研究和实验中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就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与热反应计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热效应的定义与表示方式热效应包括焓变和反应热(或热变)两个概念。
焓变(ΔH)指在恒定压力下,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所伴随的热量变化。
反应热(Q)指在恒定容器内,反应发生时系统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两者满足以下关系:ΔH = Q + PV。
其中,ΔH的单位是焦/摩尔,Q的单位也是焦,P 是反应所在系统的恒定压力,V是反应的体积。
热效应表示方式主要有三种:1. 反应方程式中的ΔH:在反应方程式上方标记ΔH的数值,表示反应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2.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ΔH: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的热效应,表示该物质在标准状态下与标准物质之间的热效应差值。
3. 反应物组成式与热效应之间的关系:通过反应物组成式和热效应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表示热效应。
二、热反应的计算方法热反应计算是通过已知的热效应和反应物的物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来求解未知物质量或热效应的计算方法。
1. 按物质质量比例计算热效应:根据反应物质量的比例关系,将已知物质量与热效应的关系扩大到未知物质量与热效应的计算。
2. 按化学方程式配平计算热效应:根据化学方程式配平,将反应物质量的比例关系与热效应的比例关系相结合,计算未知物质量或热效应的值。
3. 利用化学计量关系计算热效应:通过反应物质量与热效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未知物质量或热效应的值。
三、热效应与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热效应与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包括反应类型、温度、压力、物质状态和物质浓度等。
1. 反应类型: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其热效应的正负值和数值大小也不相同。
2. 温度:温度对热效应具有影响,温度升高时,反应热也会增加。
3. 压力:在恒定温度下,压力的变化对热效应影响不大。
4. 物质状态: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物质状态下,其热效应也会发生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与热反应计算知识点总结在化学的世界里,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和热反应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实际应用都具有关键意义。
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热效应指的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异而导致的热量变化。
这一变化可以通过实验测量,通常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要么吸收热量,要么放出热量。
1、吸热反应当化学反应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才能进行时,我们称之为吸热反应。
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例如,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与之相反,放热反应是在反应过程中向外界释放热量的反应。
在这类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燃烧反应,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影响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键能、物质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它不仅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还明确了反应的热效应。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注明反应的焓变(ΔH),焓变的单位通常是千焦每摩尔(kJ/mol)。
如果是放热反应,ΔH 为负值;如果是吸热反应,ΔH 为正值。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₂(g) + O₂(g) = 2H₂O(l) ΔH =-5716 kJ/mol需要注意的是,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它表示的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盖斯定律盖斯定律是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指出: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这意味着,无论一个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通过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来计算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
例如,已知反应 C(s) + O₂(g) = CO₂(g) ΔH₁=-3935 kJ/molCO(g) + 1/2O₂(g) = CO₂(g) ΔH₂=-2830 kJ/mol要计算反应 C(s) + 1/2O₂(g) = CO(g) 的焓变,可以通过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4)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①仪器:量热计、烧杯、量筒②计算公式:Q=-C(T2-T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测试题可能用到的原子量:C—12 H—1 O—16 N—14 S—32 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能是二次能源B .水力是二次能源 C.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 .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A .①②③④B .⑤⑥⑦⑧C .③⑤⑥⑦⑧D .③④⑤⑥⑦⑧4.已知H 2(g)+Cl 2(g)=2HCl(g) △H=―184.6kJ·m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2Cl 2(g)的△H 为( ) A .+184.6kJ·mol -1 B. ―92.3kJ·mol -1 C. ―369.2kJ·mol -1 D. +92.3kJ·mol -15.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6.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1/2O 2(g)=H 2O(l) △H =-285.8kJ/mol CO(g)+1/2O 2(g)=CO 2(g) △H =-283.0kJ/mol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H =-5518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3kJ/mol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H 2(g)B. CO(g)C. C 8H 18(l)D. CH 4(g)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21O 2(g) = 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总结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除伴随着物质的变化外,还伴随着___________的变化。
化学反应时,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人们把化学反应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其中,把释放热量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反应。
3.化学反应产生热效应的原因:(1)从能量守恒角度来分析,即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来分析:a.在放热反应中(左下图),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填“>”、“<”或“=”)。
b.在吸热反应中(右下图),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填“>”、“<”或“=”)。
注:上述两图中的能量a称为反应活化能,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2)从化学键的键能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破坏化学键需要__________能量(填“吸收”或“放出”),形成化学键需要___________能量(填“吸收”或“放出”)。
a.在放热反应中,破坏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_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填“>”、“<”或“=”)。
b.在吸热反应中,破坏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_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填“>”、“<”或“=”)。
