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度训练1
- 格式:ppt
- 大小:971.50 KB
- 文档页数:8
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预防和改善各种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促进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本文就从训练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关节活动度训练进行详细介绍。
一、训练目的训练目的是指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达到以下目的:1.增强身体柔韧性,提高运动能力。
训练可以提高各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度,使身体更加柔韧,提高运动能力和敏捷性。
2.改善关节功能,预防和改善各种关节疾病。
训练可以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改善关节功能,预防和改善关节炎、软骨损伤等各种关节疾病。
3.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身体恢复。
训练可以缓解长时间坐姿、站立、行走等引起的肌肉疲劳,促进身体恢复,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都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训练方法关节活动度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被动关节活动。
被动关节活动是指由外力或器械帮助进行的关节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被动关节活动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力度和频率逐渐增加,避免过分拉伸和误伤关节和肌肉。
2.主动关节活动。
主动关节活动是指由自身肌肉力量进行的关节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和运动能力。
主动关节活动要注意肌肉的使用和协调,避免过分用力和不适感。
3.功能性训练。
功能性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姿势和动作,对各关节进行综合训练,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和运动能力。
功能性训练要注意姿势的正确性和动作的流畅性,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度。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良好的姿势。
关节活动度训练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脊柱、颈腰部过度弯曲或过度伸展,身体要平衡稳定。
2.适度的力量和频率。
关节活动度训练要力度适中,频率适度,不要一次性进行过多训练,避免肌肉疲劳和关节损伤。
3.个体化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要根据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需求进行个性化训练,避免过度训练或不足训练、误伤身体。
4.安全措施。
关节活动度训练操作规范一、准备工作1.选取合适的训练场地:训练场地应平坦、宽敞,并确保没有与训练活动物品有碍的地方。
2.佩戴适当的运动装备:确保身体的适当保护,穿戴舒适、合身、透气性好的运动服装和鞋子。
二、开始训练1.热身运动: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轻松的慢跑、踢腿、拉伸等,以提高关节和肌肉的活动能力,防止训练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2.身体姿势:保持良好的站立或坐姿,注意保持身体挺直,维持平衡。
3.训练动作:进行预先设计好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一般包括关节转动、屈伸、外展、内旋、外旋等动作。
三、注意事项1.动作正确:确保动作的规范和正确,动作过程中要注意每个关节的运动范围和动作技巧,防止不正确的动作导致关节损伤。
2.逐渐增加训练强度:根据个人的适应能力和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以避免关节过度使用和受伤。
3.注意呼吸和放松:训练过程中要保持自然的呼吸,可以在动作的伸展部分吸气,屈缩部分呼气,并注意放松肌肉,避免紧张和过度用力。
4.避免疼痛:在训练过程中,如果感到明显的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训练并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治疗,以避免进一步损伤关节。
四、训练频率和时间1.控制训练时间:每次训练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20-30分钟为宜,以免造成过度的关节疲劳。
2.稳定的训练频率:建议每周进行2-3次的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能力。
五、结束训练1.逐渐降低强度:在训练接近结束时,应逐渐减少训练的强度和幅度,以免突然停止训练导致肌肉和关节的过度收缩。
2.拉伸放松:训练结束后进行适当的拉伸放松运动,以恢复肌肉和关节的正常状态,防止肌肉酸痛和肌肉疲劳。
3.休息和补充营养:适当休息和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以加快肌肉和关节的恢复和修复。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1)一、概述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功能锻炼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骨科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关节活动度训练1.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意义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预防关节僵硬、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提高关节功能。
2. 训练方法(1)主动关节活动:术后第一天开始,患者可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进行主动关节活动,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被动关节活动:术后第二天开始,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关节活动器:术后第三天开始,使用关节活动器进行关节活动,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3. 注意事项(1)活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2)活动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
