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161化学反应中热效应
- 格式:ppt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83
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纲要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吸热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D.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答案D解析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Fe+S FeS属于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放热反应,A错误;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B错误;有些吸热反应不加热也能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常温下就能反应,C错误。
2.(2018·宁波十校第一次联考)已知:2H2(g)+O2(g)2H2O(g)ΔH1=-483.6 kJ·mol-12H2(g)+O2(g)2H2O(l) ΔH 2=-571.6 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H2O(l)2H2(g)+O2(g) ΔH3=+X kJ·mol-1,X小于571.6B.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 mol液态水的能量C.1 mol H2O(l)转变成 1 mol H2O(g)放出 44.0 kJ 热量D.1 mol H2O(g)转变成 1 mol H2O(l)放出 88.0 kJ 热量答案B解析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过程热效应的绝对值等于逆过程热效应的绝对值,即X为571.6,故A错误;氢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2mol氢气和1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mol液态水的能量,故B正确;给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即①2H2(g)+O2(g)2H2O(g),②2H2(g)+O2(g)2H2O(l),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H2O(l)H2O(g)ΔH=×(571.6-483.6)kJ·mol-1=+44.0kJ·mol-1,即1molH2O(l)转变成1molH2O(g)吸收44.0kJ的热量,C错误;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1mol水蒸气转化成1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4kJ,故D错误。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化学反应中的焓变”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
这一特点决定了概念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对具体事实的体会并加以逻辑思考建构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只能是也必须是设计认识概念的教学过程,而这一过程的特点:一是从表象入手,二是与思维联系。
学生能否科学地、准确地在大脑中建立起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关系,是理解和运用热化学方程式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关键,更是化学学习中理性思维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验一一观察现象一一科学推理一一建构、内化、升华概念,将微观世界的粒子之间的解离与结合通过宏观的实验现象展现出来,既是化学研究中微粒观思想的体现,又是物质转化观思想的表达。
2课堂实录2.1实验感知概念【问题1】化学研究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有哪些变化?【追问】通常转化为哪种能量?是不是真的这样?我们来见证一下。
【小组实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实验一:向试管中放入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约3 ml (2滴管)2 mol ·L-1稀盐酸,用手感知试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实验二:打开密封夹,将保鲜袋中的Ba(OH)2和NH4Cl固体用手混合均匀,感知保鲜袋外部温度变化。
(友情提醒:实验过程中不要打开保鲜袋)【生1】镁和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很热,Ba(OH)2和NH4Cl反应,试管外壁很凉。
【小结】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设计意图:源于学生已有经验的问题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学习的热情易被激发。
从真实感知中获得结论;学生基于比较分析中的“求异思想”树立,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不同分类奠定基础,也成为课时学习的“核心要素”。
)2.2宏观表征概念【问题2】生活中我们经历过一些吸热和放热反应,也学过一些吸热和放热反应,根据经验,哪些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哪些属于放热反应?【生2】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水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强碱和铵盐反应,碳和二氧化碳,碳和水蒸气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时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4)基础达标1.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 3OH(l)+3/2O 2(g) ====CO 2(g)+2H 2O(l)ΔH=+725.8 kJ·mol -1B.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ΔH=-1 452 kJ·mol -1C.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ΔH=-725.8 kJ·mol -1D.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ΔH=+1 452 kJ·mol -1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含义。
由1 g CH 3OH 放出热量为22.68 kJ 可知,1 molCH 3OH 即32 g 放出的热量为gmol g kJ 13268.221-∙⨯≈725.8 kJ·mol -1,因CH 3OH 燃烧为放热过程,故ΔH <0,A 、D 错误;又因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应与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系数相匹配,故B 中2 mol CH 3OH 放出热量为725.8×2 kJ,B 正确,C 错误。
答案:B2.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 4ClO 4△ N 2↑+4H 2O+Cl 2↑+2O 2↑ΔH <0。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解析:在2NH 4ClO 4△ N 2↑+4H 2O+Cl 2↑+2O 2↑ ΔH <0中,高氯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与热反应知识点总结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的能量变化。
热反应则指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理解热效应和热反应对于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性质、速率和平衡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热效应和热反应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一、热效应的定义与分类1.1 热效应的定义:热效应是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的量度,常用单位是焦耳(J)或千焦(kJ)。
1.2 热效应的分类:(1) 焓变(ΔH):表示在恒定压力下,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异。
热效应可以是吸热反应(ΔH>0)或放热反应(ΔH<0)。
(2) 熵变(ΔS):表示反应发生时体系的无序程度变化。
熵变可正可负,正表示反应使体系的无序度增加,负表示反应使体系的无序度减少。
(3) 自由能变(ΔG):表示在恒定温度下,反应发生时体系可用能的变化。
自由能变可正可负,负表示反应可以自发进行,正表示反应不可逆进行。
二、热反应的计算方法2.1 基于热效应的热反应计算热反应计算需要用到反应热效应(ΔH)的数值。
根据热反应的平衡方程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计算热反应的热效应:(1) 热量平衡法:通过多个反应方程的热效应关系,将所需反应的热效应与已知反应的热效应相连,进行热量平衡计算。
(2) 反应焓和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反应焓,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热效应相加减,计算所需反应的热效应。
2.2 基于热反应的热平衡计算在化学反应中,热反应也可以用于热平衡的计算。
根据热反应的热效应和温度变化,可以计算热平衡条件下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转化量。
三、热效应与化学反应性质的关系3.1 热效应与化学反应速率热效应对化学反应速率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放热反应速率较快,而吸热反应速率较慢。