注意: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条件_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4.常见的放热反应: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水或酸的置换反应;④可燃物的燃烧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⑥铝热反应。
5.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如碳酸钙受热的分解;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C和H2O、C和CO2的反应;④大多数金属氧化物与CO、H2、C等的还原反应;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专题复习1.对下列化学反应的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②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③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④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C。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还有可能表现为光能、电能等,①错误;不同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只要物质发生变化,能量就会变化,且能量变化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成正比,②、④正确;吸、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③错误。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解析:选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放热反应的发生有的需要加热,如煤的燃烧、铝热反应等。
3.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金属钠与水的反应B.氢气燃烧C.浓硫酸的稀释D.Ba(OH)2·8H2O和NH4Cl(固体)混合解析:选D。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燃烧均为放热反应;浓H2SO4溶于水为放热过程;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D正确。
4.(2011年南京高一检测)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放出x kJ能量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解析:选C。
从能量变化图上可以看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D错;断键时要吸收能量,B错,C正确。
5.如图所示,把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20 ℃)碳酸饮料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铝片,再用滴管滴加5 mL浓NaOH溶液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与热反应知识点总结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的能量变化。
热反应则指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理解热效应和热反应对于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性质、速率和平衡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热效应和热反应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一、热效应的定义与分类1.1 热效应的定义:热效应是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的量度,常用单位是焦耳(J)或千焦(kJ)。
1.2 热效应的分类:(1) 焓变(ΔH):表示在恒定压力下,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异。
热效应可以是吸热反应(ΔH>0)或放热反应(ΔH<0)。
(2) 熵变(ΔS):表示反应发生时体系的无序程度变化。
熵变可正可负,正表示反应使体系的无序度增加,负表示反应使体系的无序度减少。
(3) 自由能变(ΔG):表示在恒定温度下,反应发生时体系可用能的变化。
自由能变可正可负,负表示反应可以自发进行,正表示反应不可逆进行。
二、热反应的计算方法2.1 基于热效应的热反应计算热反应计算需要用到反应热效应(ΔH)的数值。
根据热反应的平衡方程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计算热反应的热效应:(1) 热量平衡法:通过多个反应方程的热效应关系,将所需反应的热效应与已知反应的热效应相连,进行热量平衡计算。
(2) 反应焓和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反应焓,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热效应相加减,计算所需反应的热效应。
2.2 基于热反应的热平衡计算在化学反应中,热反应也可以用于热平衡的计算。
根据热反应的热效应和温度变化,可以计算热平衡条件下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转化量。
三、热效应与化学反应性质的关系3.1 热效应与化学反应速率热效应对化学反应速率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放热反应速率较快,而吸热反应速率较慢。
放热反应速率较快是因为反应放出的热能可以提供激活能,促进反应的进行;吸热反应速率较慢是因为反应需要吸收热能来克服吸附、解离等过程的能垒。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 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能量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过成中,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如下图:也可以从物质能量的角度来理解:概念:1. 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叫反应热.2. 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3. 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反应叫吸热反应.4. 燃烧热:25°C、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或J/mol.提示: (1)规定要在25°C,101kPa下测出热量,因为温度、压强不定反应热的数值也不相同.(2)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3)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所谓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化成对应的物质:C----CO2 ,H----H2O ,S----SO2 ,等.5.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反应时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提示: (1)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和浓碱在相互稀释的时候会放热;(2)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中和热是57.3kJ/mol,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kJ/mol;(3)以1mol水为基准,所以在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应该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即H2O的系数为1.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其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如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H2和I2、S、P等不活泼的非金属化合,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CO2和C的反应。
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__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__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____、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________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____________。
(2)符号: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4)常见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4.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________完成,还是__________完成,其反应的焓变是________的。
如由A到B可以设计如下两个途径:途径一:A→B(ΔH)途径二:A→C→B(ΔH1+ΔH2)则焓变ΔH、ΔH1、ΔH2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ΔH= 。
