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简易版
- 格式:docx
- 大小:55.52 KB
- 文档页数:6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过程,以优化人机界面设计,提高人类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为目标的学科。
在现代工业和社会中,人机工程学无处不在,其研究成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定义、应用领域、原理以及相关的设计准则等。
一、安全人机工程的定义和目标安全人机工程是将人机工程学原理应用于提高工作场所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它关注的是人机交互中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并通过设计和改进人机界面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安全人机工程的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提高操作员对环境和设备的感知和理解能力;2. 降低操作员在执行任务时发生错误的概率;3. 减少人为错误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4. 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5. 保护操作员免受潜在的危险和职业病害。
二、安全人机工程的应用领域安全人机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许多不同的行业和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交通运输:在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中,安全人机工程可以帮助提高操作员的驾驶和操控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医疗设备:在医疗设备的设计中,安全人机工程可以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手术和治疗错误的发生。
3. 航空航天:在飞机和宇航飞行器的设计中,安全人机工程可以改善机组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其对系统状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4. 工业生产:在工厂和生产线的设计中,安全人机工程可以改进操作员的工作站布置,减少事故和伤害的风险。
5.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和用户界面的设计中,安全人机工程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效率,并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三、安全人机工程的设计原则安全人机工程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1. 易学性:用户能够快速学会如何操作和使用系统,减少学习曲线的陡峭度。
2. 可记忆性:用户可以轻松回忆起之前学过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3. 错误预防:系统应设计成防止用户在操作时可能产生的错误。
安全人机工程学定义:指从安全的角度研究人与机的关系,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机工程学定义:指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功效的一门学科。
人机系统:包括人、机、环、人机结合面。
人机结合面:指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界面。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①人的因素:人体生理心理人体测量及生物力学②机的因素:显示器和控制器等物的设计③环境因素:对人身心产生影响的因素,如采光噪声④人机系统综合研究:整体、岗位、控制器、作业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人机结合面的安全依据标准、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
研究方法:①实测法②实验法③分析法④调查研究法⑤计算机仿真法⑥图示模拟和模型模拟法⑦感觉评价法近期国内外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1工作负荷研究: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2工作环境的研究3工作场地、工作空间、工具装备4信息显示5计算机设计6工作成效的测量与评定7机器人设计的智能模拟等8人—机—环境系统中心理学的研究。
感觉评价法定义:运用人体主观感受对系统的性质、质量、特征等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方法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目的:对人类活动的场所,即包含人和机以及围绕着和机器的关系及其环境条件的这样的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的分配功能,使人和机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士和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进行人机设计,改善人机关系,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减少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人的舒适。
)。
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功效人机工程学:前者着眼于安全,侧重与人体的安全卫生,后者着眼于工作效率,侧重于用人保证机器,两者是人机工程学不同方向的应用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安全心理学:安全心理学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安全心理学的延伸和扩展。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安全人机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以人类的人类工作和生活为出发点,旨在确保工作场所、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和人类认知心理学,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并降低事故和伤害发生的风险。
本文就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知识进行一下介绍。
一、人类认知心理学人类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问题解决和决策过程的学科,有助于工程师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决策过程,因此能够为日常设计和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人类认知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1. 处理容量人类大脑有一个限制,即处理容量有限,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处理容量限制。
当人类感知和决策的信息量超出限制时,会造成决策错误和工作质量下降。
2. 负载理论人类大脑在处理多项任务时可能会产生冲突。