放热反应速率较快是因为反应放出的热能可以提供激活能,促进反应的进行;吸热反应速率较慢是因为反应需要吸收热能来克服吸附、解离等过程的能垒。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 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能量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过成中,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如下图:也可以从物质能量的角度来理解:概念:1. 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叫反应热.2. 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3. 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反应叫吸热反应.4. 燃烧热:25°C、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或J/mol.提示: (1)规定要在25°C,101kPa下测出热量,因为温度、压强不定反应热的数值也不相同.(2)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3)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所谓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化成对应的物质:C----CO2 ,H----H2O ,S----SO2 ,等.5.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反应时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提示: (1)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和浓碱在相互稀释的时候会放热;(2)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中和热是57.3kJ/mol,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kJ/mol;(3)以1mol水为基准,所以在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应该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即H2O的系数为1.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其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如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H2和I2、S、P等不活泼的非金属化合,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CO2和C的反应。
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__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__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____、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________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____________。
(2)符号: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4)常见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4.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________完成,还是__________完成,其反应的焓变是________的。
如由A到B可以设计如下两个途径:途径一:A→B(ΔH)途径二:A→C→B(ΔH1+ΔH2)则焓变ΔH、ΔH1、ΔH2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ΔH= 。
1.同质量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和在纯氧中燃烧,哪一个放出的热量多,为什么?2.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反应,对吗?3.做实验时,不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都用到酒精灯,怎样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加热的目的是什么?4.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可表示为B.E1为反应物的平均能量与过渡态的能量差,称为正反应的活化能C.正反应的热效应为ΔH=E1-E2<0,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ΔH=E1-E2<0,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5.(2011·重庆理综,13)SF 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 —F 键。
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3春·辽宁沈阳·高三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校联考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34NH g HCl g NH Cl s +=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0HB .2H 的热值(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的热值)为1142.9kJ g -⋅,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222H g O g 2H O l += 1Δ=285.8kJ mol H --⋅C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D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加有效碰撞的次数2.(2023春·河南新乡·高三延津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3NaHCO 与盐酸反应B .Na 与水反应C .22Ba(OH)8H O ⋅与4NH Cl 反应D .C 与2CO 反应3.(2023春·四川南充·高三校考期中)已知H 2O 2(aq)分解为H 2O(l)和O 2(g)的能量变化如图曲线A 所示,若在H 2O 2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则H 2O 2的分解过程可表示为:①H 2O 2+I -=H 2O+IO -,①H 2O 2+IO -=H 2O+O 2+I -,其能量变化如图曲线B 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上述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反应①为放热反应B .2molH 2O 2(aq)具有的能量大于2molH 2O(l)和1molO 2(g)具有的总能量C .I -在H 2O 2分解过程中起到催化剂作用D .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反应前后性质、质量不变4.(2023春·福建宁德·高三校联考期中)反应NO 2(g) +CO(g)NO(g) +CO 2 (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A .H(g)和O(g)形成H 2O(g)的过程要吸收能量B .等质量的H 2O(1)与H 2O(g)具有相同的能量C .2H 2(g)+O 2(g)=2H 2O(g)的能量关系可用上图表示D .在H 2(g)和O 2(g)的反应过程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7.(2023·全国·高三统考专题练习)工业上可以利用水煤气(2H 、CO )合成二甲醚(33CH OCH ),同时生成2CO 。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变化的过程,包括吸收能量的吸热反应和释放能量的放热反应。
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或吸收的热量。
在化学反应中,热效应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有助于了解反应的性质和动力学机制,同时也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一、热效应的定义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或吸收的热量。
热量是一种能量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热量的计量单位是焦耳(J),在化学反应中常使用单位“焓变”(ΔH)来表示热效应。
热效应分为两种: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释放出热量,产生热效应为负值,如燃烧、酸碱反应等。
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吸收热量,产生热效应为正值,如融化、蒸发等。
二、热效应的计算当一定量的物质在恒定压力下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伴随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
热效应的计算公式为:ΔH = H(产物) - H(反应物)其中,ΔH表示热效应,H(产物)表示产物的标准焓,H(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标准焓。
标准焓是指在恒定压力下的某一温度下,1mol物质的状态下所含的热能。
三、热效应的应用1、工业生产热效应常用于工业生产中,如制备氨、制备硝酸、制备硫酸等。
这些化学反应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对工业生产的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
例如,制备氨时,反应物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气和放热,这个放热反应对生产氨肥是至关重要的。
2、环境保护热效应的应用还包括环境保护,如垃圾焚烧、汽车尾气排放等。
热效应可用于测量和控制这些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能量。
例如,垃圾焚烧是一种将固体垃圾燃烧成灰烬、烟气和余热的处理方法。
热效应可用于测量和控制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能量,从而保证焚烧安全和环保。
四、总结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常用于计算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热效应。
它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