(3)保持关节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避免突然大幅度活动。
三、肌肉力量训练1. 肌肉力量训练的意义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预防关节损伤。
2. 训练方法(1)等长收缩: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等张收缩: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等张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抗阻训练:术后第三天开始,进行抗阻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3. 注意事项(1)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正确的训练姿势,避免关节损伤。
(3)训练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
四、平衡训练1. 平衡训练的意义平衡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降低骨折风险。
2. 训练方法(1)静态平衡训练: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静态平衡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动态平衡训练: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动态平衡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功能性平衡训练:术后第三天开始,进行功能性平衡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膝关节活动度锻炼方法
膝关节活动度锻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将双足平放在地上,然后逐渐将左(右)膝伸直,并保持直腿姿势5—10秒钟,再慢慢放下。
2.俯卧屈膝:俯卧位,双手在头前交叉,将头部放在手臂上,然后将左(右)膝关节逐渐屈膝,尽量靠近臀部,并保持屈膝姿势5—10秒钟,再慢慢放下。
两腿交替进行,重复练习10—20次。
3.伸肌锻炼:仰卧位,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量贴向胸部,用双手将大腿固定5—10秒钟,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
重复进行10—20次。
4.股四头肌锻炼:俯卧位,将一侧腿屈膝靠向臀部,双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环绕踝部),逐渐将下肢向臀部牵拉,保持这一姿势5—10秒钟,然后放下,双腿交替进行。
5.推擦大腿:坐在椅上,双膝屈曲,用两手的掌指面分别附着左(右)腿两旁,然后稍加用力,沿着大腿两侧向膝关节处推擦10—20次,双腿交替进行。
6.拳拍膝四周:坐在椅上,双腿屈曲,用两手的握拳侧,分别轻轻叩击左(右)腿的内外侧各20次。
7.按揉髌骨:坐在椅上,双腿屈曲,用双手手掌分别按住左(右)腿膝盖髌骨上,用拇指按揉髌骨周围,各20次。
8.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疼痛症状也会减轻。
同时,增加关节活动度的另一个好处便是能保持关节面的润滑,使膝关节能保持较高的活动水平。
增加关节活动度的方法有游泳、推拿按摩、骑固定式自行车等,另外要保证每天都进行主动屈伸膝关节至最大范围。
以上就是膝关节活动度锻炼的几种方法,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锻炼,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在某一方向上能够活动的幅度。
保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对于身体的健康和运动能力至关重要。
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通过进行各种伸展运动,如拉伸、扭转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的灵活性。
柔韧性训练可以在运动前进行,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训练项目进行。
2. 动态关节活动训练动态关节活动训练可以通过模拟日常活动的动作来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进行深蹲、提踵等动作可以帮助增加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范围。
3. 关节牵引训练关节牵引训练是通过外力的作用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使用牵引器来进行脊柱的牵引,可以帮助增加脊柱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4. 静态关节活动训练静态关节活动训练可以通过保持特定姿势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进行壁侧卧腿弯曲训练可以帮助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保持姿势一段时间来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5. 关节稳定性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可以通过加强周围肌肉的力量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例如,进行肩部稳定性训练可以帮助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哑铃、弹力带等器械来进行。
6. 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进行下蹲、走路等动作可以帮助增加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关节的适应性和运动能力。
7.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可以通过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例如,进行单脚站立、平衡板训练等可以帮助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度。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关节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包括柔韧性训练、动态关节活动训练、关节牵引训练、静态关节活动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功能性训练和平衡训练。
通过合理地结合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身体的健康和运动能力。
关节活动度训练内容
1. 肩膀旋转训练:嘿,把你的肩膀想象成一个灵活的小风车嘛!就像咱小时候玩的那种。
来,身体站直,缓慢地向前、向后转动肩膀,顺时针、逆时针都来几遍。
你想想看,肩部关节活动开了,抬手拿东西啥的是不是轻松多啦!这多有用啊!