负载理论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种冲突,方法是在多项任务中加入错误提示、训练等帮助任务完成的辅助措施。
3. 选择性注意人类大脑拥有选择性注意能力,即能够专注于某些信息并忽视其他信息。
设计中,需要利用这种能力来提高人类工作效率。
二、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科学,它研究人类和技术系统之间的适应性和协同性,它能够帮助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标准的产品和工作环境。
1. 人体测量学人体测量学研究人体形态的测量方法和标准,例如人体尺寸与姿势、手眼协调、手部运动等。
2. 人体力学人体力学研究人体肌肉骨骼系统的力学特性,例如人体承受重量,身体姿势,身体受力等。
3.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用户与设备或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它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包括易于使用、易于理解、符合系统用户的操作习惯、避免人为错误、无需过多的注意等。
三、安全设计和评估1. 危险源和人因分析为了理解并预防潜在的危险源和人为错误,需要进行危险源和人因分析。
其目的是评估流程、设备和操作的危险程度,并提供相关纠正措施。
2. 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降低风险。
第一章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研究对象——人、机、人机结合面三个安全因素。
人——指活动的人体,即安全主体。
机——包括劳动工具、机器(设备)、劳动手段和环境条件、原材料、工艺流程等所有与人相关的物质条件。
人机结合面——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界面。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除人机学所研究的内容以外,还研究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人机结合面的安全标准依据、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等问题。
1)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各种特性;2)研究人机功能合理分配;3)各种人机界面的研究;4)作业方法与作业负荷研究;5)作业空间的分析研究;6)事故及其预防的研究;研究目的对人、机、环境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人机功能分配更合理,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生和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
第二章人体测量: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异,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安全设计、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1、最大耗氧量及氧债能力耗氧量和摄氧量人体为了维持生理活动,必须通过氧化能源物质获得能量。
体内单位时间内所需要的氧气量叫做需氧量;成人静止时需0.2~0.3L/min;单位时间内,人体通过循环、呼吸系统摄入的氧气量称摄氧量;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量称耗氧量。
一般情况下,摄氧量=耗氧氧债与劳动负荷需氧量与实际供氧量之间的差额称为氧债;根据摄氧量和耗氧量之间的关系,可将人体负荷量分为:常量负荷、高量负荷、超量负荷。
劳动负荷的大小不同,出现氧债的大小也不一致,劳动结束后恢复期的长短也不一样。
2、最大心率单位时间内心室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正常时为75次/分;当人体达到最大负荷时,心室每分钟的跳动次数称最大心率;HRmax=209.2-0.75A3、搏出量与最大心脏输出心脏每次搏动从左心室注入主动脉的血液量称为搏出量;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从左心室射出的血液量Q,叫做心脏输出量。
安全人机工程学知识总结第一章安全人机工程学概述及其研究方法一、系统的特性:1.相关性 2.目的性 3.层次性 4.整体性 5.适应性二、安全科学的本质特征:1.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即要从本质上达到事物或者系统的安全。
2.安全科学要体现科学性、理论性 3.安全科学即要体现它的交叉性,又要体现研究对象的全面性。
三、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因素,研究的重点是各种技术危害。
四、安全科学的研究的主要内容:1.安全科学的理论基础 2.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 3.安全科学的专业技术五、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1.动力理论 2.事故致因理论 3.人机学理论六、安全人机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的特性研究 2.机的特性研究 3.环境的特性研究 4.人——机关系的研究 5.人——环关系的研究 6.人——机——环总体性能的研究 7.事故预防以及事故致因的研究。
七、人机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科学、安全科学、工程生物学、优化理论、企业管理科学,以及工程控制理论为基础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怎么样才能达到最佳匹配。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是主要的两大研究手段。
第二章人因失误事故模型一、事故致因理论: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间接原因分为 1.技术 2.教育 3.身体 4.精神 5.管理 6.社会及历史的原因。
其中技术、教育、管理三者为最重要的间接原因。
二、事故的因果类型:多因致果型、因果连锁型、集中联锁型。
三、事故的预防原则:从技术、管理、教育方面预防(各四条)技术原则:1.闭锁原则 2.距离保护原则 3.个体保护原则 4.能量屏蔽原则 5.作业时间保护原则组织管理原则:1.系统整体性原则 2.计划性原则 3.效果性原则 4.责任性原则5.坚持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的原则。
第三章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征与热感觉一、人的物理特性:包括几何特性、力学特性、热学特性、电学特性、声学特性以及别的物理特性。
安全人机工程一、1英国是欧洲研究人机工程学最早的国家,美国是人机工程学最发达的国家。
2安全人机工程学定义: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3与安全工程学的关系,安全工程学体系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安全管理工程学2)安全设备工程学3)安全人机工程学4)安全系统工程学二、1被测者姿势:立姿、坐姿。
2测量基准面: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眼耳平面。
3人体结构尺寸是指静态尺寸,人体功能尺寸是指动态尺寸。
4脚作业空间:与手相比,脚的操作力较大,但精确度较差,且活动范围较小。
5体内单位时间内所需要的氧气量叫需氧量。
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的需氧量为0.2~0.3L/min。
在一般情况下,摄氧量与耗氧量大致相等。
6供氧量与需氧量的差值称为氧债。
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人体负荷量分为三类:常量负荷、高量负荷、超量负荷。