1.同质量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和在纯氧中燃烧,哪一个放出的热量多,为什么?2.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反应,对吗?3.做实验时,不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都用到酒精灯,怎样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加热的目的是什么?4.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可表示为B.E1为反应物的平均能量与过渡态的能量差,称为正反应的活化能C.正反应的热效应为ΔH=E1-E2<0,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ΔH=E1-E2<0,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5.(2011·重庆理综,13)SF 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 —F 键。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总结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②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而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常用单位为焦耳,符号为H。
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焦耳或千焦。
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如表1-1所示。
表1-1 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反应热焓变概念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不同点 +表示反应吸热;-表示反应放热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得,也可以利用已知数据和盖斯定律通过计算求得相同点意义数据来源联系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热效应等于反应的焓变,如敞口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两种常见的热效应。
它们的定义、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关系以及表示方法如表1-2所示。
表1-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定义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关系表示方法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反应 E(反应物)。
E(生成物),能量的过程∆H =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化学键时吸收的总能量∆H为负数或“-”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反应 E(反应物) <E(生成物),能量的过程∆H =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化学键时吸收的总能量∆H为正数或“+”常见反应举例 1)所有的燃烧反应。
2)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
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4)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与水或酸反应。
5)生石灰和水反应。
6)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不属于化学反应)。
1)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2)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3)晶体Ba(OH)2·8H2O与NH4Cl溶液反应。
4)铵盐溶解等(不属于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总结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与焓变①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常用单位:,符号:。
②焓变(ΔH):在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符号:,单位:。
1)化学反应的特征:2)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键断裂能量,化学键生成能量。
3)某种物质的能量与化学性质的稳定性、键能的关系:物质的能量越高,化学性质越,键能越;反之,能量越低,化学性质越,键能越。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31)所有的 ;练习: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 、①④⑤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②④二、反应热大小的比较(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生成能量高的产物时反应热 ;(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能量低的反应物参加反应的反应热 ;(3)晶体类型不同,产物相同——能量低的反应物参加反应的反应热 ;(4)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较时——完全反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多,相应的反应热更 或更 。
(5)对于可逆反应,因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实际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要小于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的数值。
练习: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 1 〉Q 2的是 ( )A .2H 2(g)+O 2(g)=2H 2O(l) △H= Q 1 2H 2(g)+O 2(g)=2H 2O(g) △H= Q 2B .S(g)+O 2(g)=SO 2(g) △H= Q 1 S(s)+O 2(g)=SO 2(g) △H= Q 2C .C(s)+0.5O 2(g)=CO (g) △H= Q 1 C(s)+O 2(g)=CO 2(g) △H= Q 2D .H 2(g)+Cl 2(g)=2HCl(g);△H= Q 1 0.5H 2(g)+0.5 Cl 2(g)=HCl(g);△H= Q 2练习:已知299 K 时,合成氨反应 N 2 (g ) + 3H 2 ( g )3 ( g ) △H = —92.0 kJ/mol ,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 2 和3 mol H 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A、一定大于92.0 kJ B、一定等于92.0 kJ C、一定小于92.0 kJ D、不能确定三、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熵变总结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熵变是热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熵变进行知识点总结。
1. 热效应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在恒定压力下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根据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不同,可以将热效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两种。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反应。
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因此反应系统向周围界面释放热量。
放热反应常常感觉到温度的升高,例如燃烧反应。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因此反应系统从周围界面吸收热量。
吸热反应常常感觉到温度的降低,例如溶解反应。
2. 熵变熵指的是系统的无序程度,熵变则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熵的变化。
熵变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过程是向无序还是向有序发展。
正熵变:反应中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无序性,系统熵增加,熵变为正值。
正熵变的化学反应常常是由有序到无序的转变,例如固体物质溶解成液体状态。
负熵变:反应中减少了不确定性和无序性,系统熵减少,熵变为负值。
负熵变的化学反应常常是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例如气态物质凝聚成液体或固体。
零熵变:当反应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系统的无序程度时,熵变为零值。
零熵变的化学反应常常是物质的相变反应,例如液体沸腾成气体。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能量在物理或化学过程中不会产生或消失,只会互相转化。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放热和吸热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可以用下式表示:ΔH = Q + PΔV其中,ΔH表示热效应(焓变),Q表示反应放热或吸热的量,PΔV表示气体体积变化对系统的做功。
4. 熵变与自由能变化的关系熵变与自由能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ΔG = ΔH - TΔS其中,ΔG表示自由能变化,ΔH表示热效应,ΔS表示熵变,T表示温度。
当化学反应的ΔG为负值时,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当ΔG为正值时,反应是不自发进行的;当ΔG等于零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