2. 手腕弯曲训练:哇哦,你的手腕也需要活动活动呀!试着像波浪一样弯曲你的手腕,上下动起来。
比如说你在写字或者用鼠标久了,做做这个,就好像给手腕做了次舒服的按摩呢,难道不爽吗?
3. 腰部扭转训练:嘿呀,把你的腰当成跳舞时的扭动神器!双手叉腰,慢慢地左右转动腰部。
感觉就像在跳一段优美的舞蹈动作,这样可以让你的腰部关节更灵活诶,多有意思呀!
4. 膝盖弯曲训练:来呀,把膝盖想象成会跳动的小精灵!站直咯,然后慢慢地弯曲膝盖,再伸直。
你想想看你走路、上下楼梯,膝盖要是不灵活多难受呀,所以赶紧动起来呀!
5. 脚踝旋转训练:嘿,脚踝关节也很重要哟!坐下来,把脚抬起,顺时针、逆时针转动脚踝。
就好像给你的脚踝来了一场欢快的派对,以后走路都更带劲了呢,是不是呀!
6. 颈部伸展训练:哎呀呀,颈部也要照顾到哇!慢慢地将头向左、向右伸展,感受那种拉伸的感觉。
这就像是给颈部解了个压,工作或者学习累了来一下,超爽的呢!
7. 髋关节活动训练:嘿哟,别忽略你的髋关节呀!侧身躺在床上,把腿弯曲,然后上下摆动。
这就像给髋关节注入了活力,能让你活动起来更自如啦,多棒啊!
总之,关节活动度训练真的太重要啦,赶紧行动起来,让自己的身体更灵活更健康吧!。
关节活动度常用的训练方法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在特定方向上的可活动范围。
保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对于身体的灵活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1. 拉伸训练拉伸训练是提高关节活动度的最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拉伸肌肉和韧带,可以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从而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常见的拉伸方法包括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和PNF拉伸。
静态拉伸是通过保持拉伸位姿一段时间来达到拉伸效果,动态拉伸是通过动作的连续性来实现拉伸效果,而PNF拉伸则结合了主动肌肉收缩和被动拉伸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关节活动度。
2. 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活动训练是通过一系列动作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常见的关节活动训练包括关节转动、关节屈伸和关节外展等。
这些动作可以帮助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从而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3. 动态稳定性训练动态稳定性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动作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
这些动作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要求,帮助训练者提高关节的适应性和协调性。
常见的动态稳定性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单腿训练和跳跃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神经控制,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4. 动态拉伸训练动态拉伸训练是一种结合了拉伸和活动的训练方法。
通过在运动中进行拉伸,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常见的动态拉伸训练包括动态大腿前侧肌群拉伸、动态胸肩肌群拉伸和动态髋关节拉伸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5. 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与日常生活功能相关的训练动作来提高关节的活动能力和适应性。
常见的功能性训练包括推、拉、提、扔等动作。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提高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拉伸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动态稳定性训练、动态拉伸训练和功能性训练。
通过合理地结合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关节的活动度和功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髋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髋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
1. 髋关节伸展:仰卧位,双腿伸直,缓慢将一侧膝盖抬起,尽量贴近胸部,保持几秒钟后缓慢放下。
然后换另一侧腿进行。
2. 髋关节屈曲:站立位,单脚支撑,另一侧腿向后抬起,屈膝,使脚后跟尽量贴近臀部,保持几秒钟后缓慢放下。
然后换另一侧腿进行。
3. 髋关节外展:侧卧位,上方腿屈膝,下方腿伸直,缓慢将下方腿向外侧抬起,尽量打开髋关节,保持几秒钟后缓慢放下。
然后换另一侧进行。
4. 髋关节内收:仰卧位,双腿伸直,缓慢将双腿向内侧并拢,尽量使双膝贴近,保持几秒钟后缓慢分开。
5. 髋关节旋转:站立位,单脚支撑,另一侧腿屈膝抬起,使小腿与大腿呈 90 度角,然后缓慢转动腿部,使髋关节进行内外旋转运动。