7最大心率,在安静时,正常男子、女子的心率约为75次/分。
8人体测量数据的准则:最大最小准则、可调性准则、平均准则、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地域性准则、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标准化准则、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准则。
三、1人的感知特性概述: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人眼的构造:机体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80%以上来自视觉。
3人能够产生视觉的三要素:视觉对象、可见光、视觉器官。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80~780nm。
4视角是确定被观察物尺寸范围的两端光线射入眼球的相交角度。
5视敏度是能够辨出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
临界视角的倒数是视敏度。
6在一般状态下,站立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10度,坐着时低于水平线15度,观看展示物的最佳视线在低于标准视线30度的区域里。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1、安全人机工程的定义安全人机工程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本质,并使三者从安全的角度上达到最佳匹配,以确保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一门应用科学。
【例题】安全人机工程是研究()系统的安全本质,并使三者从安全的角度上达到最佳匹配,以确保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一门应用科学。
A. 人B. 机C. 安全D. 环境E. 工程〖答案〗 ABD2、安全人机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安全人机工程在所研究的诸多因素中,主要是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如下4个方面:(1)、分析机械设备及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可靠性设计、维修性设计、安全装置设计、安全启动和安全操作设计及安全维修设计等。
(2)、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分析研究人和机器各自的功能特点,进行合理的功能分配,以构成不同类型的最佳人机系统。
(3)、研究人与机器相互接触、相互联系的人机界面中信息传递的安全问题。
(4)、分析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建立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原则,据此设计出经济、合理以及可靠性高的人机系统。
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机器起着安全可靠的保证作用。
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是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让工业机器人代替人的部分危险操作,从根本上将人从危险作业环境中彻底解脱出来,实现安全生产。
【例题】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作用。
A. 辅助B. 主导C. 安全D. 核心E. 保证〖答案〗 BD15.1.2 人机系统的类型人机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一类为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人机共体,或机为主体,系统的动力源由机器提供,人在系统中主要充当生产过程的操与控制者,即控制器主要由人来操作。
在控制系统中设置监控装置,如果人操作失误,机器会拒绝执行或提出警告,其结构如图4一l所示.这是现代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人机系统。
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人为失误。
1、人机工程学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
12、安全人机工程学定义: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系统中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93、人机结合面:人合计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
104、人体测量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所涉及的是一个特定的群体而非个人,选择样本必须考虑有代表性的群体,测量的结果要经过数理统计处理,以反映该群体的形态特征与差异程度。
测量基准面:矢状面(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冠状面(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17~185、百分位数6、人体结构尺寸是指静态尺寸,人体功能尺寸是指动态尺寸。
20~217、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最大最小准则,可调性准则,平均准则,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地域性准则,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标准化准则,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和使用度准则。
35~39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知觉的特性: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恒常性。
499、能被感觉器官感受的刺激强度范围称为感觉阈。
4910、视野52。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大,黄、蓝色次之,再其次红色,绿色视野最小。
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当人从黑处到亮处,也有一个对光适应的过程,称为亮适应。
11、视错觉是人观察外界事物形象和图形所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是视觉的正常现象。
5412、视觉运动规律(有七点)5413、一般人的最佳听力范围是20~20000Hz14、人类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为:甜、酸、苦、咸15、肤觉可分为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16、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
影响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感觉通道、运动器官、刺激性质、执行器官、刺激数目、颜色的配合、年龄、训练。
安全人机工程复习资料安全人机工程复习资料安全人机工程是一门研究人与机器之间交互的学科,旨在提高人机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现代社会中,人机交互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各个领域,如计算机、交通、医疗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安全人机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下面将从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复习。