以上每个动作可以进行 10-15 次为一组,每天进行 2-3 组。
训练时应注意动作的幅度和速度,避免过度伸展或过度用力导致损伤。
1。
复医学科(中心)附件五康复医学科(中心)康复功能训练规范第一章节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关节周围纤维组织挛缩与粘连,可使关节活动范围障碍,影响肢体功能。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目的是运用多种康复训练的方法增加或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肢体运动能力。
【适应证】1 .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患者不能主动活动,如昏迷、完全卧床等;为避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降低等并发症需进行被动训练;主动关节活动导致明显疼痛的患者也需进行被动活动。
2 .主动和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患者能够主动收缩肌肉,但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而使关节活动受限,可进行主动训练;肌力较弱(低于3 级)者采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有氧训练时,多次重复的主动或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可改善心肺功能。
3 .特殊情况身体的某一部分处于制动阶段,为保持其相邻关节的功能,可进行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防治相邻关节的挛缩和肌肉萎缩,并为新的活动做准备。
【禁忌证】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仪器设备】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有徒手训练、器械和量化设备训练。
徒手训练包括自身和他人徒手训练。
器械训练:包括主、被动运动训练(器)。
【操作程序】1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原则(1)在功能评定的基础上,决定训练的形式,如被动训练、主动-辅助训练和主动训练等。
(2)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同时确保患者处于正常的身体列线;必要时除去影响活动的衣服、夹板等固定物。
(3)治疗师选择能较好发挥治疗作用的功能位。
(4)扶握将被治疗关节附近的肢体部位,以控制运动。
(5))对过度活动的关节、近期骨折的部位或麻痹的肢体等结构完整性较差的部位予以支持。
(6)施力不应超过有明显疼痛范围的极限。
(7)关节活动度训练可在:①解剖平面(额面、矢状面、冠状面);②肌肉可拉长的范围;③组合模式(数个平面运动的合并);④功能模式等情况下进行。
康复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关节活动度训练是康复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动作来达到训练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
1. 关节屈伸运动:这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适用于各个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等。
患者可以坐或站立,将关节放松,然后缓慢地屈曲和伸展关节,尽量达到最大的活动幅度。
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进行3-5组。
2. 关节旋转运动:这种动作适用于肩关节、髋关节等可以进行旋转运动的关节。
患者可以坐或站立,将关节放松,然后缓慢地进行内旋和外旋动作,尽量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进行3-5组。
3. 关节外展运动:这种动作主要适用于肩关节、髋关节等可以进行外展运动的关节。
患者可以坐或站立,将关节放松,然后缓慢地进行外展动作,尽量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进行3-5组。
4. 关节内收运动:这种动作适用于肩关节、髋关节等可以进行内收运动的关节。
患者可以坐或站立,将关节放松,然后缓慢地进行内收动作,尽量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进行3-5组。
5. 关节屈曲和伸展运动:这种动作适用于膝关节、肘关节等可以进行屈曲和伸展运动的关节。
患者可以坐或站立,将关节放松,然后缓慢地进行屈曲和伸展动作,尽量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进行3-5组。
6. 关节外旋和内旋运动:这种动作适用于髋关节、腕关节等可以进行外旋和内旋运动的关节。
患者可以坐或站立,将关节放松,然后缓慢地进行外旋和内旋动作,尽量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进行3-5组。
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根据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进行选择。
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动作要缓慢、平稳:关节活动度训练不要急躁,要保持动作的缓慢和平稳,避免突然用力或扭曲关节。
.