一、基本概念1.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指人类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它包括输入、输出、反馈和控制等环节,旨在实现人机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2. 安全人机工程:安全人机工程是指在人机交互过程中,通过设计和优化人机界面,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的满意度。
它关注人类因素、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设计原则1. 易用性:界面设计应简单直观,符合用户的认知习惯,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
例如,使用常见的图标和词语,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导。
2. 可见性:界面应提供足够的信息,使用户了解当前状态和可用选项。
例如,使用清晰的标识和颜色来区分不同的功能和状态。
3. 容错性:界面应具备一定的容错机制,能够预防和纠正用户的错误操作。
例如,提供撤销和重做功能,避免用户不可逆的操作。
4. 可控性:界面应该给用户提供足够的控制权,使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
例如,提供个性化设置选项,允许用户自定义界面布局和功能快捷键。
三、实践案例1. 交通系统:在交通系统中,安全人机工程的应用可以提高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例如,智能导航系统可以通过语音提示和图像显示,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帮助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
同时,驾驶员监控系统可以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检测驾驶员的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及时提醒驾驶员休息或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2. 医疗设备:在医疗设备中,安全人机工程的应用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例如,电子病历系统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患者信息,帮助医护人员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同时,智能监护仪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采取紧急措施。
安全人机工程学: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对象:人机系统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目的:进行人及设计,改善人机关系;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减少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人的安全舒适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人机结合面的安全依据标准、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方法:实测法、实验法、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计算机仿真法、图示模拟法和模拟试验法、感觉评价法安全人机工程学任务与研究范围: (1) 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各种特性(2)研究人机功能合理分配(3)各种人机界面的研究(4)作业方法与作业负荷研究(5)事故及预防的研究感觉的特性:1)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对感受器官发生作用。
3)一种感受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和识别某一种特征。
4)同时有多种信息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注意一个而忽视其它信息。
5)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会降低,产生适应现象。
百分位数:如果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并计算相应的累计百分位,则某一百分位的对应数据的值就是这一百分位的百分位数。
适用度:所设计产品在尺寸上能满足多少人使用,通常以适合使用的人数占使用者群体的百分比表示。
适用度的确定应根据所设计产品使用者总体的人体尺寸差异性、制造该类产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等因素进行综合优化。
明适应:当人从黑暗处到光亮处,有一个对光适应的过程。
暗适应: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视错觉:人观察外界物体形状和图形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形状错觉,色彩错觉,物体运动错觉)视力:表示人眼对物体细小部位的辨识能力的生理尺度。
动视野:当头部固定不动,眼球自由转动时能看到的空间范围静视野:当头部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上30度下40度左右各为15-20度有效视野:能够清楚辨识物体形状的视野色觉视野:人眼在不同颜色刺激下的视野是不同的,称为色觉视野。
安全人机工程学知识点人机工程学定义: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生活中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人机工程学是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有关科学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与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功效的一门科学。
我国1979年出版的《辞海》对人机工程学给出了如下定义,即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理以及研究控制台上各个仪表的最佳位置。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1、设计机器和设备及工艺流程、工具以及信息传递装置与信息控制设备时,必须考虑人的各种因素—生理和心理的及人体测量参数、生物力学的需要与可能;2、要使人操作简便、省力、快速而准确;3、要使人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换环境安全卫生和舒适;4、最终目的是为了是人机系统细条,保障安全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1、人的因素方面,主要包括人体生理、心理、人体测量级及生物力学;2、机的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等物的设计;3、环境因素方面,驻澳包括采光、照明、尘毒、噪声等对人身心产生影响的因素;4、人机系统的综合研究:研究人机系统的整体设计;岗位设计;显示器设计;控制器设计;环境设计;作业方法及人机系统的组织管理等。
研究方法:人体尺寸实测法、心理实测法、实验法、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计算机仿真法、图示模拟和模型试验法、感觉评价法。
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就在客观需要的条件下,提出了“操作方法”课题,如进行过“铁锹作业试验研究”、“砌砖作业实验”、“肌肉疲劳试验”。
安全人机工程学可以定义为: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接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和以人机工程学中的安全为着眼点进行研究的,其研究对象是人、机和人机接合面三个安全因素。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1,安全人类工效学的定义安全人类工效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本质,并从安全角度进行三个最佳匹配,以确保系统的高效和经济运行。
[示例]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系统的安全本质,并从安全的角度进行三者的最佳匹配,以确保系统的高效、经济运行。
a . manb . machinec . safetyd . environmente . engineering2。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在众多研究因素中,安全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分析机械设备和设施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可靠性设计、维修性设计、安全装置设计、安全启动、安全运行设计和安全维护设计等。
二)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分析研究人和机器各自的功能特征,进行合理的功能配置,形成不同类型的最佳人机系统。
(3),研究人与机器相互接触的人机界面中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4)分析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建立人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原则,设计出经济、合理、高可靠性的人机系统。
人在人机系统中一直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机器起着安全可靠的保障作用。
解决安全问题就是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让工业机器人代替人类的一些危险作业,从根本上把人类从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实现安全生产。
[的例子]在人机系统中,人总是扮演着()的角色。
辅助b .领先c .安全d .核心e .确保[答案] bd15.1.2人机系统的类型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人机系统,一种是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一种人机系统是全自动控制。
以人机系统、人机系统或机器为主体的机械和半机械控制,系统的电源由机器提供,系统中的人主要充当生产过程的操作者和控制者,即控制器主要由人操作。
控制系统中设置有监控装置。
如果有人犯了错误,机器将拒绝执行或给出警告。
其结构如图4-1所示。
这是现代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人机系统。
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内在安全性和人为失误。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简
易版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安全人机工程的定义
安全人机工程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
本质,并使三者从安全的角度上达到最佳匹
配,以确保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一门应用科
学。
【例题】安全人机工程是研究()系统
的安全本质,并使三者从安全的角度上达到最
佳匹配,以确保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一门应
用科学。
A. 人
B. 机
C. 安全
D. 环境
E. 工程
〖答案〗 ABD
2、安全人机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安全人机工程在所研究的诸多因素中,主要是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如下4个方面:
(1)、分析机械设备及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可靠性设计、维修性设计、安全装置设计、安全启动和安全操作设计及安全维修设计等。
(2)、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分析研究人和机器各自的功能特点,进行合理的功能分配,以构成不同类型的最佳人机系统。
(3)、研究人与机器相互接触、相互联系的人机界面中信息传递的安全问题。
(4)、分析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建立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原则,据此设计出经济、合理以及可靠性高的人机系统。
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机器起着安全可靠的保证作用。
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是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让工业机器人代替人的部分危险操作,从根本上将人从危险作业环境中彻底解脱出来,实现安全生产。
【例题】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作用。
A. 辅助
B. 主导
C. 安全
D. 核心
E. 保证〖答案〗 BD
15.1.2 人机系统的类型
人机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一类为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人机
共体,或机为主体,系统的动力源由机器提供,人在系统中主要充当生产过程的操作者与控制者,即控制器主要由人来操作。
在控制系统中设置监控装置,如果人操作失误,机器会拒绝执行或提出警告,其结构如图4一l所示.这是现代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人机系统。
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人为失误。
在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中,以机为主体,机器的正常运转完全依赖于闭环系统的机器自身的控制,人只是一个监视者和管理者,监视自动化机器的工作。
只有在自动控制系统出现差错时,人才进行干预,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结构框图如图4—2所示。
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机器的本质安全性、机器的冗余系
统失灵以及人处于低负荷时应急反应变差等。
【例题】在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中,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
A. 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
B. 机器的冗余系统失灵
C. 机器的本质安全性
D. 人处于低负荷时应急反应变差
E. 人为失误〖答案〗 ACE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