关节活动度训练
1、主动运动
适应症:①患处关节有主动活动能力者;②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制动期间,为保持其上、下部位的关节功能而进行这些部位的主动关节活动;③长期卧床患者为避免出现循环不良、骨质疏松、心肺功能降低等并发症。
动作宜稍平缓,用力程度以引起紧张或轻度疼痛为度,每一动作重复20-30次或更多,每天2-4次。
2、被动运动
适应症:①由于各种原因缺乏主动运动的能力或存在肌痉挛;②需绝对卧床休息时;③局部炎症;④主动活动引起较严重的疼痛;⑤骨折固定后肢体远端肿胀和刚去除固定后尚未适应主动锻炼时。
应根据疼痛感觉控制用力程度,切忌暴力,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3、助力运动
适应症:自身力量不足或因疼痛等原因不敢用力活动关节时。
常用悬挂法。
4、持续被动运动
适应症:①骨折,特别是四肢关节内或干垢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②创伤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及化脓性关节炎引流术后;③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韧带重建术、滑膜切除术后;④关节挛缩粘连松解术后;⑤关节软骨损伤、自体滑膜或软骨移植修建术后。
5、关节松动术
适应症: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①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②可逆性关节活动度降低;③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④功能性关节限制。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关节活动度训练名词解释摘要:一、关节活动度训练概述二、关节活动度训练的重要性三、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四、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注意事项五、总结与建议正文:关节活动度训练是一种通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的锻炼方法。
这种训练对于预防关节损伤、缓解关节疼痛以及改善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1.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帮助关节囊及周围肌肉、韧带等组织适应关节的生理需求,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2.预防关节损伤: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降低关节扭伤、拉伤等损伤的风险,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3.缓解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训练有助于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液的分泌,从而缓解关节疼痛。
4.提高生活质量:关节活动度训练有助于提高关节的适应能力,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活动需求。
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与技巧:1.温和的拉伸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可以有效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活动范围。
2.动态运动:如慢跑、跳绳等,有助于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3.针对性锻炼:针对不同关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手腕、膝关节、肩关节等。
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拉伸导致关节损伤。
2.保持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姿势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避免运动伤害。
3.注意保暖:关节活动度训练时,注意保暖,以免关节受凉引发疼痛。
4.监测身体状况:在训练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疼痛、不适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寻求专业指导。
总之,关节活动度训练是一种有益于关节健康的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关节的灵活性、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康复护理关节活动度测量的实训报告一、实习目的: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功能障碍,发挥病、伤、残者的最高潜能,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的最终目的是:1、使患者最大可能的参与和重返社会;2、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良的精神状态;3、最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家庭和照顾者的郁和焦虑情绪。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光靠在校期间学的基础知识是绝对不够的。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康复和临床是不分家的,只有在生命征平稳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还有在做治疗时面对是有感情的人,所以首先应该懂得沟通,只有在患者理解了你的意思后才会配合,这样病人才能进入状态,治疗才会见效。
对于治疗人员来说只有理论知识和临床实操结合,这样才会更好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才能让所学知识更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让患者达到康复的最终目的。
二、实习时间20xx年1月12日---5月12日三、实习地点XXX四、实习单位及部门1、单位XXX2、部门康复科(理疗室、PT室、OT室)、临床五、实习内容1、理疗室在此期间,我学会许多理疗机器的使用(中频、骨伤、超声、高频、微波、紫外线、神经功能电刺激、中药熏蒸、磁疗、蜡疗等治疗仪)掌握了各自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
根据各自的病情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法,比如控制瘢痕增生的用超声治疗仪最好,瘢痕止痒最好的是中频电脑治疗仪,止痛效果最好的则是TENS、微波治疗仪。
只有选择了最好的治疗方法才能提高疗效。
另外,还学会了足疗做得还算好。
2、PT室这段时间学的有:手法推髌骨、膝关节松动术,因为遇到的病人是股骨干骨折的做了髓内钉的,膝关节不能屈曲的,此时做的是在推了髌骨和关节松动后做被动的屈膝动作,同时被动的力量应慢慢加,不能用猛力。
还遇到一个是站斜板床的,在站这个时,要保证病人的足底完全着地,不然不只是疼痛,更严重的是病人以后不能有真确的走路姿式,甚至不能走路了。